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一家人兩代經營傳統茶餐廳 傳承古早味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中國僑網11月11日電 近日,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刊登文章,講述了馬來西亞的一間茶室歷經兩代人的堅守,50幾年來隨著街市的興衰,見證老街區人事變遷,至今仍堅持傳統手藝衝泡咖啡,成為柔佛居鑾當地家喻戶曉的古早味咖啡店的故事。

  文章摘編如下:

  位於毛申律路火車閘門前的民天茶室由符先生的爸爸開設,現在由符先生的兄弟姐妹合力經營。所在的建築已有近百年歷史,當時前方是繁華的金融區、計程車總站及客商旅館,後方是人潮聚集的美都巴剎(現今大眾銀行處),佔據鬧市中的絕佳地理位置。

  符先生一家人合力經營民天茶室,如今已經是第二代了。店鋪從傳統咖啡店轉型為住家小炒,以新鮮的食材、充足的分量和實惠的價格吸引大批顧客,也讓老字號茶餐廳春天再現。

  致文:延續父親手藝

  在家中排行老四的符致文(49歲)延續父親的手藝,在店內負責衝泡茶水。

  他說,父親符氣真及母親陳淑妹都來自沙翁,「我爸爸以前是在英軍的食堂幫手,什麼好吃的他都會煮,西餐他也會做,媽媽的英文很好,她就負責打掃和幫傭的工作。」自他懂事以來,兄弟姐妹幾個人從小就在咖啡店裡長大。

  他說,開店之後爸爸負責茶水,媽媽就負責烤麵包、製作椰漿飯、糕餅和經濟粉等食物,許多原料如咖啡粉和茶粉等都沿用至今,因此到現在還能看到許多父親經營時的老茶客來訪。

  符致全:店內擺設從未改變

  二哥符致全(53歲)提到,他年輕時也曾出外闖蕩一番,在十多年前與弟妹們一起接手茶餐室之後,幾經嘗試決定轉型搭配煮炒,主廚是得母親手藝真傳的妹妹符美瓊(50歲)及太太阮田旦(33歲),另一位妹妹符美玲則製作傳統糕餅及麻糬在店裡販售。

  他說,「我們店裡的陳設從一開始到現在沒有改變,完全保留結構,古色古香;父母親雖已不在,但留給我們的手藝傳承,也要一併留下。」

  老夫妻拍視頻回味相識場景

  他透露,因店裡很有歷史氣息,曾有一對80幾歲的老夫妻安排孫子、孫女到店裡拍攝視頻,只為了讓後輩回顧兩人當初在咖啡店相識相戀的場景,將情義傳承,令他特別有感觸。

  他憶及父親營業時,一家人起早摸黑從哈芝馬南住處走路到店裡,鎖上門開始煲水衝茶的日子,以及開市時熙來攘往的熱鬧老城街,今時不同往日,令人不勝唏噓。

  符美瓊:改良餐點留下媽媽味道

  符美瓊表示,因自小常跟著媽媽下打手,經營咖啡店不是難事,加上本身對烹飪非常有興趣,便毅然挑起最為艱辛的大廚一職。

  「我們一開始也不是專做煮炒,也有賣麵粉糕、雜菜飯之類的餐點,幾經研究後,去蕪存菁,改進了很多口味,但屬於媽媽的味道我們還是有保留著。」

  她提到,因食物分量大,價格親民,店內吸引許多上班族、學生來訪,也積攢許多友情,看著客人吃得心滿意足便是對她最大的肯定。

  她說,小時候常常捧茶給對面的銀行職員,現在看見就讀小學的侄女符春香也在沒有上課的日子到店內來當小幫手,令她感到欣慰,如果侄女有意學習,便後繼有人。

  她說,「做了那麼多年很有感情,但暫時還沒有想到會不會有人接手,因為我是打算做到不能做為止。」

  常客饒潮江:踏進茶室就如同回到從前

  店內常客饒潮江(78歲)以前在舊巴剎擺檔子賣衣服時,就開始光顧民天茶室。

  他表示,每次踏入店裡都很有回憶,彷佛回到年輕的時候,時光被定格在從前,不曾改變,「我風雨不改來了快40年,有時候天天來,喝他們的茶應該有幾千杯,是取代不了的古早味。」

