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歲寒三友」展三日,三場對話三點唐伯虎

2020-12-06 澎湃新聞

今年是明代書畫家唐寅誕辰550周年,12月4日起,上海劉海粟美術館以「存天雅集·博物賞識」特別項目的形式展出館藏作品唐寅《歲寒三友圖》,並通過三晚三場不同主題的對話與直播,由相關學者面向公眾暢談唐寅作品與明代士人的社交生活,聊電影中唐伯虎的人設及其交友圈,聊他與當代生活中流行文化的關係。

館藏作品唐寅《歲寒三友圖》展出現場不同於明代文徵明所代表的傳統文人範例,明代畫家唐寅更為公眾熟知的名字是唐伯虎,對兩個名字的認知分別指向的是理論和大眾文化領域,從「唐寅」到「唐伯虎」的轉變在「存天雅集·博物賞識」中,被解析為三場活動。12月4日至6日,唐寅《歲寒三友圖》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序廳展出,這也是繼5月展出館藏文徵明《五瑞圖》後,再次以一件作品開啟對一位古代藝術家、一種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的探討。不同於《五瑞圖》所指向的端午前後的物像, 唐寅的《歲寒三友圖》以松、竹、梅表達傲凌風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現人格品質和氣節。

唐寅 《歲寒三友圖》 明 國畫其中松樹早在唐代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後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也有單獨畫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筆下的「常客」。梅的畫法在楊無咎時創出後,後世畫梅能手層出不窮。南宋畫家趙孟堅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創「歲寒三友」之格。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館藏唐寅的《歲寒三友圖》僅展3日,細看作品,唐寅延續趙孟堅的程式和風格,畫中的梅花以淡墨襯染、松針用筆尖挺勁拔,墨竹以中鋒運使,挺勁有力。松、竹、梅畫法各異,充滿韻致。不同於文徵明所代表的傳統文人範例,唐寅更為公眾熟知的名字是唐伯虎,對兩個名字的認知分別指向的是理論和大眾文化領域,從「唐寅」到「唐伯虎」的轉變在「存天雅集·博物賞識」中,被解析為三場活動。12月4日晚,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史論系的張長虹、邵捷從美術史的角度,講述唐寅的藝術與人生。12月5日晚,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和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將從「三笑」故事的演變看唐寅的通俗文化形象(12月5日晚19:30分「澎湃新聞」將直播該場活動);12月6日晚,兩位視頻博主羅依爾、G僧東將帶來脫口秀「唐伯虎與當代網紅的套路」,脫口秀如同當代的「彈詞」,也讓人想到如果唐伯虎在生活在當下,應該也是一個上熱搜的話題人物。

清·李嶽雲繪《唐寅像》南京博物院藏之所以有如此不同面向的三場活動,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竣認為,想以唐寅解讀一個潮流現象,「他本是一位文人、畫家,但延展到今天,他出現了很多形象。從《三笑》彈詞逐漸演變為流行文化,對很多年輕人而言,唐伯虎不是古人,他是與現代生活很近的一個人。一個藝術家變成文化IP的過程值得探究。」

首日雅集現場(左至右為阮竣、邵捷、張長虹)藝術史上的唐寅:上追北宋、直抒胸臆首日晚的雅集,由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馮文進、桑輝琴彈唱的《三笑》開場。隨後上海美術學院史論系講師邵捷概述了唐寅的生平,講述從唐寅生前的好友祝允明撰《唐子畏墓誌並銘》開始,其中記載著,唐寅是生於成化六年(1470年),這一年是虎年,所以他叫唐寅,因為又是家中的長子,所以字伯虎,後改子畏。唐寅卒嘉靖癸未,享年54歲。

在弘治十一年,考中應天府鄉試第一(解元),入京參加會試,卻因受科舉案牽連,喪失了仕進之路,從此放浪形骸,以書畫為生。他信佛教,好詩酒,遊戲人間。

他「六如居士」 的號來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的詩也膾炙人口,尤其《桃花庵歌》通過電影演繹被廣泛知曉。

