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準備好了,你在哪兒?

2020-12-26 中國網財經

  清晨,當第一鍋羊肉出鍋,香味在新市古鎮的小巷裡瀰漫,古鎮醒來。居民們走出家門,到最喜愛的羊肉麵店,叫上一碗羊肉麵,哧溜哧溜麵條下肚,湯飽肉足,地道的古早味。

  新市古鎮,地處湖州市德清縣東部,位於杭嘉湖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河畔,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古鎮。它東去30公裡,有烏鎮和西塘,往北30公裡外,有南潯與周莊、同裡。與這些赫赫有名的江南古鎮相比,隱於市的新市古鎮略顯寂寥。

  當前,古鎮還未商業開發,較好保留了江南水鄉古鎮的原生態。這一點最為遊客叫好。同樣正因為沒有足夠資本投入開發,加之囿於自身接待能力,古鎮甚至不敢對外宣傳。曾有網絡媒體評出「中國11個最美的冷門古鎮」,將新市古鎮列在榜首。「最美」、「冷門」,看似矛盾的兩個詞,恰恰概括出古鎮在旅遊開發方面的尷尬處境。如何破解這種尷尬?新市古鎮,會是我們尋找中的下一個烏鎮嗎?

  尷尬:一桌菜怕來三桌人

  烏篷船,緩緩穿過由寬漸窄的河道,搖進小鎮。河兩岸,民屋枕水毗鄰。1959年上映的電影《林家鋪子》,取景自新市古鎮,片中再現了不少古鎮當時的風光。

  時間緩緩流淌至2015年,兩岸大紅燈籠高掛,倒影河中,放鞭炮的孩童高興跑著跳著,一派祥和歡樂的過年氣氛。這是當年春晚片頭中來自新市古鎮的畫面,迷醉了多少人。

  新市古鎮,是江南水鄉古鎮群中風貌保存較為完整、風俗民情富有特色的典型代表。如今,古鎮核心地段,1500餘米市河兩岸古民居鱗次櫛比,河段上古老的明清河埠頭、駁岸保存完好。

  跨越數十載春秋,古鎮變了,也沒變。變的是古鎮有了更多現代氣息,沒變的大概就是生活在其間的人們,依然淡泊寧靜、怡然自得。

  80多歲高齡的韋老漢,原是教書先生,在古鎮生活了一輩子。如今,每天早上在小鎮上遛遛彎,坐在河邊和街坊鄰居聊聊天,生活恬淡。

  當前,有3萬居民生活在古鎮。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環鎮而流的市河兩岸。正因為有了他們,古鎮才是古鎮該有的味道,他們是古鎮的基因。

  「如今這種保留著原生態的古鎮已成稀罕之地,沒有千篇一律的旅遊商家,沒有煩人的旅遊掮客,沒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平日裡遊人不多,一切自然流露。這樣的地方,要去趁早哦。」去過古鎮的遊客,向親朋好友推薦時,大多會如此描述。而一句「要去趁早」飽含了對古鎮當下的認可和對未來的擔憂。

  其實早在2008年,新市古鎮就已開門迎客。利用古鎮原有的水鄉風貌、保護較好的明清建築群、名人故居等,加上2007年建起的蠶文化館、民間藝術館、鎮史館、木雕館等特色館藏,古鎮旅遊框架初步形成。「當時周邊古鎮都熱起來,像烏鎮、西塘、南潯、塘栖等,守著條件這麼好的古鎮,我們沒理由無動於衷。」新市鎮鎮長助理、新市古鎮旅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舒紅星說。

  不過與周邊古鎮開發比起來,新市古鎮起步偏晚,且以當地鎮政府自己開發為主。雖然前來考察的旅遊開發公司絡繹不絕,但目前無一形成實質合作。「首要一點,就是與其他古鎮比起來,新市古鎮『關不起來』。」舒紅星說,就拿收門票來說,因為古鎮景區與居民生活緊緊纏繞在一起,每一條小巷都能走到古鎮,門票形同虛設,後來乾脆不收,只是進一些特色館藏時會收取一定門票。

  近幾年,古鎮上館藏門票年收入十來萬元,2015年形勢不錯,接近二十萬元。歷年累計至今年3月份,進入古鎮館藏遊玩的遊客約31萬人次。想必加上來到古鎮,沒看文化館藏的遊客,數字不會太大。

  當然,箇中原因方方面面。其中,古鎮自身的接待能力就是最現實的問題。「只有一桌菜,引來三桌客人怎麼辦?」舒紅星打了個非常貼切的比方。正因為此,古鎮甚至不敢對外宣傳。