  劉明(54歲)、劉天慈(50歲)及來自麻坡的蘇鴻霖(54歲)常一起到民天茶室用餐,有時候在一周內到訪2、3次。

  他們認為店裡的餐點有住家味,煮炒火候夠、味道佳,且價格公道,物美價廉,非常滿意。

相關焦點

  • 遵循古早味 馬來西亞雲吞麵傳承不變老味道
    張雅裁(左)與張志強(右)父子倆堅持傳統作法,延續老味道。 (馬來西亞《中國報》/劉美嬌 攝)中國僑網3月5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堅持純手工,遵循古早味,馬來西亞砂益新村阿狗雲吞麵,讓人吃出回憶,吃出滿足。
  • 手炒咖啡配加央麵包 大馬茶餐廳四代傳承經典古早味
    2.自製傳統風味加央3.店裡的鮮蛤炒粿條也很美味。(馬來西亞《中國報》)中國僑網9月13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馬來西亞霹靂州安順新大西亞茶餐室創立於1929年,經過四代人的傳承,雖然店面已重建為明亮新式咖啡店,但仍保存祖傳秘方手炒咖啡粉,每一杯咖啡都透著古早味,吸引老中青顧客。覃彬接手後,瓊興茶室改名為新大西亞茶餐室。
  • 忘不掉的古早味 忘不掉的鄉愁
    林永傳 攝李學汕的父親年輕時從中國來到印尼萬隆,開了一家「炸鬼」店,如今,兄弟姐妹中有3個人傳承了父親的「炸鬼」手藝,在萬隆開了三家店,都統一使用父親「LIE TJAY TAT,1934」的招牌。 如今,大型麵包廠和現代烘焙店林立,各式糕點讓人眼花繚亂。在馬來西亞,卻有這樣一家走過了半世紀的古早味麵包店,每到傍晚時分,仍飄散出陣陣麵包香。
  • 乾淨又衛生:吃在大馬,探訪馬來西亞茶餐廳
    馬來西亞的茶餐廳,與我們國內的大排檔相似。 茶餐廳一般是半戶外狀態吧,雖然不露天,但開放程度也是蠻高的,所以,馬來西亞的茶餐廳幾乎都是沒有冷氣的。
  • 廣東周記經營的不僅僅是茶餐廳
    一時間,說話聲、杯盤磕碰發生的叮噹聲、挪動座椅的聲音讓這間門店格外熱鬧起來。這一行客人中,年齡最大的是來自連州星子鎮的何老太太,今年99歲。年齡最小的是她的曾外孫女小魚,尚不足一歲。陪同何老太太前來喝茶的還有她的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以及外孫女的兩位朋友。何老太太的外孫女說,外婆特別喜歡到茶餐廳喝茶,最愛吃鳳爪和腐皮卷。
  • 僑鄉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在這裡,遊客不僅能夠體驗閩南婚喜慶民俗文化、品嘗閩南古早味美食,還可以與手藝人一起親手製作僑鄉手工面線等傳統美食。傳統手工藝人在戶外製作、晾曬手工面線。 吳冠標 攝在來旺良品堂創辦者洪一博看來,「古早味」是閩南民俗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更能喚醒海外遊子們的鄉情。
  • 舌尖上的香港:粵菜傳承百年 從茶餐廳到街頭小吃
    這裡有「星」光四射的米其林餐廳,也有其貌不揚、味道讓人驚喜的街邊小店;有來自全球各地的特色美食,也有傳承百年的古早味道……而在香港一道道美食的背後,也體現著香港人敬業、創新和包容的精神。  粵菜傳承百年 傳統味道裡的工匠精神  在香港豐富多樣的美食中,粵菜作為最主要的菜系傳承百年,魅力不減。
  • 僑鄉泉州「傳承+旅遊」 留住閩南「古早味」
    在這裡,遊客不僅能夠體驗閩南婚喜慶民俗文化、品嘗閩南古早味美食,還可以與手藝人一起親手製作僑鄉手工面線等傳統美食。傳統手工藝人在戶外製作、晾曬手工面線。吳冠標 攝在來旺良品堂創辦者洪一博看來,「古早味」是閩南民俗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更能喚醒海外遊子們的鄉情。
  • 僑鄉福建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解說】從出生時的搖籃、到嫁娶時的花轎,從抓周時的草蓆,到祝壽時的香案……在位於僑鄉福建泉州晉江市的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別出心裁的「閩南人生五喜」文化館總是能吸引遊客和孩子們的注意。近日,記者走訪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了解這裡的傳承故事。
  • 檳城的古早味,就藏在它的茶餐廳裡
    在我看來,檳城最懷舊也最有古早味的地方,就是它的「茶室」。十九世紀初,大批華人下南洋,作為「自由港」的檳城憑藉政策和貿易優勢,吸引了不少吃苦耐勞的華工來此謀生,隨之而來的當然還有地道豐富的華人飲食,以及圍繞這些飲食發展出的各類食肆。檳城街頭的茶室,本質上繼承的是香港茶餐廳的內核。即在售賣飲品的同時,也提供粥飯粉面等簡餐小吃。
  • 三代人堅持70年 大馬古早味華人小店咖啡飄香
