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為什麼會講多種語言?

2020-12-10 領土邊界

印度的多語言政策不論是在保留印度當地語言,或者強化國際競爭力上都有其貢獻。就保留印度當地語言而論,印度藉助正式的學校教育傳承及延續本土語言的生命。

這種重視各地區母語教學的態度,不僅是平等對待所有印度當地語言,進而有助包容各種語言文化,正是對各語言使用族群的尊重。

是否採用雙語教育的議題近年來引起頗多關注和討論。印度教授認為,印度沒有雙語教育政策,而是採用「多語」教育!印度學生大都會三種以上的語言,這樣的發展其來有自,值得一探究竟。

印度的多語言環境與「三語言方案」

首先,印度的語言教學政策與其多語背景有關。根據2011的普查資料,印度有多達約19500種的母語;1萬人以上所使用的母語則有121種。

奇特的是,印度當前並無統一的國家語言,反而有高達22種的官方語言。其中,印地語是目前印度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但僅約佔全印度人口的40%。印度人不一定會講流利的印地語,英語反而常成為彼此溝通的工具。

印度並無國家統一語言的多語言現況,當然可能造成一些溝通問題。來自西孟加拉省的印度人以孟加拉語為主,當他們穿越省界到了隔鄰的比哈爾省時,可能就會面對語言不通的窘境,因為當地的居民可能是以印地語為母語。

出身北方的印度人,當他考上公職後派到印度南部受訓,根本不知道當地人在說什麼,連吃飯點餐都有問題。現在,印度國會開會時,便常見議員戴起耳機,藉由即時翻譯才知其他省議員的發言內容。

這種多語言的環境造就了印度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但印度並不嫌其為繁瑣,反而重視各民族語言的傳承與教育。因此,多語教育成為印度獨立以來推廣的語言政策之一。印度政府更在2005年進一步修正提出「三語言方案」,其主要內容為:

1.一至五年級的學生在校學習的第一語言應為其母語或其地方性語言;2.六年級開始,若在以印地語為主的省內,學生在校學習的第二語言應為英語或任何印度當代語言;若在以非印地語為主的省內,第二語言應為印地語或英語;3.六年級也開始學習第三語言。第三語言可為英語或任何印度當代語言,但不可與第二語言重複。

從上述條文不難看出,「三語言」政策希望先奠定母語或地方語的基礎後再學習第二語言。該方案所提到的第一語言指的就是老師的授課語言,也就是學生的家庭使用語言。以學生最熟悉的語言進行教學活動與溝通,不僅可以減少因語言因素而產生的學習障礙,也能建立歸屬感並產生認同。至於第二語言方面,以印地語或英語為優先選擇,則是希望使其成為各地方之間的溝通媒介。

若進一步分析,這種重視各地區母語教學的態度,不僅是平等對待所有印度當地語言,進而有助包容各種語言文化,正是對各語言使用族群的尊重。

1.25億人說英語,不折不扣的英語大國

在上述的政策中,英語儘管不是印度本土語言,也受到政府相當的重視,並將其納入初等教育體系中。印度東北Nagaland、Mizoram及Meghalaya幾省已將英語列為地方的官方語言,其他省份則多將英語定位為除了母語之外,另一個需要學習的重要語言。

近年來,印度在一到五年級提供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學校也有所增加。除了英國殖民的背景外,主要的考量便是著眼於英語的國際性以便更容易與國際社會接軌。

目前印度使用英語的人口總數約為1.25億,其實只佔印度人口10%左右,但已是英國人口的兩倍。就人數來看,印度其實也不折不扣的英語大國。

印度當地許多重要媒體也都是以英語為主,印度的官方文書也多是以英語及印地語並呈。雖然印度人說英語的腔調及口音頗重,但印度在亞洲國家中的英語能力多是名列前茅。英語能力也是印度軟體產業成功的要素之一。

本土語言的保存與傳承

2020年7月29日,印度批准了新的國家教育政策,其中就規定印度將以母語或地方語言取代英語作為小學的教學語言。

雅利安人

印度將語言視為重要資產,故所有的本土語言都有保存的價值。當然,印度政府在保存與傳承少數語言方面,也面臨許多挑戰。一些偏鄉的少數族群的語言教學資源取得不易,相關師資與教材匱乏或經費短缺,使之無法透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傳承。此外,一些家庭考量英語重要性,可能選擇以英語為授課語言的私立學校就讀。

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三語言」政策在部分地區並非全面獲得落實,還需要印度當局持續努力。

