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不吃動物內臟?鵝肝怎麼說?其實他們還有這些「內臟名菜」

2020-12-24 KING秀場

西方人不吃動物內臟?鵝肝怎麼說?其實他們還有這些「內臟名菜」

如果問有什麼東西是我們經常吃而西方人基本不吃的,相信有一大部分人肯定會說動物的內臟,除了鵝肝。的確,中國人乃至華人喜歡吃動物內臟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普通的雞鴨鵝就不用說,像是豬牛羊這些動物體內幾乎所有的部位中國人都能把它們分別烹飪成美味的食物,要是逼急了,就直接把它們混在一起煮,像是很多人常吃的羊雜湯或者是牛雜湯。而且關於內臟的吃法也分很多種,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特色。

其實對於動物內臟,一開始我也是拒絕的,覺得大多數內臟都很噁心。但是我的改變從一碗牛雜湯開始,每一口我都能吃到不同的味道,最後再把混合了多種味道的牛雜湯一飲而盡,那感覺真是太過癮了。當然我承認我一開始吃的時候是閉著眼睛吃的,因為看到那些內臟的樣子我還是有些反感。而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像我一樣對動物的內臟比較反感的還有大多數西方人,他們吃動物的時候都是直接把內臟扔掉,只吃外面的肉。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他們不喜歡吃內臟,為什麼法國的鵝肝那麼出名?很多人認為鵝肝只是特例,但其實在西方人的菜譜上還有不少這種「特例」。所以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些西方的「內臟名菜」

第一種,Haggis

直譯過來就是哈吉斯,也可以叫蘇格蘭羊肚腸。哈吉斯號稱是蘇格蘭的國菜,每一個去蘇格蘭訪問的外國領導人都會在當地的國宴上看到這道菜(當然敢不敢吃另說)。哈吉斯用的材料對我們愛吃動物內臟的中國人來說都顯得有些「重口味」,裝食材的器皿是一隻洗乾淨的羊胃,然後再將羊的其他內臟比如心、肝、肺剁碎,混合燕麥、洋蔥、辣椒等配料攪拌均勻後填入其中。然後放到鍋中煮熟至膨脹,切開即可食用。當地的蘇格蘭人吃的時候還會搭配土豆泥、蘿蔔泥、等作為配菜,再來上一杯威士忌,對蘇格蘭人來說這是最高級的享受。

第二種,法國內臟香腸

這道菜其實有個法語名字,但目前沒有確定的直譯,所以姑且叫它內臟香腸。內臟香腸顧名思義,是用豬的各種內臟搭配豬血,再加上鹽、辣椒等多種香料混合烹飪而成。法國每個地方都有屬於當地特色的內臟香腸,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蓋梅內地區出產的蓋梅內香腸,當地甚至還為這種香腸專門設立了節日。因為香腸外面的腸衣是用豬腸多層套制而成,所以看起來要比我們平常吃的香腸厚得多。切開後香腸的切面好似樹木的年輪,口感勁道,適合西方人喜歡的煎烤。

第三種,佛羅倫斯牛肚包

這種來自義大利的非常有名的街頭小吃第一眼看上去有點像漢堡包又有點像肉夾饃。製作方法是將牛肚和番茄、洋蔥、香菜、等蔬菜一起蒸煮後,切好夾放在當地非常有名託斯卡納麵包中就可以吃了。當地人吃的時候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先在煮好的牛肚湯裡泡一下再入口,更有風味,是不是很像某種餅乾的吃法呢?

所以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說西方人都不喜歡吃內臟,畢竟還有鵝肝在,我們就應該明白西方人並不是對所有的動物內臟都是抗拒的。

