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若蹈虎尾

2020-12-14 漫不經心的雪花

古埃及人的神明向世人提出這樣兩個問題:

你找到生命中的快樂了嗎?

你給他人帶去快樂了嗎?

記得錢鍾書先生在他的《論快樂》中曾說過,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於精神的,快樂由精神來決定,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根據。就是說,物質的、肉體的快樂與否,取決於精神的快樂與否,甚至痛苦,包括疾病、壓力和災難,也可以通過精神的鍊金術而轉變成快樂,最起碼是樂觀。

我贊成他的觀點。

暫不說我們所接受的整體教育以及中國革命的傳統教育。從文學的層面來說,我們這一代是屬於讀著俄蘇文學長大的一代人。儘管後世的研究者批評那其中——尤其是史達林時代的蘇聯文學中有許多虛假的,誇大的,粉飾太平的內容和精神,但無論是星光燦爛的俄羅斯時代的普希金、克雷洛夫、果戈理、萊蒙託夫、屠格涅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託爾斯泰、契科夫、高爾基他們筆下的奧涅金、畢卻林、英沙洛夫、葉蓮娜、拉赫美託夫、和薇拉、母親尼羅夫娜等,以及十二月黨人和他們的妻子們,還是蘇聯文學中諸如《毀滅》、《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日日夜夜》、《海鷗》、《遠離莫斯科的地方》、《青年近衛軍》、《真正的人》、《卓雅和舒拉的故事》等作品中所描寫的戰爭和建設中的英雄、模範,普通人,那些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人,那種笑對挫折壓倒困難的樂觀態度,都曾經感召過我們,浸潤過我們,令我們嘆服心折。

我們有信仰,我們的日記本上寫著保爾的名言,為共產主義的壯麗事業奮鬥終身則死而無憾,柯察金們所奉行的那種能受苦而毫不訴苦的剛毅堅韌,給我們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鼓舞我們在饑荒、天災人禍年代的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下都表現出堅強,樂觀,從而笑對人生。

其實在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是早有著傳統灌輸的知足常樂的思想的。到了改革開放時期,經濟逐漸繁榮了,生活好了,社會也安定和諧了,閃現在我們腦海裡的,就經常是《老子》的話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還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對於那些爭名逐利利慾薰心的人來說很難,但對於平平淡淡過日子的如我一樣的老百姓們,知足就是滿足目前的景況。知足就是在精神上不去追求更多的金錢享受,因此不攀比,不眼紅,不貪,不賭,不偷,不爭,不搶,不賄賂,不巴結權貴,不一心向錢看;不追求名,不去想方設法地炒作,不夢想著一夜成名,也就用不著費力費心地給自己找許多的麻煩和苦惱。「無欲則剛」,許多國人把這名言掛在自己的牆上,但卻沒有真正地放在心上。無欲,不求名,不逐利,這世界上還有什麼能讓自己苦惱,讓自己不快樂呢?

現如今社會上那些犯了法的,栽了跟頭的,被苦惱纏身找不到快樂的人,甚至發瘋、自殺的人,說到底,幾乎都是因為鑽在了名利的羅網裡無能或不願自拔。不明白這些人究竟有什麼想不開的,人生不過短短的幾十年,所有的金錢、財富,所有的所謂榮譽、驕傲,所有碰到的困難、挫折,失敗的難堪甚至恐懼,也包括什麼感情的失意痛苦,轉眼都將消失,斤斤計較於這些生不帶來,死帶不去的東西,這些純粹的身外之物而苦惱自己,不是太傻了嗎?

