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美國,蘇聯曾建造1萬座軍事碉堡,暗藏2000枚戰略飛彈

2020-12-09 環球火力點

在戰爭中,軍事堡壘顯得非常關鍵,很多人會想起中國建造的「地下長城」,美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談判未果之際,外界對中國的核力量十分關注。不過,這並不是中國的專屬,美國和蘇聯都曾建造「軍事堡壘」,其中,蘇聯的10000座「軍事堡壘」秘密運行,2000枚戰略飛彈深藏地底,嚴防美國。

為了對抗美國,蘇聯建造了1萬座軍事碉堡

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研發出了「大力神」洲際飛彈,旨在對抗蘇聯的核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將其貯藏在地下,這樣才能對敵人造成致命打擊,隨後美國不聲不響部署了上千個發射井,蘇聯得知消息後坐立不安,必須在短時間內拿出與美國的武器,在這種情況下,蘇聯軍方下令修建「軍事堡壘」。

蘇聯的軍工基礎本身較好,很快就完成了「軍事堡壘」的修建工作,一口氣建造了10000座軍事碉堡和1530個發射井,這裡可以儲存1萬多枚核彈頭和2000枚戰略飛彈,這也讓蘇聯有了對美國進行二次反擊的機會。有消息人士透露,蘇聯修建的這些碉堡有20多座位於雅庫茨克軍事基地,距離我國只有900公裡。

蘇聯解體後,這些軍事碉堡會對我們構成威脅嗎?

蘇聯解體後,很多地道碉堡也被廢棄,俄羅斯繼承了很大一部分軍事遺產,有人擔心蘇聯時代的這些碉堡會對我國構成威脅。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美蘇雙方就籤訂了軍控條約,避免因為衝動引發世界大戰。在條約的約束下,蘇聯自行銷毀了一大批飛彈,還放棄了部分軍事碉堡。

據悉,俄羅斯繼承的一小部分軍事碉堡已不再用於軍事目的,將其改成了旅遊景點,讓後人了解更多的知識。不過,話說回來,即使還保留有一部分軍事碉堡,矛頭也不會指向中國,中俄兩國的關係一向很好,做事都是有原則的,近日,雙方計劃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未來還會展開更多的合作。

