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除夕這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晚上吃了年夜飯之後,長輩是要給晚輩發壓歲錢滴,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然後全家老少團聚在一起,點燈熬夜達旦不眠,稱為"守歲"或"熬年",所以,小夥伴們今晚要做好一夜不睡的準備哦。
春節準備、慶祝活動早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過年期間要進行臘八、祭灶、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等種種風俗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歷時一個多月。
"大年三十",又稱"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年獸,這一天,民間有"守歲"、"壓歲"和"踩歲"的習俗.這是過年風俗中最具特色的祈福形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在江西,除夕這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晚上吃了年夜飯之後,長輩是要給晚輩發壓歲錢滴,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然後全家老少團聚在一起,點燈熬夜達旦不眠,稱為"守歲"或"熬年",所以,小夥伴們今晚要做好一夜不睡的準備哦。
除了吃年夜飯、壓歲、守歲,江西各地除夕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年俗呢?跟著小編一起來漲姿勢吧!
南昌:發壓歲錢守歲關財門
說到除夕,不得不講講團年飯。團年飯是南昌人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飯,一般都有十幾道菜,比較講究的應該有十八道菜,各菜自有深義。如炒青菜象徵"青青吉吉",炒年糕寓意"年年高升",紅燒全魚表示"年年有餘",炒米粉象徵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另有一道南昌獨有的特色菜—— " 和菜",它是由肉絲、筍絲、芹菜、豆條、大蒜、胡蘿蔔絲、黃花、墨魚絲等菜和在一起炒成,象徵著"和氣生財"。
酒足飯飽後,全家團坐於炭火前,守歲至深夜。可別小看了炭火,俗語說得好:"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裡的燈。"此風俗起於古時燒火驅趕那個叫"年"的怪獸的做法,後來則更多寄寓來年生活越過越好的期望。而除夕之夜,長輩還須給晚輩"壓歲錢",以"壓邪守歲",防止鬼怪作祟。南昌人給的壓歲錢常為雙數,寓意如:二為好事成雙,四為四季發財,六為六六大順,十為十全十美,十二為一百二十歲。
守歲至深夜須放鞭炮關上大門——即所謂"關財門",意在關住自家的財氣,送走舊的一年,之後全家休息。初一子時又起床開門放鞭炮,意為"開財門" ——迎接新的一年,開啟自家財運。這一關一開,便將滾滾財運隨新年送入了家中,為招財進寶討了個吉祥。
贛州:淨齋、穿新衣、餵年豬
"除夕"這天,贛南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這一天,家家戶戶大門上都貼上春聯,門楣和窗戶上還貼上紅紙條。家家宰雞殺鴨,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過節不忘祖宗恩德。
