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關雎

2021-02-19 河南家園

注音:雎ju一音  窈窕yaotiao三音  參差cenci一音  

荇xing 四音  芼mao四音

譯文

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裡小島上;

純潔美麗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著水流左右採;

純潔美麗好姑娘,白天想她夢裡愛。

追求姑娘難實現,醒來夢裡意常牽;

相思深情無限長,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荇菜鮮,採了左邊採右邊;

純潔美麗好姑娘,彈琴奏瑟親無間。

長長短短鮮荇菜,左採右採揀揀開;

純潔美麗好姑娘,敲鐘打鼓娶過來。

毛詩續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雀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滛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

周南

周,國名;南,南方諸侯之國也。周國本在《禹貢》雍州境內岐山之陽,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其地。傳子王季歷,至孫文王昌,闢國寖廣。於是徙都於豐,而分岐周故地以為周公旦、召工奭之採邑,且使周公為政於國中,而召工宣布於諸侯。於是德化大成於內,而南方諸侯之國,江、沱、汝、漢之間,莫不從化。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焉。至子武王發又遷於鎬,遂克商而有天下。武王崩,子成王誦立。周公相之,製作禮樂,乃採文王之世風化所及民俗之詩,被之筦弦,以為房中之樂,而又推之以及於鄉黨邦國,所以註明先王風俗之盛,而使天下後世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蓋其得之國中者,雜以南國之詩,而謂之《周南》,言自天子之國而被於諸侯,不但國中而已也。其得之南國者,則直謂之《召南》,言自方伯之國被於南方,而不敢以繫於天子也。岐周,在今鳳翔府岐山縣。豐,在近京兆府鄠縣終南山北。南方之國,即今興元府、京西、湖北等路諸州。鎬,在豐東二十五裡。小序曰:「《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雀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工。」斯言得之矣。

國風 周南

國風,也單稱風,是採自各地的民間歌謠。朱熹《詩集傳》:「國者,諸侯所封之域;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十五國風,共計一百六十篇。大部分是東周的詩,小部分是西周后期的詩。周南: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shi)分陝而治。周公旦居東都洛邑,統治東方諸侯。《周南》當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地區的民歌,範圍包括洛陽以南,直到江漢一帶地區。意為南國之詩,或以為用南國樂調寫的詩。共計十一篇。《周南》、《召南》合稱二南。

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稱為《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之一,方稱《詩經》。因其書為毛公所傳,又稱《毛詩》。其創作年代,距今約二千五百年,大體產生於西周初葉至春秋中葉。它是奴隸制時代的詩歌,為我國詩歌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對我國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經》共三百零五首,簡稱「詩三百」。按其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類。「風」乃風土之曲,即民間歌謠,共一百六十篇,總稱為十五國風。「雅」乃朝廷之樂,多為京都一代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為《大雅》和《小雅》。「頌」乃廟堂之音,是王侯舉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專用的樂歌,共四十篇,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合稱三頌。對於《詩經》的解釋,兩千多年來眾說紛紜,有的很難達成共識,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謂」。現在我們閱讀或則解釋,只能博採眾長,作一般性的解釋和介紹。對於一些生僻和古今異讀的字,由於種種限制,不能詳細詮釋,但儘可能地注意讀音。愚之見,《詩經》不宜翻譯,任何譯文都不如原文;同樣,也不宜對其進行評說,任何評說都難免主觀色彩。對於《詩經》的理解,因人因時因環境之不同而迥然有異,這正是《詩經》的妙處。如果僅從字面理解,一覽無餘,那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讀《詩經》,重在讀、貴在讀、趣在讀。在注音注釋的幫助下,流暢地熟讀,在誦讀的同時去理解、去感悟,這是學習《詩經》最好、最聰明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悟與人交流,或者本著「百家爭鳴」的科學態度進行學術上的探討,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絕不能以己之見為終結性的。對於《詩經》,也是不會有終結性的理解的。

