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包包裝紙可致癌 專家建議長期食用者自帶餐盒

2020-12-21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漢堡包包裝紙可致癌 專家建議長期食用者自帶餐盒

  早知道吃洋快餐不健康,沒想到洋快餐的包裝也被檢出可能致癌物。近日,一項針對美國快餐包裝進行的研究顯示,快餐包裝含有PFAS的化學物質,有增加患癌的風險。對此,權威專家告訴記者,該化學物質具有持久性汙染的特徵,科學家已提出警告。專家建議,長期食用快餐者最好自帶餐盒。

  洋快餐包裝盒或致癌

  據媒體報導,一份針對美國快餐食品包裝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快餐包裝含有一種叫做PFAS(全稱為多聚氟烷基與全氟烷基物質)的化學物質。報告是以美國27家連鎖快餐店的400多個包裝紙、紙盒或飲料杯為檢測樣本。

  這份來自麻省牛頓市「寂靜春天研究所」(Silent Spring Institute)的研究報告稱,在可接觸到快餐食物的包裝紙中,46%對PFAS的檢測呈陽性,其中三文治及漢堡包佔38%,麵包及甜品佔56%。

  值得注意的是,被測出包裝含有氯化成分的多家連鎖快餐店名單中,國人所熟知的幾個國際知名品牌也赫然在列。報告主要作者夏德說:「我們發現三文治、漢堡包、曲奇餅或糕點所用的包裝紙或口袋,將近50%含氟化學物,裝薯條或其他煎炸食物的紙盒也有20%含這種成分。」

  報告稱,這種化學物常用於製造防汙、防水、防粘的包裝材料,在對人體和動物進行的諸多研究發現,此類氟化成分與罹患特定癌症風險上升、生殖問題、免疫系統損害和膽固醇升高等疾病存在關聯。

  偶爾吃一次沒問題

  因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吃洋快餐。彭女士就是其中一個,她每周日都會帶孩子去吃洋快餐。她說,小孩特別喜歡吃這裡的薯條,「但從未想到這種包裝盒還存在安全風險」。

  昨日下午4時左右,羊城晚報記者來到位於天河區一家洋快餐店,雖是上班時節,店裡的食客卻不少。記者看到,不少消費者都點了薯條和漢堡,這兩種食物的包裝極為簡便,且包裝盒上並沒有特殊的文字說明和注意事項,僅有單一而鮮明的圖案。

  在現場,記者發現,不少就餐者都將食物直接放在餐盤紙上,還有人怕弄髒手將包裝紙和食物緊緊圍起來。一位二十來歲的小夥子更是將番茄醬擠到翻轉過來的漢堡包裝盒上,聽著音樂,邊蘸邊吃。

  既然洋快餐包裝存在風險,洋快餐是不是就不能吃了?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偶爾吃一兩次不會有問題,但經常食用快餐者,建議自帶餐盒以規避風險。她提醒,儘量避免任何一次性包裝的食品。

  「PFAS的化學物質具有生物聚積性,且很難消解,具有持久性汙染的特徵,歐盟已對該物質進行了嚴格控制,但國內對此的限制法規還不明晰。」據朱毅介紹,科學家對該化學物質提出的警告已在學術期刊發表,來自38個國家的200名科學家曾聯名要求限制此物質的使用。記者 馬燦

