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形狀非常不可思議——理解複雜的宇宙幾何結構

2020-12-21 老胡說科學

當你凝視夜空時,空間似乎向四面八方無限延伸。這是我們對宇宙的心理模型,但它不一定是正確的。畢竟,有一段時間,每個人都認為地球是平坦的,因為我們的星球的曲率太微妙以至於無法檢測到,而球形的地球卻是不可思議的。

今天,我們知道地球的形狀像一個球體。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很少考慮宇宙的形狀。正如球體提供了一個平面地球的替代品,其他三維形狀也提供了「普通」無限空間的替代品。

關於宇宙的形狀,我們可以提出兩個相互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問題。一個是關於它的幾何形狀:對角度和面積等細節的局部測量。另一個是關於它的拓撲結構:如何將這些局部片段縫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總體形狀。

宇宙學證據表明,我們能看到的那部分宇宙是平滑的。空間的局部結構在每個點和每個方向上看起來都是一樣的。只有三種幾何圖形符合這種描述:平面、球面和雙曲線。讓我們來探索這些幾何圖形,一些拓撲方面的考慮,以及宇宙學證據說明哪些形狀最能描述我們的宇宙。

平面幾何圖形

這是我們在學校學的幾何。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圓的面積為πr^2。平面三維形狀最簡單的例子是普通的無限空間——數學家們稱之為歐幾裡得空間——但也有其他的平面形狀需要考慮。

歐幾裡得空間

這些形狀很難想像,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二維而不是三維來建立一些直覺。除了普通的歐幾裡得平面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切割平面的某些部分並將其邊緣粘在一起來創建其他平面形狀。例如,假設我們剪下一張長方形的紙,把它的對邊粘起來。在頂部和底部邊緣貼上膠帶,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圓柱體:

接下來,我們可以把左右兩邊粘起來,得到一個「甜甜圈」(數學家們稱之為圓環面):

現在,你可能會想,「這在我看來並不平坦。你是對的。我們在描述平面環面如何工作時做了一點手腳。如果你真的想用這種方法在一張紙上做出一個環面,你會遇到困難。製作圓柱體很容易,但是用膠帶綁住圓柱體的兩端是行不通的:紙會沿著環面的內圈被壓皺,而沿著外圈被拉長的距離也不夠。你得用一些有彈性的材料來代替紙。但是這種拉伸扭曲了長度和角度,改變了幾何形狀。

在普通的三維空間中,沒有辦法在不扭曲平面幾何形狀的情況下,用平面材料構建一個真實的、平滑的物理環面。但我們可以抽象地推斷出生活在平面環面上的感覺。

想像你是一個二維的生物,它的宇宙是一個平面的環面。因為這個宇宙的幾何結構來自於一張平面的紙,我們習慣的所有幾何事實都和平常一樣,至少在小範圍內是這樣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等等。但我們通過切割和粘貼對拓撲結構所做的改變意味著,生活在環面上的體驗將與我們過去習慣的感覺大不相同。

對於初學者來說,環面上有一些筆直的路徑可以繞一圈,然後回到它們開始的地方:

這些路徑在一個扭曲的環面上看起來是彎曲的,但是對於平面環面上的居民來說,他們感覺是直的。因為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如果你直視這些方向中的一個,你會從後面看到你自己:

在最初的那張紙上,你看到的光好像是從你身後經過,直到它擊中左手邊,然後又出現在右手邊,就好像你在玩一個環繞式的電子遊戲:

同樣的思考方法是,如果你(或一束光)穿過四個邊中的一個,你會出現在一個新的「房間」裡,但實際上是同一個房間,只是從一個新的有利位置看過去。當你在這個宇宙中漫步時,你可以穿越到無數個你原來房間的複製品中。

這意味著你也可以從不同的方向看到無限多不同的自己。這是一種大廳的鏡子效果,除了你的複製品不是反射:

在'甜甜圈『0上,它們對應著許多不同的迴路,通過這些迴路,光可以從你身上回到你身上:

類似地,我們可以通過粘住立方體或其他盒子的相反面來構建一個平面的三維環面。我們不能把這個空間想像成普通無限空間中的一個物體——它根本就不適合——但我們可以抽象地推斷出它裡面的生命。

就像二維環面中的生命就像生活在一個由無數個相同的矩形房間組成的二維數組中一樣,三維環面中的生命就像生活在一個由無數個相同的立方房間組成的三維數組中一樣。你會看到無數個你自己的複製品:

三維環面只是10個不同的平面有限世界中的一個。也有平面的無限世界,如三維模擬的無限圓柱。在每個世界裡,都有不同的鏡廳陣列供您體驗。

我們的宇宙是這些其他扁平形狀之一嗎?