相關焦點

  • 距中國僅900公裡,挖通1萬座軍事碉堡,只為暗藏2000枚洲際飛彈
    面對美國研製出的新武器,刺痛蘇聯神經在60年代初,美國研製出一款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又名「大力神」洲際彈道飛彈。據資料顯示,這是美國的第二代戰略飛彈。這款飛彈重達149.7噸,極限射程在1.5萬公裡,還可攜帶500萬噸TNT當量核彈頭,反應速度僅需1分鐘,主要用於攻擊地面大型目標、核武庫等,而這款飛彈也是美國第一枚在設計時考慮將其儲藏在地下井中的飛彈。
  • 一萬座軍事碉堡被發現,內藏2000枚洲際飛彈,距我國僅900公裡
    在距離我國900公裡外的地方,竟然暗藏著10000座軍事碉堡,更可怕的是,在這些軍事碉堡中,還掩藏著大量洲際飛彈。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就在距離我國900公裡外的地方,竟然發現了在那時被建造的1萬座軍事碉堡。
  • 1萬座軍事碉堡,高達2000枚洲際飛彈,距我國僅有900公裡
    美蘇冷戰期間,為了互相壓制對方,研製了很多飛彈,其中以洲際飛彈為主。一枚洲際飛彈的威力有多大呢?以「薩爾馬特」洲際飛彈為例,這枚飛彈如果只攜帶一枚熱核彈頭,所爆發的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666倍。二戰期間,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枚原子彈,直接導致這兩座工業化城市被毀,人員死傷無數,建築全部倒塌,也直接導致了日本投降。可想而知,如果冷戰期間,美蘇兩國投放洲際飛彈,對世界而言也是一個巨大威脅。而曾經,我們離世界「核」平就差一步。美國為了對付蘇聯,發動了古巴飛彈危機。
  • 地下挖通1萬座軍事碉堡,藏匿2千枚洲際飛彈,離我國僅900公裡
    二戰後,美國俘獲了大量來自德國的火箭製造專家,擁有比蘇聯更多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就研製出了第二代洲際彈道飛彈,並將其命名為「大力神」,擁有了壓制蘇聯的一大利器。相關資料記載該型號飛彈的當量達到了驚人的100萬噸,而反應時間只需要1分鐘。
  • 1萬座碉堡暗中運行,內藏2000枚洲際飛彈,最近的距離我們僅900公裡
    核武器所爆發的威力,讓無數人心生膽寒,而一些國家為了提高自己的軍事實力,都在努力研製核武器。不過現如今的核武器相比於二戰時期的核武器當量要大得多,所以展現的威力也就更大,美國雖然到處橫行霸道,但是唯獨不敢輕易使用核武器,一旦將其投入到戰爭中,美國也十分清楚自己也會相應地受到影響。
  • 上萬軍事碉堡秘密運行,2千枚洲際飛彈時刻待命,距我們僅900公裡
    世界上殺傷力最強的武器裝備非核武器莫屬,自核武器問世以來,就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核武器在二戰末期第一次被美國用在戰場上,也是其至今為止唯一一次被使用,就這一次,世界各國都清楚看到了核武器的威力。此後,一些國家為了提升本國威懾力,不斷發展核武器,在核武領域,美國和俄羅斯無疑是最具話語權的國家。
  • 美核戰略中堅力量,一艘能攜帶288枚核彈頭,足以毀滅整個國家
    不過美軍並沒有因此減少軍事行動,反而還將暗藏在大洋深處的俄亥俄級潛艇亮相了出來,直接公然在菲律賓海域出動3艘核潛艇舉行了軍事演習。美軍如此舉動,無疑再次將注意力轉向了亞太地區。俄亥俄級潛艇是美國「三位一體」戰略核兵力的中堅力量,可攜帶24枚三叉戟飛彈,而1枚三叉戟飛彈最多可攜帶12枚核彈頭,這就意味著一艘俄亥俄級潛艇可攜帶288枚核彈,加上「三叉戟」飛彈的射程極遠,即使該潛艇只是部署在美國,對敵人目標依然具有極大的威脅性,足以毀滅一個國際。
  • 蘇聯絕密小鎮部署幾十枚飛彈瞄準美國,但結局讓人唏噓被夷為平地
    不僅僅是在很多奇怪的武器上,在軍事基地這一塊,美國也沒有蘇聯會選址,美國基本上為了能直接威懾到蘇聯,將軍事基地建在人人都知道,都能看得到顯眼的地方,而蘇聯不同,他們會將軍事建立的很隱蔽。比如蘇聯時期的這個秘密軍事基地,隱藏了30多年才被人發現。它就是楚科奇半島小鎮Anadyr-1,蘇聯疏散了這個鎮子裡面的全部居民,將小鎮改造稱秘密的核飛彈基地。
  • 產量最大的核潛艇:首創齊射8枚飛彈,首次北極冰下發射飛彈
    【話說軍世】說到最大的核潛艇,當然是前蘇聯建造的颱風級核潛艇,說到最貴的核潛艇,應該是美國最近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單艇的造價將超過120億美元,那麼說到產量最大的核潛艇,應該是哪一型呢?
  • 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多的核潛艇 蘇聯水下核打擊力量的中堅
    上一篇「蘇聯潛艇」系列文章中,介紹了蘇聯海軍的658型戰略核潛艇,658型戰略核潛艇的服役,解決了蘇聯水下核威懾力量從無到有的問題,但是客觀地來講,658型核潛艇的性能實在是難盡如人意,尤其是其載彈量,僅為3枚,這對戰略核潛艇來說無疑是致命的缺點,相較之下,美國的喬治·華盛頓級戰略核潛艇,一艘就可以攜帶16枚飛彈。
  • 1996臺海危機時,大陸飛彈部隊射了多少枚飛彈?