(責編:羅娟、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全家便利店便當:塑料餐盒成「隱形殺手」
    上海食品工業研究所專家在《新聞透視》中表示,通常塑料包裝物底部都會有1-7的7種三角形標誌,除了5之外,標有其他數字的塑料在微波加熱後或多或少都會有有害成分析出。例如,7代表PC(雙酚A),3代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中含有30%~40%的增塑料劑成分,也就是塑化劑,加熱後會滲透到食物中,產生致癌物質。  目前,全家便利店已對不安全的塑料餐盒進行下架處理。
  • 塑料餐盒成"隱形殺手" 全家便利店下架不安全便當盒
    上海食品工業研究所專家在《新聞透視》中表示,通常塑料包裝物底部都會有1-7的7種三角形標誌,除了5之外,標有其他數字的塑料在微波加熱後或多或少都會有有害成分析出。例如,7代表PC(雙酚A),3代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中含有30%~40%的增塑料劑成分,也就是塑化劑,加熱後會滲透到食物中,產生致癌物質。 目前,全家便利店已對不安全的塑料餐盒進行下架處理。
  • 當心 便當餐盒成「隱形殺手」
    售貨員熟練地將便當餐盒放入微波爐內,約一分鐘後,熱噴噴的午飯端到了楊莉面前。    如今,像楊莉一樣選食便當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但許多消費者並未意識到便當餐盒可能存在安全隱患。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便當餐盒沒有材料成分標識,而消費者也不清楚自己選購便當能否直接加熱。如何安全使用便當餐盒?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讓鋁箔餐盒「拯救」外賣包裝「垃圾圍城」
    當前,美團外賣、中國烹飪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多家餐飲外賣品牌共同發起《綠色外賣行業公約(綠色十條)》,其中包括「推動使用綠色餐具」的內容,並呼籲科研界為產業提供智力支撐,研發優質低價的可降解環保餐盒。相對塑料餐盒而言,鋁箔餐盒的安全環保,尤其易回收的優點,可大顯神手,擔此重任。
  • 您的打包餐盒可能就是劣質貨 一次性塑料餐盒市場調查記
    正是剛剛在一家批發市場看到的劣質餐盒的牌子。  劣質餐盒真的是無孔不入!一不小心就成了「打包了食物,打折了健康」的踐行者。  獲證企業也生產爛盒  在北京大洋路市場,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拿起一個餐盒,一折、一揉、一撕,明顯含有石蠟的餐盒如一把爛紙碎掉。  這是一家獲證企業生產的一次性塑料餐盒。
  • 專家解惑:食物為何會致癌 致癌物如何分級
    致癌物怎樣分級致癌物是按對人的致癌危險性來分級,究竟包括哪些物質?專家說,致癌物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為化學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致癌物按照對人類和哺乳動物致癌作用的不同,可分為確證致癌物、懷疑致癌物和潛在致癌物。專家介紹,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有資料報告的878種化學物,主要包括。
  • 新開發的食品包裝紙
    據有關專家介紹,新型防水包裝紙和紙板的適用範圍十分廣泛。4.屏溼性紙板美國明尼蘇達州Libery/製紙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M-Guard屏溼性紙板,狀似瓦楞紙板,也類似於常用內襯紙板,可印刷,可回收再打漿加制。該紙板的屏溼性能具有視覺效果。這種屏溼性能是在製紙板工藝過程中,因內部化學黏結性能的作用所致,無須任何轉化,可以節省時間。
  • 外賣餐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嗎?
    這些東西放進微波爐能致癌,看到第5條我驚呆了……》等各類文章的轟炸下,很多人對微波爐產生了深深的畏懼。   所以在把外賣餐盒放進微波爐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包裝上標註的數字!平時我們經常會把塑膠袋等其它塑料製品放進微波爐裡,覺得短時間內加熱不會有事。但是安全起見,只有5號PP是可以放進微波爐裡的!
  • 全家便利店下架不安全便當盒 多款餐盒不適合加熱
    例如,7代表PC(雙酚A),3代表聚氯乙烯,聚氯乙烯中含有30%~40%的增塑料劑成分,也就是塑化劑,加熱後會滲透到食物中,產生致癌物質。早報記者 王辰 圖  便利店出售便當,在方便、美味的同時,塑料餐盒卻成為「隱形殺手」。  近日,有網友在「樂活·上海灘」發微博稱:「電視臺《新聞透視》報導了塑料餐盒高溫加熱有毒。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標誌裡的數字只有帶5的標誌才可微波加熱。」該微博一經發出,引眾網友跟帖。
  • 豪華餐盒手提袋 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曉暢說:「我當時也很詫異,砂鍋外面還包著厚厚的錫箔紙,外面還套著一個類似於瓦楞紙材質的盒子,整個盒子外賣還套著一個布袋。」&nbsp&nbsp&nbsp&nbsp一名外賣用戶也向記者吐槽,現在外賣包裝越來越浮誇了,在星巴克點了兩杯咖啡兩份麵包,居然裝了四個紙袋,外面還套著一個手提袋。
