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字濃縮百年變化 《大上海》解碼城市發展

2021-01-10 新華網上海頻道

    新華網上海11月3日電(記者吳霞)大型紀錄片《大上海》同名圖書2日在位於上海中心52層的朵雲書院旗艦店舉行專家座談會。《大上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以大量生動故事和文獻史料,全景式回顧梳理上海開埠以來170多年發展軌跡與巨大成就,探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城市精神,「開放、創新、包容」城市品格背後的發展密碼。

    「《大上海》讓我們理解上海之所以『大』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也是向世界、向公眾進行一種深情而樸素的傾訴。」作家、文藝評論家毛時安在當日舉行的專家座談會上說,「上海在這本書裡是可以撫摸到的,同時也有感性敘事背後的理性思考。」

    該書以紀錄片《大上海》為藍本,以上海百年城市發展歷史為主題,採用圖文結合方式全景展現上海170多年的城市歷史軌跡和發展建設,從關鍵的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激動人心的時間節點等內容出發,分為《上海的開埠》《中國工業的發軔》《東西匯流》《紅色革命的策源地》《生死抗爭》《人民的上海》《艱難起飛》《創新品質》等八個章節,記述上海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和改革開放史的澎湃篇章,追溯上海城市精神的歷史根源。值得一提的是,《大上海》一書並非紀錄片腳本的簡單付梓,而是在紀錄片文本基礎上的再創作,與紀錄片相互參照、互為補充。

    與會專家認為,10萬字的《大上海》不僅僅是了解上海城市發展變化的專業歷史讀本,也是面向大眾讀者趣味性極強的通俗讀物。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徐錦江表示,該書對歷史敘述基本到位,尤其是對新中國成立前上海歷史的梳理到位、直觀。「用10萬字寫上海全史,是一道很難的命題,需要在材料取捨剪裁上擅做減法。」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瞿駿談到,「主旋律也可以做得有血肉,有溫度和脈搏,比如書中亮出的觀點就很接地氣——『上海不是東方巴黎,也不是東方紐約。上海,就是上海』。」

    與會專家表示,讀者能從《大上海》中更好地了解城市歷史,感受上海城市精神。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周武,用「大,新,廣,深」四個字來形容這本書。其中,大上海的「大」,並不單單指面積、人口等地理緯度,而是體現於中西兩個世界的交匯,這座城市是把世界帶入中國、把中國介紹給世界的樞紐之城。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說:「一代又一代人對於不同歷史的講述,讀起來很有感觸。雖然很多故事是知道的,很多地方是認識的,看了書可以從新的角度重新再看。」