  今年新市鎮打算投入資金,修建停車場和遊客集散中心,同時從停車場修一條遊步道通入景區。「一步一步來,先把基礎設施做好。」新市鎮人大主席徐松法說,「我們想要的不單是一個熱鬧的旅遊景點,更是一個生活著的古鎮。」

  保衛:政府和居民齊上陣

  古鎮上的老照片攝影館裡,記者看到了一幅《古鎮新市追湮圖》:在以舟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與京杭大運河直接相通的市河環鎮而流,按八卦布局興建的古鎮被市河分隔成大小十幾個區塊,每個區塊由千姿百態的古橋將古鎮聯成一片。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盛景。

  鎮上出了名的「古鎮通」、現年61歲的退休工人韋秀程興奮地給記者指出南朱雀、北玄武、東白虎、西青龍四座古橋,及連接古鎮各片的有名的橋梁。

  當古鎮走進偏重發展經濟的年代,一度也因經濟發展而迷失。「那時候貨物運到古鎮上,時常要過橋,過橋時需先把貨物搬下來人力背到橋那頭,再把車推過去,再把貨裝上車繼續走。」當地居民反映,為了發展經濟,慢慢地河道被填平、老橋被拆掉,修起了更寬的方便貨車通行的水泥路。

  發展著,發展著,老百姓口袋滿了,可小鎮似乎越來越失了當初的味道。曾有一段時間,河道裡填滿垃圾,臭氣燻天,河邊兩廊破舊不堪。「醒悟」過來的當地政府、居民行動起來,一場小鎮保衛戰打響。

  韋秀程一直利用業餘時間默默守護著古鎮,2001年進入新市鎮文化中心專門從事古鎮歷史文化資料收集工作之後,他將更多心思花在古鎮修復、保護上。他與開進古鎮的挖掘機賽跑,在「鐵齒」下搶出了一堆堆古石條。此外,還有大家一起收集起來的雕花牛腿、雕花梁柱、花窗、石墩、石條,甚至舊瓦片。事實上,這些東西在之後的古鎮修復時,派上了大用場。

  年過七旬的徐傳忠,用另一種方式「挽留」古鎮。2008年,他借了兒子廠裡拍工藝的照相機,開始人生第一次攝影。那一年冬天,新市下了十多年來最大的一場雪,雪積了20釐米,雪中的古鎮格外美麗。此後,他一發不可收拾,從冬拍到春,從春拍到夏,從夏到秋再到冬,用相機記錄他心中的古鎮。他還花了半年時間,研究文獻和地方志,終於復原了《古鎮新市追湮圖》,讓當地居民驚呼「這就是兒時的小鎮」。如今,老照片攝影館仍是遊客了解古鎮過去的重要窗口。

  當前,古鎮保護正不斷獲得認可,新市古鎮先後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可幾次拆遷後,如今古鎮範圍縮小了,主要是以市河為主軸兩岸1.5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域,是古鎮保護最完好的區塊。這裡,仍能看到保存良好的明、清、民國古建築,還有古河道和部分古石橋。

  傍晚時分,古鎮上白牆黛瓦的廊邊,掛著的紅燈籠亮了起來,微微晃動的紅光倒印水中仿佛翩翩起舞,好一幅醉人的水鄉晚景圖。

  特色:恢復古鎮商貿文化

  挨著古鎮旅業發展有限公司辦公樓的一家臨水店面正在整修中。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整修過後要開一家黃酒展示館,兼帶黃酒銷售。

  新市古鎮早有釀造黃酒的傳統,這與當地的食羊肉飲食文化緊密相連。自清末民國初年始,新市醬羊肉已聞名於世。當地市民張和松以新市特產湖羊,用獨特的工藝加工成醬羊肉,色香味俱佳,取名張一品。每日五更,市民便提著燈籠,排隊等候開鍋羊肉。喝黃酒,品羊肉,其樂融融。到每年八月丹桂飄香,新市開羊刀,屆時市民抬著湖羊和黃酒祭祀,鑼鼓鞭炮不絕於耳,熱鬧非凡。羊肉黃酒節延及至今,年年舉辦。

  不大的古鎮裡,店鋪並不多,最有名的當屬羊肉麵館。其他的,在入口處有一家有年頭的旅社,一家理髮店,一個鐘錶店,一間畫室,一家絲綢店,臨水的地方開了新潮的咖啡店,更多的是幾家茶館,幾處賣茶糕的店鋪。

