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維也納阿爾貝蒂納現代藝術博物館閃爍著中國藝術元素
卡爾廣場是維也納市中心最繁忙,景點最集中的交通路段,每天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從這裡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廈可以走到國家歌劇院,霍夫堡皇宮,史蒂芬大教堂,或者開車一路直到茜茜公主的夏宮--- 美泉宮。每到夜晚,在深藍色的夜空襯託下,卡爾廣場四周雄偉的古典建築格外壯觀。
202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照常舉行,新年聖誕前夕的金色大廳準備工作十分忙碌。維也納老城街上燈火輝煌,喜氣洋洋。金色大廳前面高高豎立的《埃塞爾私人藝術收藏展》畫展海報引人注目,鮮豔的中國人物裝飾閃爍著吉祥色彩。
方力鈞作品《2004 .9. 30》作為《埃塞爾私人藝術收藏展》畫展海報
美泉宮和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廈是中國遊客訪問維也納的必去之處,在音樂之友協會大廈裡的金色大廳聽一場音樂會是中國遊客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旅遊巴士在金色大廳旁邊停下後,遊客經常好奇地問對面是什麼建築? 原來這裡是」維也納藝術之家」( Kuenstlerhaus Wien) 。
2020年5月,」維也納藝術之家」在沉寂多年之後,經奧地利建築巨頭Strabag老闆哈澤爾斯泰納( Hans Peter Haselsteiner )資助5700萬歐元巨資, 加以徹底維修改建。在奧地利政治家的大力支持下,成為了阿爾貝蒂納現代藝術博物館。」維也納藝術之家」展示了奧匈帝國時代的建築原貌,樓道階梯裝飾精美,金光閃耀。大門上方鮮紅大字阿爾貝蒂納現代藝術博物館Albertina Modern格外醒目, 維也納從2020年起,金色大廳的近鄰新添了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在歐洲都市,擁有諸多現代藝術博物館是文化名城的顯著標誌。
阿爾貝蒂納現代藝術博物館原為」維也納藝術之家」,它保留了奧匈帝國時代的建築原貌,李力拍攝
奧地利原建築材料連鎖集團Baumax老闆埃塞爾( Karl-Heinz Essl )喜愛藝術收藏,在下奧州小城克洛斯特新堡( Klosterneuburg )建有歐洲收藏當代藝術最為豐富的埃塞爾私人藝術收藏博物館Sammlung Essl ,這個私人藝術收藏博物館於2016年關閉。埃塞爾將其中60% 藏品轉讓賣給了建築巨頭Strabag老闆哈澤爾斯泰納,埃塞爾將其餘的40 % 藏品贈送給了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哈澤爾斯泰納願意將他接收的埃塞爾私人藏品提供給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常年展出。
維也納夢幻寫實主義畫家Rudolf Hausner 作品, 油畫《奧德賽的方舟》1948-1956
阿爾貝蒂納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核心內容為奧地利1945 -1980年在歐洲當代藝術史上卓有貢獻的藝術成就,以維也納夢幻寫實主義畫派和維也納行為藝術為主。維也納夢幻寫實主義畫派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通過異國情調,聖經神話,展示了神秘莫測,寫實具象的夢境場面,充滿哲學思考和文學色彩。
行為藝術這個西方現代藝術風格名稱對中國遊客並不陌生,中國遊客在歐洲旅行時常常脫口而出。維也納行為藝術打破了傳統的固有觀念,藝術脫離畫框,走出展廳。從藝術家的構思,策劃,表演,到觀眾的參與,配合,感受,以及社會媒體的反映,整個行為過程都被視為藝術創作的整體部分。
張曉剛的《家庭》系列作品1997年參加了在」維也納藝術之家」舉辦的《中國當代美術展》
《埃塞爾私人藝術收藏展》( 2020.12.07 –2021.03.14 )是阿爾貝蒂納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首次個人專題展覽。埃塞爾對中國當代藝術頗感興趣,收藏了中國當代前衛畫家的不少作品,此次展覽,將方力鈞的畫作《2004 .9. 30》作為畫展海報,掛在阿爾貝蒂納現代藝術博物館大門和金色大廳的前面,方力鈞,張曉剛,嶽敏君三位中國當代著名前衛畫家的作品位於這家藝術博物館的主廳裡。同時,維也納的街頭,地鐵站可見方力鈞的這幅畫作。
」維也納藝術之家」和中國當代藝術挺有緣分,1997年《中國當代美術展》在這裡舉行。奧地利,德國的2位策展人( 藝術博物館館長,記者) 在四川,湖北,江蘇,廣東,北京,上海等地的美術學院和自由藝術家那裡收集到了許多風格極為前衛的展品,這是中國當代美術第1次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歐洲觀眾的面前,維也納藝術界為此特地舉辦了學術研討會。
2019年維也納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辦了瑞士前駐華大使Uli Sigg 個人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展《 中國私語》
