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上海》一書,講述上海百年城市發展史

2020-12-16 澎湃新聞

用《大上海》一書,講述上海百年城市發展史

曹玲娟/人民日報客戶端上海頻道

2020-11-02 23:26

11月2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日出版《大上海》一書,在朵雲書院旗艦店舉行專家座談會。

上海,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正加快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城市品格,上海也通過進博會的舉辦,正成為世界「會客廳」。

讀懂一座城市的歷史,才能汲取更多創造未來的動力;了解一座城市的發展軌跡,才能更好理解和履行國家賦予上海的職責和使命。要深刻理解上海何以成為今天的上海,需要一次全方位的歷史回眸。

《大上海》一書,以上海百年城市發展歷史為主題,採用圖文結合方式全景展現上海 170 多年的城市歷史軌跡和發展建設,從關鍵的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激動人心的時間節點等內容出發,記述上海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和改革開放史的澎湃篇章,追溯上海城市精神歷史根源。

該書講述上海自開埠以來城市發展歷史的同時,通過細描關鍵的歷史人物、重大歷史瞬間,重點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過程和城市建設的探索歷程,也從一個方面見證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發展歷程。

值得關注的是,該書以紀錄片《大上海》為藍本,同時精選 20 餘個紀錄片精彩片段置於書中,採用掃碼觀看方式,讓讀者在紙墨書香中感受「紙影互動」的沉浸式閱讀體驗。

在序言中,《大上海》一書主編董雲虎表示,上海只有 6300 多平方公裡,之所以成為「大上海」,自然不是因上海地域面積大,而是因為上海在近代以來國家的發展中地位特殊、份量重要、作用巨大。

「偉大的城市之所以偉大,最深層的因素是其精神和品格的力量。」董雲虎分析,「『大上海』之『大』在於其『以小見大』,直接關係著、集中代表了近代以來國家發展的前途命運,更在於其城市精神和品格之偉大,在於其擁有非同凡響的大格局、大胸襟、大情懷、大作為、大氣象。」