相關焦點

  • 西方人真的不吃動物內臟嗎?歐洲騎士身高只有1米6!
    說起吃動物內臟,中國人樂不彼此,西方人會很驕傲的說我們從來不吃那玩意,想想都令人反感,那麼歐洲人有多討厭吃動物內臟?只有一位中國廚師露出了嫵媚一笑現在我們回到標題《西方人真的不吃動物內臟嗎?》其實在中世紀之前西方人是非常願意吃動物內臟的,為何?沒得吃啊!
  • 說西方人不吃內臟的 怕是不知道肥腸
    我們多次說過,人的美食記憶大多和基因有關。內臟普遍富含膽固醇、脂肪,這些都是刻在人基因裡的美食記憶。哪怕今天通過科學研究,人們知道它們不夠健康,但是也無法抑制自己的基因本能,樂此不疲。其次,內臟大多含有特殊營養物質,比如維生素A、鐵元素等等。
  • 動物的內臟營養嗎?哪些人要少吃內臟?
    動物的內臟營養嗎?哪些人要少吃內臟?人衛健康中國人吃動物內臟的習慣由來已久,像熘肝尖、爆炒腰花、毛血旺等都是以動物內臟為主要原料製作的傳統名菜。很多人對動物內臟情有獨鍾,喜歡它的美味,然而,還有很多的人是拒絕的,認為它含有高膽固醇、高脂肪。一半是無法抗拒的美味,一半是傳說中的「健康殺手」,到底該如何取捨?避免脂肪含量高的動物內臟腦花、肥腸、雞雜等屬於高膽固醇食物,但是不同的內臟膽固醇含量不同。
  • 西方人不吃內臟?鑲牛肚、牛肚包、肚包飯,他們吃得香著呢
    圖/tasteatlas.com有一個許多中國人都深信不疑的傳說:西方人是不吃內臟的。這種傳說很可能源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去過美國的中國人。在美國的飲食中,內臟確實少見,尤其是快餐裡,大多是整塊的魚或肉。當然,我們現在知道,西方遠不止是美國。
  • 西方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吃動物內臟的?
    四顆牙平均十元,近150斤大米,不便宜。五日,「下午同許季市往崇效寺觀牡丹,已覺闌珊,又見惡客縱酒,寺僧又時來周旋,皆極可厭。」寺廟觀花,本是賞心樂事,卻不料遇酒鬼遇俗僧,確是敗興。十八日,「上午田多稼來,名刺上題『議員』。鄙倍可厭。」此段時間,魯迅多次說可厭,可見魯迅內心也是不平靜的。二十五日,「午後得二弟寄來殘本《台州叢書》十八冊,二十一日付郵。」
  • 外國人鄙視吃內臟?歷史上的他們連豬膀胱都沒有放過
    但這個獎項翻譯過來,其實是——「最混蛋的動物」……獲獎原因是鬣狗巨愛吃獵物的內臟。而有一部美劇《漢尼拔》,也曾在西方被評為最噁心美劇之一,因為主角設定愛吃人的內臟。其實早在中世紀時,歐洲人就開始吃內臟了。
  • 為什麼外國人不吃動物內臟?內臟吃多了會怎麼樣?喜歡吃的要注意
    不知從何時起,大部分外國人都不吃動物內臟這個理念深入人心。當然,我們可以知道,並不是所有外國人都不吃動物內臟,也就是下水。俗話說: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這些問題每天都困擾著像小編一樣的吃貨們~雖然最近氣溫節節高升,可絲毫沒有影響到小編的食慾,尤其是一想到牛雜、熘肝尖、火爆腰花...小編口水都要下來了。內臟除了味道好、口感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營養價值高。動物內臟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寶庫,尤其是人們容易缺乏的血紅素鐵、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鐵、鋅、硒等等。But吃內臟有害的傳說那麼多,吃了又免不擔心,吃內臟到底有沒有問題?
  • 動物內臟可以吃,但不管住嘴多吃了,可能會有4個麻煩
    生活中許多的動物內臟營養豐富,可以適當進食,這些動物內臟含有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維生素等,適當進食對身體有促進作用。然而,任何食物都最好不要吃過量,如果總是過量食用動物內臟,反而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這樣出現疾病的概率會比較高。
  • 內臟之王
    王睿說全世界最愛吃內臟的動物是鬣狗,此君在非洲有掏肛獸之稱,專找別的動物肛門下嘴,然後活吃腸子。被它掏腸的動物要是想逃跑,腸子就會被拉得越來越長,所以只能原地不動,任其宰割。正因為如此,鬣狗是非洲大陸最不受待見的動物,已經在facebook上蟬聯了7屆MSOBA獎。ps.Most「Son Of Bitch」Animal.
  • 吃生蠔的時候內臟到底要不要去掉
    生蠔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蛋白質豐富,含有鈣鐵鋅等礦物質,營養價值堪比牛奶,被稱為「海裡的牛奶」,男人的加油站,常吃美容養顏。生蠔有很多人常常拿來生吃,生蠔不要去除內臟嗎,天天老漁民怎麼說的,生蠔是軟體動物中最特殊的一種,身體吹彈可破,破開後就會變成濃稠的液體了,不成型,如果想去除內臟還保持原來的樣子,基本是不可能的,不過不要擔心的是,生蠔的腮和內臟相當小,就不要去除也沒關係,可以全部吃掉,當然除了殼。
  • 三個料理人:說西方人不吃內臟的,怕是不知道肥腸