    雙方的對抗讓人不時會聯想到1996年臺海危機。所以,中國大陸決定在臺海地區進行軍演以進行反制,以打消柯林頓政府以為大陸在美稍做姿態後就會吞下李登輝訪美苦果的幻想,使美國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這,只是1996年臺海危機表面的原因,而實質上,這件事的發生,是有國際大背景的。此前,美國為了對抗蘇聯,與中國建交。
  • 伊朗地下武庫曝光,十萬枚飛彈藏入深山,隱瞞20年只為重創美軍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矛盾無一不是圍繞石油和核問題展開的,所以為了向伊朗極限施壓,美國在本月接連增派了林肯號航母和戰略轟炸機。至此伊朗周邊已經出現了7艘美國軍艦,它們足以配合其他海灣國家境內的駐軍,對伊朗發動一次立體化的軍事打擊。儘管伊朗的戰略能力存在短板,但為了展示出對波斯灣的強大控制力,伊朗還是展示了它們數量眾多的反艦飛彈,聲稱可以對美軍航母進行飽和攻擊。
  • 俄計劃恢復部署巴爾古津鐵路飛彈系統,美軍曾出動18顆衛星仍無法...
    美國一直對蘇聯這一鐵路飛彈系統十分忌憚,稱其為「核幽靈」,因為在穿越於俄羅斯廣闊領土上的數千列列車中,即使現代化的間諜衛星,也很難識別出哪輛是配備洲際彈道飛彈系統的列車。當時,為跟蹤蘇聯的鐵路飛彈系統,美國曾一度在蘇聯上空保持18顆軍事間諜衛星,並花費巨資對其進行監視,但仍無法有效跟蹤其動向。
  • 韓情報機構:朝鮮新型戰略潛艇即將服役,配三枚潛射彈道飛彈
    保加利亞軍事網5月25日援引韓國情報機構的信息報導,根據已有數據分析,朝鮮的新型戰略核潛艇已經準備下水服役,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調試工作。▲美國衛星拍攝的朝鮮新型核潛艇建造現場韓國情報機構稱,新的非核動力戰略潛艇是在該國東海岸的新浦市軍事造船廠建造的,發動機也是漣川市的一家工廠自行建造。2019年7月,朝鮮領導人曾親自抵達造船廠評估其建造進度。
  • 冰冷的美國和蘇聯冷戰遺物-黑暗而不必要的核軍備競賽
    2016 | 拉脫維亞Skrunda-1 | 記錄時間的報紙在Depnr預警雷達基地用作牆紙。Skrunda-1曾是數千名在前蘇聯向外雷達工作的士兵的住所。儘管廢棄了,但該鎮仍然存在,有蘇聯公寓樓,醫院,學校,發電廠,商店和劇院。2017 | 懷俄明州花崗巖| Atlas-D ICBM基地的發電廠和泵房構成了懷俄明州的景觀。
  • 飛彈總師叛逃有多嚴重?這國被迫銷毀120枚飛彈,百名專家被辭退
    隨著世界軍事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軍事實力開始強大起來,在眾多的武器裝備當中,飛彈已經成為各國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資源,同樣飛彈技術也是各國最重要的軍事機密,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要是先進的飛彈技術被洩露的話,那麼所要面臨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各國對叛徒的態度都是零容忍,一旦發現就會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 先丟米格又丟飛彈,美國三年策反兩個蘇聯專家,克格勃全力反擊
    還要知曉對方的實力, 所以美國研發了U-2偵察機對蘇聯的多個軍事飛彈基地以及機場進行偵查,以及利用所有途徑想方設法搞到蘇聯的武器,但可惜的是美國一直沒有能獲得最先進的武器,因為這樣才可以知曉蘇聯的真正科技實力。
  • 為了700萬美元拆毀18架戰略轟炸機,俄羅斯人感到萬分心痛
    時至今日,許多俄羅斯人仍然記得烏克蘭電視報導中對此事興高採烈的記者們,他們認為摧毀戰略轟炸機就代表了全球和平的到來。諷刺的是僅過了幾個月,美國及其盟友就利用其戰略空軍的全部力量對付一個歐洲小國,向南斯拉夫投下了超過23000枚炸彈和飛彈。
  • 為討美國歡心 臺灣建構華而不實飛彈防禦系統
    有臺軍將領指出,當初臺軍從美國採購這套雷達,除了在軍事上希望同美方共享情報的考量,主要用意還是為了在政治上和戰略上拉近與美方的關係。     不過,令臺軍頗為尷尬的是,近兩年美方一直要求在雷達上加裝保密軟體,更離譜的是保密升級的費用還要由臺灣方面承擔。由於該雷達項目遭到國民黨「立委」林郁方、帥化民的強烈批評,最後美方減少了保密升級費用,而該雷達系統也定於明前正式服役。
  • 蘇聯彈道飛彈專家叛逃,上百枚飛彈被銷毀,8個月後遭克格勃暗殺
    自打美國進行首次核試驗後,核武器就以其巨大的威力成為了最具威懾性的武器。兩枚原子彈使得瘋狂的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雙方更是圍繞核武器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這場競賽不僅包括核彈頭、彈道飛彈、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還包括反制它們的防空飛彈,截擊機和高空高速偵察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