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領童真心願、藝術助力夢想、深入「第二故鄉」……近日,由團市委指導、青年家園主辦的「愛心上海」青少年圓夢公益行動漸入尾聲。從2016年底至2017年一季度,該項目累計採購青年社會組織服務項目29個,服務活動覆蓋十萬青少年,幫助六類困難青少年重新收穫愛與自信。
困難青少年訴說心願愛心滿溢爭相認領
「就讀於浦東新民辦浦光小學的徐傑(化名)跟隨打工的父母來到上海,他的願望是能有一雙溜冰鞋。我在『愛心上海』平臺了解到這樣的情況,特意為他準備了新年禮物,由樂群·益成長項目組送到學生家裡。」作為今年春天參與的第一個公益活動,愛心人士張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加入了團市委的「愛心上海」上海青少年圓夢公益行動項目。收到禮物後,徐傑親手寫下祝福,徐爸爸還翻找徐傑的照片,邀請社工將照片及賀卡送給張小姐,以表示感謝。
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年初,不少像張女士這樣的愛心人士認領了困難青少年的心願。團市委通過青年家園,向社會組織徵集困難青少年心願,將困難青少年心願發布到團市委青春Act+上,由愛心人士領取,來完成心願。「微心願」活動歷時一個月,總計51個心願,其中大部分已經完成最終的捐贈。
在黃浦區上班的王小姐也是參與該項目的一名愛心人士,她為服務對象營雪薇(化名)小朋友準備了其夢寐以求的音樂盒。愛好畫畫的營雪薇是老師信任的班長,也深受孩子們的信賴,在班級中有一定的威望。當社工將禮物送給她時,她表示非常感謝。不久後,社工再次前往浦光小學開展項目服務時,營雪薇將一幅畫交給社工,希望能將這幅畫轉交給王小姐。
上海奇翔兒童發展中心的服務對象——孤獨症患兒小曹今年五歲,在機構裡是一個很活潑的孩子,喜歡塗鴉,喜歡手工,也喜歡各種模型。因為擔心安全問題,教室裡沒有樂高和積木類的細小零件,這次聽說有愛心人士認領心願,他的老師很高興地替他報名了:「他時不時念叨樂高,之前因為年紀小,能力差不能給他玩,現在經過訓練他雙手的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都有挺大進步了,給他圓了這個心願也不錯。」幸運的是王女士很快認領了小曹的心願,並親自把樂高送到了機構。儘管老師要求不能在上課的時候玩,不過得到自己心愛玩具的他現在可開心了。
宏宏今年七歲,和小曹不同,他是一個安靜的孩子,喜歡跟著老師「畫畫」。儘管大部分時候只是隨意塗鴉,算不上完整的作品,但宏宏樂此不疲。老師說,平時上課的時候會引導他學習繪畫的技巧,但上課的課件都是一張張單獨的練習圖案,如果有一個完整的繪本能讓宏宏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一定會對他的繪畫水平有很大提升。程先生在網上看到了宏宏的心願後,特意電話諮詢了老師,詢問宏宏的能力水平,為他選了一本難度適宜的繪本。「非常感謝愛心人士,現在宏宏不僅能在課堂上完成塗鴉,回家也可以自己『創作』啦!」宏宏的母親感謝道。
深入「第二故鄉」拉近親子距離
在愛心上海的開展過程中,嘉定區匯愛公益社承接開展了「七彩童夢自信閃耀」項目。該項目以安亭鎮民辦楊林小學為服務單位,楊林小學的學生均為外來隨遷子女,家長因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與學習,學生缺乏與家長的情感交流,有些甚至存在一些心理問題,為此嘉定匯愛公益社為學生訂製並開展「心理健康沙龍」、「愛嘉定遊嘉定」、「親子交流會」、「環保課堂」、「親子戶外拓展」等多個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活動,受到師生們的歡迎。
針對很多孩子雖然隨父母在嘉定生活,但對嘉定並不了解的現狀,嘉定匯愛公益社組織開展了「愛嘉定遊嘉定」活動,帶領28位學生先後參觀了嘉定博物館、嘉定竹刻博物館、嘉定孔廟、嘉定新城規劃展示館等地,了解嘉定第二故鄉的歷史、發展和變遷,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看到竹刻作品、第一次知道了嘉定的由來、第一次走進中國科舉博物館……對於這種長見識、增知識的活動,孩子們顯示出極高的興趣,也加深了對嘉定這一「第二故鄉」的感情。