1997年《中國當代美術展》的規模很大,分上下兩層樓,它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變化過程,其中一些作品由於帶有表現主義,波普藝術,達達主義,抽象派的特徵,在當時還未得到社會上的廣泛接受,如今這類作品在國內早已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方力鈞,張曉剛,嶽敏君和中國當代藝術的其他領軍大腕人物那時都在維也納這個歐洲展覽上初次露面,後來紛紛走向世界,瑞士前駐華大使Uli Sigg把他們推向歐洲藝術收藏界,他們的作品也隨之漲成天價。2019年維也納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辦了Uli Sigg 個人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展《 中國私語》。
奧匈帝國時代,匈牙利畫家蒙卡契的作品曾在」維也納藝術之家」展出。2012年」維也納藝術之家」為他舉辦了大型回顧展,蒙卡契的作品深受中國美院師生的推崇喜愛
哈布斯堡家族對中國古代藝術一直情有獨鍾,女王瑪利亞.特蕾西婭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商船, 不遠萬裡將中國瓷器,屏風,漆器,家具運到維也納的美泉宮。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也納是歐洲藝術的中心之一,奧地利藝術家獨創的」青春裝飾風格Jugendstil「 受到了東方藝術的影響,」維也納畫壇皇帝」克裡姆特在他的女性肖像畫裡描繪了中國人物。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許多奧地利老百姓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功夫片,佛教雕像,古代瓷器,文革宣傳畫方面。《中國當代美術展》猶如一股清風,引起媒體轟動,給歐洲觀眾帶來了意想不到,一掃偏見的全新體驗,他們發現了國際當代藝術的」新大陸」。2020年金庸早年的武俠小說出版60年之後,在德語圖書界掀起熱潮,中國文化藝術對歐洲讀者,觀眾一直充滿神奇魅力。
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由歐洲傳入,義大利米蘭的布雷拉美術學院在歐洲久負盛名,這所古老的美術學院1776年由女王瑪利亞. 特蕾西婭創立。義大利雕塑家卡諾瓦製作了這尊《拿破崙. 波拿巴》雕像
歐洲美術學院的歷史起源於義大利,然後傳到法國,形成了幾百年不變的學院派體系和沙龍繪畫傳統。19世紀末,西方現代派藝術在巴黎起步,率先掀起了藝術革命的浪潮。俄國沙皇在藝術上是一個開明人士,他將法國美術學院的模式移植到了俄羅斯,並由布爾什維克繼承下來。
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美術院校一直採用的是蘇式教學方法,同時沿續了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規範。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之後,中國美術院校的學生不斷接觸到了歐洲的現代藝術流派,舊有的思維受到衝擊。時代變遷,觀念進步,社會給予了藝術家更多的寬容理解。從80年代的「傷痕藝術」,到後來的藝術思潮,年輕的中國前衛藝術家銳意進取,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他們逐漸走向成熟,在中國傳統藝術的滋養下,中西合用,以充滿自信的態度,熱情擁抱世界。
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78級學生羅中立1980年創作的油畫《父親》標誌著中國美術界借鑑歐洲當代藝術,探索新時代美術發展方向的開始,」傷痕藝術」,反思傳統,藝術新潮隨之不斷湧現
」維也納藝術之家」歷史悠久,建於1868年,原為維也納藝術家協會的美術館,它比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廈還早一年落成,屬於新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早在茜茜公主夫君皇帝弗朗茨. 約瑟夫一世時代,維也納藝術家協會的成員就在這座美術館裡展出繪畫,雕塑,裝飾和建築設計作品。當年喜好音樂美術的皇帝專門在維也納河邊劃出地盤,撥出專款,甚至自掏腰包,資助建立」維也納藝術之家」。皇帝親自參加了開館典禮,館內樓道牆上過去常年掛著專為茜茜公主和皇帝弗朗茨. 約瑟夫一世定製的油畫肖像。
委拉斯凱茲畫的西班牙小公主Margarita Theresa的可愛畫像
」維也納藝術之家」經受了戰火的硝煙,沒有遭到破壞,建築原汁原味地完美保存下來,難為可貴。作為整體建築,它由3部分組成,中間主樓為展廳,有上下三層。二戰以後,左邊的德國廳改為電影院,右邊的法國廳成了劇場。
1897年以克裡姆特( Gustav Klimt 1862 -1918 )為首的一些藝術家退出了因循守舊的維也納藝術家協會,分道揚鑣,另起爐灶,他們與其他藝術家一起,創立了維也納分離主義畫派( Wiener Secession ) , 開闢了一條破舊立新,尋求藝術自由的道路。如今,維也納菜市場旁邊的分離派美術館Secession成為維也納的著名景點之一,每天都有遊客在那兒拍照留念。
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大師丟勒的世界名畫《田野野兔》藏於維也納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 老館 ),許多觀眾喜歡在博物館的階梯上與名畫合影
