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和瘸子」是一個寓言,講述了兩個人如何合作,努力克服各自的殘疾。
這個主題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紀的希臘語中得到證實。具有這一特點的故事發生在亞洲、歐洲和北美。從16世紀起,視覺表現在歐洲很常見,但包含這一主題的文學寓言直到18世紀才開始出現,這個故事最終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被稱為伊索寓言之一。
Jean-Pierre Claris de Florian的改編產生了法語成語「L'union de L'aveugle et le paraltique」(「盲人和瘸子的結合」),諷刺地用來指任何沒有希望的夥伴關係。
西亞來源
希臘選集中的一組四句警句涉及盲人和瘸子。年輕的柏拉圖用兩條詼諧的對比線陳述了這一情況:一個盲人背著一個瘸子,借他的腳,借他的眼睛。
其他三人,包括亞歷山大的列奧尼達和拜佔庭的安提菲盧斯,評論說,通過這樣的結合,這兩個人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一個基於這個比喻的西亞故事出現在一個偽聖經文獻《以西結偽經》中,兩人結成夥伴襲擊了一個果園,但通過指出自己的殘疾而聲稱自己是無辜的。這個故事的一個變體出現在猶太猶太猶太法典中,另一個在伊斯蘭傳統中被講述為發生在耶穌的童年時期。
14世紀之交,羅馬格式塔中的拉丁故事中出現了這一現象,這表明在中世紀,人們仍然知道這兩種語言互相幫助的基本情況。在那裡,一位皇帝宣布了一場盛大的盛宴,瘸子提出了到盲人那裡的方法。同一個世紀,一個癱瘓的男孩騎在盲人的肩膀上出現在萊斯諾沃修道院的一幅壁畫上,尋求治癒他們的麻風病,並提出了一個類似的合作克服殘疾的教訓。
Charitas nunquam excidit
Qui habet det non habenti
歐洲
文藝復興時期,安德烈·阿爾西亞託將列奧尼達斯的警句改編成拉丁文,並在他的《會徽集》(1534年)中用它來象徵相互幫助(mutuum auxilium)的主題,這給了這個主題以新的生命。其他有插圖的會徽書也給了這個主題新的解釋。Jan Sadeler的《evangelica ad XII signa coelestia》(安特衛普,1585)中描繪了兩人在雄偉景觀的下方前景中穿過一座板橋的情景,拉丁文警句鼓勵人們施捨幫助。在約翰·西奧多·德·布裡的《saecularia》(Oppenheim,1596)中,插圖依賴於阿爾西亞託的,特別是在變形腿的細節上;它還引用了榆樹和藤蔓的比喻,這是阿爾西亞託的另一個象徵。結合了兩者的含義,版畫上刻有題詞Mutua si fuerint studia,hic servatur et illa,「每個人都在共同的目標下得到服務」。相互扶持的主題也被繼承到18世紀低地國家版畫中,標題為「貧窮的寓言」,一個盲人抱著一個瘸子再次出現在一個鄉村的場景中,一個獵人保護一個熟睡的人不受野狗的傷害。
基督治癒了一個跛腳和失明的基督生活(系列標題)我維塔克裡斯蒂(系列標題對象),基督只有一個盲人治癒,然後治癒了一個瘸子(馬太福音9:1-8)。在背景中,有血緣問題痛苦的婦女的醫治(馬太福音9:20-22)。1583-1588年
雅各布·范德海登雕刻,1613年,「盲人和癱瘓者」蘭格布呂克(版畫-斯特拉斯堡)
在12世紀,萊茵河的路線,現在還沒有它的路線,有效地允許商人去「上橋」(奧貝雷為了過河,我們在Georges Schwenck(Oberlin,1983)的「Neudorf方面」中學習。這條穿越穆索河的垃圾桶和橋梁在1500年左右被廢棄。萊茵河路線的路線被修改為連接新橋,再往北一點,蘭格布呂克, 建於1388年,長1400米。就在這個時候布呂克霍夫一個修理設備的倉庫。萊茵河的路線幾乎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同名大道的路線是一樣的。
