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宅家辦公,還挺忙的,最關鍵是每天睡得昏沉沉的提不起筆。但是再不寫完的話,這個遊記就要爛尾了,我快忘記細節了,所以抓緊把坑填上。
墨爾本的第四天,安排的是重頭戲——大洋路一日遊。
要問墨爾本排名第一的景點是哪裡?答案肯定是大洋路。大洋路是沿著海岸線的一條景觀路,當中包括Port Campbell National Park 坎貝爾國家公園裡的12門徒。12門徒其實是12個礁石,現在已經倒塌了幾個,好像只剩七個了。
05年我曾經去過去過大洋路,當時我和大廚還有另外兩個朋友包了一輛帶司機的車,從墨爾本市區出發大約需要兩小時才能到達12門徒。這次我們參加的是當地華人的小團,早晨八點半在唐人街集合。這些當地的團在攜程上就可以預定,很方便。
前一天去菲利普島坐的一輛大巴車,司機和導遊分設兩人。導遊是個年輕小夥子,說話滿口臺灣腔。這天去大洋路是一輛類似依維柯的車,司機兼導遊就一人,是個中年男性,也一口臺灣腔。我就納悶了,怎麼澳洲的華人導遊都是臺灣人呢?中途休息的時候我問司機是不是臺灣人,他說不是,他是福建人(或者廣東人記不清了)。他說澳洲的臺灣人比較多,大家覺得臺灣腔好聽,逐漸都學會了臺灣腔。
我想起前年去美西旅遊,跟團導遊也是臺灣人。總體來說臺灣人在海外大概從事導遊工作的比例很大吧?
司機一邊開車一邊操著濃重的臺灣腔給我們講解。去程不走海邊走內陸,沿途都是澳洲的牧場,牛羊成群。澳洲的畜牧業很有名,大家都知道澳洲美利奴羊毛和澳洲和牛。這裡的草場不是綠色是乾枯色,吃不完的草捆成一跺一跺的出口到國外。和牛是黑色的,據說肉質鮮嫩營養好。司機特別強調,這裡的牛羊不吃任何添加劑防腐劑,就吃草,純天然綠色食品。
因為前一晚去菲利普島晚歸晚睡,所以路上我幾乎都在昏睡。第一站停靠坎貝爾國家公園,其實就是沿著海岸線一路看過去,景觀比較好的位置會設一個停車點,遊客們下車拍照。
我地理學的不好,在洛杉磯的一號公路也是沿著太平洋海岸線,我覺得景觀差不多。但是墨爾本的南太平洋沿岸多了一些礁石,地貌更豐富一些。此外,我們還去過日本的海邊城市伊豆半島那一帶,還是太平洋沿岸,估計我們是把太平洋的三面都看過了?問號臉。
中午時分我們到達了王子鎮princetown(地名都是看手機圖片自動顯示的,這個功能真好),這裡有一個當天活動的重頭戲,坐直升機在海面上飛行一刻鐘。
前年我們去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時候第一次坐了直升機,空中俯瞰全景感覺很棒,幻想自己是在拍攝紀錄片,電視裡總這麼放。所以這次司機大力推薦直升機的時候,我們立刻就報名參加了。
不知道為啥,直升機的飛行員全都是帥小夥兒,通常留著絡腮鬍子,戴著飛行墨鏡和專用耳麥,一股子軍人的英氣直往外冒。地面服務人員也全是帥小夥兒,因為在海面飛行每人發一個救生衣,帽子扔在一個筐裡不能戴上飛機。
直升機有兩種規格,一種六人座,一種三人座。服務人員問我們一家三口願不願意坐三人座的小直升機,等候的時間稍微長一些,但不和其他人一起。不過是多等大約十分鐘,我們就欣然同意了。
輪到我們的時候,這架飛機上除了飛行員就是我們啦,可以理解為我們家的包機。我們讓蘿拉坐在飛行員的旁邊,我和大廚坐後排,全家都拿著手機一路拍。話說大廚和蘿拉都號稱自己恐高,可是兩人並不怕直升機,尤其蘿拉以膽小謹慎著稱,卻很熱愛坐直升機,由此可見登高俯瞰的吸引力之大。
飛行過程中飛行員小哥全程用英文給我們講解景觀,我這個半吊子英文只能聽懂一些片段。閨女聽力比我強,我倆下了飛機互相交換了信息,總算理解個大差不差。飛行員小哥說的是「這個位置是看某個礁石的最佳位置」「這個礁石像一個拱門」等等。
15分鐘一晃而過,本來蘿拉想在飛機上跟飛行員合影,沒好意思提。幸虧上飛機前我問地面小帥哥能不能合影,帥哥欣然同意,反正都是穿著制服的帥哥,視覺效果差不多。
下了飛機已經下午一點多了,來澳洲幾天第一次產生了飢餓感。這裡沒有什麼像樣的餐廳,只能買點輕食填肚子。澳洲有一種牛肉餡餅味道不錯,推薦給大家。閨女吃的是一塊大曲奇,大廚吃的什麼雞肉卷,和咱們國內星巴克出售的那些差不多。
吃完後沿著海邊步行道走了一圈,這些步行道是專門為遊客觀景建造的,不坐直升機的遊客可以直接去步行道遊覽。
看完12門徒司機宣布打道回府。回程停留了幾處,分別是阿波羅BAY小鎮,一個號稱可以看見野生考拉的小鎮,還有一座白色的燈塔。
05年來大洋路的時候,坐在車裡遠遠看見美麗的阿波羅灣小鎮,那裡有很多依山傍海的小房子,大部分用來度假的。當時我就想,如果能在這個小鎮裡住幾天就好了。可是大廚不是那種住在小屋子裡度假的人,他是那種必須住在都市中心酒店裡的人。這次又路過阿波羅灣的沿海住宅區,司機說這裡有很多房子用來做民宿了,喜歡衝浪遊泳的人可以住在這裡。以後,假若有可能,我要和閨蜜們一起來住這裡的民宿。
那個號稱有野生考拉的小鎮,不過是在一棵樹上放養了幾隻考拉,一大群遊客,幾乎都是華人遊客,把一隻考拉團團圍住拍照。這隻考拉不是可愛的考拉寶寶,而是鬍子眉毛亂七八糟揉在一起的老考拉,一點都不可愛。但是第一次近距離看見趴在樹上的活考拉,還是令大家感到新奇和興奮。
最後一個景點燈塔公園,讓我想起了電影《海王》裡面的燈塔,海王的父親就是守護燈塔的人,而他的母親則是海裡的公主。這個海邊的燈塔就和電影裡的差不多,不知道夜深人靜的時候,會不會有海裡的公主跑上岸來。
日本伊豆半島上也有這樣的燈塔,外形差不多。大概太平洋沿岸類似的燈塔有很多,是用來給海輪指明方向的嗎?守護燈塔的人一定很孤單,又很沉靜。
回到市區的酒店已經晚上八點多,此次旅程最精彩的部分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