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岸 福雕擎鼎
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2016-2017年會在德化勝利召開
——同步舉辦第一屆理事會第六次理事工作會議暨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2016-2017年年會7月21日在德化戴雲大酒店勝利召開。大會通報了2016-2017年度工作報告,對2017-2018年度的工作作了部署和展望。
由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對外交流中心、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臺灣中華印石藝術收藏協會等聯合發起主辦的首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福雕獎拉開帷幕。2015年,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被列入福建省文藝發展基金扶持項目之一。2016年,第三屆大賽在海峽兩岸分別舉辦。臺灣屏東大學人文學院成為臺灣賽區的承辦機構,臺灣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為《海峽兩岸雕刻藝術精品集》畫冊題詞並作序,臺灣屏東大學人文學院伍鴻沂任出版總編輯,臺灣的黃冬富、李堅萍、張繼文、林大維教授擔任顧問,許有麟、尚祚恆教授任編輯,蔡豐吉、高鬱雯教授任美編,福雕獎深耕臺灣並受到臺灣高等學府臺灣屏東大學的高度重視。大陸編撰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福雕獎獲獎作品集》同時出版,21日舉辦的《福雕獎作品集》首發儀式上,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東南聯絡部部長盧江輝少將、省市縣有關部門領導、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會長陳文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副會長陳益晶、葉子賢、林仕元等出席了大會並為福雕獎各位參賽作者授書。據悉,第四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福雕獎今年起將繼續舉辦,預計於2018年5月份全面揭曉。
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是由福建省文聯主管,經福建省民政廳正式登記成立,由我省廣大雕刻藝術家和有關單位、部門、個人聯合發起成立的行業組織,他的成立,有效地填補了省內空白,為行業精準定位、協同發展明確了方向和道路。協會成立之初,中國石雕大師陳祖震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齊心協力,肝膽相照」的口號,一年來,協會正是憑藉這種精神開展活動,協會上下一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成立以來,堅持愛心辦會的思想,得到了廣大會員的大力支持。這三年是愛心的三年,用愛心作為紅絲線,會員們的心始終在一起,心手相連。2014-2015年,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協同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福州慈善總會等為愛心媽媽、農村福橋工程等項目募捐,先後募集了45萬元捐贈給白血病人和愛心媽媽,經過福州晚報、福建電視臺、福州電視臺等媒體的廣泛報導,引起了很好的反響。2015-2016年,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協同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等有關單位聯合發起福橋工程,為造福桑梓,改變廣大偏遠農村交通落後的面貌,福橋工程募集資金主要用於修建廣大農村蓮花福橋,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和有關單位聯合發起的義捐義賣活動為福橋工程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師為福橋工程題寫了「蓮花福橋」橋名。