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創漫畫從《畫書大王》1993年創刊開始發跡,1994年《畫書大王》停刊後,陸續出現了很多雜誌,有大家熟悉的《北京卡通》《少年漫畫》等,這些刊物有著當時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署發起的「5155」工程的扶持,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漫畫雜誌的「正規軍」。
在1994年的時候,國內第一家私人經營的漫畫公司——金虹公司在深圳成立。1995年,公司旗下的漫畫雜誌——《漫畫原子彈》試刊1成功「引爆」!
這本雜誌的特點是在當時日漫風大行其道的環境下,雜誌裡的內容採用了比較少見的港漫寫實風。那個時候信息閉塞,讀者的閱讀渠道很少,這樣的畫風定位給讀者很大的震撼——原來漫畫還可以畫得這麼細膩。
《漫畫原子彈》的主打作品《少林正宗》在世界觀的構架上立足傳統文化,讓讀者倍感親切,加上精緻的畫風和威猛帥氣的男性角色,一時吸粉無數。
同時,這本《漫畫原子彈》試刊1還邀請了因為《雪椰》而被廣大讀者熟知的顏開加盟。當時《畫書大王》停刊,《雪椰》還在尋找新的下家,顏開的短篇作品《夏日軌道》出現在《漫畫原子彈》上,也吸引了很多顏開的粉絲。
整本雜誌以金虹公司製作的港漫風作品為主,其他作者的作品為輔,顯示出雜誌不僅主體風格明顯,還有很強的包容性,推出後反響強烈!但是在這背後的坎坷和艱辛卻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
說到《漫畫原子彈》背後的故事,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金虹的創辦者——阿恆。
1993年,正是《龍珠》《聖鬥士》佔領中國漫畫市場的時期,發展中國原創漫畫的小火苗在阿恆心裡升起。他找到了《科幻世界》雜誌社社長楊瀟,達成了每期給他10個版面連載漫畫的協議。
於是,阿恆回到深圳,在1994年草創了金虹製作室。開始在《科幻世界》上連載處女作——《返祖》。《返祖》在反映日軍侵華暴行的基礎上加入了科幻元素,故事頗具新意。推出後反響不俗,並在當年獲得了臺灣海峽漫畫創作一等獎!
阿恆也因此收穫了一定的名氣,開始收到其他雜誌的約稿。包括《中外故事》《山西民間文學》《傳奇畫刊》,金虹製作的漫畫也開始建立起一定數量的讀者群。之後,阿恆創作的《少林正宗》搭上了《畫書大王》的末班車,被更多的讀者所熟知。金虹之友的隊伍也開始建立起來,到1995年,人數已經超過10000大關。
努力的人總是會受到好運的眷顧,一直帶著助理到處"打遊擊"的阿恆終於等到了漫畫生涯的轉折點。在當時書號稀缺的情況下,《科幻世界》爭取到兩個增刊號,將其中一個交由阿恆自行組稿推廣。於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驅使下,《漫畫原子彈》即將應運而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試刊1和試刊2的封面上印有《科幻世界畫刊》字樣的原因。
但是這個時候麻煩來了,因為印數太少的緣故,在深圳找不到印刷廠承接印刷的業務。最後阿恆還是在《中外故事》社長的引薦下找到一家山西印刷廠進行印刷,之後將這印刷好的兩萬本《漫畫原子彈》運回深圳。阿恆回憶起此事,也笑稱是自己人生中所做的傻事之一。
好在後面順利找到了書商聯繫印刷,金虹正式開啟了影響一代漫畫人的輝煌時代!
之後,《漫畫原子彈》持續引爆,影響越來越大。還給連載的優秀作品推出了單行本,風頭一時無兩!
很多年輕有才華的作者加入了金虹的創作隊伍,這其中不少人都成為了現在中國動漫界響噹噹的人物!
