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對「自由」的理解

2020-12-15 王建欣100

《中國人的人格》這本書收集了胡適先生的很多演講或一些短文,共計有一千多頁,開始閱讀此書為了和《菊與刀》做個關於國人與日本人的對比,後來發現本書寫的主要是關於胡適先生的個人思想和治學理念等,雖然很厚,卻慢慢被吸引,雖然距今已經一個甲子年過去,但卻仍舊不過時,我們依然可以領略到胡先生的思想魅力。 自由意思是「由自」,就是由著自己,可以是行動上的自由,比如想說什麼,想做什麼,但根本的是思想在支配,所以還得是思想自由。有人也許覺得這不更是自己做主的嗎?腦袋長自己頭上的啊,可是腦袋裡裝的東西也許很多是舶來品,沒有經過加工消化就胡亂塞裡面了,所以呢,說出來的話是一知半解,懂一點又不全懂。打個簡單比方,我最近也在看《正面管教》這本書,作者的很多想法我很認同,可是我生搬硬套不行啊,作者說了得是一整塊拼圖才湊效,光和善而堅定是還不夠的。市面上那麼多教育孩子的書籍,為何很多家長還在犯愁中,一是書籍可能只是拼湊來的,二是未吸的精髓,三是未活學活用,說起理論一套,一到實踐抓瞎,太多這樣的例子。我希望我們家長們能針對自己孩子個性因材施教,不要被別人的思想牽著鼻子走。 以上是針對你學到的東西,還有一種情況是你被一些觀念或約定俗成的東西給牽制,這個更是很多例子,比如被人情,被風俗,被權威等約束。如果發自內心的認可,那就是自由的。如果不是,那就是帶著應付或者表演性質,有人演技高超,已經搞不清是真的還是假的,像我這種拙劣的,一眼就會被看穿,我不喜歡你,我做不來喜歡的樣子,這種時候還是索性由著性子來吧,別生硬的裝了。還是活的純粹一些為好。另外一點是不要被所謂的大師給忽悠了,時刻帶著自己的腦袋。 胡先生寫的自由是更廣闊範圍的,比如言論自由、學術自由、大學自由等,我只是關注個人的自由,也許每個人思想自由,才能整體素質提高。

