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鍋羊肉出鍋,香味在新市古鎮的小巷裡瀰漫,古鎮醒來。居民們走出家門,到最喜愛的羊肉麵店,叫上一碗羊肉麵,哧溜哧溜麵條下肚,湯飽肉足,地道的古早味。
新市古鎮,地處湖州市德清縣東部,位於杭嘉湖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河畔,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古鎮。它東去30公裡,有烏鎮和西塘,往北30公裡外,有南潯與周莊、同裡。與這些赫赫有名的江南古鎮相比,隱於市的新市古鎮略顯寂寥。
當前,古鎮還未商業開發,較好保留了江南水鄉古鎮的原生態。這一點最為遊客叫好。同樣正因為沒有足夠資本投入開發,加之囿於自身接待能力,古鎮甚至不敢對外宣傳。曾有網絡媒體評出「中國11個最美的冷門古鎮」,將新市古鎮列在榜首。「最美」、「冷門」,看似矛盾的兩個詞,恰恰概括出古鎮在旅遊開發方面的尷尬處境。如何破解這種尷尬?新市古鎮,會是我們尋找中的下一個烏鎮嗎?
尷尬:一桌菜怕來三桌人
烏篷船,緩緩穿過由寬漸窄的河道,搖進小鎮。河兩岸,民屋枕水毗鄰。1959年上映的電影《林家鋪子》,取景自新市古鎮,片中再現了不少古鎮當時的風光。
時間緩緩流淌至2015年,兩岸大紅燈籠高掛,倒影河中,放鞭炮的孩童高興跑著跳著,一派祥和歡樂的過年氣氛。這是當年春晚片頭中來自新市古鎮的畫面,迷醉了多少人。
新市古鎮,是江南水鄉古鎮群中風貌保存較為完整、風俗民情富有特色的典型代表。如今,古鎮核心地段,1500餘米市河兩岸古民居鱗次櫛比,河段上古老的明清河埠頭、駁岸保存完好。
跨越數十載春秋,古鎮變了,也沒變。變的是古鎮有了更多現代氣息,沒變的大概就是生活在其間的人們,依然淡泊寧靜、怡然自得。
80多歲高齡的韋老漢,原是教書先生,在古鎮生活了一輩子。如今,每天早上在小鎮上遛遛彎,坐在河邊和街坊鄰居聊聊天,生活恬淡。
當前,有3萬居民生活在古鎮。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口集中在環鎮而流的市河兩岸。正因為有了他們,古鎮才是古鎮該有的味道,他們是古鎮的基因。
「如今這種保留著原生態的古鎮已成稀罕之地,沒有千篇一律的旅遊商家,沒有煩人的旅遊掮客,沒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平日裡遊人不多,一切自然流露。這樣的地方,要去趁早哦。」去過古鎮的遊客,向親朋好友推薦時,大多會如此描述。而一句「要去趁早」飽含了對古鎮當下的認可和對未來的擔憂。
其實早在2008年,新市古鎮就已開門迎客。利用古鎮原有的水鄉風貌、保護較好的明清建築群、名人故居等,加上2007年建起的蠶文化館、民間藝術館、鎮史館、木雕館等特色館藏,古鎮旅遊框架初步形成。「當時周邊古鎮都熱起來,像烏鎮、西塘、南潯、塘栖等,守著條件這麼好的古鎮,我們沒理由無動於衷。」新市鎮鎮長助理、新市古鎮旅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舒紅星說。
不過與周邊古鎮開發比起來,新市古鎮起步偏晚,且以當地鎮政府自己開發為主。雖然前來考察的旅遊開發公司絡繹不絕,但目前無一形成實質合作。「首要一點,就是與其他古鎮比起來,新市古鎮『關不起來』。」舒紅星說,就拿收門票來說,因為古鎮景區與居民生活緊緊纏繞在一起,每一條小巷都能走到古鎮,門票形同虛設,後來乾脆不收,只是進一些特色館藏時會收取一定門票。
近幾年,古鎮上館藏門票年收入十來萬元,2015年形勢不錯,接近二十萬元。歷年累計至今年3月份,進入古鎮館藏遊玩的遊客約31萬人次。想必加上來到古鎮,沒看文化館藏的遊客,數字不會太大。
當然,箇中原因方方面面。其中,古鎮自身的接待能力就是最現實的問題。「只有一桌菜,引來三桌客人怎麼辦?」舒紅星打了個非常貼切的比方。正因為此,古鎮甚至不敢對外宣傳。