    當然這是藝術誇張了,不過有不少西安人抱怨賈平凹的一句戲言毀了本地美食,這也有點不自信,沒必要。 葫蘆頭 很多人覺得賈平凹用葫蘆頭待客摳門,其實沒有看到他對美食的見解 內臟普遍富含膽固醇、脂肪,這些都是刻在人基因裡的美食記憶。哪怕今天通過科學研究,人們知道它們不夠健康,但是也無法抑制自己的基因本能,樂此不疲。 其次,內臟大多含有特殊營養物質,比如維生素A、鐵元素等等。在蔬菜缺乏的地區,比如生活在北極圈裡的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就有生食海豹肝臟,以補充維生素的習慣,「愛斯基摩」是別的土著語中「吃生肉」的意思,是對因紐特人的一種蔑稱。
  • 知俏:減肥期間能吃動物內臟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香噴噴的牛雜湯) 然而,如此美味,有些人卻望而卻步,他們認為:動物內臟不乾淨,膽固醇高,吃多了容易長胖,直接劃入日常飲食的「黑名單」。
  • 莞動物內臟煉油黑點被查 煉油工:做火鍋料吃了沒事
    原標題:莞動物內臟煉油黑點被查 煉油工:做火鍋料吃了沒事   腐臭無比、布滿蒼蠅的動物內臟,居然被人加工煉製成油。17日,東莞橋頭鎮兩個無牌無證的非法煉油窩點被查處,其中一名煉油工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這些動物內臟都是從深圳運來的,用來提煉地溝油,後用做火鍋料。
  • 食用動物內臟,解饞可以,不可多吃!專家:4個部位食用風險高
    "要問一個重慶人最愛吃啥,他絕對會回答你2樣東西:小面和火鍋。火鍋就是川渝人的底子是他們的「命」!那如果再問他火鍋裡最愛吃啥菜,那十有八九都會回答:下水!此時就有部分朋友們看不懂了,「下水」是啥?正所謂「下水」其實就是動物的內臟,重慶人愛吃下水那是出了名的,什麼牛肚黃喉胗花豬肝,放麻辣火鍋裡那麼一燙,吃得是滿嘴的動物內臟獨有的濃鬱鮮香!中國從來不缺美食,中國人也從來不會放過有可能成為美食的食材。動物內臟從古至今,都是被中國人做成許多珍饈美食的主要食材之一,但卻不是人人都愛內臟。
  • 吃泥鰍前需要去除內臟嗎?聽聽廚師是怎麼說的,你懂了嗎?
    比如說泥鰍,都會去找泥鰍吃,提起泥鰍,我最喜歡吃的就是泥鰍,我們都會想到泥鰍燉豆腐這道菜,雖然自己從來都沒有吃過,但是土豆燉泥鰍這道菜確實美味,只要泥鰍做出來的菜都挺好吃的,大家在吃這道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種問題,吃泥鰍之前要不要把它們的內臟給去除?
  • 「鏡面人」內臟反轉 到底是誰和他們開了「玩笑」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和呂大爺一樣的「鏡面人」,造物主猶如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讓他們的內臟器官的位置就像照了鏡子。背後成因尚無醫學定論「像呂大爺這種情況醫學上稱之為全內臟反轉,俗稱『鏡面人』,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屬於解剖變異。」
  • 吃生蠔要去掉「內臟」?海邊漁民告訴「實情」,原來我們想錯了!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生蠔屬於是貝殼類的軟體動物,在吃這一類海鮮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將它的內臟給去掉的,比如說像是鮑魚,扇貝等都是要清洗乾淨,去除一部分內臟和髒東西在煮熟吃,但是大生蠔常常被很多人拿來生吃
  • 三個料理人:說西方人不吃內臟的,怕是不知道肥腸
    當然這是藝術誇張了,不過有不少西安人抱怨賈平凹的一句戲言毀了本地美食,這也有點不自信,沒必要。 葫蘆頭 很多人覺得賈平凹用葫蘆頭待客摳門,其實沒有看到他對美食的見解 內臟普遍富含膽固醇、脂肪,這些都是刻在人基因裡的美食記憶。哪怕今天通過科學研究,人們知道它們不夠健康,但是也無法抑制自己的基因本能,樂此不疲。 其次,內臟大多含有特殊營養物質,比如維生素A、鐵元素等等。在蔬菜缺乏的地區,比如生活在北極圈裡的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就有生食海豹肝臟,以補充維生素的習慣,「愛斯基摩」是別的土著語中「吃生肉」的意思,是對因紐特人的一種蔑稱。
  • 海鮮和動物內臟能一起吃嗎?儘量不要吃也不要喝啤酒!尿酸過高!
    在燒烤店裡的王牌已經不再是各種肉串而是一些海鮮和動物內臟的天下了!各種烤生蠔、烤扇貝、魷魚鱈魚之類的海鮮,還有貝殼類的蟶子、蜆子、小龍蝦這些小海鮮,動物內臟也變成了燒烤的主流,腰子、腦子、心都是燒烤的主流!
  • 鵝肝,究竟是饕餮者的美食追求,還是人類自私的變態需求?
    鵝肝、魚子醬和松露,只要是吃貨都非常熟悉的食材,被稱為「世界三大頂級美食」。眾所周知,鵝肝是法國名菜,但鵝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一向對內臟不感冒的國家,為何會如此追捧鵝肝?顯然,今天說的鵝肝和我們普通常見的鵝內臟肝,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