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內展出的大熊貓標本。(本組圖/本報記者姚凡攝)
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內景。
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內景。
廈門大學海洋博物館水族箱展出的活體珊瑚等海洋生物。
昨日上午,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開館。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廈大「四大館」昨日開館,有不少「寶物」,譬如說,既有熊貓、華南虎標本,也有兩條腿的「豬堅強」,還有玉石。「四大館」將面向市民免費開放。
「四大館」指的是,廈門大學革命史展覽館、中國近現代文學展覽館、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廈門大學海洋博物館。
校方說,這些展館除了為教學科研提供服務之外,還將面向大眾免費開放,以踐行大學社會服務功能。
我們為您介紹這「四大館」特色和鎮館之寶。
本報記者佘崢
通 訊員 李靜
革命歷史>>
有廈大地下黨的照片
廈大李治年、易元勳等人北上抗日。
著名作家>>
和「廈大產」作家對話
中國近現代文學展覽館開館。
珍稀標本>>
內有大熊貓華南虎
小鬚鯨等海洋哺乳動物標本。
珍貴玉石>>
紫晶洞價格不菲
展出的紫晶洞。
廈門大學革命史展覽館
介紹廈大革命歷史
亮點:介紹廈門大學革命歷史,裡面有廈大地下黨的照片和介紹。
地點:位於廈大同安樓一樓(靠近演武路的廈大西校門進來後的陳嘉庚雕像後面)。
開放時間:一般在校園開放時間開放。
中國近現代文學展覽館
介紹和廈大有關的著名作家
亮點:介紹和廈大有關的著名作家,包括林語堂、魯迅、施蟄存、林庚、洪深、彭柏山以及臺灣的王夢鷗、余光中等。
地點:位於廈大集美樓一樓(靠近演武路的廈大西校門進來後的陳嘉庚雕像後面)。
開放時間:一般在校園開放時間開放。
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
館藏標本1400多個
規模:面積約5600平方米,共三層,設有13個展廳,包括大型鯨豚館、螃蟹、貝殼館、水母館、貓科館、熊科館、靈長類、鳥類館、植物館等生物標本展館,現館藏標本達1400多個,是此次新開的「四大館」中最大的。
鎮館之物:有全球性瀕危動物、國家一級和二級保護動物,如大熊貓、華南虎、丹頂鶴等,總計數目達三百多種。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熊貓標本,據生物博物館的合作者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介紹,這個熊貓標本曾是被海關扣留的走私品。
此外還有海外華僑、校友以及動物園、海洋館贈送的企鵝、斑馬、金錢豹等國外珍稀動物標本。
最令人意外的是,博物館還收集了了兩條腿的豬,兩條腿的馬。生物的異形也是大學的研究對象。
地點:廈大成義樓(建南樓群西側)
開放時間:一般在校園開放時間開放
廈門大學海洋博物館
存放了90年的「嘉庚水母」
鎮館之物:泡在福馬林裡、存放了90年的「嘉庚水母」,它是廈大外教萊德1926年在廈門海域發現;中華白海豚、玳瑁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標本。
此外,還有各種價格不菲的紫晶洞(雷公蛋)、獨山玉、矽化木、孔雀石。
地點:位於廈大曾呈奎樓(大學樓邊上的廈大海洋與地球學院)
開放時間:從現在起到4月10日,面向公眾開放,之後的開放時間待定。
【背景】
廈大校本部已有九個博物館
新四館的加入,使得廈大校本部的博物館(展館)總數增至九個。這之前,廈大還有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陳嘉庚紀念館、魯迅紀念館、廈門大學校史館、廈大校園規劃建設館。
我們今天為您介紹最出名的人類博物館和魯迅紀念館的鎮館之物。
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著名博物館
彩繪臺灣地圖
繪製年代為清初。國家一級文物,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幅地圖運用洗鍊的彩繪圖畫形象地標明山川形狀、水路交通、軍事布局、行政區屬、居民分布等,並有翔實的文字標註。其尺寸、地形和現在的軍用地圖相差無幾。
貝珠衣
據廈大介紹,這件貝衣被認為是最高貴冷豔的服裝,沒有之一。所飾貝珠多達六萬多顆,串成約近3000串,再行縫綴於布上而成。這種耗時費力的禮服專供部落酋長、氏族族長或獵頭英雄們。
這件貝珠衣是1929年廈大人類系教授林惠祥先生冒著生命危險赴臺深入高山族考察時得到的,是不可多得的「寶衣」。
魯迅紀念館
高校唯一的魯迅紀念館
許廣平織的紅色毛衣
廈大魯迅紀念館最有人情味的鎮館之寶有兩件,一件是許廣平給魯迅織的紅色毛衣,以及織毛衣的毛線團和兩根織針。廈大人文學院教授朱水湧說,魯迅還因此給許廣平寫信:「背心我現穿在小衫外,較之穿在夾襖之外暖得多,或者也許還有別種原因。」朱水湧點評說,此時魯迅45歲,作為一位45歲的戀人,魯迅的愛情是理智的,「既沒有死呀活呀的熱情,也沒有花呀月呀的佳句」,卻是充滿了欣喜和溫情。
伴魯迅走南闖北的藤箱
還有一件鎮館之寶是陪伴魯迅走南闖北的藤箱。這兩件都是魯迅之子周海嬰捐給廈大的。朱水湧說,周海嬰沒有捐給上海魯迅博物館而捐給了廈大,原因是他希望年輕人能更多地了解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