當我們向太空望去,我們看不到無數個我們自己的複製品。即便如此,要排除這些平面形狀還是相當困難的。首先,它們都具有與歐幾裡得空間相同的局部幾何性質,因此沒有任何局部測量可以區分它們。

如果你確實看到了自己的複製品,那麼那個遙遠的圖像就會顯示出你(或者你的星系)在遙遠過去的樣子,因為光線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到達你那裡。也許我們在那裡看到的是我們自己無法辨認的複製品。更糟糕的是,不同的自我通常會離你有不同的距離,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看起來都不一樣。也許它們離我們太遠了,我們根本看不見。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天文學家們通常不是尋找我們自身的複製品,而是尋找我們所能看到的最遙遠事物的重複特徵:大爆炸後不久遺留下來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在實踐中,這意味著在CMB中尋找具有匹配的熱點和冷點模式的圓對,這表明它們實際上是從兩個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同一個圓。

2015年,天文學家利用普朗克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進行了這樣的研究。他們對數據進行了梳理,尋找我們期望在平面三維環面或另一種稱為平板的平面三維形狀中看到的相匹配的圓,但他們沒有找到。這意味著,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環面上,它可能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任何重複的模式都在可觀測的宇宙之外。

球面幾何學

我們都熟悉二維的球體——一個球的表面,或一個橘子的表面,或地球的表面。但我們的宇宙是一個三維球體意味著什麼呢?

很難想像一個三維球體,但是通過一個簡單的類比就可以很容易地定義一個。就像二維球體是所有點的集合與普通三維空間中某個中心點的固定距離一樣,三維球體是所有點的集合與四維空間中的某個中心點有著固定距離。

在三維空間裡的生活和在平面空間裡的生活感覺非常不同。為了感受一下,想像你是一個生活在二維球體中的二維生物。二維的球體就是整個宇宙——你無法看到或進入周圍的任何三維空間。在這個球形的宇宙中,光沿著最短的可能路徑傳播:大圓。對你來說,這些大圓圈就像直線。

現在想像一下,你和你的二維朋友在北極閒逛,你的朋友去散步。當你的朋友走開的時候,一開始他們在你的視野裡會越來越小,就像在我們平常的世界裡一樣(儘管他們不會像我們習慣的那樣迅速縮小)。這是因為隨著你的視野範圍的擴大,你的朋友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但是一旦你的朋友越過赤道,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他們離你越遠,就越看起來大。這是因為他們在你的視覺範圍內所佔的比例在增加:

當你的朋友離南極10英尺遠的時候,他們看起來和離你10英尺遠的時候一樣大:

當它們到達南極時,你可以從各個方向看到它們,所以它們填滿了你的整個視野:

如果南極沒有人,你的視野會變得更加陌生:看到你自己。那是因為從你身上發出的光會繞著球體轉一圈,直到它回到你身上。

這直接延續到三維球體中的生命。三球上的每個點都有一個相對的點,如果那裡有一個物體,我們會把它當作整個背景,就好像它是天空一樣。如果那裡什麼都沒有,我們就會把自己當作背景,就好像我們的外部被一個氣球所覆蓋,然後從裡到外膨脹成整個地平線。

雖然三球體是球面幾何的基本模型,但它並不是唯一的空間。就像我們從歐幾裡得空間中切出一大塊來構建不同的平面空間並將其粘合在一起一樣,我們也可以通過粘合三球體中合適的一塊來構建球形空間。與環面一樣,每一個粘在一起的形狀都有鏡面效果,但在這些球形形狀中,只有有限的房間可以通過。

我們的宇宙是球形的嗎?

即使是最自戀的人也不會把自己當成整個夜空的背景。但是就像平面環面一樣,僅僅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一個現象,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球形宇宙的周長可能比可觀測宇宙的大小還大,使得背景太遠而看不見。

但與環面不同的是,球形宇宙可以通過純粹的局部測量來探測。球面形狀與無限歐幾裡德空間的區別不僅在於它們的全局拓撲結構,還在於它們的細粒度幾何結構。例如,因為球面幾何中的直線是大圓,所以三角形比歐幾裡得的三角形更「蓬鬆」,它們的角加起來超過180度:

