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盲人領著一群盲人拍照片

2020-12-21 一條

看了我們拍的照片,

大多數人說:盲人也可以拍照,真厲害!

其實這個並不是我們想表達的,

我們不是說沒有雙腿我要奔跑,

沒有雙手我要飛翔,

看不見我非要拍照。

我是傅高山,今年33歲,目前是在一個盲人呼叫中心做負責人。

我的視力,按傳統的視力表來講,應該是不到0.1,就是最大的那個字都看不見。然後可能還有色盲,沒有立體感等等一些問題,從小就這樣。

我能看到的外界,基本上是一個輪廓,再熟悉的人,如果他第二天換了一個髮型,換了一套衣服,那我可能也認不出來了。

只能看到輪廓,髮型是輪廓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變了,就認不出來了。

2009年的時候,我聽說英國有一個盲人組織,做了一個攝影的活動,我們非常感興趣,然後我就去聯絡了這個組織。

《最可靠的朋友》 作者:石越 (全盲)

任何對視障者有挑戰性的一些事情,我其實都做過一些嘗試,比如說我們最早做了盲人的廣播,包括現在在做的盲人呼叫中心,包括我還聽說過澳大利亞有盲人能開飛機,我們也希望聯絡一下,去嘗試一下。

後來就和這個英國機構合作,做了「非視覺攝影」這樣一個項目。

《感知生活》 作者:石越 (全盲)

它為什麼叫非視覺攝影呢?我們主要是讓盲人能夠拿起相機,通過視覺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所感。

這個項目,我們在國內很多地方做過,在北京、廣州、深圳,包括拉薩、河北,然後每一次做活動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展覽。

《呼吸》 作者:孫志遠 (低視力)

外人會認為盲人很多事情做不了。作為一個盲人,他們周圍的很多很多人這樣認為以後,他們自己都會覺得我很多事情做不了。

但實際上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其實他自己首先要覺得能做,第二步才是我們一起尋找方法怎麼做。

《合影》 作者:李彥雙 (低視力)

你看,所有主流媒體報導視障者,特別是對後天視障者,就是突然意外或者是瞬間失明的這種人物的時候,他都會加一句,就是說誰誰誰失明了,從此生活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裡頭。這個就是很代表外界的印象。

當年上海世博會的時候,世博園裡頭也有一個是做黑暗體驗的,很多健全人去裡頭走一圈,出來以後第一個感嘆就是:要保護眼睛啊,眼睛很重要啊。

他們很難想像一個盲人,在看不見周圍環境的情況下,他還能感知到什麼。

《那一刻的安靜》 作者:劉惠 (低視力)

但是事實上作為一個在黑暗的環境中生活了一定時間的盲人來講,他其實有自己很多的經驗,不僅僅只有視覺一個角度,還有很多其他的感官可以發現。

我有很多全盲的同事,一起走路的時候,他會問你,是不是有人在看我呀,是不是在關注我?我說你怎麼知道的?他說很簡單,原來電梯裡大家都聊著天,說著話,我一進去突然不說話了。

《曙光》 作者:劉惠 (低視力)

之前有一個媒體拍過一個視頻,讓明星體驗盲人,很多明星就感覺,我一天都不敢喝水,因為我找不著廁所。

在外界的人看來,很多人會覺得盲人你看不見,怎麼找廁所?

實際上很簡單,第一個,你問人也可以,聞著味道過去也可以。到了那兒,你在門口稍微等一會兒,有高跟鞋聲肯定是女廁所。

《有些光》 作者:傅高山 (低視力)

這兩個例子不一定恰當,但是就是說這個盲人失去視力,或者說外界以為他們處在黑暗的世界中,這個是很不準確的。

我在做攝影的時候遇到的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有一個學員問我說:照片裡頭為什麼近的東西會大,遠的東西會小?

近大遠小,很多先天性全盲的,他可能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因為在他的腦海裡頭,這個東西它就這麼大,為什麼放到遠處它就會變小呢?