印度鄉村學生

在「三語言」政策中,「首重母語教育,後重英語學習」的精神,其實值得參考。許多研究都認為雙語者的認知能力優於單語者。印度自小學階段就規劃增強多語能力,同時也強化認知能力,對邏輯、理解、分析與歸納等能力都有極大的助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類會說這麼多種語言?
    每一次,我都注意到談話的語言會從土著語言變成他們知道我能理解的東西,比斯拉馬或英語。我很驚訝會議的參與者在不同語言之間切換的方便,但我更加驚訝於不同的土著語言數量。三十人聚集在南太平洋這個島上的研討會上,除了我以外,所有人都來自萬那杜這個稱為馬克魯阿的島嶼。他們住在16個不同的社區,講16種不同的語言。
  • 家人講多種語言 會影響寶寶說話嗎?
    現在很多家庭因為老人帶孩子,家庭語言也會多種多樣,常常是父母講普通話,爺爺奶奶講家鄉話。有的家長擔心,這樣複雜的語言環境會不會影響寶寶學習說話,事實上,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複雜的語言環境能幫助他們學會多種語言。
  • 世界未解之謎系列——為什麼人類能夠講這麼多種語言?
    世界上共有多少種人類語言?專家們估計全球總共有4000-8000種不同的語言,德國出版的《語言學及語言交際工具問題手冊》提供了比較具體的數字:5561種。但這只是現有的語言,在這之外,已經有很多種語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
  • 李光耀講了一個現實,印度人不得不承認:這很真實
    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曾經好不客氣地指出了印度的重要缺點,一點都沒有給印度人留下幻想,李光耀說,經過這些年的觀察,我的除了結論,那就是印度不能和中國相比。為什麼不能夠與中國相比呢?其中有一個方面就是語言。那麼,印度的語言是有什麼問題嗎?
  • 在馬來西亞,碰到一個能講國語、福建話、客家話、廣州話的印度人
    在馬來西亞碰到了一個能講國語、福建話、客家話、廣州話的印度人我的遊程計劃是玩至馬來西亞最北部然後入泰國。從新山至怡保可乘火車,也可乘汽車,都要經過吉隆坡。我在新山的火車站了解到火車的時間不太合適,便乘長途汽車。
  • 瑞士人到底會講幾種語言
    說到瑞士,會令人想起奶牛、巧克力、軍刀、手錶、湖光山色、藍天白雲,這些都是不容置否的瑞士特色,但是瑞士還有一個
  • 國民老師楊石磊會100多種外語,表示學語言是很有趣的事情!
    在海外網站上看到國民老師楊石磊與各國學生的交流和輔導,有學生發現國民老師楊石磊竟然會100多種外語,是一位網絡上傳說的多語言使用者。目前國民老師楊石磊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他為什麼這麼厲害呢,有的學生表示楊石磊還可以用多種外語講企業管理,原來楊石磊其中的一個專業是MBA,職業曾經是一名大學老師,曾經為多個國家的跨國企業高管培訓,也曾經為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們上課,和他們分享知識。
  • 為什麼印度人喜歡隨地大小便?
    印度人他就是喜歡隨地大小便。80%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為什麼印度人喜歡隨地大小便?在印度教的教義《摩奴法典》第二章中明確規定:如果在家裡如廁,就是玷汙了印度教的守護神毗溼奴,所以人必須在自己家之外排洩。
  • 為什麼同時接觸多種語言不會導致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為什麼同時接觸多種語言不會導致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請和我一起想像這樣的場景。有一個人坐在你對面,他在說一門外語A。有兩個人從你旁邊經過,用B語言交談。電視上有一個C語言的節目。這三種語言,就像三條河流向你,源源不斷地向你湧來。
  • 印度有一部落宣稱是中國人,小孩不講印度語,女生不嫁印度人!
    而且在印度存在著一個部落,那裡的人卻說自己是中國人,而且那裡的小孩不講印度語,女孩也不會嫁給印度人,這是為什麼呢?印度和中國是接壤的國家,而這個部落其實在地理位置上跟我的雲南非常相近,它的名字叫做曼尼普爾邦。
  • 來中國旅遊的印度人:我們印度人這麼聰明,為什麼沒中國發達?
    很多印度人會比較孟買和上海。印度遊客之一在中國上海旅行後,感慨萬千。這個印度遊客說,中國的發展比他想像的要快。為什麼我們印度人這麼聰明,卻沒有中國發達?印度在經濟上不怎麼好,其實印度人也很聰明。比如印度在計算機軟體方面人才很多。另外,印度自然資源豐富,平原面積也大。為什麼這樣的國家沒有中國的發展速度呢?其實印度的發展沒有中國那麼快是有理由的。