明 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 山水四段卷 上海博物館藏

明 周臣《北溟圖》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藏在概述了唐寅的人生後,上海美術學院史論系教授張長虹從繪畫的角度解讀了唐寅的藝術作品。在山水畫上,他先師從沈周、周臣,周臣學的南宋山水畫風,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院體畫筆法、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在唐寅畫中均可以看到。而後,唐寅又往上追溯北宋大山大水的風格,北宋範寬、郭熙等的皴法、構圖也可以在唐寅的作品中找到痕跡。在雅集中,張長虹尤其比較了上海博物館藏唐寅《騎驢歸思圖》與郭熙的《早春圖》,解析其表達的意向和構圖形式。

左:宋 郭熙 早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右:明 唐寅 騎驢歸思圖 上博藏接著,又通過對唐寅多本《金閶送別圖卷》《別號圖》等書籍對明代藝術市場予以解析,並由此引發對其花鳥和人物畫作品的探討。最後又回到館藏的《歲寒三友圖》。比較趙孟堅和唐寅《歲寒三友圖》,前者以雙勾畫梅,後者墨染更為灑脫。趙孟堅是南宋人,他入元之後隱居不仕,堅守氣節,他畫《歲寒三友圖》,以松竹梅臨寒不懼的精神表達自己的心志。唐寅畫《歲寒三友圖》的題材可謂信手拈來,與趙孟堅比較,唐寅更加寫意,且直抒胸臆。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唐寅《歲寒三友圖》中題詩「松梅與竹稱三友,霜雪蒼然貫歲寒。只恐人情易番(反)復,故教寫入畫圖看。」感嘆的是人情反覆,世態炎涼,這也是唐寅一生中受到多次挫折的表達。在張長虹看來,這種表達與唐寅的代表作《秋風紈扇圖》如出一轍,其上題有「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唐寅以秋扇比喻美人遲暮被拋棄的命運,同時感嘆世態炎涼,也是表達他自己內心的一種感受。同時在他的《潯陽送別圖》、《落花詩冊》中也表達了相似的情緒。

唐寅 秋風紈扇圖 上海博物館藏

唐寅 落花詩冊 局部 蘇州博物館藏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館藏《歲寒三友圖》上還有吳湖帆的題詩「天時冷熱年年變,三友情同卻耐寒。莫道六如語破的,飽經世味早窮看。」這是丁亥冬十一月(1947年)為劉海粟先生所題。其中吳湖帆已經讀出了唐寅這件作品中表達的悲涼的心態,在吳湖帆看來,也不用說唐寅話說這麼直白,因為飽經世事的他早就看厭世態炎涼了。

《歲寒三友圖》吳湖帆的題詩大眾文化中的唐伯虎:從傳奇到電影的延續在繪畫上,唐伯虎被稱為「吳門四家」之一,而在民間則被稱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這兩者是如何演變的?12月5日晚,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朱楓和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將從「三笑」故事的演變看唐寅的通俗文化形象。

(明)馮夢龍編《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緣》卷首繡像,明天啟四年刻本從晚明王同軌《耳談》中「陳元超娶秋香」,項元汴《焦窗雜錄》裡唐伯虎「自鬻竊婢」,到馮夢龍《警世通言》的「唐解元一笑姻緣」;從雜劇《花前一笑》到彈詞《三笑》……民國之後,隨著新興媒介的出現,從天一公司1926版的《唐伯虎三笑姻緣》肇始,「三笑」被送上了銀幕。上世紀40、60年代,導演嶽楓又分別拍攝了兩版《三笑》(前一部李麗華、嚴化主演)。90年代,由港式「無釐頭」文化代表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至今仍讓不少觀眾津津樂道。

1926年天一公司《唐伯虎三笑姻緣》 廣告從歷史真實的唐寅到諸多小說傳奇、戲曲彈詞乃至影視作品中極具魅力而又令人生疑的「唐伯虎」形象,這其中隔了多少重歷史的屏障,又凝聚多少文化的因緣。請關注今晚的雅集直播。

首日雅集上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馮文進、桑輝琴彈唱《三笑》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是唐寅民間再造的成功案例,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明朝發達的出版業讓唐寅成了當時的流量明星,放眼當代,社交網絡讓每個人都能在5分鐘內成名,「網紅」成了年輕人的憧憬與生活方式。最後一場雅集,邀請了藝術脫口秀創始人羅依爾與著名自媒體人G僧東,共話《唐伯虎與當代網紅的套路》。