《通往夢境的話筒》 作者:範子偉 (全盲)

包括很多人問過我,盲人做夢會夢見什麼呀?我說就是他平時認知的那個符號。

再舉一個例子,就是說我看到你們這有很多大的平板桌子,如果我們在跟一個有過視覺經驗的人說桌子的時候,他的腦海裡想像的是一個平面、四個腿。

如果你跟一個先天性全盲的人去說桌子的話,他腦海裡呈現的,是他手摸到的那種一大塊平板的感覺,他不會出現一個面四個腿這種視覺符號。

《車尾的感動》作者:李彥雙 (低視力)

我們教盲人學拍照,到目前為止差不多做了5到6期,每期是8個人。

從表面上來看,「非視覺攝影」好像是在教盲人拍照,但實際上在每次5天的培訓中,拍照的部分只要花半天就可以了,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對他們自信的建立上面。

他們很多人甚至連摸相機的勇氣都沒有,不敢摸,不敢拿,怕給弄壞了,怕給玩壞了。

我們要告訴他們攝影不光是一個視覺的記憶,它其實更是你對於瞬間的一個感受的表達和分享。

那麼特別重要的是,盲人的感受往往和大多數人是不一樣的。

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儘管他們的想法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但並不代表是錯誤的,這個轉變過程是很難的。

我們在每一次培訓的時候都會辦一次展覽,條件好就把展覽辦得大一點,條件差的就把展覽辦得小一點。

每次培訓的時候,一般是第三天的時候,會告訴他們,接下來會有一個展覽,然後你們想拍一些什麼呢?

當很多盲人知道有展覽之後,他就有很強很強的表達欲望。

《小腿的情人》 作者:梁奕軒 (全盲)

有一個學員拍了一個照片,名字叫《小腿的情人》,拍的是人行道上阻止停車的一個鐵柱子,那一般也就是四五十釐米高,差不多到我膝蓋這裡。我自己走路的時候平時也老撞到這個,特別疼。

那位盲人攝影師自己的小腿也經常碰到嘛,為什麼是情人呢?一碰到就會有一個印記,可能跟一個吻痕差不多。

為什麼拍這個呢?他就希望能夠藉助展覽,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東西對他造成多大障礙,我們完全可以把它再做得高一點。

《夜色下的布達拉》 作者:邊巴頓珠 (全盲)

有一次我們在北京的地鐵裡做展覽,大多數的評價是:盲人也可以拍照,真厲害!

其實這個並不是我們想表達的,我們不是說沒有雙腿我要奔跑,沒有雙手我要飛翔,看不見我非要拍照。

有一次在三裡屯做展覽,大部分人看到的時候,感受到原來這個照片還能表達視覺以外的感覺,他們也會去理解盲人平時的所思、所想、所感。

《一樣的布達拉》 作者:蔡聰 (低視力)

在798那次做展覽呢,我覺得又有點過了,很多人在討論信息傳達、行為藝術什麼的。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們自己是做過很多的工作,來試圖向公眾展現一個真實的盲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但是這個過程很難。

唯一我們覺得效果比較好的,就是「非視覺攝影」這個活動,因為它有一定的社會的關注度,包括他們可能在潛意識裡的獵奇、好奇心在裡面。

你後面再做更多的解釋,更多的交互、更多的體驗,他就更容易理解了。

《虔誠》 作者:傅高山 (低視力)

拍照技術的部分是最簡單的,半天時間就可以學會,因為現在的相機都足夠智能,我們如果說只是要把這個東西,他想拍的東西拍進相機,這個動作半天就可以學會。

培訓幾天之後,我們會拍一個集體照,一排人,比如說十個人,那麼這個相機,我們給它調的位置就是僅能夠拍下十個人,如果稍微往左偏一點,或者稍微往右偏一點,就會少拍幾個人。

每一次經過半天的培訓,盲人都可以做到拍這個集體照的時候,人全部在裡面,左右一定是準的,上下也一定不會偏差。

我們可以通過凸點列印的技術,把照片列印出來。

有一個盲人,他知道我們可以做這種凸起照片以後,他說,他非常想去拍一個水滴。

我說你為什麼想拍水滴啊?

他說其實一直在文學作品,在詩歌裡,聽說過水滴,但是一直不知道水滴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因為他每一次想去摸的時候,水滴就在他的手裡變成一片清涼,他一直沒辦法摸到這個水滴的形狀。

