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進入第四天的臨沂館內依舊人山人海,據不完全統計,文化旅遊博覽會開幕前兩天,臨沂展區人流量達10萬人次,線上線下銷售額近20萬元,籤訂訂單6萬元,達成意向訂單20餘萬元,我市眾多特有非遺文化項目產品、特色旅遊文創,特色美食,特色旅遊產品,吸引了大量觀眾走進臨沂展區感受沂蒙文化,了解臨沂豐富多彩的文旅資源。
文旅+藝術迸發獨特魅力
19日,位於c1文旅融合綜合展區臨沂館內古琴吸引了諸多觀展市民駐足、觀賞,「這次帶來了剛剛獲發明專利智慧財產權的古琴,購買意向非常好,市場潛力也很大。」琅琊古琴研究院古琴製作技藝優秀非遺傳承人陳乃鋒告訴記者,這次非常榮幸參展,同時帶來的樂器還有二胡、京胡,開幕式不久就賣了一部分二胡。為配合臨沂館展演,還帶來樂器古箏,由技師為演職人員伴奏。
據了解,古琴研究院來自中國銀杏之鄉—臨沂市郯城縣。該縣共展出中國結、古琴、二胡、草編、木玩具、銀杏等600餘件文旅特色產品,銀杏特色商品成為展會上獨特的風景。
「徐公硯、金星硯,這裡還有罕見石材的鎮尺。」臨沂館內來自山東銀光文旅博覽園的文創產品,涵蓋根雕、瓷器、陶藝、書畫、硯石、繡品等大型藝術和民俗工藝品,銀光文旅博覽園是改革開放以來費縣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基礎設施,為城市提供了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銀光文旅博覽園將穩步推進藏品保護、非遺傳承保護、展覽宣教、研學教育、對外交流等工作,致力於打造成費縣費縣文化旅遊的一張名片。
在臨沂館內書法同源展區,書法家胡振久老師臨書王羲之的蘭亭序成為現場觀眾關注的焦點,為博覽會奉獻了一場場酣暢淋漓的現場臨書,他將王羲之書聖故裡的書法文化演繹得風生水起。
匯集好吃、好玩、好看、好用的四大類20餘種文創、農創、非遺、旅遊線路等產品的沂南朱家林田園綜合體展區,展會呈上了「朱家林暢玩一日遊」、「悠享二日遊」等多種旅遊線路產品並進行現場社員招募,展會現場為註冊朱家林社員的參展觀眾免費升級為VIP,讓大家到朱家林暢享田園風光的同時還可以享受更多的優惠和便捷。
特色文旅產品展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
為了在文旅博覽會上更好地展示、宣傳、推介臨沂,促進臨沂文旅發展,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提前謀劃、精心組織,各文旅單位、企業踴躍參展,充分做好臨沂展區設計、籌備、布展等系列工作。
郯城縣深入開展文化品牌、文化惠民和文化保護三大文化工程,文旅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傾力打造文旅特色產品,積極推進文旅企業融合發展,目前,全縣擁有規模以上文旅企業44家,實現增加值24.81億元,佔GDP比重8.21%、佔比連續3年居全市第1名,先後被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縣、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省級文化消費示範縣、全省民間藝術之鄉等榮譽稱號,「多彩文化·魅力郯城」被評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
沂水縣沂蒙彩虹小鎮文創產品、蒙山龍霧茶、李氏桑皮紙、沂蒙小棉襖、高橋手繡等特色旅遊商品和非遺在本次文旅博覽會上進行了展示。近年來,沂水縣深入挖掘轄區內旅遊購物市場,精心打造文化旅遊商品,培育、推廣特色旅遊商品品牌,形成「吃住行遊購娛」一體的文旅產業鏈條。
通過這次展會,全面展示了我市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新成就,擴大了我市文旅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為我市文旅產業做大做強做實,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了新動力。
臨報融媒記者 劉躍 張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