今年新市鎮打算投入資金,修建停車場和遊客集散中心,同時從停車場修一條遊步道通入景區。「一步一步來,先把基礎設施做好。」新市鎮人大主席徐松法說,「我們想要的不單是一個熱鬧的旅遊景點,更是一個生活著的古鎮。」
保衛:政府和居民齊上陣
古鎮上的老照片攝影館裡,記者看到了一幅《古鎮新市追湮圖》:在以舟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與京杭大運河直接相通的市河環鎮而流,按八卦布局興建的古鎮被市河分隔成大小十幾個區塊,每個區塊由千姿百態的古橋將古鎮聯成一片。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盛景。
鎮上出了名的「古鎮通」、現年61歲的退休工人韋秀程興奮地給記者指出南朱雀、北玄武、東白虎、西青龍四座古橋,及連接古鎮各片的有名的橋梁。
當古鎮走進偏重發展經濟的年代,一度也因經濟發展而迷失。「那時候貨物運到古鎮上,時常要過橋,過橋時需先把貨物搬下來人力背到橋那頭,再把車推過去,再把貨裝上車繼續走。」當地居民反映,為了發展經濟,慢慢地河道被填平、老橋被拆掉,修起了更寬的方便貨車通行的水泥路。
發展著,發展著,老百姓口袋滿了,可小鎮似乎越來越失了當初的味道。曾有一段時間,河道裡填滿垃圾,臭氣燻天,河邊兩廊破舊不堪。「醒悟」過來的當地政府、居民行動起來,一場小鎮保衛戰打響。
韋秀程一直利用業餘時間默默守護著古鎮,2001年進入新市鎮文化中心專門從事古鎮歷史文化資料收集工作之後,他將更多心思花在古鎮修復、保護上。他與開進古鎮的挖掘機賽跑,在「鐵齒」下搶出了一堆堆古石條。此外,還有大家一起收集起來的雕花牛腿、雕花梁柱、花窗、石墩、石條,甚至舊瓦片。事實上,這些東西在之後的古鎮修復時,派上了大用場。
年過七旬的徐傳忠,用另一種方式「挽留」古鎮。2008年,他借了兒子廠裡拍工藝的照相機,開始人生第一次攝影。那一年冬天,新市下了十多年來最大的一場雪,雪積了20釐米,雪中的古鎮格外美麗。此後,他一發不可收拾,從冬拍到春,從春拍到夏,從夏到秋再到冬,用相機記錄他心中的古鎮。他還花了半年時間,研究文獻和地方志,終於復原了《古鎮新市追湮圖》,讓當地居民驚呼「這就是兒時的小鎮」。如今,老照片攝影館仍是遊客了解古鎮過去的重要窗口。
當前,古鎮保護正不斷獲得認可,新市古鎮先後被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可幾次拆遷後,如今古鎮範圍縮小了,主要是以市河為主軸兩岸1.5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域,是古鎮保護最完好的區塊。這裡,仍能看到保存良好的明、清、民國古建築,還有古河道和部分古石橋。
傍晚時分,古鎮上白牆黛瓦的廊邊,掛著的紅燈籠亮了起來,微微晃動的紅光倒印水中仿佛翩翩起舞,好一幅醉人的水鄉晚景圖。
特色:恢復古鎮商貿文化
挨著古鎮旅業發展有限公司辦公樓的一家臨水店面正在整修中。當地居民告訴記者,整修過後要開一家黃酒展示館,兼帶黃酒銷售。
新市古鎮早有釀造黃酒的傳統,這與當地的食羊肉飲食文化緊密相連。自清末民國初年始,新市醬羊肉已聞名於世。當地市民張和松以新市特產湖羊,用獨特的工藝加工成醬羊肉,色香味俱佳,取名張一品。每日五更,市民便提著燈籠,排隊等候開鍋羊肉。喝黃酒,品羊肉,其樂融融。到每年八月丹桂飄香,新市開羊刀,屆時市民抬著湖羊和黃酒祭祀,鑼鼓鞭炮不絕於耳,熱鬧非凡。羊肉黃酒節延及至今,年年舉辦。
不大的古鎮裡,店鋪並不多,最有名的當屬羊肉麵館。其他的,在入口處有一家有年頭的旅社,一家理髮店,一個鐘錶店,一間畫室,一家絲綢店,臨水的地方開了新潮的咖啡店,更多的是幾家茶館,幾處賣茶糕的店鋪。
商業氛圍不濃鬱,且有些特色,這是許多到過新市古鎮的人的感覺。在古鎮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好這份特色?也是一個令當地政府困擾的問題。