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和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緊密攜手,廣大藝術家捐贈了一定數量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通過愛心人士的認捐、義賣,積少成多,以有限的能力扶持那些有意向農村修建福橋、橋亭。目前已經有不少村落正在申報中,基金會將結合美麗鄉村的建設,力爭為廣大農村添一道風景,方便一方百姓,造福一方村民。去年來,基金會向100多位參與捐贈義賣品的愛心人士和參與募捐的愛心人士頒發了捐贈證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城大師、省人大副主任黃賢模、宋峻、省文化廳廳長石建平以及陳雄、陳朱、陳奮武、郭東健、邱守傑、陳初良、章雨、廣霖、杜世祿、黃寶春、江愛松、陳志武、劉瑛、劉孫枝、莊信彬、黃榕國、王銀茂、邱瑞坤、黃建強、劉明亮、黃雪玉、劉雅倩、李甲棧、陳明良、鍾海英、鄭玉林、陳清雲、鄭建冰、林建忠、徐長選、莊少卿、張璋統、陳公端、鄭金星、鄭建冰、王冬燕、王作琛、張聰明、張明法、林家春、鄭則斌、上官燦丁、謝明先、陳發、張衛勝、呂慶宜、孫朱萍、鄒光平、鄭幼林、蔣敏雪(臺灣)、黃心音(臺灣)、羅淑嬌(臺灣)、楊建武、陳惠風、葉海雄、李惠英、王德星、黃錦銘、沈華瓊、林 巖、 何玉芳、林之本、孫展文、黃民傑、梁丹雯、鄭大幹、林海平、林善觀、王兆乃、潘秉超、石平、肖飛、張竟志、林毅、黃乾洲、朱君煜、謝曲詩、林茂勇、林劍波、曾世成、曾憲恭、徐巖汪、林建平、曾逸騰、朱芳芳、林文憲、曾憲鋒、許慶裕、陳國欽、郭誠裕、林玉芬、陳周平、陳為坦、吳興森、蘇振文、柯上通、陳興章、尤偉萍、陳亞偉、陳博攀、曾少鋒、詹國燦、莊元光、林帆、廖光勇、詹乃輝、楊建武、鄭國鋒、陳海冰、陳德興、陳武聰、孫敏強、蘇燕菁、徐文守、 葉雲鳳、許秀月、鄭建忠、蘇輝明、蘇建忠、陳建陽、蘇榮德、陳萬利、葉永禎、蘇燕玲、蘇玉湖、王少真、林厚堂、徐福美、李良啟、李國信、吳河業、 張璋統、徐銀花、顏美珠、陳成海、李金山、陳宇、張書斌、蘇躍進、金獎、林善偉、林英傑、陳建評、陳戰、陳振宇、林榮昌、顏來源、徐金寶、江韜、趙新民、千瞳、王建雄、康明義、周野、許國發、楊惠山、陳旭、朱莉燕、王長遊、鄭清海、霍尚軍、陳文榮等藝術家為活動提供了大量的捐贈義賣作品。林海南、周小川、王玉燕、鄭幼林、陳金城、黃建強、江作棟、張曉東等愛心人士踴躍參與了慈善義賣活動。目前,首座蓮花福橋已經在福建省漳平市象湖鎮土坑村建成。第二座蓮花福橋也將在寧德市古田縣鳳都鎮石坑村籌建中。
2016-2017年,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協同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等有關單位聯合發起成立非遺工程——一帶一路文化藝術創作基金。非遺工程是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攜手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開展的又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公益活動。其中的「一帶一路文化藝術創作基金」,主要使用於支持藝術家從事一帶一路關聯題材的文化藝術創作,支持藝術家加強與海內外的聯繫,支持藝術家深入海內外各個城市採風並進行藝術創作。基金將由政府財政支持和實力企業捐資幫扶,藝術家得到創作經費扶持後深入進行藝術創作,再通過宣傳、推廣、展覽、交流、論壇等方式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在漳平市象湖中學八七屆校友會、廈門工藝美術協會等組織的大力支持下,非遺工程-為校園添景項目已經啟動中。首座為中學捐贈的孔子像將落戶閩西山區,該像高達3.5米,連同底座近5米,由廈門工藝美術協會會長王國輝先生擔綱設計製作,預計將於2017年內建成並對外公示。
會議審議通過了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2015-2016年度理事會工作報告和2016-2017年度工作部署,根據協會章程,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增加陳宇、曾少鋒、李良啟、謝明先、廖光勇、陳曉鴻、梁桂華、鄭學強、陳興章、楊日偉、徐進發、陳建評、林厚堂、李良啟、蘇建忠、蘇燕菁、吳河業、徐福美、徐金寶、葉雲鳳、曾憲鋒、鄭建忠、莊少卿、楊建智、李金鐘、孫大霖為理事,張聰明、張競志、許慶裕、林建平、許美吉、鄭國鋒、王建元、王文校、謝曲詩、林家春、陳發、林劍波、王作琛、鄭則斌、王雲鵬、詹乃輝、陳海冰、張衛勝、尤偉萍、蘭金華、陳國欽、陳武聰、曾憲恭、陳清雲、霍尚軍、詹國燦、陳博攀、林其臻、王長坤為常務理事,林 霖、劉明亮為副會長,王國輝為榮譽副會長的決議。林榮昌、陳建陽、柯上通、塗榮亮、彭秋麗、陳成海、莊元光、王少真、孫敏強、陳惠風、蘇輝明、許秀月、黃建旺、劉勝、周志華、蘇燕玲、李永祥、蘇躍進、李金山、顏美珠、林星圖、蘇玉湖、陳亞偉、葉永禎、陳戰、張書斌、陳振宇、金獎、陳萬利、葉再明、金 獎、徐良建、李大友、廖天翔、穆錦俊、徐貧生、寇貴共、陳博漢、張輝煌、曾蓮春、林世華、彭欽智等人被批准成為新的會員。