唐寅 落霞孤鶩圖 上海博物館藏據劉海粟美術館透露,未來「存天雅集·博物賞識」特別項目會持續推出,下一次計劃在草長鶯飛的春天,屆時將展示和探討一件館藏沈周的作品。(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別被《唐伯虎點秋香》騙了,其實唐伯虎一生很慘!
    周星馳在《唐伯虎點秋香》中飾演唐伯虎說起唐伯虎,第一印象就是《唐伯虎點秋香》中周星馳飾演的唐伯虎。在唐伯虎24歲這年,他父親去世了,唐家的支柱沒了,這對唐伯虎的打擊是巨大的。在唐伯虎父親去世後,唐母也因為過度悲傷不久後也離開了人世。母親去世後又聽說妹妹在夫家也去世了。不幸接踵而來,唐伯虎賢惠的老婆在生完孩子後得了病,也去世了。生下來的孩子在唐伯虎老婆去世三天後也死了。唐伯虎成了孤家寡人。
  • 唐伯虎畫花鳥,太罕見
    唐寅 春雨鳴禽圖軸 唐寅(1470 - 1523),字伯虎,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唐伯虎的花鳥畫,傳世作品不多,畫風遠法宋元水墨畫,近師沈周的變革創新,刻意求精。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
  • 唐寅:從秦淮河畔「唐解元」走向「桃花仙人」
    「槳聲燈影裡的大咖故事薈」第二季活動,來自各界的大咖嘉賓將共同走讀秦淮河畔的文脈典故,與歷代知名文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唐伯虎雕塑28歲時,才情早已名滿天下的唐伯虎在南京江南貢院考中應天府鄉試第一名,人稱「唐解元」。
  • 【國畫經典】臺北故宮明四大家特展唐寅書畫特展欣賞
    唐寅在明代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稱,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作為明代「吳門畫派」四大畫家之一,唐寅的畫作題材廣泛,揮筆自然,風格別具,雅俗共賞。作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吳門四家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明四大家唐寅書畫特展這些天在臺北展出,並將持續到9月底。有意思的是,蘇州博物館今年底也將舉辦唐寅書畫特展,藏品則來自臺北故宮以外的海內外知名博物館。
  • 《唐伯虎點秋香》: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笑出眼淚的悲
    香港著名導演王晶曾說:周星馳是一個喜劇天才,三十年內都沒有人能超越。1、中國卓別林周星馳的每一部電影都金句百出,不僅有內涵而且能讓人捧腹大笑不止。比如《唐伯虎點秋香》中與華夫人鬥毒這段,看幾遍都能笑噴:華夫人:我們一日含包散是用七種不同的毒蟲,再加上了鶴頂紅,提煉了七七四十九日而成的,無色無味,殺人於無影無蹤!唐伯虎:哼!
  • 唐寅故居:追夢桃花庵裡桃花仙
    (徐志強/攝)蘇州評彈「唐伯虎點秋香」在民間流傳甚廣,老百姓對於那個情願賣身為奴與秋香終成眷屬的唐伯虎倒是頗有好感。然而,這位人生坎坷、放浪形骸的明代著名書畫家雖然風流,這一段故事卻完全是藝人們為了吸引聽眾硬加給他的。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
  • 唐伯虎點秋香,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唐伯虎點秋香,這一故事想必都快家喻戶曉了!估計大家腦海裡已經浮現出星爺所演繹的唐伯虎了吧!#唐伯虎點秋香# 人們眼中的唐伯虎是這樣的形象:才華橫溢、風流倜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三笑點秋香」、「家有九美」,等等。但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確實是個才子,但卻是假風流。
  • 唐伯虎優秀詩詞二十首選讀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蘇州府吳縣人,明代最著名的畫家、書法家、詩人。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洩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後遊歷名山大川,以賣文畫而聞名天下。唐伯虎在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而繪畫上又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寅 達摩一葦渡江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於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後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裡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
  • 真實的唐伯虎命運坎坷,靠吃泔水逃過一劫,卻應了易經中的四個字
    唐寅,字伯虎,明朝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這大概就是我們對於唐伯虎一般的了解了,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與文學、影視形象中的唐伯虎相去甚遠,他的命運實在是過於坎坷。「計僕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滌血」,這是唐寅寫給文徵明的信中提到的,可見出身不好對唐伯虎成長的影響。出身不好還為唐寅帶來了更大的不幸,這件不幸的事情阻斷了唐伯虎一生的上升通道,也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幸。