我一生明白並注重精神的追求,因此我快樂。

我年輕時有信仰,並曾為此而奮鬥,因此我快樂。

我淡泊名利,知足而常足,快樂地行走在短暫的人生路上。

我牢記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教導,不給他人帶去痛苦,希望我周圍的人都知足,都快樂。

相關焦點

  • 天籟——若蹈虎尾
    麻雀這裡成了鳥兒的樂園。
  • 暮色蒼茫——若蹈虎尾
    靜靜地浴在這蒼茫的靜謐裡,暮色愈重,月光愈明,身邊的黑暗與窗外的清輝織成融洽的二重奏,爐火的閃光定格,小鼠沒了蹤影……在這濃濃的暮色裡,可以展望未來,亦可以回顧往事;可以什麼都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可以嚇唬自己,也可以安撫鼓勵自己;可以尋求快樂,也可以抒發哀愁。
  • 等待蜀葵——若蹈虎尾
    若美,若讓我喜歡,我將留下你,不去管什麼吉利與否;反之,我將毫不留情地斫去你。這小園太小,還有許多的花兒要栽種,要成長,要開放,我必須有所選擇。四月、五月、六月、七月……我等了你這麼久。
  • 辣辣——若蹈虎尾
    若就這模樣走到《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的主人公面前,因了你這雙皮鞋,準會被拒之門外。裹在灰頭土臉的世界,腳沒處插還屬其次,眼睛更無從著落。枯黃焦燥,連眼珠子都幹得發澀。哪怕下場雪也好啊,總有點兒變化,有點兒調濟,有點兒生機。現在可好,整個一混沌世界,昏暝、黯淡、死寂。
  • 金盞花——若蹈虎尾
    頓令天地間增了許多粲然,許多美麗,許多快樂。不,夜幕中金盞花兒是要休憩的。它們歡笑了一天,嬉戲了一天,累了,便在暮靄中收攏細碎的裙瓣,輕撫花蕊,墜入溫柔的黑甜鄉。儘管有夜巡的蚊虻戲擾,它們只不理不睬地顧自睡去,怎麼可能呈現夢中的情景呢?哦,忽憶起,我曾說過,金盞花是一種多麼好的綠化山野的植物啊!
  • 看山——若蹈虎尾
    峰巒突兀峻拔之泰山倚天拔地的華山北環渭水,南連秦嶺,東南西北中五峰環聳,「遠而望之若花狀」得名華山,奇峰聳立,陡險難攀;
  • 落地生根——若蹈虎尾
  • 扶桑——若蹈虎尾
  • 牽牛花——若蹈虎尾
  • 花城——若蹈虎尾
  • 桃花盛開的地方——若蹈虎尾
    甜蜜多汁的蘭州白粉桃前年七月回北方,和妹妹妹夫,弟弟,朋友,去了安寧堡桃園多次。我們登上仁壽山遠眺,去桃園喝茶。
  • 他們不寂寞——若蹈虎尾
    在鑽研的過程中,他們付出了巨大的辛勞,但同時享受著常人得不到的快樂。在他們近百年的生活歲月裡,經歷過特殊年代時局的大起大落,但滿腹詩書一腔學問令他們永葆一顆赤子之心。低調而不圖虛名,如季老的求真,堅忍;像任老詩中所寫:「履霜堅冰人未老,天風海浪自悠悠」。這正是兩位老人行事做人的真切寫照啊!他們不寂寞。
  • 東郊椰林——若蹈虎尾
  • 不羨名貴——若蹈虎尾
  • 燈與燭——若蹈虎尾
  • 聖誕節的禮物——若蹈虎尾
  • 踢毽子——往事漫憶之五(若蹈虎尾)
    若有時毛嫌厚重,可捋去每根毛的中間部分,只剩一堆絨毛和毛尖,踢起來則飄而穩。有時也可只選母雞翅膀下厚實的絨毛,插成一個絨毛球,亦好看好踢。踢毽子的方法很多。孩子們技巧不高,一般只是腳向內側踢叫「平」,向外側踢叫「拐」,抬起小腿踢叫「扛」,彎曲膝蓋用大腿踢叫「墩」,腳尖踢是「尖」,一墩之後讓毽子落穩在腳上叫「落」。
  • 與宅神.對話——若蹈虎尾
  • 樂園——往事漫憶之六(若蹈虎尾)
  • 地鐵站口的歌者——若蹈虎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