1、口袋巧克力
口袋巧克力,原名龔毅堅。在《知音漫客》連載《1區212》走紅,代表作《昨日青空》更是被改編成動畫搬上大熒幕。畫風清新靚麗,善於描繪細膩的情感,在國內頗具影響力。
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口袋巧克力是在金虹出道,當時以可愛的Q版著稱,還畫著工作室逸事的小短篇。
2、透明人
透明人,原名梁毅。在金虹後期挑著大梁,擔任主筆。
金虹解散後進入遊戲業,一直從事遊戲原畫的工作,參與製作了多部遊戲並出版了相關書籍。如今又重拾漫畫,新作《二進位戰爭之無限異化》正在連載中。
3、犀牛大哥
犀牛大哥,原名劉瑋。是金虹成員裡最具有文人氣質的作者,也是金虹除了阿恆以外唯一一個即當過主筆又當過主編的人。
劉瑋以犀牛大哥為筆名,出過文集,也出過漫畫,今年推出的新作《可能和你有關》以多變的畫風和強烈的個人風格,展示著他在創作漫畫道路上不斷開拓的決心。
4、李銘
金虹主筆,代表作《斬魔傳》、《百米飛翔》。後與知名漫畫家BENJIAMIN合作《救世主》,在國外也享有一定的名氣,出版了《少年心氣》法國版、《SKY》名家合集法國版。在遊戲界也有涉獵。
還有那些因為現實原因轉行的天才少年們,諸如苗蔚、楊斌等,雖然短暫閃耀,歷史也應該記下他們的名字。
此外還有很多助理仍然默默地奮鬥在動漫相關行業內。
金虹公司將港漫的製作方式引入到內地,細分製作流程,強調漫畫的實景和氣氛製作,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人才。
經過金虹洗禮的人很多都成為了動漫領域的佼佼者,將金虹公司比喻成中國漫畫的"黃埔軍校"也不為過!
金虹公司的作品在定位上以港漫為標杆,在創作出品自己公司作品的同時,金虹公司也引進了很多優秀的香港漫畫。
這其中就包括馬榮成的《風雲》《倚天屠龍記》,馮志明的《上帝之手》,許景琛的《街霸》等等。
相對於金虹的作品,香港漫畫的質量更高,製作更加精細,這讓當時的讀者大開眼界!
金虹公司對於港漫積極地宣傳和引進,讓讀者開始真正地認識港漫、了解港漫,知道在強大的日漫面前,香港這個彈丸之地的漫畫家們居然有著這樣強大的實力可以與之抗衡!
阿恆創造漫畫開始就是在模仿香港漫畫的畫法,從他的初衷來說一方面是為了和流行的日漫風相區別,另一方面他出生在香港,作為黃玉郎的徒弟,馬榮成的師弟,他對香港漫畫了解頗深,且當時港漫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自成一套體系,可以直接進行借鑑和模仿。
這在早期也是他能成功的一個因素,因為內地讀者在當時的環境下甚少接觸到香港漫畫,這種寫實精緻的畫風初看讓人感覺非常驚豔。
不過隨著盜版商逐步將港漫引入內地,很多讀者發現了阿恆及金虹一系列的作品都在從不同的港漫作品中借鑑創意,甚至直接模仿畫面。《少林正宗》的世界觀和部分人物造型來源於司徒劍僑的《超神Z》,《倩女幽魂》中有明顯的《風雲》痕跡。這也讓阿恆遭到了一些非議。
從阿恆創辦金虹工作室到金虹公司逐步發展壯大,其中確實經歷了太多的波折和辛酸。金虹的主創人員都是十七八歲到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完全是靠著對漫畫的摯愛在燃燒著自己。沒人引路,摸著石頭過河,一切也只能從模仿開始,對此實在也沒有必要過多的指責。
而且,雖然金虹一直在經歷著助理的大換血,但是製作水平也在穩步前進。金虹後期的作品《精武門》畫風逐漸成熟,在實景、氣氛、打鬥場面和網點的使用上也能看到明顯的提升。
金虹的製作水平也得到了香港同行的認同,在2000年,金虹作為大陸代表參加第四屆亞洲漫畫高峰會,有書商投資可以在香港製作漫畫周刊。這對於當時的金虹人來說是一個令人歡欣雀躍的消息——能在香港出書,是一件多麼風光的事情啊!
於是,由阿恆擔任製作總監,劉瑋擔任主編,李銘主筆,金虹製作的《斬魔傳》出現在了香港漫畫市場,得到了和香港眾多優秀作品同臺競技的機會。
這也完成了阿恆的一個夙願,一直把港漫奉為聖經的他,終於和自己一手帶出來的團隊走進了心中的聖地。但是世事難料,《斬魔傳》的推出並沒有把金虹的事業推向高峰。那時香港百業蕭條,漫畫市場也受到影響,《斬魔傳》的反響平平,在堅持做了六期後,只以周刊的形式出到第四期便難以為繼了。
雖然阿恆想盡辦法,甚至將《斬魔傳》放到臺灣推出,但是已經萎靡的市場無法給他帶來轉機,資金無法回籠,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助理們相繼離開,盛極一時的金虹公司宣布解散。
從金虹成立伊始,到現在已經過去25年。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部分已過而立之年的金虹之友尋回消失多年的阿恆,《漫畫原子彈》也以眾籌的形勢推出了25周年特刊。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漫畫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在青少年群體中最受寵最酷炫的娛樂方式,漫畫的形式和內容也在發生著改變。
我不知道金虹和《漫畫原子彈》的前路會如何,我只知道自己會繼續關注繼續熱愛著,那段美好的青春回憶已銘刻在每一個金虹之友心中,對於漫畫,我們初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