名人故居歷來是前人留給後世的一種寶貴財富。也許它們無法像名山大川那樣愉悅我們的眼睛,但作為人文景觀卻總能觸動我們的心靈。
每次走進名人故居,便如同走進另一種歷史時空。睹物思人,名人的居住環境、生活用品,以及他們留下的文字、圖片或影像,總讓我們有一種可以和他們直接對話的親切感覺。他們在歷史洪流中的跌宕人生,他們在滄桑歲月中影響社會變遷的宏圖大智,都是所在城市的重要精神與文化遺產。因此,名人故居能讓所在城市充滿人文情懷,倍增歷史與文化價值。澳門,就有這樣不能不訪的四大名人故居。
國父紀念館——孫中山元配夫人盧慕貞故居
在澳門文第士街1號環球酒店旁邊,有一幢三層高五開間的伊斯蘭教風格建築——澳門國父紀念館。很多人來到這裡後,才知道一代偉人孫中山與澳門竟然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一八七九年六月,十二歲的孫中山離開家鄉翠亨村,正是從相距僅三十五公裡的澳門登上去夏威夷的客輪,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十三年後,他從香港西醫學院畢業,隨即到澳門鏡湖醫院擔任義務醫師,創立中西藥局,又是從澳門邁出了走向社會的第一步;行醫期間,他在澳門當地報刊上經常發表針砭時弊的激進文章,使澳門成為他公開發表早期革命言論的論壇,而正是這一階段,孫中山樹立了要改造中國、挽救中國的政治抱負。在此期間,他策劃領導的首次武裝起義在廣州失敗後,也是逃到澳門,又在澳門朋友的幫助下,輾轉去了日本,從此開始了他的職業革命家生涯。
國父紀念館花園的孫中山銅像
國父紀念館外景
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先生的胞兄孫眉斥資在澳門文士第街建了一棟小洋房,給孫中山及其家人住。可惜的是,一九三零年八月的一天,因遭附近澳門總督官邸火藥庫爆炸波及,這棟洋房嚴重受損,不久後得以重建。實際上,孫中山為了建國事業,一生漂泊不定,澳門居所主要是其元配夫人盧慕貞居住。一九五二年九月,盧慕貞在這裡辭世,澳門政府於一九五八年將這棟建築更名為國父紀念館,門前匾額由國民黨名人于右任題字。館內大部分房間保持原有布置,陳列有孫中山先生在澳門行醫及在廣州任大元帥時所用的家具和物品,以及他的各種珍貴歷史照片與相關文物;館側的小花園裡,矗立著一尊他的全身銅像,後牆上有他一生倡導的治國理念——「天下為公」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