相關焦點

  • 國際盲人節|閉眼就能體驗盲人世界?這是一個誤解
    這是一個誤解 澎湃新聞記者 陳良賢 王亞賽 杜海燕 孔家興 2020-10-15 20:23 來源:澎湃新聞
  • 關愛盲人!青田舉行國際盲人節助殘聯歡會活動
    在我們身邊有一群特殊的人  他們感受不到早晨的陽光  也無法捕捉夜空的星星  吃飯、穿衣、行走、上學……  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我們不同  馬上就要到  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  青田一群愛心人士  提前給盲人朋友過一個暖心的節日  一起來看看
  • 江西高校學子國際盲人日體驗「盲人摸幣」 呼籲關愛盲人
    央廣網贛州10月15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通訊員孫瑾倩雲、劉謙)「這張有四個黑點,是10元」「我在這張上只摸到了一個」「我根本就摸不出來這張的面值,好難啊!」……10月15日上午。江西理工大學文化廣場上一群大學生被蒙住了雙眼,體驗了一把「盲人摸幣」。
  • 一群盲人大學生在寧波開了家"黑暗"體驗館
    昨天,記者來到日湖邊一個特殊的「黑暗」體驗館,它的營業場所跟其他的都不一樣,完全漆黑一片。記者了解到,這個體驗館是由一群年輕的盲人大學生打理的,他們還給所從事的職業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盲人見心師,希望在黑暗中引領人們看見內心。
  • 盲人創作小說獲獎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圖
    【盲人創作小說獲獎 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圖)】夢想這個詞,很多人談到都會雙眼放光滿眼憧憬。既然有夢想,那就付諸實踐!盲人陳光炅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有夢想,盲人也能寫小說,也能得獎!他的名字叫陳光炅,12年前的一場疾病,讓他的人生從此墜入了黑暗的深淵。一個盲人的天地有多大呢?
  • 為盲人講電影 14年他幫助2萬盲人「看」電影
    鼓樓小院成為一座「天堂影院」  北京鼓樓西大街坐落著一所朱門灰牆靜謐幽深的四合院,中院的東廂房門楣上,一塊寫有「心目影院」的銘牌在這裡歷經了十多個風雨春秋,不但見證了放映廳裡螢屏上的悲歡人生,也見證了一群"盲人觀眾」的情感故事。這便是王偉力建立的國內第一家盲人電影院。
  • 德國開發出幫盲人讀字的照相機 盲人將能'看'報
    讓盲人拿起報紙了解天下事,在超市裡識別不同商品的標籤,也許已不是遙遠的事情。德國科學家新開發出了內置微型電腦的高清晰度照相機,可以把拍攝到的信息讀給盲人聽。  發明這種相機的德國馬普學會弗裡茨-哈貝爾研究所的科學家稱,他們目前正著手把相關硬體的尺寸縮小,使它們能夠安裝到配有耳機的眼鏡裡。
  • 雲南盲人閱覽室:給盲人一雙明亮的「慧眼」
    盲人閱覽室的共產黨員馬婧熱情周到地為盲人讀者黃虹伶服務。  每逢星期六,省圖書館盲人閱覽室總是坐滿了來自昆明市盲啞學校以及各社區的盲人。豐富的盲文圖書、語音閱讀器、助視器和專供盲人使用的電腦等閱讀設施,讓他們便捷地享受到閱讀書籍的快樂。從四川來到昆明的盲人李鴻利最喜歡的讀物之一就是海倫凱勒的《我生活的故事》,有時他也會來查詢一些醫學方面的盲文書籍,好為今後的工作做準備。「這裡條件很好,工作人員給予我們非常周到的服務,我在這裡能很方便地閱讀。他們給我了一雙明亮的『眼睛』。」
  • 七旬盲人創業,研發公交報站系統,造福萬千盲人
    在成都市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園,有個叫周發貴的七旬盲人,帶領剛畢業的大學生組建公司,專門從事盲人電子產品開發,已成功研製出智能型盲人公交報站系統。周發貴是資陽人,剛出生他就是個盲人。一天,周發貴聽電臺的新聞節目說,有個盲人外出時上錯了公交車,結果迷路了。兩三天後才回到家。周發貴知道,盲人乘坐公交車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知道開來的車輛是什麼線路。所以,盲人上錯公交車的事時有發生。可像這種因為上錯了公交車而迷路走失兩三天的,他還是頭次聽見。
  • 盲人和瘸子
    西亞來源希臘選集中的一組四句警句涉及盲人和瘸子。年輕的柏拉圖用兩條詼諧的對比線陳述了這一情況:一個盲人背著一個瘸子,借他的腳,借他的眼睛。在那裡,一位皇帝宣布了一場盛大的盛宴,瘸子提出了到盲人那裡的方法。同一個世紀,一個癱瘓的男孩騎在盲人的肩膀上出現在萊斯諾沃修道院的一幅壁畫上,尋求治癒他們的麻風病,並提出了一個類似的合作克服殘疾的教訓。
  • 漢醬杯盲人棋手付鵬「有遺憾」 吹響「盲人圍棋」集結號