  • 唐寅字畫真品價格,值多少錢?
    唐寅是誰?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應該看過   唐寅《廬山觀瀑圖》以3億美元起拍,最終以36億元的天價成交。   為什麼唐寅字畫這麼值錢?
  • 「文人墨客那些事」悲劇人生:桃花庵裡種桃樹的唐伯虎
    導讀:歷史上有兩個唐伯虎,一個是民間傳說中的唐伯虎,他是才高八鬥,武功高強,風流不羈的;另一個是真實歷史中的唐伯虎,雖也才高八鬥,自命風流,但更多的還是坎坷的經歷與鬱郁不得志的人生。我一方面為他悲慘的人生黯然,另一方面又為他能夠名留青史而欣慰。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 2月4日,蘇州吳縣吳趨裡的一間普通民房裡,唐寅出生。這一年恰逢庚寅年,故名寅。
  • 松竹梅歲寒三友圖集錦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 馬遠 歲寒三友圖明 唐寅 歲寒三友圖明 文徵明 三友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明 邊文進 三友百禽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 徐渭 三友圖軸清 弘曆 歲寒三友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 《騎驢歸思圖》,是唐伯虎經歷「高考舞弊案」後的人生寫照
    《騎驢歸思圖》,是唐伯虎經歷「高考舞弊案」後的人生寫照陳能雄/文唐伯虎是吳中四才子之一,他詩文書畫無一不通,無一不精,他筆下的山水、人物、花鳥無不散發出濃濃的人文氣息。我最喜歡的是他的山水畫,有宋人筆意,是北宗山水一路的,唐伯虎的山水或蒼松秀谷、或林泉高士、或扶杖觀瀑、或草堂吟詩、或春郊策馬……這些都是作者崇尚自然、飄逸灑脫的文人姿態。那麼,有沒有一幅山水畫,是唐伯虎人生失意時的寫照呢?我覺得《騎驢歸思圖》最像他從考場鎩羽而歸的情境。
  •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那些真實歷史人物
    Holle~大家好,我是金龍相信很多80、90後的朋友都會看過由周星馳和鞏俐主演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其實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電影中很多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下面金龍就和大家盤點一下本部電影中真實存在歷史人物。
  • 難得一見的唐伯虎書法真跡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 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
  • 江南才子唐伯虎真跡-《秋風紈扇圖》
    提起唐伯虎可以說家喻戶曉,他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江南才子。世人只知道唐伯虎大名鼎鼎,卻不知道他痛苦而悲慘的一生。《秋風紈扇圖》是唐伯虎本人的真跡,通過這幅精品名畫,唐伯虎含蓄暗喻了自己的一生。今天紫色百合香與您一同品鑑這幅明代著名畫作,感受唐伯虎內心複雜的世界。
  • 桃花庵下的桃花仙-唐寅
    的快意,但我更愛唐寅「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灑脫。唐寅,字伯虎,第一次認識他並非是在書中,而是在電視「四大才子」中,還有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讓我認識到了這個才華橫溢的人物。現實中的唐伯虎好像並沒有電視中所演繹的家境殷實、風流倜儻。反而是才華橫溢的他一生泥濘、悲困潦倒。
  • 唐伯虎真跡《灌木叢篁圖》現身匡時春拍
    (圖片來源:上海證券報)    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的一件稀世真跡《灌木叢篁圖》將現身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的春拍現場。據悉,這件著錄詳盡、流傳有序的作品,在民國時期被一分為三,目前左幅被珍藏在蘇州博物館,中間一段流失,而現身匡時春拍的,就是帶有款識、可被視為獨立畫作的較大幅的右側。    明代以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為代表的吳門畫派在中國書畫藝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尤以命運多舛、風流絕代而才華橫溢的唐寅最為傑出。唐寅,字伯虎,生於明成化六年(1470),卒於嘉靖二年(1523)。
  • 湘西文史丨唐伯虎的桃花庵塌跨了
    據史志記載: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時年48歲)大書畫家、風流才子唐寅(唐伯虎)沿酉水而上,到達湘西永順王村,被仙境般的山水傾倒,揮毫潑墨,在大瀑布旁的石壁上留下了石刻《楚蜀通津》四個大字。王村澗景網絡圖片於是,我終於相信桃花庵主的夢言,將《桃花庵歌》尋來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