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奮鬥不息
山海交響的寧德青春正好
20年跨越趕超
奮力實現開發三都澳、
修建福溫鐵路、
建設中心城市
「三大夢想」!
1999年11月14日,國務院作出
「關於同意福建省撤銷寧德地區,
設立地級寧德市」的批覆
2000年11月14日
寧德市舉行撤地設市慶典
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
親臨慶典現場
為新誕生的寧德市人民政府授牌授印
寧德撤地設市慶典大會文藝表演「紅旗永不倒」↑↑↑
20年來,寧德在經濟社會發展上
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11月10日上午,寧德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寧德市政府秘書長張雄作為新聞發布人,通報了寧德撤地設市20周年以來的「成績單」——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年來,寧德市發揚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時倡導的「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閩東精神,按照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的要求,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晉位趕超,全市生產總值分別於2012年和2018年突破1000億元、2000億元大關,由2000年的202.67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451.7億元,增長6倍。人均GDP2019年達84251元(1.22萬美元),增長6.2倍。
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寧德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經濟運行呈現「逆勢增長、逐季向好、好於預期」的態勢,1-9月GDP增長5.6%,保持較大幅度領跑全省勢頭,成為全省唯一連續三個季度實現正增長的設區市。
產業發展加速崛起
閩東,曾是工業基礎薄弱的後發地區,被稱為東南沿海的「黃金斷裂帶」。2010年,習近平總書記回寧德視察期間,對寧德許下「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的殷切期望。20年來,寧德市堅持念好「山海經」、提倡「經濟大合唱」,推動山海協作、產業協調發展。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109.55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560.16億元,增加值達到313.33億元,是2000年的1.9倍。全市共有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6家,涉農類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數量均居全國設區市首位。「0593寧德號」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正式啟用。
工業發展撐起「四梁八柱」,2019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增加值突破千億元,是2000年的14.3倍,已初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新材料、銅材料四大主導產業集群,形成產值超百億企業7家、近百億企業2家,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世界500強、中國民企500強和上市企業。
現代服務業加快培育,2019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882.36億元,是2000年的6.7倍,正威東南總部、智享無限、武漢動遊和創遊等總部經濟、平臺經濟項目投運。2019年金融存貸款雙雙突破2000億元;全市旅遊總收入439.41億元、接待遊客3840萬人次,分別是2000年的38倍和15倍。
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2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時提出,「寧德地區經濟之所以不發達,缺電和交通落後是重要原因,要抓這些基礎建設,為今後經濟的發展騰飛準備必要條件……」2000年寧德撤地設市以來,著力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體系,一張「北承南聯、西進東出、通江達海」的立體交通網絡正在逐漸形成。
公路建設「三縱三橫」。全市公路通車總裡程從2000年的4677公裡增加到2019年的12240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81公裡,2003年瀋海高速閩東段正式開通,成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動脈,2017年實現縣縣通高速,2019年沈海複線寧德段全線貫通,寧古高速開工建設,沙埕灣跨海公路通道工程年底即將建成通車,瀋海高速擴容工程、寧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基本形成「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
鐵路建設歷史性突破。2009年,當「和諧號」動車組馳行在溫福鐵路上,飽受交通閉塞之苦的寧德跨入高速鐵路時代。2015年通車的京福高鐵古田段和今年國慶節前通車的衢寧鐵路,使多縣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目前,寧德至福州長樂機場城際鐵路、溫福高鐵等大幹線前期工作全面提速,寧德市正從「過境鐵路」向「樞紐鐵路」邁進。
港口建設新跨越。04年三都澳城澳萬噸級碼頭建成投用,結束了寧德深水港沒有深水泊位的歷史。2019年港口貨物吞吐量4217萬噸,是2000年的19.1倍。公路和水路貨運總周轉量166.54億噸公裡,是2000年的11.8倍。全市電力裝機容量982.46萬千瓦,年發電量508.12億千瓦時,是2000年的25倍,寧德核電、大唐火電、霞浦風電等能源項目竣工投產,形成了涵蓋水、火、核、風、抽蓄等多元化能源體系。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俯瞰閩東大地,相較於二十年前,如今的閩東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不斷優化。路寬了、城綠了、景美了……一座綠色的生態宜居之城正悄然崛起。
寧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吳光華在發布會上指出,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已從2001年8平方公裡拓展到60平方公裡,人口從12萬人發展到60萬人,城市形態由單一縱向發展轉變為縱橫方向共同發展,城市組團不斷完善,形成主城區、三都澳新區、北部新區一體化互動發展的新格局。
同時,寧德市新建改造了一大批供水汙水管網和公園、綠地、體育中心等市政工程,形成了萬達、寶信、聯信等城市商圈。環東湖生態景觀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鋰電新能源小鎮成為全省唯一入選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
中心城市空氣品質優良,黑臭水體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榮獲國家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和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稱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也順利完成總評迎檢,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66個,湧現出屏南龍潭村、霞浦半月裡等一批文創、攝影村落。
青山繞城,湖在城中,城在海邊;水光瀲灩,魚翔淺底,鷗掠水面。如今的閩東人民,便是在這樣的城市環境中,詩意棲息……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
20年來,寧德市推出改革舉措1300多條,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寧德特色的改革典型經驗。「放管服」改革也縱深推進,94%市級審批項目實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同時,全市還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往來關係,主要出口商品在電機電器、水產品等傳統商品基礎上,增加了不鏽鋼、鋰電池、汽車等大宗型高新產品,外商投資2012年超過1億美元,20年來累計利用外資15.19億美元
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寧德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850元提高到2019年的17804元,年均增長10.1%,7.2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脫貧,453個貧困村和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現「摘帽」。一組直觀的數據展示了寧德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
發布會上寧德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俞道雄說到,2019年寧德市委四屆十次全會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頭號工程」,先後獲批創建古田食用菌、福安葡萄、福鼎白茶、周寧茶葉、蕉城生豬、壽寧茶葉等6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福安社口、賽岐、穆雲,柘榮城郊等4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一個又一個村莊的鮮活蝶變,比數據更具說服力的證明。
20年來,寧德市引領閩東人民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按照習總書記與赤溪村視頻連線、給壽寧下黨鄉鄉親回信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開啟從擺脫貧困向鄉村振興躍升的新徵程,形成了自己的「寧德模式」。
民生福祉有效增強
民生連著民心,20年來,寧德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時提出的「為群眾辦實事,要扎紮實實、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要求,始終把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積極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持續加強民生保障,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十八大以來,寧德市每年財政支出近八成用於民生領域。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標準實現一體化。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街道和中心城區鄉鎮全覆蓋。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建成5.71萬套、配租配售3.25萬套。完成造福工程搬遷40.47萬人。
同時,堅持每年辦成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寧德師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獲批成立,寧德師院新校區、寧德一中新校區、市醫院東僑院區、閩東醫院門急診綜合大樓等建成投用,市檔案館、博物館、青少年宮、科技館、圖書館、工人文化宮等建成投用。設立了全國唯一的閩東畲族博物館。成功舉辦第十六屆省運會、老健會。持續深化平安寧德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和突出問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20年間
寧德人築夢追夢、跨越趕超
20年後
站在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
寧德仍將以山海交響奏起動人旋律
在發展的大道上穩步前行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
(來源:福建新聞聯播)
猜你關注
廣 而 告 之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寧德撤地設市20周年!「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來看寧德驚豔變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