    喝上一杯濃濃咖啡,加上塗上加椰和牛油麵包,再來兩個半生熟雞蛋,是小鎮上居民的共同記憶。(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中國僑網10月1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古早味的傳統咖啡店是馬來西亞許多小鄉鎮獨有的一道風景,更是承載著幾代人集體的回憶。
  • 歷經百年風雨 馬來西亞一餅乾店傳承經典古早味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1月1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對於許多大馬人來說,都很熟悉這樣的場景:打開餅罐,拿出幾片蘇打餅或瑪麗餅,蘸在杯裡的咖啡或美祿,度過一個下午,或開始一個早晨。而每逢新春佳節來臨,家中客廳更會擺放許多大罐小罐的餅乾零嘴,琳琅滿目,為佳節增添氣氛。
  • 馬來西亞到處華人街,中國菜在這裡很受歡迎,濃濃的傳統氣息
    也許有那麼一天,我會留一頭齊腰的長髮拖著行李箱,一個人旅行,一個人,什麼也無所謂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048字,閱讀約3分鐘每次去東南亞城市,都要先問一問有沒有唐人街這裡有最傳統的中國美食和古老的傳統。許多老味道在國內已經消失,但在國外卻保存得很好。馬來西亞的唐人街最多。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唐人街。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有一條茨廠街。也就是說,華人聚集的唐人街,小時候能吃到的小吃,糖果,閩粵傳統美食,充滿中國特色的紅燈籠,對聯,在這裡傳承了幾百年。
  • 堅持傳統古早味 馬來西亞女子自製酒香臘腸過新年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丁祖興 攝)中國僑網1月1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新年吃臘腸有糧食豐富、吃飽喝足的意頭,過年吃腊味也是華人的習俗之一。不過,如今已不多人自製臘腸,而且許多人嫌「多工」,索性到市場上買現成的來吃。但是,自家手工制的臘腸料好、豐富又實在,充滿家的味道,傳統的古早味,令人重溫美好的舊時光。
  •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古早味曼煎糕
    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2019年8月。「古早」是個閩南話詞彙,相當於普通話中的「古時候」、「早時候」。這一詞彙不僅流行於閩南語系的泉州、潮汕、臺灣等地,也成為東南亞不同族系華人間的一個共有詞彙。古早味,就是用傳統方法製作的東西,可以理解為值得懷念的味道。比如古早味的老宅子、古早味的臭豆腐。傳統小吃,當然更容易被冠名以古早味。在檳榔嶼著名的汕頭街,一家做火炭曼煎糕的街頭攤就特別標註了古早味。
  • 蝦卷,傳承百年的潮州古早味小吃!
    隨著社會變遷,潮州很多傳統小吃或是失傳,或是改變了味道。今時今日,原汁原味保持古早味的街頭小吃更是日漸難覓。。。。。。
  • 一家香港老牌茶餐廳在太原的傳承
    原標題:一家香港老牌茶餐廳在太原的傳承   新華社太原2月25日電(記者王皓)「忙了兩年終於有個安安靜靜的假期,藉此機會把店鋪的菜品整理了一遍。」太原德銘軒餐廳的創始人蘇士銘說,這是他來到山西太原的第5個年頭,也是「德銘軒」成長的第2年。
  • 在每個晚上,關上了手機,舒服坐在餐廳裡——馬來西亞茶餐廳探秘
    今天我們繼續馬來西亞之旅,來探訪一下馬來西亞的市井生活,吃在大馬,走進茶餐廳。是一種起源於香港的快餐食肆,馬來西亞的茶餐廳更是提供揉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飲和大陸文化的名優小吃以及東南亞風格的各色美食,是馬來西亞平民化的飲食場所。發源於香港的茶餐廳文化,在馬來西亞開枝散葉,遍布全馬。
  • 古早味丨一種傳承與記錄
    中國的味道古早味是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的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古早味最明顯、最基本的意涵是世代相傳的東西,它因為被人們喜好而風行而流傳,那是一種經驗的累積,其點點滴滴又被修飾過丟失的味道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食物也越來越快餐化了,機械式的批量生產取代了手工的真情實感,雖是方便,但卻失去了往日的味道,而失去的正是「古早味」,古早味依靠的是古早心,是最簡單淳樸的人情味
  • 檸味清新,維他檸檬茶傳承香港傳統茶餐廳的飲品風格
    檸味清新,維他檸檬茶傳承香港傳統茶餐廳的飲品風格 2020-03-25 16:27:01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