瘸子和瞎子盲人背著瘸子指引道路。1620-1630年
The Halt Leading the Blind. Pictura for emblem 66 — "Der Blindt vnd der Lahm" in Joannes de Bry, Proscenium vitae humanae, Frankfurt, Wilhelm Fitzer, 1627. (Herzog August
失明的原告,跛足的被告兩個殘疾人分享,每個人從一個律師那裡得到一半牡蠣殼,而他在食用牡蠣。1700年到1740年之間。
歐洲寓言
儘管這一主題在藝術中很常見,但直到克裡斯蒂安·弗爾切特戈特·蓋勒特(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將其納入詩集《法伯倫與埃爾茲ä倫根》(Fabeln und Erzählungen,1746-1748)中,這一主題才出現在寓言集中。在這本書中,一個盲人在街上向一個瘸子求助,並建議他們如何互相幫助。他的道德觀更為寬泛,相互支持超越了慈善,成為全社會的楷模:
別人的恩賜你沒有,別人想要你所擁有的;從這個缺陷中產生了,社會美德帶來的好處。
當羅伯特·多斯利在《員工持股計劃和其他寓言家的精選寓言》(1754年)中的「現代寓言」部分改編了這個故事時,他為故事的後來版本提供了一個發展的背景。在他的散文版本中,兩人在「道路上的一個困難的地方」相遇,多茲利在序言中引用了蓋勒特的一句話:「個人的需要和弱點構成了社會的聯繫」。多茲利的版本後來被託馬斯·比維克(Thomas Bewick)闡釋,並被收錄在他的《伊索寓言選集》(1818)中。直到那時,作家們都有自己的作品他們的藏品中有伊索寓言「和其他人」,但在19世紀,這個故事常常被簡單地歸結為伊索寓言。
傑弗裡斯·泰勒的《伊索寓言》,1820年
在傑弗裡斯·泰勒(Jefferys Taylor)的《伊索寓言》(Aesop in Ryme,1820)中,多斯利的「艱難之地」被重新定義為「危險之地」,這幅插圖揭示了它是鋪在小溪上的木板,這與薩德勒的徽章中兩人穿越的危險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布魯克·布思比(Brooke Boothby)寓言和諷刺作品(1809)中對這個故事的處理中兩人在一輛福特汽車上相遇,互相幫助穿越,正如馬爾杜克的《伊索寓言》或《穿著新衣服的老朋友》(Philadelphia 1852)所述。
窮人、瘸子和盲人叫來吃晚飯。1873年,來源「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的故事
新形式的寓言也出現在歐洲其他地方。法國寓言作家讓-皮埃爾·克拉裡斯·德·弗洛裡安(Jean-Pierre Claris de Florian)將他的《阿維烏格爾與癱瘓》(L'aveugle et le Paraltique)故事講述給亞洲一個完全不同的城市環境。這首詩的開頭是孔子的一句話,說的是同舟共濟,講的是兩個乞丐達成互助協議。這個寓言有兩個英譯本。牧師的那個。威廉·利普斯科姆(William Lipscomb,1754-1842)以「你的眼睛會幫助我/我會幫助你」這句話作為結尾,這表明作者在希臘選集的警句中熟悉了這個故事的起源。加拿大詩人莎拉·安·科爾松(Sarah Ann Curzon)的另一個譯本更為分散,出現在1887年。
