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人格》這本書收集了胡適先生的很多演講或一些短文,共計有一千多頁,開始閱讀此書為了和《菊與刀》做個關於國人與日本人的對比,後來發現本書寫的主要是關於胡適先生的個人思想和治學理念等,雖然很厚,卻慢慢被吸引,雖然距今已經一個甲子年過去,但卻仍舊不過時,我們依然可以領略到胡先生的思想魅力。 自由意思是「由自」,就是由著自己,可以是行動上的自由,比如想說什麼,想做什麼,但根本的是思想在支配,所以還得是思想自由。有人也許覺得這不更是自己做主的嗎?腦袋長自己頭上的啊,可是腦袋裡裝的東西也許很多是舶來品,沒有經過加工消化就胡亂塞裡面了,所以呢,說出來的話是一知半解,懂一點又不全懂。打個簡單比方,我最近也在看《正面管教》這本書,作者的很多想法我很認同,可是我生搬硬套不行啊,作者說了得是一整塊拼圖才湊效,光和善而堅定是還不夠的。市面上那麼多教育孩子的書籍,為何很多家長還在犯愁中,一是書籍可能只是拼湊來的,二是未吸的精髓,三是未活學活用,說起理論一套,一到實踐抓瞎,太多這樣的例子。我希望我們家長們能針對自己孩子個性因材施教,不要被別人的思想牽著鼻子走。 以上是針對你學到的東西,還有一種情況是你被一些觀念或約定俗成的東西給牽制,這個更是很多例子,比如被人情,被風俗,被權威等約束。如果發自內心的認可,那就是自由的。如果不是,那就是帶著應付或者表演性質,有人演技高超,已經搞不清是真的還是假的,像我這種拙劣的,一眼就會被看穿,我不喜歡你,我做不來喜歡的樣子,這種時候還是索性由著性子來吧,別生硬的裝了。還是活的純粹一些為好。另外一點是不要被所謂的大師給忽悠了,時刻帶著自己的腦袋。 胡先生寫的自由是更廣闊範圍的,比如言論自由、學術自由、大學自由等,我只是關注個人的自由,也許每個人思想自由,才能整體素質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