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是古早早餐,怎麼定義古早早餐呢?其實我也不知道,只覺得這是小時候愛吃的味道,多半得到菜市場裡的某個老攤位才能買到。這些早餐甜甜糯糯或帶著油炸居多,這也正符合閩南早茶配和以前老人家多愛吃甜的特色。
覺得現在生活節奏太快,我們上班上學總是匆匆,許多人疏忽了早餐或者不吃早餐,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把早餐做的很講究。但覺得偶爾回味一下這些古早味,或許心情會很好。好怕你忘記,所以我來提醒一下你。
◢◤◢◤
吃早餐咯~
❖ 糯米炸糯米炸算是比較古早的早餐,現在已經不多見了。撕下一條團好的糯米粉,下油鍋炸2-3分鐘,金黃即可。糯米炸大部分會裹上白糖霜,有的會是花生粉,口感甜,很多人喜歡。
❖ 豆包粿豆包粿,是用糯米粉和白糖水做的,在粿子的底部會墊有青粽葉或蘆葦葉,然後在大蒸籠上蒸。豆包粿的口感很糯,一般有兩種口味,豆沙和白糖黑芝麻,微微的甜,恰好。
❖ 馬拉糕也不太確定這跟廣式的馬拉糕是不是一個東西,我只知道它的閩南話叫「pèr gèi」。很喜歡紅糖口味的,涼涼QQ的吃起來有種莫名的喜悅感。白色的是白糖做的。
❖ 炸棗炸棗在閩南就很常見了,有甜的也有鹹的。很多家裡的老人家都會做,包的東西也有些小差異。鹹口味的常見的是筍、豆乾、芹菜等,甜的一般是包芝麻、花生、白糖。而且不同店或者不同人做出來的大小和形狀各有區別。
❖ 紫米糕紫米糕的特色可能就沒有那麼明顯,不小心買了就也放上來誘惑一下。應該愛糯米口感或者八寶味的都會喜歡。
❖ 碗糕閩南的碗糕都是素的,也有人叫小發糕。但發糕多在初一十五會用到,這種小的還是常用來當早餐的。和「白糖馬拉糕」相比,碗糕更紮實,不那麼蓬鬆,所以吃的時候一定要配茶水。
❖ 茶葉蛋
茶葉蛋應該還是陪伴著很多人上班吧,但要找到入味很香的感覺好難。喜歡吃茶葉蛋大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無論買還是吃都很方便,不用再找地方敲碎蛋殼,又能暖暖手。
年輕人拿蒜蓉枝當早餐還是比較少。但因為閩南老人家多愛早上起來泡茶,所以還是會拿來當茶配,順便當早餐。另一個是比較傳統的綠豆餅,經油炸和白芝麻,吃起來挺上火,也是早茶配經典之一。
❖ 龜糕和紅圓其實這兩樣東西也是比較常出現在初一十五或者祭祀的時候,但一些古早的攤位平時也都有賣。龜糕和紅圓表皮都是糯米做的,很Q,裡面會夾一點花生砂糖。剛出爐最好吃,若涼了建議蒸著吃。
滿煎糕也是受歡迎的古早味,在廈門最出名的還是要數八市裡的鍾麗君滿煎糕。每天都排隊,一鍋出來分分鐘就賣完了。喜歡外面Q裡面甜的口感,裡面是花生碎和白糖,一次只吃一個感覺都不過癮。
❖ 芋頭粿芋頭粿也是油炸類的,口感雖然不像糯米那樣有嚼勁,但吃下去有種飽腹感,而且會越吃越香。通常表皮都會炸得有點酥酥的,裡面的芋頭也不會過火,吃起來剛剛好。
❖ 韭菜盒很多地方都有韭菜盒,但不管從形狀還是到做法都有不一樣。廈門也有幾家小有名氣的韭菜盒,例如菜媽街的、還有大同路上的亞芬,外酥裡香。吃得出韭菜盒的層次感。
❖ 炸麵包五指麵包、炸麵包,那些鹹鹹甜甜說不清楚的味道,就是小時候的最愛。五指麵包,不那麼甜,沙沙的,吃得好開心。還有可以用棍子拿著的像毛毛蟲一樣的麵包,以為只是簡單的麵包,但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藏在裡面的火腿,那種驚喜就像是小時候吃到夾心糖果時充斥了滿嘴的甜蜜帶來的一樣。
你 吃 早 餐 了 嗎?
除了這些,當然少不了受歡迎的花生湯、豆漿、麥奶、面線糊等。吃貨們,明天就行動起來吧~
推薦幾個常去買這些早餐的地方吧:八市、七市、百家村、早龍餐車也會有一些,還有大同路晚上才開的佘阿姨花生湯(很多人也拿來當宵夜),古早味的麵包店,例如特香包,小夥伴們也可以去哦。
/來說說,你明天早上想吃什麼/
來源:秘密廈門(ID:mimixiamen)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