為了增進親子關係,讓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感情需求,嘉定匯愛公益社在楊林小學舉辦了一場親子交流會,邀請了心理諮詢師黃佳為孩子和家長們開展一場互動體驗。通過親子互動遊戲,營造了互動交流的機會,寓教於樂之中,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孩子眼中的父母、父母眼中的孩子」環節,孩子和家長第一次面對面、平等地開展了心靈的交流,也將活動推至了高潮,孩子和父母以相互擁抱的方式為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類心理活動讓很多家庭找回了「親情」,也消除了很多親子間的誤會與矛盾,幫助建設和諧家庭,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嘉定區匯愛公益社表示,未來還會將「七彩童夢自信閃耀」項目繼續下去,開展專業的、多方面的活動,讓更多外來隨遷子女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藝術助力夢想各色課程幫助提升自信
除了「點亮」困難青少年的心願,團市委根據各區團組織按需購買特殊青少年項目,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特殊青少年的科教、藝術、手工、拓展、康復等各色課程,幫助困難青少年提升自信,開拓視野,增強動手能力和藝術感名力。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木偶劇」的形式和由來,上海頌鼎社會公益創新發展中心創新項目哈皮木偶戲劇為困難家庭的孩子帶來不一樣的關愛。該機構還在學員中選取了5名小朋友進入愛心木偶劇團,後期會持續培養,並有機會參加公演。就在前不久,頌鼎社會公益創新發展中心還為揚帆學校特殊兒童帶來了一頓木偶文化「大餐」,給予他們最溫暖的擁抱。木偶社老師們給不同班級的小朋友們介紹了木偶、皮影和布偶等各種木偶劇的相關形式,並生動形象地為小朋友一一進行展示,小朋友們摸道具感受了幾種道具之間的不同,併合作演了皮影戲,創編了大象小黑和彩虹花的故事,兩兩合作,把大象、彩虹花演得活靈活現。
「通過活動,同學們對木偶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同學們嘗試製作了皮影和紙偶,在戲劇互動的過程中,小朋友們盡情融入到劇情中,把一個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也讓他們從皮影的製作過程中感受到了傳統藝術的趣味。」主辦方說道。
無獨有偶,上海攜手同行青少年發展中心於每周六下午,都在皖蓼小學的教室內與數十位孩子共同學習繪畫與口琴的吹奏技巧。每每夜半,大學生志願者在完成校內的學習任務後開始仔細為孩子們備課,從教什麼到怎麼教,從技巧到自信、自尊的建立,從課程用具的準備到助教工作任務的安排,小小的一堂課也耗盡志願者的諸多心力。
短短的幾次課,令志願者們驚喜的是,小朋友們將《兩隻老虎》吹奏得順溜無比。結業時,孩子們的表演和最後的信更是讓志願者們感動不已,「那些真摯的情感流露,那最後不舍的一個個擁抱,都告訴我們,他們喜歡和志願者在一起,喜歡這裡的每一堂課。在這裡他們不僅僅收穫了藝術技能,同時更在個性上更加開朗、自信、敢於表達自我。」志願者說道。
[相關連結]
「愛心上海」項目是團市委為了激發全市青少年公益志願熱情,引領青年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匯聚社會力量幫助各類困難青少年群體,於2016年底至2017年一季度在全市範圍廣泛開展以服務困難青少年群體為重點的上海青少年圓夢公益行動。該項目的服務主體為社區貧困青少年、罕見病青少年、殘疾青少年、留守兒童、進城務工青年及子女(須為上海戶籍或常住人口)等六類,兼顧其他青少年,服務活動覆蓋十萬青少年,累計採購青年社會組織服務項目29個,涉及金額90餘萬。
來源: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