大會同步舉辦了福雕獎作品集首發式,表彰獎勵了林飛、陳益晶、張壽強、李甲棧、黃榕國、鄭大木、劉明亮、劉時明、劉銘志、黃乾洲、上官燦丁、陳為坦、徐文守、鄭玉林、陳周平、朱芳芳、鍾海英、張明法、朱君煜、許慶裕、鄭國鋒、謝曲詩、林家春、林劍波、陳發、王雲鵬、詹國燦、陳博攀、霍尚軍、楊衛、謝明先、吳河業、曾憲鋒、徐巖汪、鄭建忠、馬濤等一批優秀會員。
中國木雕大師、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書畫專委會副主任,國藝巨匠大師黃榕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呂慶宜、金石篆刻家、閩派雕刻藝術大師、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書記霍尚軍、來自雲南香格裡拉的草原搖滾歌手卓文參與了現場藝術表演。精彩紛呈的節目,引得來賓一陣陣叫好。協會副會長李甲棧、黃榕國、黃建強、王銀茂,協會常務理事的王文校、徐美吉、王建元、徐巖汪、曾憲鋒、呂慶宜、霍尚軍、林玉芬、陳博攀、朱芳芳、鄭建忠、陳為坦、劉銘志、大師、黃雪玉、陳發、張競志,理事吳河業、鄭建冰,會員王冬燕為年會提供的豐富獎品將活動不斷推向高潮。
本次年會由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主辦,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會聯辦,福建省德化縣華達陶瓷有限公司、福建泉州至信堂雕刻有限公司、福建省惠安信譽石雕有限公司、福州巧琢玉坊藝術品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縣德永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縣格蘭吉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縣鴻源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縣君鼎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縣巖鈺陶瓷研究所、福建省德化縣河業陶瓷研究所、德化縣玉芬陶瓷研究所、北京魯閩怡家文化有限公司協辦,福州文脈信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7月22日上午,福建省雕刻藝術家協會逾百位會員先後深入協會副會長陳明良、李甲棧、常務理事劉銘志的工作室或展廳進行參觀考察,並在德化眾多大師的引導下參觀了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德化陶瓷博物館、德化縣規劃館、百態觀音館、百態彌勒館、百將翰墨館等場所。
在陳明良大師的瓷藝堂,陳明良大師向協會領導及會員們詳細介紹了德化窯的歷史沿革、發展面貌和偉大成就。訪問團成員駐足於瓷藝展櫃前仔細觀摩藏品,並不時進行點評和交流。讓代表們留連忘返。代表們紛紛表示,瓷藝堂和明玉陶瓷研究所豐富的藏品很好地展示了德化陶瓷的工藝特色和人文藝術內涵,突出體現了德化窯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對福建省雕刻藝術的傳承、創新與發展有著積極的借鑑作用和啟發意義。而陳明良副會長多年來在發掘、保護、傳承和發展德化陶瓷文化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深化了古陶瓷學術研究,不斷挖掘內涵,發揚並光大了德化陶瓷文化,這種精神十分值得讚許和學習。