  •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曉暢說:「我當時也很詫異,砂鍋外面還包著厚厚的錫箔紙,外面還套著一個類似於瓦楞紙材質的盒子,整個盒子外賣還套著一個布袋。」一名外賣用戶也向中新經緯記者吐槽,現在外賣包裝越來越浮誇了,在星巴克點了兩杯咖啡兩份麵包,居然裝了四個紙袋,外面還套著一個手提袋。這名外賣用戶還表示,在麥當勞、Costa點咖啡外賣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 送桌布贈砂鍋,豪華餐盒手提袋,外賣包裝如此浮誇有必要嗎?
    曉暢說:「我當時也很詫異,砂鍋外面還包著厚厚的錫箔紙,外面還套著一個類似於瓦楞紙材質的盒子,整個盒子外賣還套著一個布袋。」一名外賣用戶也向中新經緯記者吐槽,現在外賣包裝越來越浮誇了,在星巴克點了兩杯咖啡兩份麵包,居然裝了四個紙袋,外面還套著一個手提袋。這名外賣用戶還表示,在麥當勞、Costa點咖啡外賣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 專家稱微波爆米花包裝袋含可致癌物
    法制網北京4月22日訊 記者韓樂悟 今天有食品包裝專家表示,微波爆米花可致癌。原因是用於微波爆米花包裝的紙袋上的化學物質(如防油劑)會轉移到食物中並被人體吸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其所組織相關方進行的京城五家影院及五家超市爆米花桶質量情況調查報告。
  • 限塑12年,商家「紙」寵你!紙碗紙袋紙吸管成外賣新選擇
    自帶杯子購買飲品立減4元,餐飲商家改用紙質餐盒…… 「限塑令」實施至今已有12年,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為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不少本地餐飲商家在外賣包裝、餐具的使用上都出現新變化。飲品店自帶飲品杯更優惠 紙吸管代替塑料吸管「一杯冰美式,麻煩幫我裝在自己的杯子裡。」蔡塘廣場的一家連鎖咖啡店內,黃小姐點單後,拿出自帶的杯子遞給店員。
  • 餐盒餐具外包裝袋……我們究竟吃出了多少外賣垃圾
    全部吃完後,高陽特地留意了一下,雖然食物就是簡單的肉夾饃和餛飩,但垃圾的數量卻不少:木質的筷子、牙籤;紙質的所有外包裝、餐盒、紙巾;塑料的蓋子、勺子,有些甚至沒有使用的,比如牙籤和多餘的紙巾,但都統統進了垃圾桶。點的外賣多了,高陽見過各式各樣的包裝,差別主要在餐盒。「一般根據食物的類型,不同商家會採用不同的包裝方式。」
  • 一次性發泡餐盒無人回收 "白色汙染"或死灰復燃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報告———  本報訊 一次性發泡餐盒「解禁」後,人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它的回收利用機制是否建立起來了?  昨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對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地區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回收情況調查發現,因無利可圖,發泡塑料餐盒無人回收。
  • 快遞箱能防震,秸稈甘蔗渣變全降解餐盒,這些新型綠色包裝厲害了
    經過專家評審,活動共評選出最佳設計作品3名(食品類2個、快遞類1個),優秀設計作品11名(食品類3個、快遞類3個、外賣類5個),優秀組織獎2名。獲獎作品有的從原材料入手,使用甘蔗渣、麥秸稈等生物質材料製作包裝,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有的從設計結構入手,通過物理結構設計,減少填充物和塑膠袋的使用;有的從多次循環利用和梯次使用入手,使包裝物價值最大化。
  • 一次性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一次性餐盒經常會用到。那麼,這種產生頻率非常高的生活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很多人都可能分錯。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一下吧!一次性餐盒是什麼垃圾?用過的一次性餐盒是其他垃圾。一次性餐盒多數是由塑料製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色汙染,投放垃圾的時候要注意將它投放到其他垃圾箱內。用過的一次性餐盒因為有剩飯、剩菜和油漬殘留,回收利用的成本太高。要重新清洗,會增加勞動成本。高成本讓回收得不償失。塑料垃圾到底有什麼危害?
  • 食安丨復工後,你是否也在用一次性餐盒?加熱會釋放致癌物,是真的嗎...
    外賣都用一次性餐盒包裝,吃完後包裝一扔就萬事大吉,甚至免去了小兩口因為誰洗碗筷而進行的口舌之爭。 近日,各省市紛紛迎來復工潮,有的地方學校也開始上課。為了避免新冠病毒傳播,各個公司都已經從排隊盛大鍋飯改為了「一人餐」,碗筷也都換成了一次性餐盒。
  • 復工後,你是否也在用一次性餐盒?加熱會釋放致癌物,是真的嗎?如何...
    外賣都用一次性餐盒包裝,吃完後包裝一扔就萬事大吉,甚至免去了小兩口因為誰洗碗筷而進行的口舌之爭。近日,各省市紛紛迎來復工潮,有的地方學校也開始上課。為了避免新冠病毒傳播,各個公司都已經從排隊盛大鍋飯改為了「一人餐」,碗筷也都換成了一次性餐盒。家住北京的馬女士向《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反應,自己已經復工數日,每天吃著一次性餐盒包裝的飯菜總覺得有一股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