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您覺得本文對您有用,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謝謝。
不知從何時起,大部分外國人都不吃動物內臟這個理念深入人心。當然,我們可以知道,並不是所有外國人都不吃動物內臟,也就是下水。俗話說: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什麼?中午吃什麼?晚上吃什麼?這些問題每天都困擾著像小編一樣的吃貨們~雖然最近氣溫節節高升,可絲毫沒有影響到小編的食慾,尤其是一想到牛雜、熘肝尖、火爆腰花...小編口水都要下來了。內臟除了味道好、口感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營養價值高。動物內臟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寶庫,尤其是人們容易缺乏的血紅素鐵、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鐵、鋅、硒等等。But吃內臟有害的傳說那麼多,吃了又免不擔心,吃內臟到底有沒有問題?
動物內臟最令人詬病的就是「有毒」,尤其是肝臟和腎臟。肝臟是解毒器官,腎臟是排毒器官。動物在養殖過程中,隨飼料、飲水和空氣攝入體內的一切「毒素」,比如重金屬、殘留農藥、抗生素、激素、飼料添加劑、等,都會送到肝臟進行處理,再由腎臟排出。所以,在肝臟、腎臟內殘留的「毒素」,確實會高於肌肉。但也不用對內臟退避三舍,因為有食品安全部門幫我們把關。如果我們只是偶爾吃,並選擇正規的品質好的動物肝臟食品,就不用過度擔心。品質好的內臟,也就是動物在餵養、屠宰、運輸、烹調各個環節均不受汙染。大家要從正規渠道(比如大型超市)購買的合格動物內臟,它們的重金屬、殘留農藥等「毒素」含量,都是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不同動物內臟含有的營養物質有所區別,看看自己需要哪種,挑著吃。血紅素鐵:鴨肝含量最高,豬肝、雞肝次之。維生素A:牛肝、羊肝、雞心。b族維生素:肝、腎和心的含量比肉類高很多.鋅:豬肝和牛肝含量最高。蛋白質:豬、牛、羊的肝,雞、鴨、鵝的胗。
記住這8點,吃得安全又健康
一、優先選擇心臟和胗子
相比於動物的其他內臟,心臟和胗子與身體的解毒、排毒系統幾乎沒有關係,吃起來更加安全。而且營養價值並不比別的內臟少,尤其是B族維生素、鐵、鋅、硒的含量很豐富。
二、最好吃禽類
禽類動物,比如雞鴨鵝鵪鶉,生長周期短、體格小,毒素積累也會少很多,比豬牛羊的內臟更安全,口感也更為細膩。
三、正規渠道購買有檢驗檢疫標誌的內臟
要安全的吃內臟,必須從正規渠道購買有檢驗檢疫合格標誌的產品。如果條件允許,儘量購買有機、綠色或無公害食品,養殖環境和條件更好,風險也會更小一些。
四、控制吃內臟的頻率內臟再好吃,也不能貪嘴,每月食用動物內臟2~3次,每次25g左右就差不多了。
五、動物內臟一定要熟透
動物內臟,尤其是各種腸,可能藏有一些微生物和寄生蟲等,先用澱粉和料酒稍微醃製後烹飪,一定要熟透才安全,避免出現腹瀉或食物中毒。
大腸刺身什麼的,還是不要嘗試啦~
六、避免重口味的烹飪方式
為了除腥味,大多數動物內臟都是採用重油、重鹽的重口味烹飪方式,吃多了會對健康有影響。另外,富含膽固醇的動物內臟經過高溫油炸烹調後,會產生損害血管內皮、引發動脈硬化的產物。
七、搭配蔬菜一起吃
雖然動物內臟好吃又營養豐富,但維生素C、黃酮類、酚類、鉀、鈣、鎂、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就不足,搭配蔬菜一起吃就可以彌補這些缺陷。
八、特殊人群慎吃
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膽囊疾病、痛風的人要儘量不吃或少吃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