在李甲棧大師工作室,代表們饒有興趣地參觀了陶瓷製作的流程,代表中的三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協會副會長陳益晶、葉子賢、林仕元以及十多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廣大會員對雕刻藝術與陶瓷藝術的結合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對跨界聯姻和合作充滿了期待,對李甲棧大師所取得的成就表達了由衷的欽佩。李甲棧大師的德化白瓷、唐彩瓷塑、天目瓷等作品獨具一格。在傳承傳統瓷雕藝術的基礎上,李甲棧大師大膽吸取借鑑唐卡藝術,創作出與唐卡藝術色彩相結合的唐彩瓷塑,色彩亮麗,造型生動,融唐卡藝術與德化瓷雕藝術於一體,為德化瓷雕創新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傳統天目釉工藝基礎上,創新發明了天目銀瓷系列,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權,摘取德化縣首屆創新大賽暨發明獎一等獎,由白瓷雕塑跨界至黑瓷天目瓷領域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弘揚天目瓷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李甲棧大師著錄的《大音希聲—德化陶瓷藝術》,系統地介紹了德化瓷雕藝術,有效促進了德化瓷雕藝術的弘揚與傳播。長期以來,李甲棧大師一直致力於對外文化交流,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帶領德化眾多優秀青年雕刻藝術家到全國各地參加展覽、比賽和學術交流,為德化瓷雕贏得眾多榮譽;李甲棧大師的愛心奉獻同樣值得稱許,他長期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多次捐資助教助學,為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關愛老年人幸福基金等慈善機構及藝術展館募捐瓷雕藝術品,為福橋工程等慈善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順美陶瓷文化生活館被譽為陶瓷界的迪斯尼樂園,它改變了人們對陶瓷文化的傳統認知,走在這座生動且不斷能挑起你求知慾的陶瓷文化王國裡,你會驚喜於周遭的一切。順美生產陶瓷、樹脂、紙製品、塑料製品等國際多元文化產品,主要銷往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福建省文化企業十強之一。代表們欣賞到了別具一格的順美展廳,欣賞到了眾多德化瓷藝大師的作品以及琳琅滿目的出口商品,對德化瓷藝多元化跨界的經營模式表示讚賞。
在百態觀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藝大師暨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全國巡迴展展館中,代表們欣賞了由20多位德化瓷雕大師製作的101尊形態不同的百態觀音雕像,對德化瓷雕大師和金馬車陶瓷公司敢為天下先的策劃運營實力表示由衷的敬佩。據悉,該展自2014年9月開始,已經陸續在普陀山、杭州、宜興、泉州、臺灣、西安、酒泉等地巡迴展出十二站,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地展示了瓷都德化的文化內涵和陶瓷藝術,彰顯了中華傳統書畫的藝術魅力。代表們還欣賞了被列入德化「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德化縣陶瓷文化重點項目之一的百態彌勒·大慈予樂——德化瓷藝大師暨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創作項目。該展完成之後,將在德化設立彌勒博物館,將百態彌勒與百幅名家書畫永久展示。同館展出的百將翰墨館中,百位將軍同展中華國威,歷史名將風流通過陶瓷藝術的雕刻手法盡展一堂,讓觀者不由得肅然起敬。
德化陶瓷博物館是福建省第一家資料齊全的陶瓷專業館,是德化弘揚陶瓷文化、展現精湛的陶瓷工藝和悠久的陶瓷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在德化陶瓷博物館,代表們在明代瓷塑家何朝宗的作品前駐足觀望,陳祖震大師、鄭大木大師向代表們介紹了何朝宗的獨特神韻和精妙所在。作為宗教雕塑藝術第一人,何朝宗的的作品衣紋流動,表情生動,恰如其分地表現出很有唐代韻味的觀音、達摩等造像,形象既端莊肅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很多代表看完之後紛紛表示很受教育,受益良多。
通過活動,協會增強了凝聚力,會員通過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到了協會的運營情況和美好前景,大家紛紛表示,要積極融入到協會的大家庭當中來,為雕刻藝術行業的繁榮與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