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薛亮 i自然全媒體
■開欄的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兩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許多地方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綠色礦山建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方面不斷探索,書寫了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正逐漸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從今日起,特開設《領導幹部談綠水青山》專欄,與大家共同聽一聽來自生態文明建設一線的聲音,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治理現代化凝聚智慧。
賈汪轉型實踐做得好,現在是「真旺」了!將千瘡百孔的採煤塌陷區建設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溼地公園,並帶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與鄉村振興。近年來,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積累了諸多經驗。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馬莊真旺村。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賈汪分局供圖
當地在採煤塌陷區綜合整治方面取得了哪些經驗?如何暢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記者就此採訪了徐州市賈汪區委副書記、區長楊明。
「要實現轉型發展,必先再造綠水青山」
賈汪區是徐州市煤炭開採的發源地,但長期高強度的開採,讓這裡形成了區內塌陷面積最大、塌陷情況最嚴重的採煤塌陷地。
「賈汪區要實現轉型發展,必先再造綠水青山。再造綠水青山,就必須實施採煤塌陷地整治。」楊明表示,對老百姓的生存發展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也不可或缺,這是金錢所不能代替的。
2010年3月,潘安採煤塌陷地綜合整治項目開工建設,首創了「基本農田再造、採煤塌陷地復墾、環境修復、生態景觀建設」四位一體採煤塌陷地綜合整治新模式。
「宜農則農、宜水則水、宜遊則遊、宜生態則生態」,楊明表示,他們以規劃為引領,統籌考慮區域內礦產、土地、水等資源管理和接續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等,科學規劃潘安湖塌陷修復區。在此基礎上,同步推進塌陷區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通過水土汙染控制、地質災害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旅遊建設等一系列措施,系統治理塌陷區受損的自然生態系統。
楊明表示,多年的實踐讓他們更加深刻理解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的自然、經濟和社會規律,對其中體現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及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生態智慧,有了全新的認識。
「讓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經濟、社會效益」
如何用好全區8860公頃採煤塌陷地?
面對這道考題,賈汪區沒有選擇簡單地復墾了之,而是打破生態修復和土地整治的思想禁錮,積極推進礦地融合,實施綜合開發利用,讓企業能夠享受到後續土地開發利用的紅利。
「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豐收的前提,是如何保障讓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楊明說,對於賈汪區來說,礦地融合下的政企合作是主動探索也是必然選擇。
賈汪區轉型發展離不開礦業企業的通力協作,也離不開各級行業主管、院校、科研機構的大力支持。
近年來,賈汪區積極與徐礦集團、宏安集團、中聯水泥、賈汪電廠開展戰略合作,先後實施閒置工礦土地收儲260餘公頃,盤活用於新產業發展用地。
此外,當地還藉助自然資源部黃淮海採煤塌陷地土地利用野外基地,把握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機遇,最早實施了採煤塌陷地建築利用技術,採取粉煤灰、矸石充填等手段,挖高墊低、挖潛利用,在塌陷區上建起了面積達28.22平方公裡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江蘇徐州工業園區,先後落地金浦鈦白、恩華藥業、金致新能源、美利圓環保科技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並建設標準化廠房50多萬平方米。
「保護生態環境實際上就是在保護自然價值、增值自然資本,增強保護經濟社會發展的潛力和後勁。」楊明認為,通過政企合作,推動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科技含量高、文化品味高、經濟附加值高的綠色生態產業鏈,更是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關鍵一環。
「暢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楊明坦言,賈汪區作為一個百年礦區,在資源枯竭、煤礦關停的歷史時期,不可避免地經歷了產業轉型的陣痛期,必須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徹底改變「一城煤灰半城土」的面貌,打造綠水青山,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必須堅持生態立區的發展戰略,實施採煤塌陷地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再造賈汪的綠水青山,並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楊明說道。
近年來,賈汪區以潘安湖國家4A級溼地公園建設為核心,融合馬莊香包文化、潘安文化等地區傳統文化,引入專業化管理和市場化經營團隊,打造了多個旅遊品牌;建設潘安湖科教創新區,打造集旅遊、養老、科教、居住為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生態居住區;改造權臺煤礦工業遺址,開發建設煤礦遺址文化創意園,實現了生態、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多重效益。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賈汪分局供圖
楊明介紹,潘安湖周邊村莊的村民原來大多以煤為生,隨著來潘安湖國家溼地公園旅遊的人增多,當地逐步形成了旅遊、文化、餐飲、民宿、景區服務、綠化等產業,帶動了「生態+旅遊」「生態+文化」等多種產業形態共同發展。
「『兩山』理念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的關係,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我們必須一以貫之。」楊明表示,要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強,就必須在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過程中,不斷踐行新發展理念,探索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進一步暢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確保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i自然投稿郵箱:izrqmt@126.com。電話: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體
記者:薛亮
原標題:《領導幹部談綠水青山|徐州市賈汪區區長談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