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道·幸福裡」的湖上之樂 圖片由崇州市委宣傳部提供
傍晚的重慶路沿線,在崇州市白頭鎮大雨村一片川西林盤的上空,五顏六色的燈光和音樂聲突然劃破了寧靜:一灣湖水的岸邊,一個個白色帳篷式的濱湖火鍋包間,早已是觥籌交錯,充滿了川西壩子獨有的火鍋香味;在竹林、菜畦間,孩子們在菜地裡、小徑上,追逐嬉戲,玩得不亦樂乎。
升級消費新場景後,來這裡打卡的遊客雖然一撥又一撥,但林盤仍不失清幽寧靜。「天天爆滿,現在到我們這裡吃中餐、吃火鍋,要提前一個星期預約。平均每天都有幾萬元的營業收入。」大雨村支部書記馮進告訴記者。
這裡,就是崇州市打造的川西林盤新場景——鮮道·幸福裡。
原生態 現代
既留住了鄉愁又能體驗野趣
進入幸福裡,兩旁一畦畦齊整的菜園裡,種著各色的蔬菜,保留著田園生活最基礎的土壤;穿梭在「鮮道·幸福裡」,這裡保留著原始風貌的川西竹林,農家種植的柑子樹也被設計者保留了下來。彎彎曲曲的小路旁,一灣流水淙淙,兩旁鮮花簇擁;極目遠眺,田疇沃野盡收眼底,一幅活生生的歸園田居圖就展現在眼前。
大雨村位於無根山一帶,丘壩結合的地形,讓大雨村的生態資源比較豐富。這裡不僅有川西特色的林盤,還有重慶路花海、無根山健身步道、讀書臺道觀等旅遊資源,依山傍水的天然稟賦,讓大雨村具備了林盤開發和發展鄉村民宿、體驗式休閒旅遊的發展潛力。
為了把遊客引過來、留下來,「鮮道·幸福裡」呼之欲出:充分利用天然的地形和鄉村文化優勢,「幸福裡」在打造過程中,通過各色不同的院落設計和主題氛圍營造,在保存原生態環境的同時,加入現代元素,推動生態價值轉換,倡導最簡單、最純真的田園風光和淳樸的農村生活。
如今,幸福裡有米酒館、竹林中餐、濱湖火鍋等主題體驗,還有豐富的戶外活動:遊客可以在私家菜園裡種植蔬菜,體驗當農夫的辛苦與快樂;可以與孩子在寬闊的草坪上來一場碰碰球對戰;還可以在樹蔭下發一發呆,讓疲憊的身心放鬆下來……既留住了鄉愁,又能體驗湖上之樂、草壩之歡、菜地耕作的野趣,幸福裡給遊客一種「樂活」的生活場景。
自5月20日正式開放以來,「鮮道·幸福裡」一時名聲大噪,很快成為了崇州的又一網紅打卡地。「現在到我們這裡吃中餐、吃火鍋,遊客要提前一個星期預約才行。」
美食 音樂
特色消費場景帶動多業態發展
「我要點萬師傅的拿手菜滷豬蹄」「小土豆要兩份」「血旺,豆花各來一份」……中午,從大邑縣跑了幾十公裡來幸福裡打卡的遊客唐虹,剛「落腳」就一邊熟練地點餐,一邊向同行的朋友炫耀她從抖音上搜集來的「攻略」,來到這個網紅打卡點,中午吃中餐嘗一遍特色的川西小吃;下午找一片竹蔭,坐在竹椅上,配上一杯竹葉青或是碧潭飄雪,用川人最愛的壩壩茶開啟美好的休閒時光;晚上就一定要去湖邊白色帳篷式的濱湖火鍋包間裡燙火鍋。
「一個林盤就是一個田園綜合體,從而打通林盤綠色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和民生效益轉化的路徑。」大雨村請來了做餐飲、音樂和文化傳媒的高發敏和楊劍飛組成運營團隊,負責打造、運營「幸福裡」。
如今,「鮮道·幸福裡」將餐飲與音樂融合,引進成都伽地社區音樂廳資源,打造音樂盛宴、音樂咖吧、音浪火鍋、燈光音樂秀、樂享悅舍民宿等特色消費場景,並聯動精品林盤打造,帶動了周邊社員發展稻田小龍蝦種養、民宿、燒烤、親子等業態發展。
更讓馮進高興的是,受鮮道·幸福裡項目帶動,周邊幾個林盤的村民都有意將房子騰出來搞開發,「未來會有更多消費場景在大雨村呈現。」
記者手記
不止鄉愁 更是樂土
談到鄉村,最容易觸發的聯想是鄉愁,是詩歌田園般的詩意。在大雨村的採訪過程中,馮進告訴記者,網紅體質的幸福裡在最開始被設想為只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稻蝦農家樂項目,但是在打造它的過程中,隨著鄉村人居環境、生活場景的一步步升級,它逐漸蝶變成為承載品質生活的樂土。「幸福裡」火了,更讓這場鄉村改造變得意義不凡。大雨村通過消費新場景的營造,不僅僅在尋找鄉愁,更是去尋找被遺忘的價值和被忽視的可能性。(成都日報記者 粟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