持懷疑態度的波蘭主教伊格納西·克拉西基在他的寓言和寓言(1779)中講述了一個結局完全不同的故事。在那裡,盲人不理睬跛腳的嚮導,直到他們在經歷了各種不幸之後,跌入懸崖。一個跛腳的乞丐騎在盲人的背上,在愛爾蘭詩人葉芝寫的面具劇《貓與月亮》(1924)中,這個故事更進一步。這對好辯的夫婦在尋找聖科爾曼的聖井時相互合作,但從未和解。雖然兩人的痛苦都得到了治癒,但這是他們各自的方式。巧合的是,在1905年首次收集的霍皮傳統故事中,一對相似的人在一起逃離地震時奇蹟般地被治癒,但在那裡相似性結束了。這兩個人的行為非常和諧
視覺解釋
儘管克拉麗斯德弗洛裡安的寓言版本獲得了持久的流行,其中國背景似乎已基本上忽視了插畫家。值得注意的例外包括班傑明·拉比爾(Benjamin Rabier)1906年的《寓言》(broadsheet with the fable)以及1949年版弗洛裡安寓言(Florian's fables)中阿爾芒·拉皮諾(Armand Rapeño)的《寓言》(插圖)中附有中國風格插圖的插圖,然而,即便是這些插圖也無法描繪出城市環境。1895年東京出版的一本以傳統木刻畫為插圖的書中,寓言也以日本為背景。
兩個後來的比利時治療是著名的設置在農村地區和富有同情心的治療對象。尤金·拉爾曼斯(Eugene Laermans)描繪了兩人並排走過石橋的情景,一個盲人右手拄著拐杖,一個瘸子左手拄著拐杖,自己的右手鉤住另一個人的胳膊。象徵主義者安託卡特(Anto Carte)1926-1930年的畫作將兩人置於一幅具有可識別性的布拉班特風景中奧漢下坡教堂的尖頂。正是這一場景後來在1954年一套比利時慈善郵票上被重複使用。
此前,在19世紀最後25年的法國藝術展上,曾展出過幾幅富有同情心的作品。奧古斯特·巴塞萊米·格拉澤(Auguste Barthélemy Glaize)為1877年沙龍創作的繪畫作品非常引人注目,成為1893年世界哥倫比亞博覽會(World Columbian Exposition)法國展品的一部分,他自己的版畫也出現在了這個方案中。一個當代的描述將其描述為「最大的繪畫作品之一……是同類中最好的。手裡拿著拐杖,在崎嶇的鄉間小路上大踏步地走著,一個目不轉睛的人背著一個因癱瘓而消瘦的人,他那銳利而明亮的目光更加突出了主題。
吐爾肯1883年對寓言的演繹
在1883年的沙龍裡,展出的拉維烏格爾和帕拉蒂克雕像不下三座。最著名的是讓·圖爾坎,他的石膏模型獲得了一等獎章。隨後,法國政府安排他在大理石上雕刻,這個版本在1888年的沙龍上展出,當時它獲得了榮譽勳章。第二年,它又在環球展覽上獲得了一個獎項,隨後被放在盧森堡博物館。1927年,它被移到了吐爾幹的出生地阿爾勒(Arles),在那裡它一直保留著。馬賽也創造了一個青銅版本,這座城市曾為他提供了研究雕塑的獎學金,但這座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融化了。當這個大理石雕像在1888年被國家拍攝時,應該注意到這個寓言是伊索的,而不是弗洛裡安的
1883年沙龍的另外兩個展品的銅像也有類似的命運。古斯塔夫·米歇爾(Gustave Michel)的石膏模型獲得了旅遊助學金。銅像位於巴黎的方形榫頭(現在的方形Edouard Vaillant),在二戰期間被熔化。約瑟夫·卡利爾(Joseph Carlier)的雕像被安放在他家鄉坎布雷的一個公園裡,圖爾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國人佔領的一座城鎮。因此,它被徵用並在更早的時候被熔化。因此,圖爾幹的大理石雕像是這一時期唯一的倖存者,代表了一些類似的設計。
盲人和癱瘓者(寓言的文本在背面轉載),V AQ (dessinateur) , VIEILLEMARD & ses Fils (lithographe)1887年