【河南家園】

健康陽光  積極向上

求真務實 拼搏進取

歡迎關注河南家園

相關焦點

  • 《詩經·國風·衛風》十篇總結(解讀)
    3、《詩經·國風·衛風·碩人》:描寫皇家美女:《詩經碩人》美人(解讀)在已讀的篇章中,對美女的描寫也有多篇,在這一篇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樣的詩句,也是它們的出處。還有一篇描寫美人的《詩經·桃夭》古代對女子美的要求是什麼4、《詩經·國風·衛風·氓》:描寫男子對妻子喜新厭舊:對於那個年代,男子可以隨意攆走自己的妻子,從已讀的詩篇,關於此種內容的詩文有多篇,說明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給女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 詩經取名:品讀穿越千年的《關雎》,賞析傾城才情的好名字!
    《關雎》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向來有讚譽。為什麼用關雎作為這篇充滿愛意的詩的題目呢?在孔子編輯《詩經》時,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風,為民間傳唱的詩,《孟子見梁惠王》中有關於民間的歌曲的記載,風,大體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來自民間,部分來自貴族的歌頌詩。頌,便是貴族用來祭司時歌頌上天,先祖的詩。
  • 《詩經》的意義和開篇詩——讀《詩經》有感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有305篇。在先秦時期人們習慣上把《詩經》叫《詩》或者直言為「詩三百」,《詩經》中大部分詩歌寫成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通過歷代學者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的研究得出了大致有「王官採詩」,「孔子刪詩」和「獻詩說」三種說法。
  • 《詩經》,你一生至少讀一次的不朽經典!
    唐詩宋詞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但要論詩歌的起源始終繞不開《詩經》這本經典之作。經典作品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是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文學大家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寫道:「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
  • 詩經《關雎》原文、翻譯及賞析
    《關雎》配圖注釋:[1]選自《詩經·周南》(朱熹《詩集傳》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周代詩歌305篇。周南,周代地域名稱,泛指洛陽以南到漢江流域一帶。關雎,篇名,取第一句」關關雎鳩」中的兩個字。
  • 《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本篇屬 詩經·國風·周南 篇【原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淺談《詩經》的基本讀法:以《周南·關雎》為例
    倘若沒有一定的毅力,一般人是讀不完《詩經》的,即使真的讀完了也不一定讀得懂,不信你可以問一問身邊讀過《詩經》的人。因為在現存的古書裡,《詩經》和《尚書》是最難讀的兩部,韓愈曾感嘆過《尚書》佶屈聱牙,即非常難懂的意思。《詩經》也是如此,難怪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都說他讀《詩經》不懂的地方十之有二。
  • 《詩經》:236個成語,漢語中最美的歌詞,文學大家的高評
    魯迅先生說:根據《風》《雅》《頌》三部分的實際內容,認為《詩經》是「中國最古的詩選」,「以性質言,風者,閭巷之情詩;雅者,朝廷之樂歌;頌者,宗廟之樂歌也。」自西漢以後,被尊為儒家經典,才有了《詩經》這樣的叫法。一、詩經的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1、「風」大多是周代各地的民謠,是詩經中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的部分,也是我們學習的《詩經》的核心和重點。
  • 千古愛情第一篇:詩經《關雎》是婚禮上的一首讚歌
    #詩經中的第一篇就是《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精短的小詩讓我們在學生時代,第一次在課堂上正式討論愛情。女子在閨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嫁前幾乎不會接觸男子,結婚這種人生大事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讀過《關雎》之後就會發現,在將近三千年前的周代,在詩經聞世的那個時代,愛情並沒有那麼禁錮,談戀愛、結婚都非常地自然淳樸的事。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 《詩經》論衡
    在現當代,《詩經》無疑是古代文學,其實自漢以後,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基本將其當作儒家經書來讀,並非當作文學,再溯及先秦,其意義就更為繁複。要徹底搞清《詩經》所涉的含義,就需要正本清源。《論語·子罕》中孔子自述:「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由此可知孔子編詩,使詩樂歸正。同時也可知,自古代,詩樂不分,或許就是之所以稱「詩」為「詩歌」的原因。
