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文明流傳幾千年,薪火相傳直至今日,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這期間,老祖宗們吸取了很多人生教訓,也總結了許多人生經驗,最終在歷史長河中沉澱為濃縮的大智慧,並代代傳承,時刻訓誡著後世。
古人從日常的生活中,總結出了許多簡單卻蘊藏大道理的警言佳句,這樣的古訓還有很多,筆者限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今天筆者著重筆墨,和您一道了解一句,值得所有國人學習的話:
做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
這句賢文出自《增廣賢文》中(清)金纓編的《格言聯璧》,句中的"天理"是指天然的道理,我國理學家認為倫理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法則,即"天理",成語有"天理難容"之說。這裡的"人心"是指眾人的情感、願望。
我們先來看上半句:做事須循天理
人類與自然只有和諧相處,才能享受大自然之利,如果違背自然規律,過度破壞自然環境,就會遭到報復。我們現在有些地方草原沙化,綠山裸露、河流乾涸,空氣汙染,使人們的生活環境遭到了破壞,都是做事違背天理的結果。
天理到了社會中,則是我們的行為規範,做事準則,方圓有規矩,行事有尺度。在日常生活中,忠國孝親,敬兄信友是天理;做事公平,待人以和是天理;利物利人,仁愛慈悲是天理;修善修福,積功累德是天理。
正知、正念是天理。
古聖先賢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我們福報的多少、大小與我們的心境是分不開的,也就是和我們遵循天理好壞是有關係的,正心就會有正知正念,行為就不會有偏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要是我們都能做到日三省吾身,那樣還怕不遵循天理嗎?還怕不能成賢成聖嗎?
再來看看,"出言要順人心"
出言、說話是一門藝術,大家都知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道理。同樣一句話,可以說得人笑,也可以說的人跳。關鍵是順不順人心,順人心的話,別人聽了就會高興,否則,別人聽了就會生氣,種下禍根。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因為一句玩笑,一句口角而大動幹戈,甚至鬧出人命的案例。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身邊重要的人越來越少,而留在身邊的人越來越重要。想和在意的人處好關係,就要明白:不懂時,別亂說;懂得時,別多說;心亂時,慢慢說;沒話時,就別說。
問心無愧,是人生最舒服的枕頭。
看完這則俗語,你有什麼感觸?
在我看來,時至今日,這句俗語依舊對我起著很大的警示作用,它啟迪了我做事、說話都要慎重考慮,三思而後行。
很多人都對這些俗語耳熟能詳,卻不知道它們出自哪裡這些充滿大智慧,卻短小精湛的俗語,正是出自處世奇書——《增廣賢文》中。
這本書是明代時期編寫的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雖然歷來被當作啟蒙讀物,但是其中的觀點深邃而洞徹,被人稱為"國學寶典"。
有人說它讀起來晦澀,但其實都是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而此書流傳百年不衰,也說明了它有很強的共通性。從廣義上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這本《增廣賢文》是精裝正版,經久耐用。全文111篇,包含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和故事,內容十分完整,值得全家老少的閱讀和學習。老話雖老,常讀常新。經常閱讀這些經典,就會對人情世故、人際往來、人生命運等等諸多方面,都有著非比尋常的見解。
一本好書,只需4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但是對於自我提升,人生境界,都有不可低估的價值。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