  商業氛圍不濃鬱,且有些特色,這是許多到過新市古鎮的人的感覺。在古鎮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好這份特色?也是一個令當地政府困擾的問題。

  當記者以此向韋秀程詢問時,他認為,其實並不矛盾,也不難,那就是恢復古鎮傳統商貿文化。「比如,即將開業的黃酒館就非常符合古鎮特色商貿文化,也不會落入其他水鄉古鎮千篇一律的旅遊商品、紀念品的俗套。」韋秀程說。

  他介紹,新市古鎮因水而生,因水而興。這裡曾是京杭大運河上的商業重鎮之一,其蠶絲、羊毛、燭芯更是在浙北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明代嘉靖年間的《德清縣誌》評宋明時新市有「琳宮梵字之壯,繭絲粟米之盛」。至晚清民國初,全鎮形成家家開店、戶戶經商,共有六十餘種行業、六百餘家店鋪作坊,有的行業在浙北為獨家經營。其時市場之繁榮,為當時杭嘉湖一帶所罕見,曾被稱為「小上海」。

  新市古鎮濃鬱的民俗文化和商貿文化堪稱別具一格。「抓住這個特色,做一些研究性的商貿文化恢復工作是可行的。如可考慮將龍頭行業予以陳列展示,如當鋪業陳列館、中藥業陳列館、茶館業陳列館、羊毛業陳列館、土絲業陳列館、瓷器業陳列館、首飾業陳列館、銅器業陳列館、照相業陳列館、釀酒業陳列館,上述10處陳列館基本能代表新市的商貿文化。」注重研究古鎮過去的韋秀程,說起古鎮的明天,也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徜徉古鎮,昔日繁華舊影雖不再,但多了一份人間煙火味。保護好這份煙火氣息,讓新市古鎮不給人千篇一律的印象,當是古鎮開發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一點。

  希望:尋找有情懷的儒商

  「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賤賣古鎮的未來。」在當地採訪過程中,一個響亮的聲音始終在迴蕩,從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到古鎮開發公司的負責人,到當地普通百姓。

  當前的現實是,若招商引資,引進外來工商資本開發古鎮,投資必須要有回報,在追求回報的過程中,古鎮保護可能會打折扣。若全憑政府之力,又有獨木難支之虞。

  尤其古鎮上的居民,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加上如今多以老年人為主的居住對象,使得當地政府在開發過程中不得不予以考慮。留下當地居民,成為當地古鎮開發過程中的一條硬槓槓。

  與此不無關係,許多前來洽談的投資方都還沒落定。「我們希望尋找到有情懷的儒商,有很雄厚的資本實力,懂營銷、會運作,能在經濟效益和古鎮保護間尋找到平衡。」舒紅星說,古鎮依然在等待。

  等待,並不意味著無作為。當前,委託中國美術學院在做的古鎮規劃正在制定中。「我們要求的規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夠詳細到每一幢古建築如何開發保護。比如在靠近運河的一處工業遺址,1958年成立的農具廠,保留其工業遺址的痕跡的基礎上,開發成符合現代旅遊的產品。」舒紅星介紹。

  同時,當地政府正在對古鎮500米開外、緊靠大運河,也具有水鄉特色的一塊幾百畝的區域進行謀劃,考慮以這塊處女地引進工商資本投資打造,嵌入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六大要素。由於毗鄰古鎮核心區域,可以將其和古鎮遊結合起來,將在古鎮遊玩過後的遊客導入,這樣既能保留古鎮的原有風貌,又能滿足遊客需求。

