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體記者陳文秀 章娜
中國江西網訊 1月23日,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省長劉奇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我省重點推進1900個省大中型建設項目,總投資2萬億元左右,力爭年度完成投資5900億元以上;籌集財政性資金1600億元,著力辦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50件實事。
投資
抓緊建設5條鐵路項目
重點推進省大中型建設項目1900個,總投資2萬億元左右,力爭年度完成投資5900億元以上。
鐵路
開建昌景黃鐵路,建成皖贛鐵路浯溪口改線工程,抓緊建設昌吉贛客專、贛深客專、安九客專等5條鐵路項目,加快推進長贛鐵路、昌九客專、瑞梅鐵路項目前期工作。
公路
開工建設萍鄉至蓮花、上饒至浦城等高速公路項目,抓好廣吉高速、銅萬高速宜豐聯絡線等續建項目。
航空
開建吉安桐坪機場二期,大力推進瑤湖機場配套建設,完成贛州黃金機場改擴建主體工程、井岡山機場二期改擴建、宜春明月山機場站坪擴建等項目。
水利
抓好井岡山、新幹航電樞紐等項目建設。
加快推進廖坊灌區二期、四方井水利樞紐等重大項目。
能源
開建500千伏九江西等工程,加快推進500千伏昌西南等工程,建成投運500千伏東鄉、神華九江電廠等工程。
物流
推進贛州港、向塘鐵路物流港、九江長江流域區域性航運中心等重大物流樞紐建設,依託昌北國際機場建設航空物流港。
改革
爭取裕民銀行年內獲批
金融
加快完善「全牌照」金融機構體系,爭取裕民銀行年內獲批,籌建瑞京人壽等保險公司,壯大「金融贛軍」。
國土資源
重點推進南昌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試點,餘江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以及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試點。深化價格體制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區域
建設高鐵新區新城
城鎮化
●依託京九、滬昆等高鐵大通道,建設高鐵新區新城。
●落實好「人地錢」掛鈎政策,力爭實現1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就地轉戶。大力推進撫州、贛州等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
●加快構建城鄉統一的用地、就業、社會保障等制度。
消費
發展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方面,力爭全年新增入規企業1000家,力爭企業直接融資額3000億元以上。
消費升級
●加快滕王閣、武功山創建5A旅遊景區。
●啟動第二批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改革,推動醫養結合,促進健康養老消費。
●促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共享餐廳等新業態發展。
產業
推動江西飛行學院等落地
航空
高標準推進南昌、景德鎮通航產業綜合示範區建設,推動國家通航產業示範省、民航適航審定中心、江西飛行學院等儘快落地。
中醫藥
大力推進國家中醫藥改革試驗區、中醫藥科創城、上饒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建設,支持樟樹打造「中國藥都」。
新能源
穩妥推進新能源汽車製造及推廣應用。打造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做大做強「南昌光谷」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開放
九江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對外
加快尚比亞江西工業園等境外經貿合作區、地礦局伊朗夏拉夫阿巴德金礦等建設,支持昌河汽車、漢騰汽車與英國、德國等知名發動機公司合作。
對內
支持九江爭創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推進贛浙、贛粵、贛閩、贛湘等合作平臺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第五航權開放試點,引進基地航空。
鄉村
全年減少20%「空殼村」
振興
●力爭糧食產量穩定在420億斤左右。
●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制度。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力爭全年減少20%的「空殼村」。
●力爭全年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000公裡,25戶以上自然村基本通水泥路。
生態
完成植樹造林70萬畝
植樹造林
啟動生態鄱陽湖流域建設行動計劃,打贏消滅劣V類水攻堅戰。
加強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分類,新增垃圾焚燒發電設施5座以上。
完成植樹造林70萬畝、森林撫育560萬畝。
河長制
全面落實升級版「河長制」,加快建立並實施好「湖長制」,今年再完成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化等12項重點改革任務。推進鄱陽湖溼地生態補償試點。
社會
建成省屬5所醫院新院
教育
著力解決「城鎮擠」「鄉村弱」等突出問題,實現全省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引導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辦學;基本建成省屬5所醫院新院。
文化
基本建成省文化中心。抓好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的保護利用,積極推進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江西古村落、萬裡茶道申遺工作,支持大上清宮遺址申報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民生
確保40萬人脫貧
脫貧
重點聚焦269個深度貧困村脫貧,確保實現40萬人脫貧、1000個貧困村退出、8個貧困縣摘帽。
創業
深入推進20個國家級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建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00億元。
醫保
全面啟動全民參保計劃。全面實施職業年金制度。推進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實現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確保貧困患者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例達90%以上。
住房
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全年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27.88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36萬套。
(江南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