除夕的年夜飯,吃得特別早,一般下午四五點鐘就開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團圓飯,同喝辭歲酒,孩子們慶長大,老人們賀添歲。飯後祀灶,迎灶神,然後全家動手,打掃餐廳,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開水燙過,清除油葷腥味,俗稱"淨齋"。
接著,大人們拿出新衣裳,讓全家穿上節日的盛裝。家中所有大小房間都點上明燈,正廳或餐廳燒炭爐或火盆,要燒最大的樹兜,叫做"餵年豬",寄寓來年養大肥豬,五穀豐登。大人包紅包給小孩壓歲,囑咐孩子聽話,好好學習,人長一歲,要更懂事,一家人圍爐而坐"守歲",回顧舊歲,展望來年,通宵達旦。
撫州:房門後放甘蔗寓意"節節高"
除夕這天是"過大年",是傳統而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打掃門庭、貼春聯、粘門神畫及吉祥小紅紙條等。有的人家在房門後放上甘蔗兩根,寓意生活像甘蔗一樣節節高,越過越甜蜜。同時,點燭、燃香、鳴爆敬天地、祭祖先。晚上,合家同堂,擺酒聚餐。飯後,給未成年人"壓歲錢",徹夜不眠,稱"守歲"。午夜,鳴爆關大門,稱"封財門"。
九江:接年、送燈
在九江,臘月三十日除夕這一天,是過大年的開始,風俗儀式也較多也較忙。白天要到去世親人墳前"辭歲"或"送燈"。然後貼春聯,傍晚時分要進行"接年"、"吃年飯"、"接灶神"、"封門"等儀式。
辭歲是在臘月三十日白天,由家中男丁抽時間到去世的親人墳前燒香焚紙,年內去世的叫"送燈",一年以外的叫"辭歲"。貼春聯一般由小孩或年青人貼,過去除春聯外,還要糊窗戶。
接年又稱"還福",也叫"還年",是過年的重要儀式,在傍晚進行。此時家家戶戶年飯基本上準備就緒。接年開始,首先將方桌移到堂屋中央,從神案上把香爐、油燈、燭臺、磬、檀香爐拿下來放在桌的下方,然後擺供品。擺畢,燒著檀香,點亮油燈和蠟燭,然後燃放較長鞭炮,全家人依次向祖人跪拜。大約10-15分鐘,就可撤掉供品,香爐、燭臺、油燈、磬、檀香爐端上神案,"接年"儀式結束。從這時開始,除夕一夜香火不斷,一直持續到天亮上早香時接上。
接年過後緊接著就是吃年飯,年飯之前還要生好一盆炭火放在吃年飯的桌子底下。當年飯的的酒菜上桌擺好後,放一鞭炮,但不能馬上就坐,這裡有一道先讓"祖人吃年飯"的儀式,即由家中長者站在桌邊,口念:"請祖上公公婆婆下來吃年飯",此時家人不得靠近桌子,稍為離開片刻約十分鐘,長者宣布可以吃飯了,方可靠近桌子,並將酒倒掉,重新斟酒開始吃年飯。
接灶神的時間一般在午夜過後,接灶神的儀式比送灶神簡單,就只是在灶神臺上點亮一對蠟燭,上三支香,燃放一小掛鞭炮,上香人小拜一下就行了。
最後是"封門"即關門。除夕夜的關門不像平日那麼隨便。當家人守歲到最後要去睡覺時,將所有對外大小門都關好,神案上點燃一支(每戶年前都買好類似蚊香的一支紅長香)保持燃到天亮,然後將一把掃帚倒襯大門,放一小掛鞭炮,表示封門,這一夜就不得開門。
吉安遂川:點年燈留火种放鞭炮
大年三十晚,遂川山區農戶家中大小廳堂、閣樓、房間等處,都要點燃一盞燈。原來點的是油燈或長蠟燭,有了電燈以後,每間屋裡都是燈火通明,以示輝煌燦爛,財神滿屋。
縣城民眾,有"守歲"慣例。每年除夕夜裡,合家圍坐火爐旁,品茶敘話,直至午夜,意為"守財神";睡前,在大門燃放一掛鞭炮,隨手關門,稱"封財門",意為財富不會流失。
除夕吃完團圓飯,城鄉家庭都要在灶膛裡埋入木炭、茶枯餅等燃料留下火種,鍋裡放足水,次日清晨,捅開即著火,並利用鍋中熱水煮飯,以示火種延續不斷,取"吉祥紅火"之意。此種習俗,大多數山區和農村仍保留,在縣城,居民因普遍使用液化汽灶而逐漸革除。
吉安井岡山:摘青菜插在大門旁以示來年納財
臘月二十四民間居民家送灶神過小年,除夕這天,居民在家等灶神。送灶神和等灶神,均要打米果、燒香燭、燒紙錢、燃爆竹等。大年三十為過年,一年四季在外打工、學習的人都要返回故裡,與家人團聚,吃除夕飯,這是全家人最豐盛的一頓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談,互相敬酒,互相祝福。這天,民間居民還要到菜園裡摘些青菜回家,把它插在大門旁邊,有的還放到廳內的香桌上,以示來年納財。
萍鄉:殺雞買魚點"守歲燭"