事實上,測量宇宙三角形是宇宙學家檢驗宇宙是否彎曲的主要方法。對於宇宙微波背景中的每一個冷熱點,它的直徑和與地球的距離都是已知的,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三面。我們可以測量這個點在夜空中的角度——三角形的三個角之一。然後我們可以檢查邊長和角度的組合是否適合平面、球面或雙曲幾何(其中三角形的角度之和小於180度)。

大多數這樣的測試,連同其他的曲率測量,表明宇宙要麼是平坦的,要麼非常接近平坦。然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提出,普朗克空間望遠鏡2018年發布的某些數據指向的是一個球形宇宙,儘管其他研究人員反駁說,這一證據很可能是統計上的僥倖。

雙曲幾何

不像球體本身是向內彎曲的,雙曲幾何是向外張開的。它是由「鬆軟的帽子」、珊瑚礁和馬鞍組成的幾何圖形。雙曲幾何的基本模型是無限的空間,就像平坦的歐幾裡得空間。但是由於雙曲幾何比平面幾何向外擴張的速度快得多,所以即使是二維雙曲平面也無法在普通的歐幾裡得空間中擬合,除非我們願意扭曲它的幾何形狀。例如,這裡是一個被稱為龐加萊圓盤的雙曲平面的變形圖: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邊界圓附近的三角形看起來比中心附近的小得多,但是從雙曲幾何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三角形大小都是一樣的。如果我們試圖使三角形大小相同,也許用有彈性的材料對我們的磁碟和膨脹每個三角形反過來,從中心向外工作——我們的磁碟將開始像軟盤帽扣越來越向外為我們工作。當我們接近邊界時,這種彎曲就會失去控制。

從雙曲幾何的角度來看,邊界圓與任何內點的距離都是無限遠的,因為你必須穿過無窮多個三角形才能到達那裡。雙曲平面向四面八方無限延伸,就像歐幾裡得平面一樣。但就局部幾何而言,雙曲平面中的生命與我們所習慣的非常不同。

在一般的歐幾裡得幾何中,圓的周長與半徑成正比,但在雙曲幾何中,圓周長與半徑成指數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在雙曲圓盤邊界附近的大量三角形中存在指數堆積。

由於這個特性,數學家們常說在雙曲空間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如果你的朋友在普通的歐幾裡得空間裡離你而去,他們會開始看起來更小,但很慢,因為你的視覺圈並沒有增長得那麼快。但在雙曲空間中,你的視覺圈呈指數級增長,所以你的朋友很快就會縮小成指數級的小點。如果你沒有仔細地跟蹤你朋友的路線,以後幾乎不可能找到他們。

在雙曲幾何中,三角形的內角和小於180度,例如,在我們的龐加萊圓盤的平鋪中,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65度:

這些三角形的邊看起來不直,但那是因為我們通過一個扭曲的鏡頭來觀察雙曲幾何。對於居住在龐加萊圓盤上的人來說,這些曲線就是直線,因為從A點到B點最快的方式是走一條通向中心的捷徑:

有一種很自然的方法可以製作一個三維的龐加萊圓盤模型——簡單地製作一個三維球體,然後用三維形狀填充它,當它們接近邊界球體時,就會變小,就像龐加萊圓盤上的三角形一樣。就像平面幾何和球面幾何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切割三維雙曲球的合適部分並將其表面粘合在一起,從而得到其他三維雙曲空間的組合。

我們的宇宙是雙曲線嗎?

雙曲幾何,以其狹窄的三角形和指數增長的圓圈,似乎不適合我們周圍空間的幾何形狀。事實上,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宇宙測量似乎都傾向於平坦的宇宙。

但我們不能排除我們生活在一個球形或雙曲線世界的可能性,因為這兩個世界的小塊看起來幾乎是平坦的。例如,在球面幾何中,小三角形的內角和僅略大於180度,而在雙曲幾何中,小三角形的內角和僅略小於180度。

這就是為什麼早期的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在他們能夠觀察到的尺度上,地球的曲率太小而無法探測到。球形或雙曲線形狀越大,每個小塊平坦的,所以如果我們的宇宙是一個非常大的球形或雙曲線形狀,我們可以觀察到的部分可能是如此接近平面,以至於其曲率只能通過我們尚未發明的超精密儀器檢測。

