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甘攜手築夢南梁 | 今晚報:小蘑菇撐起「扶貧傘」

2020-12-11 澎湃新聞

津甘攜手築夢南梁 | 今晚報:小蘑菇撐起「扶貧傘」

2020-09-25 22: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天津北辰區幫助甘肅華池縣建起香菇科技扶貧產業示範園

今天,在北辰區

「網際網路+扶貧」原產地探訪活動中

今晚報刊發了

《天津北辰區幫助甘肅華池縣

建起香菇科技扶貧產業示範園

小蘑菇撐起「扶貧傘」》

種糧為生的山莊鄉尚灣村貧困戶王小平,祖祖輩輩守著自家3畝地,種些玉米、洋芋等當地最普遍的耐旱作物,收穫如何全靠老天「賞飯吃」。土裡刨食的他辛苦勞作一年,收入不足1萬元。四年前,妻子突發腦梗,每年至少六七萬元的治療費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病致貧。今年3月,這位52歲的「頂梁柱」終於盼來了希望——天津市北辰區為甘肅省華池縣精準扶貧而建的津華香菇科技扶貧產業示範園,在他家門口開了張。他知道,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只要勤勞肯幹,小小蘑菇就能為家人撐起大大的扶貧傘。

秋高氣爽,微風和煦。剛走進津華香菇科技扶貧產業示範園的蘑菇大棚,王小平就迎了上來,「快看看我們的香菇長得多好,旁邊的大棚裡還有滑子菇、羊肚菌、巨型靈芝呢」。在保持恆溫的大棚裡,一根根食用菌培育菌棒整齊地碼放在架子上,很多已經撐開「傘蓋」的蘑菇爭先恐後地鑽出菌棒,仿佛在為辛勤勞動的村民撐起致富傘。

別看現在對蘑菇種類如數家珍,五個月前的他還是一籌莫展,「是精準扶貧救了我們一家人,還讓我掌握了種蘑菇的技能。」王小平興奮地告訴記者,現在他在示範園務工,每天能掙120元至130元,一個月就能為全家增加3600多元,在不耽誤家裡農活的情況下,還能就近照顧妻子,全家年收入能達到3萬元。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如此優質的項目緣何落戶尚灣村?示範園暨津華綠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峰介紹:「2019年11月的津企隴上行活動,來華池縣考察的天津市齊心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一下看中蘑菇產業,與縣政府共同投資興建了示範園,北辰區也提供700萬元的扶持資金。現在已建成90座香菇種植大棚、包裝車間等,並對接上三個省市的銷售基地,目前已帶動山莊鄉4個行政村234戶貧困戶。」

見到山莊鄉黨委書記王鵬時,他正在和北辰區為園區蘑菇銷售而請來的網絡主播一起推介直播。他告訴記者,為讓農戶脫貧後還能持續不斷地致富,村裡還將建設採摘園、特色飯店、蘑菇深加工等,打造可循環的全產業模式。

