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村成了「白鷺洲」
「快看,白鷺!」遼寧省開原市黃旗寨鎮增家寨村村支書陳宏偉說,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每年驚蟄前後,白鷺都會來我們村築窩孵卵。」
就在這個小村落,坐落著遼北地區唯一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和遼寧省首批生態文化教育示範基地——黃旗寨白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統計,有5000餘只白鷺及千餘只灰鷺等野生動物棲息於此。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村民肆意上山砍伐,大樹被出售或被當柴燒掉。「白鷺沒有了棲身地,就飛走了。」62歲的村民劉海寬說,「後來有人告訴俺們,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別的地想求都求不來,你們怎麼能把滿山的白鷺趕走呢?大傢伙聽了非常後悔,上山砍樹的逐漸少了。」「就因為上樹掏鳥窩,我爸第一次打了我。」村民劉小龍告訴記者。
「2010年以後,由於白鷺的羽毛價值高,一些外地人常來這偷獵白鷺。」陳宏偉說。為了打擊盜獵行為,2015年5月,增家寨村31戶村民成立了合作社,並自發組建了20多人的護林隊。就在去年5月8日2點,鳳凰山上忽然傳來了白鷺的悽鳴聲,護林隊長王振海帶領10多名隊員迅速上山,雖然沒有抓到偷獵者,卻發現了一個白色保溫箱,裡面裝有135枚鳥蛋。
這135枚鳥蛋卻愁壞了村裡人。「鳥蛋送回窩,白鷺肯定不會再孵化,我們只好採用了土辦法,用老母雞來孵蛋。」王振海說。然而,由於鳥蛋太多,一時又找不到那麼多抱窩的母雞,除了14枚用母雞孵化外,村民們求教專家進行人工孵化。「我們就拿來熱水袋,上面放上鳥蛋,再蓋上棉被,放上溫度計,讓溫度保持在38攝氏度左右,派專人看守。可惜的是,由於剛剛孵化的幼鳥沒有大鳥的照顧不能進食,全部都夭折了。」這讓村裡人非常痛心,保護白鷺的念頭也更強烈。
為了加大保護力度,全村的42名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又組成護鳥服務隊打擊偷盜行為。「我們共設了7個小組,每個小組每周值班一天,每天24小時上山巡查護鳥。」護鳥隊隊長朱建傑告訴記者。此外,村民們還在鳳凰山下架設了2000多米的鐵絲護欄,在鄉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高12米的「護鳥瞭望臺」。現在,保護區內不僅白鷺數量越來越多,灰鷺等鳥兒也在這安家,數量超過20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