相關焦點

  • 宇宙是什麼樣的?如果宇宙是環狀結構,時空穿梭或將會實現?
    如果你登上一艘宇宙飛船,並且這次太空旅行足夠久,速度也足夠快,一路上還沒有意外撞上另一顆行星或者是恆星,也沒有黑洞把你吞噬,最後有可能會回到你一開始出發的地方嗎?宇宙是環狀結構嗎?我們對宇宙知之甚少,不知道它有多大,也不知道它從哪裡來,將來又要變成什麼樣。
  • 宇宙中隱藏的對稱性圖案——幫助物理學家揭示了時間起源的秘密
    宇宙學家認為,在宇宙誕生的過程中,也應該出現過涉及三、四個甚至更多粒子的罕見量子漲落。這些可能會產生今天天空中更複雜的物體配置:星系的三角形排列,以及四邊形、五邊形和其他形狀。望遠鏡還沒有發現這些統計上微妙的「高點」相關性,但發現它們將有助於物理學家更好地理解大爆炸後的最初時刻。
  • 「部長薦讀」時間的形狀: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在於,它是可解的
    部 長 薦 讀2021年1月9日一直以來,你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永恆流淌的時間,是真的摸不著看不見,還是有形狀和終點?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四維還是五維?本周,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部長推薦的《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這是一扇專門為你打開的探索世界的大門,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相對論,你將輕鬆了解一個以你為深奧無法捉摸的理論。友情提示在開始看書之前先準備點吃的,因為據說很多讀者都是一口氣讀完,欲罷不能,連飯都顧不上吃。很多人沒有想到,一本科普書也能像懸疑電視劇似的,一環扣一環。。。
  • 滄海與一粟的相遇:科學家發現人腦與宇宙存在結構相似性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宇宙的一個引人入勝之處是,相似的形狀和圖案總是能不經意間在最不相干的地方被發現
  • 我們對宇宙大小的理解,取決於宇宙距離階梯?
    現在的我們,可以有足夠的信心表示,銀河系的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而我們能夠通過技術手段觀察到的宇宙範圍,當然遠超過這一距離尺度。但是,這些距離值的背後,可能意味著不同的測量方法,宇宙中所涉及物體的距離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我們沒有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測量它們,並且,我們對宇宙大小的理解,完全取決於宇宙距離階梯。
  • 一張「嬰兒宇宙」的照片揭示了宇宙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精確數量
    為了了解更多信息,貝內特和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收集來自天空中各個方向的微波——這些光線很久以前就離開了它們的星球,當時宇宙只有38萬年的歷史。通過拍攝這張年輕宇宙的照片,WMAP團隊可以確定它的年齡和形狀,並準確地確定它包含了多少所謂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 宇宙真的起源於奇點大爆炸嗎?答案可能遠比想像的要複雜
    科學家猜測,答案可能遠比想像的要複雜,雖然現在主流的宇宙起源說是大爆炸理論,但是我們卻沒有絕對的證據能夠證明此觀點,因此,有一些科學家對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還是持有懷疑態度。如果宇宙是起源於大爆炸,這裡仍然有很多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解釋,比如大爆炸之前存在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嗎?
  • 整個宇宙有多重?有科學家給出一個數字,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
    而宇宙有無數像地球,太陽這樣的天體組成,那是否說明宇宙的質量大到不可思議,我們無法進行測量呢?可能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宇宙有無法統計數量的天體存在,這些天體集合起來的質量有多大,沒有辦法進行準確的測量。即使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測量,我們也無法做到,因為我們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少不同的天體存在。
  • 宇宙大爆炸開始那個「爆發點」在哪裡,那裡是宇宙中心嗎?
    現在宇宙模型對宇宙有多種解釋,有一種最簡單最直觀也最能讓吃瓜群眾理解的解釋,就是宇宙像一個氣球,所有的星系物質都在氣球表面這個「膜」上,隨著氣球不斷的膨大,「膜」上的星系都在相互分離。當然大家還要想像這個氣球不是有一個吹嘴的氣球,而是像一個籃球那樣的氣球,還沒有那個充氣閥,是自己在脹大的。
  • 原子的結構和宇宙驚人的相似,科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
