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2848
閱讀時間:8分鐘
講到「北京的創新」,我想當然地以為,這將是中關村的故事。
故事本來可以從1953年開始講起。那一年,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科研樓(原子能樓)竣工、掛牌,後續從共和國科學史的發展歷程回溯,原子能樓的掛牌具有裡程碑意義。「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郭永懷等埋頭穿梭在彼時僻壤的北京西北三環、四環間。同時,與之配套的居民區建成,即如今仍舊「健在」的中關村科源社區,其中13、14、15號樓(即「特樓」)容納了前述元勳。
科源社區在北京的區位
科源社區13號樓外景
當時,高級西點師景德旺主持的中關村茶點部,和裡面賣的蘋果派、起子酥、奶油蛋糕一道,與「老莫(莫斯科餐廳)的蛋糕」、「新僑三寶樂」被坊間民眾推崇,奉為舌尖瑰寶。
2017年左右,因為工作原因,我在中關村附近找住處,誤打誤撞,有幸流連於科源社區一處公寓。瞥見科源社區樓內破敗,燈光昏黑;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側對面的茶點部幾經流轉,不復當年之勇。
中關村茶點部的「茶點出爐時刻表」,中關村茶點部成立之初主要為科學家、技術人員和外籍友人提供一個溝通、交流、休息的場所。
但創新其意義,基底便是「前浪死在沙灘上」。「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妻子李佩先生留下過話:「不應忘記他們當年孜孜不倦、埋頭書案的生活環境,使後代年輕人在高樓大廈群中看到師祖輩當年的艱苦樸素創業心境。」
祖師輩們的薪火,在中關村一直傳遞著。李佩先生高瞻遠矚,後代年輕人的創新發展,確實都是高樓大廈裡的故事了。
01
然而,與印象中的稍有不同,從課題組通過企業工商數據所得出的創新產業聚落綜合指數排行看。中關村與其「後花園」西二旗(因北京西北四環一帶用地被大量高校佔據,中關村企業的「退守」路線往往都直接「跳」向西二旗)一帶,僅「屈居」第三。現今,從總榜-「北京分榜」看,名列前三的創新產業聚落分別是:
1、建國門-國貿-四惠帶
2、酒仙橋-望京帶
3、西二旗-中關村帶
北京創新規模指數圖
當然,先從我熟悉的角度,即集聚排名第三的「西二旗-中關村帶」開始講述。
與創新始終緊密結合且最為矚目的產業,當屬網際網路行業。2005年,在深圳蓬勃發展的騰訊準備在北京施展拳腳:招人租地。兩個肩負重任的的年輕人與當時的中關村管委會委員趙慕蘭先行溝通,了解大略。一禮拜後,他們驚喜地告訴趙慕蘭,騰訊已在中關村銀科大廈落腳,還招募了300名員工,馬上就能開幹。
參考世界範圍內成型的科技產業園的發展經驗:被譽為「亞洲矽谷」的印度班加羅爾,其地緣範圍內的印度科學學院是印度最為悠久的大學和研究所;有「臺灣矽谷」美譽的新竹科學工業園,發展得益於周邊兩所「理工頂尖牛校」——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和臺灣清華大學。結合銀科大廈的地理位置,毗鄰蘇州街-北四環西路-中關村北大街-成府路-學院路一帶,密集分布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科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國內頂尖高等學府。
這才是騰訊在一個禮拜內「馬上就能開幹」的根本原因。
中關村大街周邊的高校和科研機構
再往前5年,2000年春天。中關村誕生的149家新公司裡,就有50家在做網際網路。其中便有在海澱橋旁誕生於北大資源賓館的百度。同樣是百度,2009年率先結束在中關村寫字樓群裡的「漂流」,入駐北五環外上地科技園的「搜索框」大樓。2014年,員工人數持續膨脹的百度繼續「西進」3公裡,佔地約7萬多平米的百度科技園在中關村軟體園二期裡落成。
而最近重蹈這一「覆轍」的,是盤踞於五道口「宇宙中心」黃金地段許久的快手。如果熟悉中關村-五道口的空間布局,你會發現依舊雄踞於此的卻是「尾大不掉」的搜狐。為什麼?因為搜狐早就把搜狐媒體大廈和搜狐網絡大廈都買了下來。
截至2019年底,地處西二旗的中關村軟體園內聚集了騰訊、百度、新浪、滴滴、科大訊飛等700多家國內外知名IT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從業人員9.45萬餘人,總產值2870億元。
