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只用一塊皮革就能把廚刀從未開鋒變成吹發可斷嗎?(建議向左旋轉手機看視頻)
不是這塊皮革有多厲害,也不是這把刀的鋼材多神奇,而是這位手工刀師傅把刀刃開得很窄,刃口是一根頭髮絲的厚度,而且不同於二次開刃的廚刀,他只開一次刃。
師傅說「很多人以為自己是在切菜,其實是鋸菜,沒有用過鋒利的刀無法跟他們表達切菜的樂趣。」
判斷一把刀是否鋒利有兩個標準:
1.削紙,切口平滑。現在還流行拐彎切紙,大家可以玩一下。
2.削髮如泥。
真正鋒利的廚刀,切雞肉不用力, 用刀本身重量就可以。
香港刀王——陳當華的磨刀技巧傳授:
以菜刀為例,刀身有分公母,貼著肉的一面叫公,向外的一面叫母,磨法不同。公那邊的鋒口向外推,母那邊的鋒口向裡推。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把刀刃的兩側給予定義:握刀後,大拇指接觸的一面為內刃面,另一面為外刃面。
一、磨刀前的準備工作:
1.1,先觀察刀刃:將刀刃朝向眼睛,使刀面與視線成≈30°角。你會看到刀刃上有一段弧——白色的一條刀刃線,表示刀已經鈍了。
1.2,準備磨刀石:一定要準備一塊細膩的磨刀石。如果刀刃線較粗大,還要準備一快粗糙的磨刀石,用來快速磨刀。如果沒有固定的磨刀架,可以找一塊厚布(毛巾類)墊在磨刀石下面。在磨刀石上澆一些水。
二、開始磨刀(以刀刃線較粗大為例):
2.1,先磨內刃面。使菜刀與磨刀石呈3°~5°角(內刃面越小,切菜時越省力)。來回磨刀時,保持此角度基本不變。每磨幾十下,按照1.1的方法觀察刀刃,直到刀刃線很小為止。如果繼續磨刀,會使刀刃捲曲,刀刃線加大。
2.2,再磨外刃面。使菜刀與磨刀石呈10°~15°角(外刃面保證被切掉的菜能夠順利地與菜刀分離,但也不宜太大)。來回磨刀時,保持此角度基本不變。每磨幾十下,按照1.1的方法觀察刀刃,直到刀刃線很小為止。如果繼續磨刀,會使刀刃捲曲,刀刃線加大。
2.3,精磨。換細膩的磨刀石。按照2.1和2.2的步驟磨刀。磨到以下結果為止:
A、刃面上看不到粗磨的痕跡,刃面光亮。
B、用手順著刃面摸刀刃,刀刃無捲曲(不捲口)。
C、按照1.1的方法觀察刀刃,直到刀刃線很小,幾乎看不到刀刃。 至此,一把菜刀就磨好了。
陳當華在採訪中說過,「越鋒利的刀越安全!人們常常切到手,就是因為要用力切,刀打滑。如果刀夠鋒利,根本不用力就可以將豬肉切得像紙一樣薄。不打滑,就不會切到手了。你說你喜歡做菜,沒有一把好刀,你怎麼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