(原題為《用<大上海>一書,講述上海百年城市發展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大上海》,城市發展史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打開」上海這本大書,讀懂「人民城市」
    該書編委會成員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城市導覽指南或旅遊打卡手冊,《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遞出了一份獨特的邀請函,盛邀人們「打開」上海這本大書,漫步品味一個個獨具美感的建築空間、一處處嵌入人民生活的文化地標
  • 10萬字濃縮百年變化 《大上海》解碼城市發展
    《大上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以大量生動故事和文獻史料,全景式回顧梳理上海開埠以來170多年發展軌跡與巨大成就,探尋「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城市精神,「開放、創新、包容」城市品格背後的發展密碼。    「《大上海》讓我們理解上海之所以『大』的原因在什麼地方,也是向世界、向公眾進行一種深情而樸素的傾訴。」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打開上海這部「大書」,讀懂它,更愛它
    這本書共收錄上海地區56處知名建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中英文雙語,介紹每一處建築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時代意義,旨在以建築為載體,生動詮釋「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的城市內涵、品質、特色,打造展現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讀書和伴手禮。
  • 「百年上海設計展」,以設計講述城市歷史和時代審美
    城市民生需求推動了建築、紡織、藝術、食品、日用品、廣告、教育等行業的發展,並培育出市場與品牌意識及世界都市的生活方式。上海逐漸成為中外工業資本、生產技術與設計匯流的中心。錢君匋、豐子愷在1920年代做的書籍設計其中,錢君匋素有「錢封面」的雅稱,他曾說:「我在30年代也曾經積極吸收西方美術的風格,用立體主義手法畫成《夜曲》的書面,用未來派手法畫成《濟南慘案》的書面。設計過用報紙剪貼了隨後加上各種形象,富於達達藝術意味的書面,如《歐洲大戰與文學》。」開幕式現場陳之佛、豐子愷等也是在上海成長起來的書籍裝幀設計家。
  • 高分紀錄片《大上海》同名書出版!上海為什麼可以稱為「大上海」?
    百年中國看上海,為更好記錄上海建設、發展軌跡,宣傳上海改革、創新經驗,上海人民出版社重磅推出《大上海》一書。《大上海》一書以上海百年城市發展歷史為主題,採用圖文結合方式全景展現上海170多年的城市歷史軌跡和發展建設,從關鍵的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激動人心的時間節點等內容出發,記述上海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和改革開放史的澎湃篇章,追溯上海城市精神歷史根源。
  • 上海六千年有多壯闊?這套書讓更多00後愛上一座城
    原標題:上海六千年有多壯闊?這套書讓更多00後愛上一座城  漫漫歲月長河中,上海有哪些標誌性的激動人心時刻?這座城市走過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日前,上海學生閱讀聯盟「青衿書苑」讀書會第14期現場,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榮華、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洪民榮、《上海六千年》編著者仲富蘭教授圍談「上海人文傳統」和「上海城市精神」,鼓勵臺下中學生「知上海、愛上海、興上海」,讓更多「00後」青少年感受上海的文明進步,增強對上海城市發展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共同珍惜和建設這座城市,人與城一起成長。
  • 遺產日首日,到商船會館溯源上海城市發展史
    門頭上的大方磚上有立體的「商船會館」字樣。商船會館,位於外灘董家渡核心區內,它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業主同業會館,也是當時上海建築面積最大,建築格局和形勢最為豪奢的會館之一。遺產日首日,等待參觀商船會館的市民。
  • 在建築中領略上海這座城市的魅力——《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
    同樣,什麼樣的建築,也塑造了什麼樣的城市。某種意義上,建築就是城市本身。閱讀一座建築、閱讀一片街區、閱讀一段城市建築發展史,就是在閱讀這座城市。」《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出版前言的這段話,道出了這本書的出版緣起和宗旨。
  • 翻開建築「扉頁」,解碼城市魅力,來徐匯讀懂上海這本大書
    「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讀懂上海這本大書,解碼這座城市的魅力,建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窗口。漫步徐匯,我們閱讀梧桐樹下老洋房、老弄堂裡石庫門,閱讀一處處名人故裡、歷史遺存,閱讀從昔日「工業鏽帶」變身的今日「生活秀帶」……我們閱讀的是一個個獨具美感的建築空間,更是背後一座城市波瀾壯闊的發展史、進步史、創新史。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首發!閱讀上海「大書」,品味漫步「人民...
    今天(8月16日)上午,《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在上海書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首發。「可閱讀」的建築裡,越來越多人正在「閱讀」上海這本「大書」。去年12月,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編輯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
  • 天津景區VS全世界|百年風華:天津利順德大飯店與上海和平飯店
    這是電影《和平飯店》中的情節,故事發生在舊上海,講述了舞女與黑幫老大的愛恨情仇。周潤發扮演江湖老大阿平,在電影中他宣稱:和平飯店是個避難所,任何前來住宿的人,都能尋得庇護。20年代大上海的歌舞昇平迷醉了多少人!
  • 用影像講述老建築的故事 創作者:上海不只有交響樂,還有爵士樂
    作者顧家龍認為,上海的影像遠不止陸家嘴摩天大樓。如果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的話,在這個現代、多元的城市裡,不只應該有恢弘的交響樂,應該還有靈動的爵士樂。顧家龍18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把建築變成了爵士樂手手中的樂器,結合動畫來詮釋概念。獲得最佳主題獎的《感知老建築之楊浦圖書館》講述這座圖書館經歷戰爭被迫關閉沉睡多年,經過修繕擴建重現光彩的歷史。
  • 17張地圖講述上海百年歷史:從來沒有日租界
    1946  早報記者 李繼成  從100多年前的上海縣,到如今的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百年的變化其實從一張張面積不大的地圖上也可以一探究竟。  昨天,上海市測繪院策劃的《地圖文化之旅——從上海地圖看城市變遷》主題展覽在2014年上海書展拉開帷幕。
  • 上海最深處的風景,都在陳丹燕的書裡
    「陳丹燕的上海」系列7本《陳丹燕的上海》,以非虛構的筆法,分別講述了搬家與父母的八個箱子的故事,洋涇浜英語與上海買辦的故事,為保護城市記憶而永不拓寬的街道的故事,賀友直和他的老上海插圖的故事,1981年中國大陸第一場託福考試的故事
  • 清爽一「夏」吧!「塑造上海品格,我講上海故事」主題閱讀活動來啦
    作為一名上海市民,面對你從小長大的城市,你對它有多少了解呢?上海的歷史浮沉,見證了中國近代的百年風雨,甚至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不了解上海,就不能全面地理解中國的近代100年。因此在這個夏天,我們不妨利用這最後一個月,與上海來一個「零距離接觸」。
  • 新民晚報數字報-上海有你,真好
    ——題記  上海吳淞,我的出生之地,我的童年家園。這裡,扼黃浦,依長江,臨東海。吳淞的航標燈塔,便是吳淞——上海的水上門戶——的標誌。  吳淞口外,千米石埂,擋住了長江泥沙,保護了黃浦江河道,直指連通東海的航路。長堤盡頭,是一座有著哥德式建築元素的航標燈塔。
  • 百年黨史作品如何「破圈」?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黨史界出版...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1月26日報導:2021年,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今天上午,「吹響慶祝建黨百年第一波號角」上海人民出版社與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籤署合作備忘錄暨《文獻中的百年黨史》新書發布會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行。
  • 上海1913——百年前的上海旅遊攻略
    美國參與一戰之後,他賣掉了果園,並再次來到上海。這一次就待了差不多20年。在上海期間,他原先從事新聞業、廣告業,爾後開始充當政治掮客,勾兌各方利益,還曾說服山賊放走了其綁架的外國人質之類的奇聞,他也曾訪問過20世紀中國的幾大政治人物。
  • 留住城市的記憶 助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歷史建築風景油畫...
    這也是上海久事美術館完成專業化改造後的再次對外亮相。繪畫與建築藝術相交融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在其發展歷史進程中,匯集了一大批近代歷史建築,其中包括許多在中國城市發展史和近代建築史上有一定地位和有代表性的優秀歷史建築。
  • 夜上海·影音 | 珍貴的鏡頭,講述解放上海的故事
    該片主要介紹了在解放上海的戰前準備和攻堅戰鬥中,關連長思想水平的提高和為保護孤兒不惜犧牲自己的英雄行為。影片講述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八連,在關連長帶領下整訓待命,隨時準備投入解放上海的戰鬥。他們在整訓中刻苦學習文化,以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關連長和八連戰士都出身貧苦,沒有讀過書,因此在整訓學習中困難重重,但在連指導員和文化教員的幫助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