  當其他古鎮風生水起時,新市古鎮依然淡定。有遊客嘆息,如此美的古鎮養在深閨人不識,也有遊客感慨,這麼好的地方遲早會被開發成一個熱鬧的旅遊景點。

  「時機不成熟不妄動,不急,肯定弄得好的。」舒紅星對此信心十足。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新市茶糕
    如果用「新市茶糕」來形容,那更是到位,把江南人的「熱情好客、粘稠入心」個性特徵,形容得活龍活現。美食與文字有很多相近之處,這便是文化。嘗過這塊糕,感覺軟糯香甜之中,更有那種不能被說出的內心渴望所滿足。你將會對它由衷讚嘆,食物慾望被高度滿足,新市人美其名曰:「吃吃的愛。」
  • 談一談「新市古鎮」
    (育嬰公又稱福音堂,由英基督教「循道公會」Methodist Church所建,建在綏福門外火燒坪之右側,教堂門前有聖誕聯語:「降爾遐福,懷我好音」)②水龍公。這是一種群眾性的消防組織,辦事處設黃家巷。經管二人,由年長並孚眾望的鄉紳擔任,首士4人,由店鋪老闆或店員兼任,均由選舉產生。經管負責消防整體規劃的設計及上下聯繫等。
  • 京山新市派出所:警苑有「梅」亦如家
    楊劍要求,新市派出所要把梅曉新當作公安大家庭的一員,認真學習他的四種精神,並以此為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做新時代好黨員、好幹部、好民警。  我走了,民警們怎麼辦?  梅師傅在新市派出所工作30多年來,唯一請過兩次假。一次是1994年結婚時,請了一天假回家,舉行婚禮招待客人。
  • 宣傳「新市十賢故事」,提升新市歷史文化的普世價值
    它對新市百姓的生活與精神風貌的改善與發展,倡導本地文化先鋒的正能量,提高新市古鎮的知名度,增加歷史文化的份量,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說,「新市十賢故事」不僅在歷史上發揮了積極作用,它更是在未來,將仍然起到激勵奮發的精神動力。一 、朱泗挖渠治水,為新市展開了燦爛文明史的扉頁。西晉時期,新市人朱泗帶領群眾開挖河渠,化了十年時間,開挖出一條引水工程,治水成功,新市的歷史文化就此開始。
  • 「吃在新市」第一彈!新市羊肉怎麼吃?和地道的新市黃酒更搭哦!
    細數德清經典美食,你會發現,現今流傳於市場的美味大多出自新市。從糕點到小吃,從醬酒到菜餚,新市美食牢牢佔據著龍頭寶座。新市發布特此推出「吃在新市」欄目。羊肉、黃酒、傳統糕點……且聽小編細細說與你聽。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在德桐公路新市二橋附近,多了一處新的節點景觀,來展示新市的飲食文化。新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而飲食文化的「扛把子」當屬羊肉黃酒。羊肉黃酒節連續舉辦了十九屆,但羊肉黃酒的歷史可比這要長多了。
  • 浙北新市,今日天氣晴朗是個好光頭
    今日天氣晴朗是個好兆頭一場疫情,讓今年初春的天氣總是陰雨綿綿,今日天氣晴朗,新市景區陽光燦燦。半個月未出門,而疫情未退,半月未出門,今日好天氣不妨走走,戴上口罩,景區留影作個紀念。新市疫情防控態勢依然保持著高度警惕,各主要通道值崗嚴守,呈現出疫情下人們的眾志壁壘。
  • 古代新市,農曆九月裡的風俗
    新市的悠久歷史與集市繁華,成就了它的風俗文化的個性化發展。雖然在內容上與浙北其他村落大同小異,但其內容的廣泛與深度上,卻有明顯差異。這就是新市之所以在古代的浙北土地上,具備了領先風尚的文化高度,在特定的風俗特色上,更有炫目的內容。深秋的九月,古代新市的風俗究竟又有哪些內容呢。
  • 浙北新市,並不「新」
    他是約在公元453年至461年在新市度過,這七、八年中,他端坐於新市東潭旁的書屋裡,寫下了大量的道學著作,這一段過程,後來就成為人們傳說中的「仙潭」故事原形。「仙潭」是新市的雅稱,也可以稱為名號。考證它的出源也應該是在南北朝烏程縣對新市直轄的時期。
  • 談談新市的「一橋多名」現象
    到了新市,聊的話題就很多,無論你坐在北柵茶室裡聚敘品茗,還是在午後的「新市書場」上與一些夥伴聊天,耳畔會忽隱忽現聽到「風中一朵雨做的雲」的旋律飄過,或是「小城故事多」的旋律在微風中邁步,你就不免會被這裡的人文風情所纏綿,而新市古橋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讓大家的聊天趣味無窮。本文僅就新市「一橋多名」現象的內容,與各位讀者分享新市歷史文化的豐富內容,分享個人所了解的淺顯體會,並望同好共議。
  • 「新市茶糕」誕生簡史