1987年,以「兩通兩海」(即四通公司、信通公司、科海公司、京海公司)為代表的近百家科技企業聚集在自白石橋起沿白頤路(今中關村大街)向北至成府路和中關村路至海澱路一帶、東至學院路,形成大寫的英文字母「F」型地區,被人們稱為「電子一條街」。
中關村科學城總面積約75平方公裡,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的核心。該區域集聚了清華、北大等27所國家重點高等院校、中科院等30多家研究所、25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餘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62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匯集了聯想集團、航天科技等高科技企業近8000餘家,科技創新服務中介機構1000餘家。
02
沿著寫字樓的線索,直到2008年,望京才出現了第一座5A標準的寫字樓——地處望京街8號的利星行廣場。同時,三家世界500強企業,奔馳、微軟、卡特彼勒總部入駐。
如果你對北京的地名如數家珍,有「望京之源」美譽的花家地,最初只是片花椒地,按照地名發展中「美好的諧音梗」的走向,「花椒地」遂成「花家地」;如同「中官墳」當時只是清朝太監的墳地(另一說是明朝開始太監廟宇和養老莊園集中地),最後也成了「中關村」一樣。
2007年,曾經風光無限的外企摩託羅拉,從國貿大北窯,搬到望京,以投資1.6億美元的摩託羅拉大廈作為中國新總部,這是當時望京第一座標誌性的高檔商務寫字樓。
2011年,SOHO中國創始人潘石屹在望京SOHO落成時曾透露,「基本上在北京的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公司都集中在望京SOHO」。幾年間,網際網路企業就接棒了時代的薪火。
現在,鶴立望京的是阿里巴巴。2015-2016年間,阿里巴巴斥資16.8億元購入望京綠地中心A座和坤泰嘉瑞中心。但他們「攻城掠地」的腳步從未停歇。2017年,阿里巴巴在緊鄰前兩座寫字樓附近的金輝大廈租下2.6萬平米辦公面積。
和中關村一帶寫字樓遭遇的天花板(諸多寫字樓屬於國企)類似,望京地區往年發展痕跡中以住宅為主:望京最開始出名是因為地處偏遠、價格便宜,引來了韓國人聚居。因此,整個區域能夠租賃的大面積寫字樓屈指可數。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現在望京地區沒有整棟的甲級寫字樓可供租賃。
而沒有整棟甲級寫字樓可供租賃的前提,是現今的酒仙橋-望京一帶已被阿里巴巴、美團、360、陌陌、優酷、豆瓣等網際網路龍頭企業佔據。
將目光投回阿里巴巴。2019年,阿里巴巴新園區選址中關村朝陽園北擴區,佔地186畝,總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總投資64億元,計劃於2024年建成。離原有的「北京阿里大本營」綠地中心僅有一站地鐵之隔。
此時提到的「中關村朝陽園」,要涉及2012年10月國務院《關於同意調整中關村國家自主示範區空間規模和布局的批覆》。中關村示範區空間規模調整為488平方公裡,形成「一區十六園」的發展格局。意即1988年5月,國務院批准《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簡稱「十八條」)以中關村地區為中心,在海澱區劃出一百平方公裡左右的區域,建立外向型、開發型的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在地理範圍上的「跳躍式」擴大,與之伴隨的是,是園區固有「保留節目」——稅收返還,稅收減免,土地優惠——的延續。在此意義下,中關村將不再是地理指標,而是變成了創新發展的符號。
望京:中關村朝陽園北區——2007年之後,海澱區的寫字樓和土地資源已十分緊缺,當時山後地區的科技園區尚未建成,正好望京已經建成的一批寫字樓處於大力招商階段,更現代辦公環境、更優惠的租金吸引了不少從海澱中關村過來的IT和網際網路企業、高科技公司和跨國公司。
