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巨型雕像,可能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不同的答案,畢竟全國乃至全球各地都會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巨型雕像。就比如我國最高的河南魯山佛泉寺金佛,高達168米;海南三亞觀音像,四川樂山大佛等各種佛教雕像,國外有為紀念美國獨立而建造的自由女神像,紀念美國歷屆總統的總統山雕像,以及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前的巨型蜘蛛雕塑等等,都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一個比美國總統山雕像要高將近三倍的雕像,它就是湖南襄陽峴山的伏羲摩崖石刻雕像。
伏羲摩崖石刻雕像高度約為七十點五米,長度約為兩百三十米,目前為止是我國最大的山體頭像雕像。眼睛的長和高分別為九米和兩米,鼻子更是長十八米,寬度為九米這麼誇張,可以想像光是其中的一個鼻孔就能容納十幾個人。這樣看來,說伏羲雕像要比美國總統山頭像高了近三倍也不算稀奇了。
在峴山有許多關於伏羲的傳說,襄陽本地也有不少有關伏羲的景點,那為什麼還要建造這樣一個巨型雕塑呢?其實是它過去是一個採石場,於上世紀90年代被廢棄。形成一處總面積達六萬平方米,斷崖最高達七十多米的「牛皮癬」,極不美觀。想要恢復到最初的狀態基本是不太可能的,為了修復峴山山上過多裸露的巖石的面貌,當地政府想到要結合現有地形的前提下,通過摩崖石刻進行覆蓋,利用歷史人物進行文化傳承,這一想法固然是好的。
有這樣一個結合傳統文化對原本被破壞的山體進行改造的好創意,本來應該成為當地旅遊的一大亮點,從而大大地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但前來參觀的遊客卻遠沒有預想中的多。不過作為人文景觀,本身對比自然景觀就要更吃虧一點,消費者可能沒那麼容易買帳。所以相較另一座同為摩崖石刻雕像的樂山大佛,伏羲摩崖石刻雕像難免會顯得有些慘澹,確實挺可惜的。
周邊附帶了高約五十米,長約九十米的孟浩然雕像,兩個雕像總重將近六萬餘方,投入也高達兩個多億,門票費卻分文不收。但就算是這樣,卻仍被很多網友吐槽說只是為了促進旅遊業的話完全沒有必要浪費那麼多錢之類的。這就導致本意是帶動當地旅遊產業發展的好想法,但由於建造過程中巨大的投入,以及周邊旅遊設施還是相對比較缺乏而得不到大家的認同。
不過,仔細想想網友的話也不無道理。如果單純只是讓遊客跑過來看一尊雕像,還是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的。但其實都已經有了這麼好的例子可供借鑑了,如果當地旅遊局或者文化開發公司能再好好地發掘一下,更好地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對周邊的環境也進行相應的規劃,因地制宜地改造一下,相信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