    「新市茶糕」的形成應該是有它的歷史背景的。新市是一處歷史文化發展較早於周邊鄉鎮的地方,祭祀氣氛非常濃鬱,「新市茶糕」的產生,是由本地米糕脫胎而成,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文化升華,基於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源於祭祀活動的需要,是「新市茶糕」誕生的本源。翻開新市古鎮史志,便是一本關於水的歷史,新市「因水成市」的美談,千百年來已口口相傳。
  • 浙北新市:有一位詩人楊萬裡的朋友劉國禮
    筆者閒時曾通讀過楊萬裡詩人的文集——《誠齋集》,發現了一個秘密:楊萬裡寫浙北新市,並非是偶爾而之,或者說途經吟之,而是有他對新市這一地方密集的人事交往。本篇暫且不說他與新市本地或寓寄的許多名士頻繁交往的故事,只說一位,此人是新市人,叫劉國禮,與楊萬裡交誼極深的朋友。楊萬裡對這位朋友念念不忘,把他單獨寫進了自己的《誠齋集》文集中,傳於後世。
  • 朗讀者:行走在仲秋的新市古鎮
    不曾想,今年仲秋時節,我們不經意與詩中描繪的新市古鎮撞了個滿懷。    因為計劃行程中的莫幹山實在找不到住宿賓館,遂臨時決定改道新市古鎮,到達已是下午四點半,找好賓館,放下行李,幾步跨到鎮上,便開始了古鎮的行走。    新市古鎮長什麼樣?之前沒有做過預案,況且這個古鎮的名字還是第一次聽說。
  • 經典美食為何出在新市!
    細數德清的經典美食你會發現,現今流傳於市場的大多數美味出自新市。從糕點到小吃,從醬酒到菜餚,新市美食牢牢佔據著龍頭寶座。
  • 「新市醬羊肉」脫胎於「東坡肉」
    請點擊以上「八月江南」關注我,獲取更多內容「新市醬羊肉」脫胎於「東坡肉」                        作者:張明兒 >新市銀都大酒店董事長吳立民先生,對傳統「新市醬羊肉」情有獨鍾,究其因,一是企業屬新市飲食業大咖,自然對地方傳統菜餚深得三昧。
  • 新市曾氏宗祠
    至今傳裔除了在新市的1300餘人之外,還分支南安康店、湖宅、晉江周坑、楊梓坑、前垵、臺灣臺南新市、高雄岡山鄉後洋裡等村落,據稱僅在臺灣的後裔就有一萬餘眾。   新市一地自明代以來,海港漸被淤塞,鄉人多務農為生。因明季倭亂不斷,且砍伐無度,環境破壞,風沙為害嚴重,以致五穀失收,餬口無地,居民只得逃往他鄉外裡謀生。清初遷界,新市周圍七社裡皆變成廢墟。
  • -> 新市街道
    鎮黨委要以此次學習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拓寬村幹部選拔渠道,加強後備幹部的培養,特別是大學生村官的培養,為2010年村幹部換屆選舉工作早準備、早物色一批想辦事、能辦事的人,著力解決當前村幹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問題,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同時,要按照籤訂的責任書,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新合等村的陣地建設,並加強已有陣地的管理。
  • 今日新市: 一城美食飄香
    「新市幹挑面」是新市小吃特色,豬油拌麵的鮮香與蔥香味,加上油亮的光澤,會讓人們一見傾心。「新市醬羊肉」美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由新市各大知名酒店參與提供。它是新市傳統美食,其文化來源與紀念治水英雄朱泗有關。
  • 新市古鎮,夢裡的江南老家
    這座叫新市的古鎮就是我的老家,也是自己兒時成長的地方。古鎮距今已有1700年歷史。由於水路發達,在以舟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此地早在三國兩晉時期便形成市井,北宋朝廷正式立名為新市鎮。「你好,我的新市老家。」今年梅雨時節,疫情稍稍緩解之時,我按耐不住想去新市古鎮的心,從湖州市內出發冒雨前往。
  • 十張圖,簡讀新市
    【南朝陸修靜,因避「太初之亂」而來新市隱居研學,終得大悟。浙北新市古鎮【新市原有果山、渚山和靈泉山,目前除靈泉山尚存外,其餘兩山均毀。【新市覺海寺原為唐代寺院,建於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8、新市茶糕醬羊肉,美食撩人也動情浙北新市古鎮【新市自古美食眾多,其中「新市茶糕」「新市醬羊肉
  • 浙北新市:「仙潭」之名從何而來
    從上述三份資料中分析,陸修靜因避「太初之亂」時才回到東遷縣家鄉的,後選擇東遷縣的南鄉——新市,隱居潛心修學。大約住了七八年,才去廬山修築精舍,終老修行。陸修靜先生在新市東潭一側生活並不是飲酒賞月消閒度日,而是置屋讀書,篤好文籍,整理道家著作,窮究象緯,與時俱進地提出道教學說發展新思路,撰稿《齋戒儀範》一百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