當記者以此向韋秀程詢問時,他認為,其實並不矛盾,也不難,那就是恢復古鎮傳統商貿文化。「比如,即將開業的黃酒館就非常符合古鎮特色商貿文化,也不會落入其他水鄉古鎮千篇一律的旅遊商品、紀念品的俗套。」韋秀程說。
他介紹,新市古鎮因水而生,因水而興。這裡曾是京杭大運河上的商業重鎮之一,其蠶絲、羊毛、燭芯更是在浙北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明代嘉靖年間的《德清縣誌》評宋明時新市有「琳宮梵字之壯,繭絲粟米之盛」。至晚清民國初,全鎮形成家家開店、戶戶經商,共有六十餘種行業、六百餘家店鋪作坊,有的行業在浙北為獨家經營。其時市場之繁榮,為當時杭嘉湖一帶所罕見,曾被稱為「小上海」。
新市古鎮濃鬱的民俗文化和商貿文化堪稱別具一格。「抓住這個特色,做一些研究性的商貿文化恢復工作是可行的。如可考慮將龍頭行業予以陳列展示,如當鋪業陳列館、中藥業陳列館、茶館業陳列館、羊毛業陳列館、土絲業陳列館、瓷器業陳列館、首飾業陳列館、銅器業陳列館、照相業陳列館、釀酒業陳列館,上述10處陳列館基本能代表新市的商貿文化。」注重研究古鎮過去的韋秀程,說起古鎮的明天,也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徜徉古鎮,昔日繁華舊影雖不再,但多了一份人間煙火味。保護好這份煙火氣息,讓新市古鎮不給人千篇一律的印象,當是古鎮開發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一點。
希望:尋找有情懷的儒商
「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賤賣古鎮的未來。」在當地採訪過程中,一個響亮的聲音始終在迴蕩,從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到古鎮開發公司的負責人,到當地普通百姓。
當前的現實是,若招商引資,引進外來工商資本開發古鎮,投資必須要有回報,在追求回報的過程中,古鎮保護可能會打折扣。若全憑政府之力,又有獨木難支之虞。
尤其古鎮上的居民,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加上如今多以老年人為主的居住對象,使得當地政府在開發過程中不得不予以考慮。留下當地居民,成為當地古鎮開發過程中的一條硬槓槓。
與此不無關係,許多前來洽談的投資方都還沒落定。「我們希望尋找到有情懷的儒商,有很雄厚的資本實力,懂營銷、會運作,能在經濟效益和古鎮保護間尋找到平衡。」舒紅星說,古鎮依然在等待。
等待,並不意味著無作為。當前,委託中國美術學院在做的古鎮規劃正在制定中。「我們要求的規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夠詳細到每一幢古建築如何開發保護。比如在靠近運河的一處工業遺址,1958年成立的農具廠,保留其工業遺址的痕跡的基礎上,開發成符合現代旅遊的產品。」舒紅星介紹。
同時,當地政府正在對古鎮500米開外、緊靠大運河,也具有水鄉特色的一塊幾百畝的區域進行謀劃,考慮以這塊處女地引進工商資本投資打造,嵌入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六大要素。由於毗鄰古鎮核心區域,可以將其和古鎮遊結合起來,將在古鎮遊玩過後的遊客導入,這樣既能保留古鎮的原有風貌,又能滿足遊客需求。
當其他古鎮風生水起時,新市古鎮依然淡定。有遊客嘆息,如此美的古鎮養在深閨人不識,也有遊客感慨,這麼好的地方遲早會被開發成一個熱鬧的旅遊景點。
「時機不成熟不妄動,不急,肯定弄得好的。」舒紅星對此信心十足。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