「中關村」遍布北京城: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支持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批覆》發布,明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新定位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目標是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03
讓我始終疑惑的「房間裡的大象」,是「建國門-國貿-四惠」帶在一個以創新發展為核的榜單上獨佔鰲頭的局面。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佔據「建國門-國貿-四惠」一帶的企業,簡而言之,多圍繞金融展開業務。評價創新通常以專利數作為標準。為解答心中的疑惑,我走訪了在此地帶工作的企業員工,某金融科技公司的CEO告訴我:「我這個小公司也在搞專利,但大多是購買。」
據此,更讓人無法接近答案。
如果從統計口徑中溯源,「創新」雖為牌面,但「綜合」在於,榜單同時賦予了所在分析網格內的企業數量,創造的就業崗位、以及資本投入等多個維度權重。有可能是「金融科技」類公司的貢獻,直接讓「建國門-國貿-四惠」帶最後翻盤成功。不過,囿於數據研究的粗略,真正要解答疑惑,還需後續發展。
從《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強調的北京城市基本格局看,以長安街橫貫線為主軸的「東西兩軸」(西金融街、東國貿)「在全市經濟活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之前提到的長安街東沿線「建國門-國貿-四惠」帶,企業營業收入相對較高,且是金融聚集區。高端商務服務、資本服務、房地產等高端產業形成該地帶經濟生活主線。
與金融聯姻,大象終「顯形」。
執筆人:一一
參考資料
1、飯統戴老闆,《科技公司,請逃離一線城市》,https://mp.weixin.qq.com/s/ErDqZw90IQSg3_KgWjZdxQ,2020-10-20
2、康佳 張靜雅,《中關村「特樓」往事》,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9-08/10/content_762184.htm,2019-8-10
3、楊博丞,《中關村「金三角」往事》,https://mp.weixin.qq.com/s/KHZ7qHYSSUv3bKpGJwZnCQ,2019-4-29
4、廬陵子村,《為什麼說望京與酒仙橋,會是下一個世界級矽谷?》,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615015.html,2016-4-19
5、中關村管委會,《方寸間的中關村簡史》,http://zgcgw.beijing.gov.cn/zgc/yw/gzdt/180121/index.html,2018-11-27
6、陳暢,《合肥你學不會》,https://finance.ifeng.com/c/80ANzViH5eh,2020-9-29
7、熊劍輝,《中關村簡史:從創業有罪到中國矽谷》,https://mp.weixin.qq.com/s/BnGJlbMKaBw4nVE8ldVMww,2019-10-7
8、丁文婷、《網際網路公司買樓史》,http://www.eeo.com.cn/2020/1107/430933.shtml,2020-11-7
9、一諾,《北京網際網路內容產業地圖》,https://mp.weixin.qq.com/s/m2GHwx6rMuGVDWsMyogQkw,2020-9-23
10、李佳洺 張文忠 等,《北京城市總規中「兩軸」的現狀產業特徵和空間集聚態勢分析》,https://mp.weixin.qq.com/s/8JjS453VzY_RshoN-7R0kA,2019-6-4
11、 創新經濟與城鄉空間 創新空間脈策科技,《對京滬廣深杭五城的發現與排行》,https://mp.weixin.qq.com/s/7OH51ittkjoEz1P4KNQFng,2020-9-24
<研究簡介>
「創新產業聚落系列研究」由同濟大學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間優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創新經濟與城市空間研究中心與上海脈策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