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未乾便睡覺是面癱誘因
近日,網上一則消息稱:22歲女孩晚上洗頭後沒吹乾就直接睡覺了,第二天起床頭痛、頭暈、左臉麻木,到醫院一查是面癱。晚上洗完頭沒吹乾倒頭就睡的人不少,為什麼有的人沒事,而有的人一覺醒來就面癱了呢?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孫卓說,報導中的女孩可能是因為洗頭後受涼引發的周圍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又叫面神經炎,一般症狀有口眼歪斜、無法抬眉、閉眼、鼓嘴等。西醫學認為,周圍性面癱是病毒侵襲局部神經引起的,如中耳炎、耳部周圍帶狀皰疹等。從中醫角度解釋,周圍性面癱主要是風寒之邪侵襲經脈後經氣不通而誘發的。但是,受風、受涼通常只是導致面癱的一種外因,而起主導作用的是內因,「臨床發現不少面癱患者在發病前半個月或一周之內上火了,上火容易導致免疫力低下,如果再受風、受涼,在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就會導致面癱。」
「吊線風」和「中風」不是一回事
面癱和中風都會出現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等症狀,兩者之間很容易混淆。事實上,它們的病因和症狀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孫卓介紹,面癱通常分為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周圍性面癱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吊線風」、「歪嘴巴」,是面部受風、病毒感染、外傷等因素導致面部表情肌群出現運動功能障礙。而人們常說的「中風」,其實就是中樞性面癱,是由於腦血管病、顱內腫瘤、腦外傷等原因引起神經中樞出現問題,除了面部癱瘓以外,往往還伴有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症狀。
孫卓說,通過觀察抬頭紋,可以簡單區別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如果抬頭紋消失了,就是周圍性面癱;如果還有抬頭紋,就是中樞性面癱。而三四十歲以內的面癱患者,基本上都是周圍性面癱。
針灸治療面癱效果極佳
雖然面癱不會威脅生命,但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錯過最佳治療期,增加治療難度。所以,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孫卓說,治療面癱,中西醫有不同的方法。西醫通常會使用抗病毒、活血、B族維生素等藥物;而中醫是通過針灸治療來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使面部恢復到正常水平,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此外,還可以配合中藥、抗病毒治療、紅外線烤電等方法來輔助治療。需要注意的是,針灸治療面癱的手法很重要,所以患者最好選擇醫療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針灸治療。
孫卓提醒,治療面癱千萬別輕易聽信民間偏方而錯過最佳治療期。孫卓說,一些治療面癱的偏方可能確實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在一些患者身上也有過效果,但是臨床上並沒有明確數據說明這些偏方能有效治療面癱,它們並不能作為一種正規的治療方法。而且,如果面癱患者耽誤了正規治療的時間,有可能會留下後遺症。所以,如果發現面癱,一定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
預防面癱要注意別受涼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面癱?孫卓建議,首先要注意做好面部的保暖,避免面部受到冷風的刺激,睡覺、開車時不要把窗戶開個小縫直吹,運動後出汗一定要及時擦乾,夏天也不要對著空調、電風扇吹冷風。其次,平日裡要注意適當地鍛鍊身體,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增強自身抵抗力;最後,工作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暢,儘量做到不生氣、不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