    而且裁判也幫忙落子後拍鍾。而且最後的兩天的比賽,主辦方給付鵬延時為1小時用時。記者提問:漢醬杯前,還出戰過什麼大型比賽?付鵬說:2015年出戰秦嶺杯嘉賓組比賽獲得了冠軍。當年還和「最強大腦」鮑橒、旅日的內蒙盲人棋手汪德慧2段組成閉目圍棋隊,在城圍聯的棋迷接力賽上獲得了亞軍。
  • 盲人教授來煙臺教英語 立志培養盲人精英
    本報記者 李楠楠 攝  本報記者 李楠楠  去年,濱州醫學院開設了省內首個盲人本科班,今年,盲人本科班又將迎來29名新生,新生9月4日正式報到。而來自湖南湘潭的盲人教授王家勇已經提前來濱州醫學院報到,未來5年,王家勇將教授盲人本科班的外語課。主動請纓來濱醫教書  「這是我的微博。」藉助讀屏軟體,濱州醫學院特教學院的英語教授王家勇嫻熟地操作電腦。
  • 上海一對盲人兄弟愛上攝影:用「聽」和「摸」來想像畫面
    當觸摸到照片,就仿佛睜開眼,看到了這個世界。」盲人孿生兄弟殷天保、殷天佑這樣對記者解釋愛上攝影、堅持攝影的理由。12月14日,新民晚報《盲人通過聲音與觸摸的定位方式進行取景拍攝》一中的盲人兄弟殷天保、殷天佑的故事引起了讀者的好奇。昨日,這對兄弟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講述了自己和攝影的「那些事兒」。
  • 畢卡索《盲人的早餐》:盲人吃的是早餐嗎?
    畢卡索 盲人的一餐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原文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f Picasso's Blue Period canvases, this work is a remarkable restatement of the Christian
  • 體驗盲人生活
    然而,盲人的世界只有無邊無際的黑暗。這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周末,我就體驗了一次當盲人。  周五我從學校回家,一到小區就要媽媽把我的眼睛用圍巾蒙上,開始正式體驗盲人生活。  剛被蒙上眼睛,周圍一片黑漆漆的,啥也看不見。我一會兒被路燈絆一下,一會兒撞樹上。過了大約十幾分鐘,在數次「偷看」之後,我總算找到了上樓的臺階,十分高興地往上走。
  • 全國首家盲人體驗館接受預約 員工期待尊重盲人
    近日,全國首家「盲人體驗館」接受預約,市民可體驗盲人的生活。本報記者 孫純霞 攝  本報訊 (記者安穎 實習生黃合)你知道盲人是如何感知大千世界的嗎?  近日,全國首家「盲人體驗館」開始接受預約體驗,體驗者在引導員的帶領下,遊覽模擬的公園、圖書館,還可以在商場菜市場「購物」。  盲人體驗館坐落於工人體育館北區地下一層,設置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內部分割成多個活動區域,設有樹木、小橋、超市、商場以及咖啡廳等逼真的場景。
  • 《推拿》:對盲人情慾的書寫之下,是對邊緣群體的生存關照
    在這部影片中,婁燁通過對盲人推拿師的愛恨情慾書寫,再現了盲人,這一社會邊緣群體的心理世界和現實生存狀態。影片以盲人推拿師小馬的成長經歷作為主線,通過推拿館中,一群盲人推拿師的愛恨人生,讓我們得以窺探盲人在他們黑暗的世界裡,與健全人一樣的鮮活人生。
  • 盲人可以參加哪些活動,可以去旅遊嗎
    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又稱為「白手杖節」。1989年9月18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國際盲人節時,由省(市)盲人協會出面,業務部門協助,結合當地情況,舉行適當的慶祝活動,以活躍盲人的生活,體現國家和社會對盲人的關懷。
  • 15年為殘疾人體育投資2億元,他是中國盲人門球領隊陸財良
    據新華社10月13日報導,本次雅加達亞殘運會,陸財良是中國盲人門球隊的領隊。而實際上他是杭州一家企業的老總。是什麼讓一個民營企業家與殘疾人體育運動結緣呢? 作為一家福利企業,2005年他的紡織廠成為浙江省盲人門球隊的臨時訓練基地。從那之後,陸財良與盲人門球就結下不解之緣。 2006年,他和中國盲人門球男女隊赴美國訓練比賽,最終女隊獲得亞軍。2008年,中國隊獲得北京帕運會盲人門球男子冠軍。 「北京奧運會之後,我的一個隊員的父親從農村老家來杭州看我,帶了他自己家種的半編織袋子花生送給我。
  • 護送盲人過馬路 泉州少年郎善舉暖人心
    泉州網訊 (記者曾聰虹 通訊員傅健)近日,兩張照片在朋友圈流傳。照片中,一位學子攙扶著一位拄拐杖的盲人過馬路,另一位學子在前方查看車輛。這個舉手之勞的善舉溫暖了許多人的心。看似平常的善行義舉似繁星微光,一點點聚集起來,不斷充實著古城的文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