    學過物理學的可能都知道這麼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們的原子內部是由原子核和圍繞原子核不斷運轉的電子組成,與此同時,我們的宇宙中無論是太陽系的結構還是其他星系的結構都和原子的結構驚人的相似,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的觀點。
  • 萬事萬物皆存在一定的組織結構,方能有序運行,宇宙自然也不例外
    實際上,並不只是人類社會的團體具有組織結構,而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必須要依循一定的組織結構。比如生命,每一個生命體都是極為複雜的構成,即使是單細胞生物,實際上的複雜程度也是令人難以想像的。而一個生命體的運轉也必須依循特定的組織結構。
  • 神聖幾何的真相:能量、頻率、通道、意識的進化合一!
    神聖幾何是宇宙能量的結構,也是宇宙意識透過宇宙力量(源頭)的自我顯現。它的秘密不止於此,事實上它的偉大和神聖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認知,想要走得更深,我們就得從宇宙的終極法則開始,那就是能量,物質和振動!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秘密,就用能量、頻率與振動來思考。
  • 想理解宇宙大爆炸?一個氣球就足矣
    彼時的熱輻射形成了此時的「宇宙微波背景」能夠被射電望遠鏡捕捉到(收音機傳來的部分沙沙聲也受其影響)。因此,當我們順著宇宙發展足跡前進的同時,也在通過觀察遙遠星系來探究宇宙究竟是如何變化至今的。圖中這則漫畫講述了凱文向跳跳虎建議 『可怕的空間災難』(Horrendous Space Kablooie)這個詞比大爆炸(Big Bang )用來描述宇宙誕生更為合適說來奇怪,宇宙大爆炸並不能被簡單理解為某處發生的大爆炸,普通爆炸發生後,物質猶如彈片般以各種速度向四面八方運動,在這種情況下,物質的運動速度幾乎是呈高斯分布--也就是速度越快
  • 中子星內部結構什麼樣?科學家:像各種形狀的義大利麵
    兩個中子星相撞產生的衝擊力足以震蕩整個宇宙,泛起時空漣漪。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天體物理學家就已預測到中子星這種「詭物」的存在,並已掌握關於它的大量信息。但是,直至今日,關於中子星內部究竟是什麼結構,沒人能給出確切答案。截至目前,對其內部結構的研究主要通過一些理論模型來完成。
  • 十大宇宙奇蹟:黑洞如何殺人?
    黑洞非常龐大,在其附近存在不可思議的現象。當人們落入黑洞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如果人是腳將落入黑洞,腳部承受的引力作用將強於頭部,身體會像義大利麵條一樣被拉伸,最終在黑洞中心粉身碎骨。科學家指出,當星系發生碰撞,出現恆星之間碰撞的概率幾乎為零,因為空間天體相隔距離遙遠,太空一個顯著特徵是非常空蕩。從遠處觀測星系可能是包含無數恆星的實體結構,但最近的恆星之間距離為4.2光年,即使出現星系碰撞事件,也很難出現恆星彼此碰撞。
  • 老子,釋迦牟尼,愛因斯坦,霍金眼中的宇宙
    宇宙是什麼?一起來看,偉大的思想家是如何解釋宇宙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眼睛是一個小宇宙嗎?中子星合併愛因斯坦說:「宇宙最不可理解之處就是它可理解之處.」愛因斯坦還說:上帝不會擲骰子。解釋:愛因斯坦認為宇宙是有規律的,可以理解的。
  • 霍金的無邊界宇宙理論為宇宙起源與發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考方向
    1981年,史蒂芬·霍金展示了他一生中最關鍵的理論之一,這個理論來源於一個問題:宇宙是如何開始的。在演講之前,無論是科學家還是神學家都被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他們的理論我就不說了,因為太多太複雜了,我主要說一下當年霍金的理論,他說宇宙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 我們的宇宙是其它宇宙的氣泡,時空泡沫理論迎復甦
    最近的研究表明,時空氣泡本質上是在我們自身內部短暫形成的微型宇宙。量子時空泡沫理論非常符合量子世界的內在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論。量子時空泡沫將粒子位置和動量的量子不確定性擴展到宇宙的最基本結構,因此它的幾何結構不是穩定的、一致的或固定在一個微小的尺度上。從數米高的空中看,行進中的螞蟻看起來是一條彎曲的黑線。
  • 宇宙若存在超級文明,為何他們不發動宇宙戰爭?答案不可思議
    人類從誕生至今,發展的非常快速,不管是從智慧上還是科技上,一直都是向前發展的,人類從起初的鑽木取火到如今的人工智慧,社會發展越來越文明,雖然人類的力量是強大的,為社會做出了這麼多巨大的貢獻,但是人類對於宇宙來說,卻是十分渺小的。
  • 原子論的開山鼻祖,唯物主義哲學創始人——宇宙並非無限可分
    回到家鄉後,德謨克利特就開始孜孜不倦地研習哲學。當時的希臘哲學脈絡已經發展到紛繁複雜的程度,各路先賢橫空出世,自立學派。更令人驚訝的是,德謨克利特已經意識到原子的形狀和大小各不相同。今天我們知道,由於原子核(包括質子+中子)及核外電子的差異,導致原子的半徑、重量和性質都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