  • 柬埔寨網紅男孩子會說十多種語言,語言學習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柬埔寨網紅男孩會說十多種語言,喜歡中國,目標是北大。據香港英文版《南華早報》6月23日報導,一位會說十多種語言的柬埔寨網紅男孩沙利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的北京大學。這個網紅男孩為什麼會這麼多國語言呢?原來他在吳哥窟向遊客兜售紀念品時學會了多國語言。
  • 為什麼黑人比印度人更容易追到中國美女?看完原因印度人很不解
    校園裡總是充滿青春的氣息,很多外國留學生也很喜歡中國美女,但是相比於黑人,印度人追中國美女好像很難。中國人大部分都是比較友好的,但是對於交往的事情很多人也是比較傳統的,所以並不存在什麼歧視的原因,只是兩者之間的確是有差距的。首先,大家應該都知道,近幾年流行的「說唱文化」,是黑人的強項,並不是他們後天學習機會多,只是他們天生律動感就很好。所以,大部分黑人都是能歌善舞。
  • 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比我們好?我們的英語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一、為什麼印度人的英語比我們好?公平起見, 就只比較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這一群體。口音不談,畢竟中國人也有中國口音。從書寫上來看,無論是文法,流利度,詞彙量,印度人都強過大多數中國人,許多印度人的書寫已經與native無異。會話交流也是一樣,印度人的用詞,語句結構無限向native靠近,顯示出足夠的會話經驗。無論是看印度電影,或是一些短視頻,我們會發現,許多印度人的英語口語非常流利,這與全民苦讀英語的中國人形成強烈的反差。
  • 在美國同樣受歧視的印度人,為什麼卻如此成功?
    為什麼很多印度裔能在美國的頂尖公司成為管理層甚至CEO,但華裔想「上位」卻如此艱難?到底為什麼,印度人在美國」混「的比中國人自在多了?今天,這位中國博士有話說。現在國外會歧視華人嗎?」 作為戰略和領導力專家,我換個角度談談,在英美的留學生人數中國第一,印度第二,為什麼我們沒聽說歧視印度人的呢?!
  • 為什麼印度人在矽谷如日中天,而華人卻很難進入高層?
    所以,有人抱怨:一向被視為高智商種族的華裔精英們,為什麼在矽谷佔不了上風,反而要在印度人手下幹活?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大可不必擔憂,印度裔抱團紮根矽谷表面榮光的背後是選擇的無奈和印度自身大量的人才流失。
  • 印度人使用多少種語言?
    編輯同志:印度民族眾多,語言複雜,請問印度一共有多少種語言?201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通過這種方法調查出來的印度語言種類總數多達19569種。即便如此,印度96.71%的人口將22種「正規語言」之一當作其母語。其餘3.29%人口使用270種未被承認的母語。
  • 東南亞最牛的國家,人民會講四五種語言,旅遊業發達
    在東南亞國家裡面,新加坡是比較特別的一個,它的面積遠不如我國的重慶市,不過卻是亞洲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最關鍵的是這個國家的國民有一項絕技-同時掌握多種語言,有時候甚至在一句話裡面就包含了幾種語言,這讓很多外國遊客聽得一頭霧水,但對當地人來說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新加坡人的語言能力為什麼這麼好呢?
  • 印度人英語說得好,是因為他們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嗎?
    印度人英語說得好不是因為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而是因為印度曾被英國殖民過。印度這個倒黴催的國家在18世紀一直是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管著,後來才於1858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為了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英國政府於1835年開始在印度推行英語教育,規定印度所有大學都必須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如果有人覺得通過被殖民的方式能學好英語也是個不錯的辦法的話,我就問你,像下圖這樣跪著說英語,你願不願意?下圖是印度被殖民期間印度人的生活——把英國殖民者當成主子一樣伺候。
  • 印度人為何用右手吃飯?來說說印度文化
    為什麼印度人用右手抓飯吃,筆者其實也非常的好奇,小時候就聽長者說過,這印度人吃飯右手是用來抓東西吃的,左手是用來處理不潔之物的。下面筆者就為大家講一講。歷史上印度的高種姓和伊朗人的親戚,低種姓一般都是當地被徵服的土著。首先我們得明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