相關焦點

  • 伏案理舊論 一再論夏山
    伏案理舊論一再論夏山劉新崗館長最新著作《夏山——永屹華夏的經典》即將付梓出版文末有精彩在其獲得河北省文藝評論獎特等獎的論文《誰才是真正的「燕家景致」——分藏中美的兩件<夏山圖>探析》、《追本溯源 再論夏山》及「丹青鉅跡」、「鑑聞成化」、「清風徐來」三次蜚聲海內外的中國書畫專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之上,於高清圖片細節對比、歷史事實嚴謹還原、主要論點重點剖析、學術立場精準詮釋、海內外權威專家觀點論證等方面加以充實的裡程碑式重點學術課題論述專著。
  • 對自由的理解
    他在《再見大黃狗》中利用輕鬆幽默而不失雋永辛辣的筆鋒,深入淺出地藉由動物們的言行道出了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在無形之中為青少年讀者提供了一處思考的空間。  黃鑫的《再見大黃狗》簡直顛覆了我對以往中國傳統神話的認知。
  • 如何理解「美國自由」?
    理解美國,可以說是一個在當下顯得尤為迫切的課題。 若尋覓進入這一課題的關鍵詞,「自由」無疑位居前列。「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這一誕生於美國獨立前夜的經典名言,顯示了「自由」一詞與美國歷史的深切關聯,也因之被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埃裡克·方納化用為他所著美國通史的書名——《給我自由!》。
  • 三論對於「自由」的理解
    ,自由就是「由自」嘛。第一,須使個人有自由意志。第二,須使個人擔干係,負責任。」第一部分「要有自由意志」這是胡適先生的看法。我的理解是如果一個人想要自由,想獨立於社會,首先能有這個意識,有這個念頭。也許有人覺得這個還要說嗎?誰不愛自由,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啊。胡適先生所在的時代,可能女性很多還局限於賢妻良母的角色,出去做事的不多,大部分女人自從結婚後就是為了丈夫和孩子活著,即便男人不堪入目,能決裂於家庭的並不多。
  • 如何正確理解婚姻自由
    婚姻自由是指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的婚姻依法自主決定,不受他人的幹涉和強制的權利。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兩個方面。  婚姻自由是我國婚姻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最基本的權利。正確理解婚姻自由,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自願、自主。
  • 我們為什麼需要追求自由?你所理解的自由實現了嗎?
    自由一直以來我們分為很多種類,時間自由、財務自由、精神自由……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自由?我們又追求自由多少年了?到底還能夠實現嗎?這裡的自由,不是我們意識形態對立思想的角度思考的「自由」與「民主」,不是新文化運動下的自由,不是文革時期的大自由,而僅僅是從個體覺醒的角度來看待自由。
  • 如何正確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那麼如何正確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 概況地說:每個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 如何理解「自律者自由」?
    自律者自由是我的座右銘之一,從小學加入少先隊開始到一本一本研讀《成功學》的青春時期,自律都是我信奉的至高原則。在近 30 年的人生歷程中,我對這句話的理解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今天我就來聊聊在不同階段,我對「自律」的理解變遷。1.
  • 再論「墓庫」
    遇刑、衝、破、害時,先論刑、衝,再論破、害。當命局用神透出時,墓庫不宜被刑、衝。這時的刑、衝,命主會應災。當用神不透時則宜有少許刑、衝。這個時候衝出來的才是「財富」。另外,墓庫受刑、衝時,到底誰打開誰?誰戰勝誰?例如:辰戌在原局相衝,辰庫與戌庫同時打開,癸水和丁火同時放出,若逢命局金水疊疊則水盛滅火。若逢火土重重則火旺制水。還須注意,墓庫受刑、衝時,若墓庫中的五行旺,則能破庫而出,命主得財。
  • 從理解到自由——摘自孫瑞雪著《愛和自由》(下)
    我們越來發現,在生活中,不管是大夫,還是老師,都很難容忍讓孩子自由、快樂地做他自己願意做的事。成人嫌麻煩,很簡單,一個像木偶一樣的孩子對成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成人願意做什麼事很快就能完成。可是一個在自由中的孩子我們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時間。成人大多不願把時間放在孩子身上,掙錢重要,看電視重要……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在人的一生中,拿出六年給孩子,並通過孩子發展自己,是最有價值的。
  • 從自由、惡、愛等出發,如何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
    自由位於陀思妥耶夫斯基世界觀的核心。他內心最深處的激情是自由的激情。奇怪的是,直到現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這一點還沒有被充分意識到。人們列舉出《作家日記》中的多處,似乎他是社會—政治自由的敵人,是保守分子,是反動分子。這些完全表面的見解妨礙認識自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創作的核心,自由是理解他的世界觀的鑰匙。所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殘酷性」與他對待自由的態度相關。
  • 三毛對自由的理解,40年前就已經預判了,用這一句話總結得太好
    大家對於三毛的理解是停留在了書本上面,停留在了她所留下來的愛情故事上面。沒有人真正能夠理解三毛的個性,包括那些見過她的人。大家喜歡三毛不是沒有原因的,看過她的書也同樣了解過她的故事,但真正讓大家感同身受的是三毛留給大家的那一種自由的靈魂。
  • 再論程朱、陸王二系的會通
    如果伊川、朱子所說的格物窮理,是根據對於道德性理的先驗的了解而求進一步的了解,則程朱的義理形態,並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意志的他律。因為對於何謂道德、義務及其中所含之無條件性的實踐法則(道德之理),是人本來有所知的。這是人對自己的行為稍加反省即可知的,故為理性的、先驗的知識,並非是從對有關對象的經驗的理解而得,也並非是從「然」而追溯「所以然」的存有論的推證才能知道的。
  • 讓人難以理解的星座,別人眼中的「瘋子」,一心嚮往著自由
    但是對於我們自己而言,也許我們接受不了大眾的評判,人們常說天才與瘋子只在一剎那之間,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不要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就像下面將要提到的幾個星座,他們的思維方式與眾不同,有著自己的想法,只至於被人無法理解,所以她們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另類。
  • 如何理解「自由」、「權利」與「基本權利」?
    一些人認為,自由就是罷黜他們賦予了專制權力的人;另一些人認為,自由就是選擇他們有義務服從的長官的權力;還有一些人認為,自由就是攜帶武器並能夠使用暴力的權利;最後,也有人認為,自由就是受本民族的人或本民族的法律統治的特權。某個民族在很長時期內認為自由就是留長鬍子的特權。」
  • 我們理解的自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裡面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關於自由的一段表述:真正的自由是自律,是你要對你的世界有極端所有權。書中說到自律就是自由。威林克總覺得世界上的某個地方有個敵人,一手拿著衝鋒鎗一手拿著手榴彈,等著跟他交鋒。他已經不在軍隊,將來不會再上戰場了,但是他總覺得有一天還會面對敵人。每天早上一睡醒,他就問自己,我現在做什麼,才能為那個時刻做好準備?然後他就起來了。威林克這個精神,感染了很多美國人。現在Twitter上就有人組成了一個「4:45起床俱樂部」。
  • 為什麼白巖松說「越自律,越自由」,怎麼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這很好理解呀!就象交通規則,大家越自律,越守交規,通行就越順暢,越自由。反之,大家都不自律,交通就會一片混亂,每個人的自由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自由從來就不是絕對的,有保障的自由都是建立在大家自律的基礎之上的。
  • 53歲劉嘉玲曬倒立照談對自由的理解:通過努力實現更廣闊的人生
    近日,演員劉嘉玲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自己的倒立照片,並談到自己對自由的理解。她希望自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認真地活著。   她配文道:「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
  • 從疫情下的歐洲回到上海,我更理解了什麼才是「自由」
    長達半個月不能與親友會面,不能逛街購物,也不能出門運動,被隔離者最懂自由的可貴。然而,包括「躺槍」的網約車司機在內,他們沒有半句怨言,而是主動配合隔離。因為他們明白「自由的辯證法」——嚴格的抗疫措施,正是自由生活的保障;個別、局部、短期地犧牲自由,換來的是普遍、整體、長期的自由。新冠疫情爆發之後,中國採取了嚴格的抗疫措施。
  • 外交制衡,控制蒙古:大清是如何理解自由貿易的
    俄羅斯:自由貿易原則的勝利俄羅斯對華戰略的重點始終是貿易。1689年籤訂的《尼布楚條約》,其中一個條款就是建立雙邊貿易關係。根據這一條款,一國的臣民被允許進入另一國的領土自由買賣各種貨物,「兩國今既永修和好,嗣後兩國人民如持有準許往來路票者,應準其在兩國境內往來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