  • 古琴彈唱演繹經典《詩經》 《關雎》拉開序幕
    6月14日晚,「琴頌詩經」琴歌藝術音樂會在朝陽9劇場上演。音樂會以古琴、錦瑟、洞簫、阮鹹、方響、鼓等樂器配合演唱,同時講解的形式幫助觀眾理解詩文精髓。整場音樂會共演出了《詩經·國風》中的12個經典篇目,其中包括《桃夭》《綠衣》《蒹葭》《擊鼓》《東門之楊》等。
  • 注音版《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讀者對古音古字缺乏了解,讀起來都很費勁,更別說去理解了。為了解決大家的閱讀障礙,我們決定為《詩經》注音並簡單解釋其含義,以便大家更方便地去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風》,也成「國風」,是《詩經》的第一部分,包括15個地方(多為黃河流域)的民歌,共165篇。我們今天先來看其中的《周南》。
  • 有一種美叫《詩經》,一生至少讀一次!(內附《詩經》音樂)
    談及《詩經》,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文辭華美,語言凝練,寓意雋永,很多文學愛好者將其視為美學典範之作。近年來,在國學熱的背景下,很多人起名字甚至都開始以《詩經》為藍本,進行參考。
  • 《關雎》是一首愛情詩,為什麼會安排在《詩經》的開篇?
    《詩經》開篇以《關雎》作首,這是一首愛情詩。大概男女愛情是「人倫之始」和「王化之基」的緣故,把《關雎》安排在首篇很有些隨順自然的用意。不知是誰問到《關雎》這首詩,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關雎》詩篇,快樂而不過分,悲哀而不痛苦。 這就是說,孔子認為《關雎》的風格,比較真實平和,恰到好處。說到真實,《詩經》的藝術價值也體現在這裡,中國有句古話「惟樂不可以為偽」,就是說唯有音樂是不能作假的,只有透過旋律、音調把真情實感表現出來的音樂才是好音樂。
  • 看了《詩經》我才知道,原來這才是國風
    一、何謂「國風」? 「國風」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偉大文學源頭——《詩經》。如果從音樂體制上來看,《詩經》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即「風」、「雅」、「頌」三部分。
  • 看了《詩經》我才知道,原來這才是國風!
    一、何謂「國風」?「國風」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偉大文學源頭——《詩經》。如果從音樂體制上來看,《詩經》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即「風」、「雅」、「頌」三部分。這三部分中,「風」主要指的是從周南、邵南、唐、衛、陳、豳等十五國地區採集而來的土風歌謠,因為這些地方都屬於當時周朝封建制度下的分封國家,所以「風詩「也被稱為「國風」。就文學性而言,《詩經》內部三個部分的文學成就各不均等。「雅」是當時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相當於周天子的「歌單」,主要是用於各種典禮儀式和朝覲時候進行演唱、表演的官方樂曲。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美好純正的情感作品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因為《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也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篇,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為了所有華人對美好愛情理直氣壯追求的描述。我喜歡你,因為你是淑女,而我是君子。孔子做過評價:「《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詩經》基本面貌解讀
    按鄭樵《昆蟲草木略·序》中的「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樂曰雅,宗廟之音曰頌」可知:「風」即音樂曲調,國風即為各地區的樂調;「雅」為正,即朝廷正樂,為西周都城地區的樂調;「頌」是宗廟祭祀之樂。 其中,國風含十五國風,共160篇;雅105篇,分大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頌40篇,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另外,笙詩6篇。
  • 「薦讀」《詩經》裡最經典的30句話,一生一定要讀一次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說: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之美,妙不可言。有男女的情意綿綿、內心的欲說還休的愛情;有真摯動人、依依不捨的友情;更有人生的千般滋味和人生哲理。今天,小編推薦《詩經》經典30句,你可以不讀《詩經》,但一定要讀這30句經典。1.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孔子為什麼將《關雎》放在詩經之首?周制婚禮,聘禮是真便宜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在詩經時代,君子是指有道德的貴族男子,淑女則是姿德兼備的女子。所以這首詩是歌頌君子配淑女,兩人互結良緣,百年好合。孔子為什麼會將《關雎》放在詩三百的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