相關焦點

  • 10萬字濃縮170多年滄桑變化《大上海》:「了解上海的一把鑰匙」
    該書以紀錄片《大上海》為藍本,以上海百年城市發展歷史為主題,採用圖文結合方式全景展現上海170多年的城市歷史軌跡和發展建設,從關鍵的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激動人心的時間節點等內容出發,分為《上海的開埠》《中國工業的發軔》《東西匯流》《紅色革命的策源地》《生死抗爭》《人民的上海》《艱難起飛》《創新品質》等八個章節,記述上海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和改革開放史的澎湃篇章,追溯上海城市精神歷史根源。
  • 在朵雲書院旗艦店,聽《大上海》記錄城市百年發展
    在朵雲書院旗艦店,聽《大上海》記錄城市百年發展 2020-11-04 1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為什麼?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如果一個人每天拿出時間來讀一萬字,一年也才只能讀三百六十五萬字,而讀完一部《二十四史》,需要十一年的時間才能讀完!可不要以為一天讀一萬字很輕鬆。
  • 用《大上海》一書,講述上海百年城市發展史
    用《大上海》一書,講述上海百年城市發展史 曹玲娟/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2020-11-02 23:26
  • 上海街頭濃縮版的世界建築史 讓城市充滿活力
    歷史建築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使用中保護。昨天,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上海近代建築風格》在上海書展現場首發。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鄭時齡在以《歷史建築和偉大的城市》為題的講座上談到,「上海近代建築對我們的城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上海的「風花雪月」 武康路濃縮百年海派文化[組圖]
    武康路上的第二艘船-開普敦公寓(圖片來自網絡)    東方網實習記者程琦6月10日報導:一條馬路,濃縮了上海近代百年的歷史;一條馬路,成為中西合璧的見證與結晶;一條馬路,匯聚了30    百年武康路,唐紹儀、宋慶齡、陳毅、鄧小平、黃興、陳果夫、陳立夫、巴金、鄭振鐸、李石曾、周璇、王人美、趙丹、秦怡、孫道臨……都在此居住過。他們的故事,不僅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還深深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的進程。如武康路特殊的人文環境,吸引、聚集、塑造了這些特殊的人群,他們在這裡用生命之筆書寫人生的喜悲傳奇,印下屬於海派文化的歲月痕跡。
  • 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為什麼?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如果一個人每天拿出時間來讀一萬字,一年也才只能讀三百六十五萬字,而讀完一部《二十四史》,需要十一年的時間才能讀完!可不要以為一天讀一萬字很輕鬆。
  • 解碼百年企業:工匠心塑造城市標杆,陳智的銅鑼灣密碼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堅持用習主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進一步提振精神、凝心聚力、敢闖敢幹、真抓實幹。在陳智匆忙的行程中,時事評論員、北大商業領袖研修班特聘教授、《解碼百年企業》總編審謝峰博士受邀與之深夜深談、深度交流,暢談宏觀經濟、區域發展、城市綜合體。
  • 用《大上海》一書,講述上海百年城市發展史
    用《大上海》一書,講述上海百年城市發展史 曹玲娟/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2020-11-02 23:26
  • 上海街頭濃縮版的世界建築史 讓城市充滿活力
    歷史建築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在發展中保護,在使用中保護。昨天,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上海近代建築風格》在上海書展現場首發。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鄭時齡在以《歷史建築和偉大的城市》為題的講座上談到,「上海近代建築對我們的城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師範橋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一座橋的變遷濃縮通州城市發展變化
    師範橋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一座橋的變遷濃縮通州城市發展變化 發布時間: 2020-03-26 18:30:49 信息來源: 通州日報
  • 這本書用10萬字回答了上海為什麼能成為黨的誕生地和世界會客廳
    今天,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文匯報社主辦的《大上海》專家座談會,在「最高書店」朵雲書院旗艦店舉辦。大型紀錄片《大上海》同名圖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以大量生動故事、文獻史料和精準分析,全景式回顧梳理上海開埠以來170多年發展軌跡與巨大成就,探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背後的密碼。
  • 阿拉上海變化真大!上海70年的城市變遷都濃縮在這兒了……
    70年風風雨雨,70年城市變遷。即日起,70幅精選自上海市各區檔案館的珍藏照片,正在仙霞路328號城市憶空間內展出。新舊光影對比的呈現方式,清晰地展示了各區在交通、經濟、商圈、生活等方面的變化。橋梓灣商城從解放初到現在一直都是青浦的商業中心松江區松江人的出行方式從「搖搖擺擺」到「穩穩噹噹」崇明區從汙染廠過渡到海棠花溪三星鎮生態立島的紅利日趨彰顯▼▼▼「70年,我們共同見證——光影記錄上海城市變遷展
  • 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
    《戰國策》又稱《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主張和策略,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上起公元前490年,下至公元前221年,約12萬字。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1.
  • 器&物 解碼@定製+閃亮登陸中國建博(上海)DDS展
    2019中國建博(上海)展於3月26日上午在虹橋國展中心隆重揭幕。由上海市建築學會室內外環境設計專委會、上海木材行業協會全屋定製專委會指導,主策展人王勇、侯君侃和劉強發起,意航家居、吉復水性塗裝、群易慧智、西頓照明支持的「器&物解碼@定製+」展同期在虹橋國展中心5.1號館D200館登錄2019Design Dream Show 當代家居潮流觀念展。
  • 商場設計改造篇:濃縮上海百年時髦情懷,上海廣場華麗變身!
    淮海路商圈的上海廣場,濃縮了上海百年時髦的生活底蘊,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摩登開張,為百年淮海路商業注入新生活力,是商場設計改造的典範之作。今天,在商場設計方面經驗頗豐的天霸設計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上海廣場商場改造設計的獨到之處,希望對需要商場設計的朋友有所幫助。
  • 外灘 弄堂 濃縮的百年記憶,中國人心中永遠的東方明珠
    上海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城市,也是旅遊城市,從骨子裡散發出絲絲縷縷的城市情調,夜上海,大上海,讓中外遊客對上海這個十裡洋場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上海有許多新興產業和建築,要想了解老上海,還是去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反映自古至今上海怎樣從一個海濱漁村發展成一個商業化大都市的過程
  • 解碼魔都|11個全國文明城區!上海怎麼做到的?
    解碼魔都|11個全國文明城區!上海怎麼做到的? 近年來,上海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注重從群眾的感受和體驗出發,不斷破解城區發展問題短板,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著力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例,實施一年多來,上海堅持全程管控,注重源頭減量,強化監管執法,全市居民區和單位分類達標率均已達九成以上,引領了全國低碳生活新時尚。
  • 《陳丹燕的上海》:陳丹燕筆下上海百年巨變中一段鮮活的城市生活
    原標題:書薦丨《陳丹燕的上海》:陳丹燕筆下上海百年巨變中一段鮮活的城市生活《陳丹燕的上海》陳丹燕  著上海文藝出版社《陳丹燕的上海》,18萬字,150多幅圖片,圖文並茂展示了陳丹燕筆下上海百年巨變中的日常生活、民間記憶與個人歷史,一段鮮活的城市生活躍然眼前。
  • 《話說橫瀝百年牛墟》出版,十三萬字解讀百年牛墟文化
    日前,第一部解讀橫瀝百年牛墟文化的《話說橫瀝百年牛墟》書籍由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據了解,該書分十七章,共計十三萬字,選用了二百多張圖片,對橫瀝牛墟文化作了系統全面的解讀,加深了讀者對橫瀝百年牛墟和橫瀝牛文化的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