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 | 2591
600萬「上車」深圳灣學位的誘惑。
「深圳灣一手精裝房,高使用率,深圳灣中小學學位,總價660-730萬元起。」近日,深圳中介再次刷屏朋友圈,低總價上車深圳灣學位口號非常誘人。
就在上周,低調推出了40套37平方米的兩房產品,由於屬於深圳灣學區房,並稱實際使用面積達到70平方米,實際使用率高達150%,推售當晚十分熱鬧,中介表示籤約到了晚上11點多。
這個主打深圳灣「小戶型、總價低」的房源,名為紫藤苑,也稱致遠大廈,項目位於南山後海中心路與工業八路交匯處。
據樂居了解,紫藤苑實際上是投資公司打包「翻新」的改造房,分別有寫字樓與住宅,住宅有一部分曾是2012年投資公司打包買下,一直處於出租的狀態,現在重新裝修拿出來賣。
在售的住宅屬於三梯八戶,出售面積約37~51平米,價格在660-850萬。稍大戶型價格在750-850萬。據了解,兩房戶型在市場上能租1萬元/月。但實際上這個總價雖然是深圳灣較低,但單價一點也不便宜。
據宣傳信息可知,建築面積37平方米,總價680-700萬元算下來,紫藤苑的單價約在18萬元/左右,並不算低。但由于贈送面積多,能做兩到三房,且帶深圳灣中小學學位,還是頗有誘惑力。
而深圳灣片區小戶型最出名的小區寶能太古城,據鏈家網顯示成交均價約16.5萬/平。
目前後海片區以大平層高端住宅或公寓為主,優質住宅稀缺,小面積新房更是斷層。因此該項目市場關注度極高,目前剩下少量高層在售。
該項目本質屬於二手房過戶,但原登記價低,所以稅費也低,要求買家一性付款,貸款最多也只能貸款2-3成。
圖為項目宣傳圖片
一直以來,這類由投資公司「翻新」而來的房源出現熱賣現象,在深圳並不少見,背後根本原因當然還是有利可圖。
「重新包裝出售,再加上中介聯動,這類「存量經濟」下的二手房,價格可以提高不少。」一名業內人士透露。
事實上,以深圳房價遷移和上升的速度,一些早期低價開發的房源,如今也已經升值。一些投資公司看中牟利空間,將其改造包裝後,打造為新產品重新推出,暗藏的或許不僅是套利,也可能有未知風險。
一方面,投資公司與開發商協議之下,多方利益牽涉不清,容易出現一房兩賣的現象;另一方面,翻新房產權模糊,購房者理清信息的成本較大,背後真實價值更是難以界定。
此次被翻新售賣的紫藤苑項目,位於南山區深圳灣工業八路,2006年8月批地,為2棟18層高的商住樓,總建築面積約2.64萬平方米。
有接近項目的人士透露,該項目其實是交由兩家投資公司打理,早期買入估計在6萬元/平方米左右。
「目前應該因為資金問題,急於套現,所以才拿出來賣,只要產權清晰,就算加價賣,也是市場行為,業主享受了城市發展的紅利,只要買賣雙方接受就可以。」該人士補充說道。
由於憑藉著地段與學位加持,已吸引了不少買家出手。發布過項目信息的中介張亮(化名)透露,項目在4月24日就已經開盤售賣,目前基本上已經快售罄。
「樓盤售賣當天很多客戶去看,因為太過於火爆,現在暫時不接受看房。」中介張亮表示可以私底下帶客,但無法自行「上客」。
是否存在購買風險?
對此,針對於售價問題,房產律師周爭鋒表示,「存量房翻新改造之後,從法律角度上沒有任何問題,原來房源就是在某家公司旗下,之所以翻新,是因為想實現價格的提升,那麼如果是有真金白銀的投入改善,價格溢價是正常範圍的話,並不存在問題。」
以周邊項目對比,同樣學位的陽光海濱花園、卓越維港北區、恆裕濱城花園、寶能太古城、華潤深圳灣悅府等,均價都在16~20萬元/平方米左右,總價也基本上都在2000萬元/套以上,雖然單價不分上下,但小戶型的紫藤苑相比較確實門檻低了不少。
資料顯示,紫藤苑最早定位為寫字樓項目,由深圳市致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有一部分住宅被投資公司早年買下運營,只租不售。根據銷售人員表示,目前項目為住宅,投資商裝修好交樓,帶1萬元/平方米的裝修。
「一個契稅,首套 1%,二套3%,產權還剩56年,沒有印花稅,但是需要一次性付款,2021年5月份就能交樓 。」根據另一中介透露,承包紫藤苑的投資公司,要求買家全額購房,聲稱能夠快速過戶,省去一些繁瑣流程。
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該項目目前雖然沒什麼風險,但銀行對此類項目一般評估價格低,貸款少,總體上性價比不高。
回顧類似案例。2017年曾有相關媒體爆料,深圳羅湖區太子道項目被投資公司打包出售,宣稱僅200多萬元就能買到名校學位房。
深圳翻新房常有, 投資需謹慎
當時報導表示,太子道被投資公司以6萬元/平方米買入,隨之從商用性質轉變成住宅性質,甚至一度採取飢餓營銷,最終被調控,價格也從最高的13萬元/平方米降至8萬~9萬元/平方米。
而在2018年1月,同樣是被爆出由投資公司打包出售的寶樹臺項目,也屬於名校學位房,位於福田華強-百花片區,此前拿出約200套房源售賣給投資公司,自己散賣數量僅幾十套。
同年4月,位於深圳南山區的寶能城被質疑將房源倒賣於旗下公司,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方式,旨在將房子轉成二手房,從而突破價格限制,但最終項目方稱屬於正常交易。
最新為2020年3月,深圳出現投資公司與開發商利益糾葛案件,即南山學府道項目的投資公司將開發商告上法庭,並發布控訴公開信。背後原因為投資公司籤訂了整售和獨家銷售代理協議,以及支付數千萬首期款後,開發商卻單方面要求解約,並私下自行售賣,涉嫌「一房兩賣」。
其實,開發商將項目整售於投資公司,或是投資公司將存量房翻新改造,按常理而言並未有所不妥,但若中間涉及多方利益,就會容易出現未知糾葛。
一名資深業內人士對樂居表示,投資公司的市場比較小眾,一般也是快出快進的類型,只要不違規,市場總會出現這類交易。
「就像股票的短期交易,可以定義為一種「遊資」,但是另一個角度來看,投資公司的模式下「趨利避害」是有可能的,因此需要謹慎對待。」
顯然,房價的不斷攀升,使得市場出現多種形式的交易,特別是投資公司打造的翻新房模式,不僅在國內多個城市有出現,甚至也在不斷增多,但這類現象無法定義最終好壞,因為市場交易的主體基本上都是平等的。
總歸是那句:投資有風險,下手需謹慎。
文 | 不二
新聞加點料
10號線地鐵盤,100萬首付上車!超20盤可選
爆料、投訴、分享
掃碼加樂居君好友
拉你進購房討論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