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出了中國足協對於58家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上報中性名字的審批情況,結果共有11家俱樂部不獲通過。而上港改名「上海海港」則備受爭議。
共有58家三級職業聯賽俱樂部中的54家向中國足協提交了中性名字的報批。其中北京國安、浙江能源綠城、泰州遠大、河北奧利精英4家俱樂部沒有提交。
北京國安俱樂部為了保留「國安」的名號,目前正在處理讓中赫集團收購中信集團在俱樂部中所佔的股份,特向中國足協申請延期3個月提交俱樂部名字。和國安做法相近的是中乙的河北奧利精英,他們也正在處理股權轉讓,目的是為了保留「奧利」兩字。浙江能源綠城俱樂部去年剛剛從「浙江綠城」改了一次,當地工商部門不允許一年內兩次改名,因此暫時無法向中國足協提交了新名字。而中甲去年的新軍泰州遠大因為無力經營,決定解散,因此也無法向中國足協上報新名字。
中國足協目前不同意通過審批的俱樂部包括山東魯能(山東泰山)、青島黃海(青島黃海)、武漢卓爾(武漢眾邦)、長春亞泰(長春亞泰)、雲南昆陸(雲南昆陸)、淄博蹴鞠(淄博蹴鞠)、深圳壆崗(深圳壆崗)、青島紅獅(青島紅獅)、四川華昆(四川華昆、四川民足團結)、廈門趣店(廈門趣店)這10家俱樂部(括號內為申報名字),理由基本都是因為新名字和原俱樂部股東下屬企業的名字有關聯。
事實上,諸如泰山、黃海、蹴鞠、壆崗、紅獅這些名字都十分「中性」,無奈中國足協硬性規定這些名字和俱樂部股東下屬的任何企業的名字都不能有交集。這就逼得俱樂部只有兩條路,要不就是自己改名,要不就是讓有關聯的企業退出俱樂部股份(類似國安、奧利的操作),甚至是讓有名字關聯的企業改名。
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案例就是中甲的「新疆天山雪豹」俱樂部。本來「天山雪豹」這個名字很中性,此前甚至得到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的首肯。但這次足協一查,發現俱樂部大股東下屬還有一個企業,叫「新疆天山雪豹商務有限公司」!於是,中國足協雖然暫時同意「新疆天山雪豹」的俱樂部名通過,但卻在備註中要求俱樂部必須讓下屬的酒店更換名字。
而除了同意、不同意和暫缺之外,還存在一種「待定」的狀態,出現在河南建業(洛陽龍門)、北京北體大(北京北體大)、北京理工(北京理工)三家俱樂部上。河南建業未來將把主場遷往洛陽,因此上報的名字改為「洛陽龍門」。但在當地球迷的反對聲中,河南建業俱樂部決定還是把新名字保留「河南」兩字,但俱樂部名字改為什麼還需要再定,因此向中國足協申請延緩報批。而北體大和北理工兩家俱樂部因為是以學校命名,不存在商號的問題,因此是否能通過中國足協還需要內部再研究,故此待定。
在已經通過中國足協審批的名字中,有8家僅僅以行政區命名,沒有加上實質的俱樂部後綴名,包括:廣州恆大(廣州)、重慶當代(重慶兩江)、河北華夏幸福(河北)、深圳市(深圳市)、崑山FC(崑山)、內蒙古中優(內蒙古呼和浩特)、浙江毅騰(紹興柯橋)、廣西寶韻(廣西平果)。對此,中國足協建議他們增加俱樂部的後綴名字。
有趣的是,哪怕只在行政區後面加上「隊」、「人」、「城」這樣一個字,中國足協也認為完全沒有異議。
從其他通過審批的名字來看,有些是比較有地域文化內涵的,比如:南通支雲、重慶1997、天津津門虎、陝西長安競技、廈門白鷺、黑龍江冰城等,但大部分都是給人敷衍的感覺,甚至是「搞笑」的兒戲所為。例如:四川九牛俱樂部,其中提交了一個名字是「四川機器熊貓」。
備受關注的上海上港俱樂部,這次提交通過的名字是「上海海港」。乍一看上沒有問題,一些上港的御用媒體甚至這樣解釋:此前俱樂部的名稱是上海上港,改名「海港」的話能夠保持一定的延續性,「海港」也符合上海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
不過,有專業媒體也找出了茬:上港集團的內部刊物名為「上海海港報」,目前已經出了2113期。不過,在中國足協的認定標準裡,內刊的名稱並不能成為上港所改中性名的阻礙。
很多球迷指出:一旦上海上港改為「上海海港」,那麼縮寫依然可以是「上港」,那麼不是和現在毫無分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