萍鄉人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上,有吃魚的習慣,寓意"年年有餘"。所以在除夕這天或前兩天一般都要殺雞買魚。
而且,每到歲末,萍鄉的人們就紛紛開始張羅著選個好日子宰年豬,擺下豐盛的宴席,邀請親朋好友來到自家亮堂堂的農家小院裡,熱熱鬧鬧地吃上一頓豐盛的殺豬飯,渲染出辭舊迎新的年味。置辦"殺豬飯"是年底,一家人最開心的事情。
除夕之夜,萍鄉一些地方還有"守歲"的習俗,即一家人圍爐而坐,談笑歡歌,通宵達旦。守歲時要在屋裡點上兩支守歲燭,徹夜不熄。孩子熬不得夜,一會兒就哈欠連天,大人就誆說晚上有老鼠做親。
上饒:掛桐油紙燈籠吃韭菜魚丸菜頭
吃年夜飯是上饒人除夕這天的重頭戲。在下午的四五點鐘,便不斷有人家開始燃放鞭炮吃年夜飯了。爆竹噼噼啪啪的聲音給節日增添了無限的熱鬧喜慶的氣氛。不一會兒五顏六色的煙花和轟轟的爆竹便竟相燃放。
不過,在過去,吃年夜飯之前一般要先祭祖,即便是平常百姓家門口也要掛個抹了桐油漆的紙燈籠,燈籠上寫上家主的姓氏,如姓"王",燈籠表示王家在此,祖宗便不會走錯門。
祭祖之後才是全家聚餐,這是一個團圓之夜,家人遠客他處的必須趕回來。年夜飯也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仿佛聚集了全年的積蓄也要過一個好年。意思是今年的年過得寒酸,明年還要窮一年的。桌上的菜餚有的是必上的,比如韭菜,意喻長久;魚丸肉丸,意喻團圓;全雞,意喻一家安全;菜頭,意喻彩頭;油炸食品,意喻興旺……年夜飯要慢慢吃,並且每一樣都要嘗一嘗,平時不喝酒的,這時也要喝上一二口。此外,吃年夜飯前要關門、放鞭炮,此時不便外人打擾,如果這時去敲鄰居家的門,人家會慍怒的。
宜春:團年、守歲
大年三十日,家家都要做一桌豐盛的菜。各種腊味鮮味,應有盡有,開席時放鞭炮,席間觥籌交錯,合家歡樂,這叫"團年"。多數人家"團年"是在晚上,因為在外地工作的兒女這時才會陸續到齊。有的年夜飯要等到晚上十點或十一點,要等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宜春有句俗語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父母一定要等到遠方的兒女歸來才"團年"。
宜春有"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燈"的說法,除夕各家都燒一爐大火,全家圍爐夜話,享盡天倫之樂,叫"守歲"。長輩給小孩發"壓歲錢",守歲時間愈長愈好。特別是在農村,土磚圍的火塘中,放一個大樹蔸,幾塊枯餅,蓋上幹茶殼,點燃起來。火大經熬,越燒越旺。火上懸掛著臘雞臘肉等燻得滴油。大人談完農事後,就給小孩講那些古老的故事,直到小孩伏在大人腿上昏昏睡去。
鷹潭貴溪:摘歲燈、吃歲酒
在貴溪,除夕這天,門外貼春聯,廳堂貼年畫,擺供桌,燒紙香,放鞭炮祭祖。晚飯後各房屋燈火徹夜通明,曰"摘歲燈"。合家圍坐火爐"守歲",長輩給小輩發"壓歲錢"。子夜吃歲酒,菜餚頗為豐盛。臨睡前再放鞭炮"封門","封門"後任何人不得隨便出入。傳說,解放前窮人負債,除夕夜是這一年討債的最後時機,故債主催逼甚急,負債人留妻兒在家,自己暫時躲避,謂之"做皇帝",封門之前才溜回家中,債主亦無可奈何。
景德鎮:祭祀祖先點燈守歲
除夕是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這一天各家布置堂屋,懸燈結彩,張貼春聯、門神等。晚間要先陳設祭品,祭祀天地祖先;然後舉行家宴,吃團年飯。飯後,到處點燈,小孩子提燈籠、燃放爆竹,大人則給小輩壓歲錢,並圍爐喝茶吃茶點,坐以待旦,叫做"守歲"。近年來,很多家庭圍坐電視機旁看節目,等待新年開始。
新餘:貼春聯、發紅包、"炸菜"
除夕這天,除了貼春聯、發紅包、吃年夜飯等,在新餘農村,每年年末時,很多村民都會製作油炸肉丸,俗稱"炸菜"。特別是渝水區農村,有油炸肉丸、油餅的習俗,到處都瀰漫著濃濃的年味,寓意來年日子紅紅火紅、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