在德國也有基督教表現主義藝術家對這一主題的富有同情心的處理,這兩位藝術家都可以追溯到1919年。Ernst Gerlach製作了他的《Der Blind under Lahme》,作為兩個農民的灰泥浮雕。Richard Seewald在巴伐利亞雜誌《Münchner Blätter für Dichtung und Graphik》上發表了他的木刻作品。在這幅作品中,在一塊狹窄的木板上過河,背景上盤旋著一位天使的圖案強調了早期基督教象徵傳統的內涵。
適應
奧諾雷·道米爾將弗洛裡安的寓言用於政治諷刺,並在1834年出版於《查裡瓦裡報》的漫畫《盲動的體制和癱瘓的外交》中發表。它描繪了國王路易·菲利普在塔萊蘭的重壓下搖搖晃晃的樣子。這種待遇促成了法國成語「L'union de L'aveugle et le parletique」(「盲人和瘸子的結合」)的出現,這句話借鑑了弗洛裡安的詩,但諷刺地被用來指代任何沒有希望的夥伴關係。另一張這樣的海報出現在朱爾斯·格蘭德朱安(Jules Grandjouan,1875-1968)的海報上,提到1924年愛德華·赫裡奧特(Edouard Herriot)政府的利益衝突。
盲人和癱瘓者,格蘭傑昂·朱爾斯-Félix,192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情況被用來產生更積極的影響,以說明士兵在戰場上互相照顧。盧西恩·喬納斯(Lucien Jonas)在他的專輯《法國大教堂》(Les Grandes Vertus Françaises)中,以獻身精神為題,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他在圖爾幹雕像的基礎上,描繪了受傷士兵握著瞎子士兵的手臂指引他的細節。這一主題在當代比利時翻領徽章上被重複,徽章背面刻有Hommage aux soldats invalides(Hommage to invalidend dards)。
吐爾坎的雕像也構成了二戰期間諷刺性照片構圖的基礎。這幅畫中,約瑟夫·史達林騎在阿道夫·希特勒的背上,出現在《瑪麗安》雜誌上,署名馬力努斯,丹麥人雅各布·克耶爾德加爾德的化名。
Anto Carte (1886-1954) - L'aveugle et le paralytique
Anto Carte(比利時,1886-1954)盲人和癱瘓者,約1926-1930年,120 x 160釐米。
雷蒙德·迪埃裡克斯,盲人和癱瘓者,比利時,約1930年
盲人和癱瘓者
讓我們互相幫助,
不幸的負擔將會減輕。
你對你弟弟做的好事
對於我們所遭受的痛苦來說,是一種解脫。
孔子說過,讓我們都遵循他的教義:
為了說服中國人民,
他告訴他們下一句。
在一個亞洲城市,
有兩個窮人,
其中一人被排除在外,另一人失明,而且都是窮人。
他們祈求天堂終結他們的生命;
但是他們的喊叫是多餘的,
他們不會死的。我們的麻痺
躺在廣場上的礫石上,
他毫無怨言地受苦;他受的苦更多。
盲人,一切都可能傷害他們,
沒有指引,沒有幫助,
甚至沒有可憐的狗
去愛他並驅趕他。
有一天他到了
盲人在街道拐角處摸索著,
在癱瘓人旁邊發現自己;
他聽到了他的哭聲,他的靈魂被感動了。
他只是個可憐的人
互相訴怨。
他對他說:「我有我的病,你有你的病,
讓我們團結他們,兄弟,他們就不會那麼可怕了。
唉!你不知道,兄弟,
我一步也走不了:
你自己看不見:
團結我們的痛苦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回答瞎子,聽我們兩個的話。
我們擁有必要的每一個人的利益;
我有腿,你有眼睛:
我要載著你,你要作我的嚮導,
你的眼睛將指引我虛弱的腳步:
我的腿,反過來,會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所以,沒有我們的友誼決定
誰會為我們做的最有用的事情,
我會為你走,你會為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