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打翻了調色盤的欒樹,
或金黃、或橙紅,
惹的師生頻頻相顧,
成為了秋天校園裡最亮的植物,
也奏響了校園秋天的序曲。
1. 初識欒樹
欒樹隸屬於無患子科欒樹屬,是在我國土生土長的木本植物。春秋戰國時《山海經·大荒南經》曾寫道:「大荒之中,有雲雨之山,有木名曰欒。」《說文解字》中亦提到「欒木,似欄(lán)。欄者今之楝字。」
在我國傳統封建社會中,古樹名木是一種反映所有者社會地位的軟標誌,因此古代中國的樹木也有等級之分,「天子樹松,諸侯柏,大夫欒,士槐,庶人楊」。欒樹又有「大夫樹」的別稱。
2. 欒樹之花
欒樹的花瓣淡黃色,基部的鱗片初開時淡黃,盛開時變為橙紅;略帶香味;花量非常大,花凋謝時滿地金黃,因此欒樹又有golden rain tree的英文名。
欒樹的花是功能性的單性花,即都具有形式上的雌蕊和雄蕊,但是雌花的雄蕊和雄花的雌蕊基本都退化,且不具有繁殖功能。
3. 欒樹之果
欒樹的果實是泡囊狀的蒴果,成熟時裂成3瓣,每瓣有1-2粒黑色的種子,蒴果開裂後,乾燥的果瓣,可以起到滑翔翼的作用,使得種子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欒樹的果實成熟過程中先綠後紅,猶如大串的小燈籠掛在梢頭,因此欒樹又名燈籠樹。成熟乾燥後的蒴果經微風一吹,唰唰作響,似古時的銅錢響聲,因此有的地方也將欒樹稱為「搖錢樹」。
4. 欒樹葉片變色的條件
溫度是秋葉變色的主要條件。據欒樹變色的有關研究表明,當日最低溫在10℃至5℃之間的積累天數超過10天時,有利於欒樹變色;當日最低溫低於12℃時,葉片開始變色,在9℃左右時效果最好,在8℃以下時,葉片近全變色。
5. 可以吃的欒芽
穀雨前後,欒樹枝條上長滿紅黃相間的嫩芽,又稱「木蘭芽」,採之,可以作為野菜食用。通常的食用方法:用熱水焯熟或熱油燙熟或,在涼水中放置以除澀味,加入調料,即可製成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