記者離開示範園時,直播還在繼續。平時不愛熱鬧的王小平也被吸引了過去。他說,要在北辰區的幫扶下多學技能,多掙點錢,全家人的日子要越過越紅火。

◆編輯:王楠 程英美

◆文字來源:今晚報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點個

↓↓↓

原標題:《津甘攜手築夢南梁 | 今晚報:小蘑菇撐起「扶貧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寧夏永寧縣:「小蘑菇」撐起移民的「致富傘」
    隨著國家對於創辦企業的不斷支持,一批批閩商帶著「愛拼才會贏」的精神,不斷激活脫貧源頭活水,探索出一條扶貧協作之路。經過兩年的觀察摸索後,決定在永寧縣閩寧鎮創辦一個菌菇生產基地,用產業扶貧的「造血」方式,讓企業和移民達到「雙贏」。有了幹事的勁頭,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2019年12月,金昌曦的君鑫勝寧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對外運營。可是在生產中,他發現當地移民的菌菇生產種植技術成為了發展的最大短板。
  • 津甘攜手築夢南梁 | 中國小康網:留得青山在——北辰區在華池縣...
    >今天,在北辰區「網際網路+扶貧」原產地探訪活動中中國小康網報導了【攜手奔小康 天津進行時】畝、扶貧生態林900畝,帶動全鎮造林27837畝(退耕還林4200畝、荒山造林4000畝、沙棘產業林18737畝、北辰區扶貧生態林900畝)惠及5村409戶,其中182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敦煌市轉渠口鎮:小蘑菇撐起「致富傘」
    敦煌市轉渠口鎮:小蘑菇撐起「致富傘」 2021-01-09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蘇連雲港:小蘑菇撐起「致富傘」帶動鄉鎮經濟騰飛
    新華網南京12月15日電(王天翊)「精準扶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的一大課題。如何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手段,其中大有文章。在江蘇連雲港,一個「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的綠色產業迅速發展起來,這就是食用菌產業。
  • 常門蘑菇撐起「致富傘」
    □本報記者董學彥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王烜    兩年前,禹州市磨街鄉常門村推廣香菇大棚種植時,貧困戶翟現偉雖感興趣,卻也有後顧之憂:咱沒資金、缺技術,種蘑菇能成功嗎?萬一賣不出去咋辦?    到村部一打聽,翟現偉的擔心變成了放心。
  • 一面牆 一條路 兩地情——天津援甘幹部從南梁精神中汲取力量 攜手...
    王雅麗從2008年起在縣旅遊局任南梁歷史講解員,2014年南梁革命紀念館新館建成開放後,她便來到紀念館工作,對老區歷史和館史熟稔於心。紀念館於1986年修建,後經1991年、2004年、2009年、2014年四次維修和改擴建。
  • 撐起蘑菇傘走上致富路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丁需學 通訊員 王向麗 張軍偉)12月2日,在寶豐縣鬧店鎮西楊莊村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大棚內,一排排平菇菌袋排列得整整齊齊,一簇簇水靈靈的平菇破土而出,宛如撐起的一把把灰色的小傘。
  • 湖北十堰:襪子編織脫貧夢 小香菇撐起「致富傘」
    資料圖,圖為湖北十堰鄖陽區,工廠內的智能化襪機 梁婷 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湖北十堰:襪子編織脫貧夢 小香菇撐起「致富傘」中新網湖北十堰9月26日電 題:襪子編織脫貧夢小香菇撐起「致富傘」記者 梁婷資料圖,圖為襪廠內女工進行縫頭工序 梁婷 攝位於湖北十堰鄖陽區的湖北棉夥棉伴智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4萬平方米的廠區、年產襪子1億雙、可帶動3000人就業。鄖陽地處鄂西北,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集老、山、邊、貧、庫於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襪業是當地引進的扶貧兜底產業。
  • 呂梁山上,小香菇撐起「致富傘」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也為老百姓撐起了「致富傘」。在韋禾承包香菇大棚的石口鄉張家川村村民郭明太,便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石口鄉張家川村村民 郭明太】2020年我自己包了五個棚,掙7萬多塊錢,還帶動了13個貧困戶,他們現在也脫貧了。
  • 扶貧傘撐起了貧困戶的豔陽天
    「政府推動、企業為主、市場運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早在2017年,廈門市政府就明確了「產業扶貧」的東西部協作思路。在海滄區委、區政府的動員支持下,我所在的海滄投資集團積極響應扶貧號召,第一時間在積石山縣城設立了海滄產業運營有限公司,聯合廈門特利強雨具有限公司搭建了積石山雨具生產基地。
  • 老手藝撐起「脫貧傘」
    原標題:老手藝撐起「脫貧傘」   在椒花新村新建的「致富工廠」內,「五一」期間新遷入駐的湖南瀏陽市達興工藝品廠裡,數十名制傘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 撐起這把屬於東大人的傘
    撐起這把屬於東大人的傘 2020-11-27 0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食用菌在天山南北撐起「致富傘」
    隨著天氣轉暖,該基地6萬包秀珍菇菌棒正冒出朵朵「小傘」,等待村民採摘後銷售。今年這些食用菌預計能為村集體帶來20萬元收益。隨著春天的到來,全疆各地蘑菇大棚裡一簇簇的「致富傘」撐起,給農戶們帶來增收希望。食用菌品種豐富,遍布天山南北
  • 河北崇禮:蘑菇棚承載希望 撐起「致富傘」
    河北崇禮:蘑菇棚承載希望 撐起「致富傘」
  • 湘鄉:小竹傘撐起脫貧致富夢
    【編者按】今年,湘鄉市從加強扶貧力量、加大資金投入和完善政策體系等方面發力,力促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即日起,湘潭日報推出《精準扶貧看湘鄉》專欄,從不同角度展示該市精準扶貧工作的亮點和成果,敬請關注。
  • 小蘑菇撐起一座美麗搬遷小鎮
    大棚及林下種植食用菌3.6萬畝,產值突破15億元,為搬遷群眾穩定脫貧逐步致富提供產業支撐——小蘑菇撐起一座美麗搬遷小鎮文/黔西南日報融媒體記者 龍波>安龍縣蘑菇小鎮既是一個拔節生長的易地扶貧搬遷小鎮,又是一個特色農業「裂變」發展的產業小鎮。
  • 小蘑菇撐起脫貧致富廣闊天地
    小蘑菇撐起脫貧致富廣闊天地  ——記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所長邊銀丙  【脫貧攻堅路上,知識分子這樣擔當】30年來,邊銀丙帶領團隊跑遍全國20餘省50多個貧困縣,為當地食用菌產業把脈問診,讓扶貧產業惠民利民,小小蘑菇撐起成千上萬農民脫貧致富的廣闊天地。  為菌菇問診開方  什邡市湔氐鎮是四川典型的以食用菌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地方。
  • 小蘑菇撐起「致富夢」
    「甜野男孩」丁真的意外走紅帶動了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的經濟發展,這之後的一系列發展背後凝聚著的是當地扶貧工作者的心血。「精準扶貧」從來就不是一個口號,近年來,安徽省肥東縣各個鄉鎮均結合自身實際,找到有效的扶貧方法。
  • 二年級作文:小兔的蘑菇傘看圖寫話
    【篇二:小兔的蘑菇傘看圖寫話】劉力儀一天,小兔子去山上採花朵,小兔子看見了一個又大、又美味的蘑菇,鮮嫩的蘑菇像一把把雨傘一樣。突然,天黑了,烏雲密布了。沙,沙,沙。狂風大作,就下起雨了。小兔子拿著蘑菇來擋雨,準備走了。
  • 「傘裡」撐起人間四月天,川南這個以油紙傘為主題的古鎮美翻了
    「傘裡」撐起人間四月天,川南這個以油紙傘為主題的古鎮美翻了文圖丨二指禪掌門油紙傘,一般江南多見,戴望舒的「雨巷」裡,就有其曼妙身影。這裡就是集中展示瀘州及分水嶺特色美食和傳統文化的傘裡古街。「傘」就不用解釋了,「裡」是指居住的地方,「傘裡」由此而得名。資料介紹,「傘裡」共分為A、B、C三區,A區主題是三國古韻和分水油紙傘,這裡有分水油紙傘活態展覽館,展館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可現場參觀分水油紙傘製作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