奧匈帝國時代,」維也納藝術之家」是宣傳帝國酷愛藝術的舞臺,皇帝弗朗茨. 約瑟夫一世來這裡看過畫展,買過油畫。一戰爆發後,藝術館臨時作為醫院,搶救傷員。2戰期間,奧地利被納粹德國兼併,」維也納藝術之家」只能展出歌功頌德,美化法西斯獨裁統治的作品。在第3帝國,希特勒瘋狂迫害前衛藝術家,不許他們舉辦展覽,沒收並搗毀他們的藝術作品,不少畫家被迫流亡海外,客死他鄉。納粹1939年在」維也納藝術之家」舉辦了《墮落藝術展覽》,公開侮辱嘲笑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在希特勒的眼裡,表現主義藝術家都是神經不正常的瘋子,應該被禁止,直至肉體消滅。
維也納著名景點菜市場旁邊的U4地鐵站,車站廣告欄裡可見阿爾貝蒂納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埃塞爾私人藝術收藏展》畫展海報,2020年12月,李力拍攝
」維也納藝術之家」門口那4尊雕像是誰? 奧地利素有文化至上,敬重藝術家的傳統,左邊第一個雕像就是大名鼎鼎的達文西。接下來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主將提香,中國出版過包括有提香作品的世界名畫掛曆,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收藏有提香的油畫。第3個是17世紀荷蘭繪畫大師倫勃朗,文革以前國內出版的歐洲藝術史不介紹畢卡索和現代派,歐洲繪畫史只講到19世紀下半葉就結束了,相反,那時國內美術界對倫勃朗則是大加讚賞。倫勃朗的肖像畫非常出色,擅長戲劇性光影對比,有幾幅肖像畫藏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維也納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 (老館) 內的藝術女神雕像大廳,李力拍攝
」維也納藝術之家」門前最後一個雕像是西班牙17世紀宮廷畫家委拉斯凱茲( 1599-1660 ),他的那幅表現下層女子辛勞編織宮廷壁掛的世界名畫《紡紗女》為中國美術愛好者所熟悉。
不過,西方觀眾更喜歡委拉斯凱茲畫的西班牙小公主的可愛畫像。奧地利皇帝萊奧波德一世Leopold I. 思念未來的妻子Margarita Theresa,掂掛她的長相和成長過程,於是讓這位西班牙的宮廷畫家每隔2 -3年給她畫了不同年齡段的童年油畫肖像。
2021年維也納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中場休息時,國家電視臺ORF播放新近拍攝的藝術專題片《布爾根蘭德州,1921—2021》,每年新年音樂會的藝術專題片題材都不一樣,盡顯奧地利最美的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色,備受關注。布爾根蘭德州Burgenland靠近匈牙利,盛產葡萄酒,它是奧地利最年輕的州,2021年將迎來成立100年的慶祝日子。
維也納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的收藏由女王瑪利亞. 特蕾西婭的女兒瑪麗. 克裡斯蒂娜大公夫人(畫像右),與夫君,薩可森-- 泰森公爵阿爾伯特(畫像左) 共同建立,圖為老館內當年公爵夫婦的豪華房間
蒙卡契( Mihaly von Munkacsy 1844-1900)是奧匈帝國時代著名的匈牙利畫家,他的油畫描繪了富裕悠閒的貴族家庭和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生前曾在」維也納藝術之家」展出過。上個世紀60年代蒙卡契的油畫在中國美術院校有過介紹,很受師生推崇喜愛。布爾根蘭德州潘多夫奧特萊斯品牌購物城的附近,奧地利的行為藝術家奧託. 米爾70年代在那裡建立了歐洲最大的廢除私有制,財富共享,集體教育孩子的烏託邦幻想公社Friedrichshof。
維也納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在歐洲藝術界享有盛名,它的的版畫,素描,水彩藏品多達1百萬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收藏館之一,其中有丟勒,倫勃朗,米開朗琪羅,拉菲爾,魯本斯,克裡姆特,席勒等大師的珍品,許多遊客專門來這裡欣賞丟勒的世界名作《田野野兔 》和那雙有名的《禱告手》。
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Albertina Museum( 老館) 內的斯芬克斯雕像樓道,李力拍攝
如今,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分成老館Albertina Museum和新館Albertina Modern 兩個部分。老館離卡爾廣場的新館不遠,走路不到十分鐘,老館就在國家歌劇院的後面和皇宮花園莫扎特雕像旁邊。老館規模龐大,有5層樓,全部仔細看完,要花半天時間。除了固定畫作展品,豪華房間以外,還同時舉辦世界級的著名藝術家展覽,如《蒙克畫展》,《梵谷畫展》,《莫奈畫展》,《拉斐爾畫展》,《丟勒畫展》,吸引了大量觀眾,讓人流連忘返。
從2007年起,瑞士收藏家Batliner巴特林納的私人收藏《莫奈到畢卡索》作為阿爾貝蒂納老館的常設展覽,它清晰地勾勒了歐洲從古典藝術到現代派的風格演變過程,觀眾猶如上了一堂生動直觀的現代藝術史課。德國當代藝術大師Anselm Kiefer在老館裡展出過他以毛澤東名言「百花齊放」為意境創作的巨幅繪畫,令人印象深刻。中國美術家考察團在老館展廳裡見到了美國波普藝術家沃霍爾描繪的毛澤東系列畫像,極為激動,集體合影留念。
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Albertina Museum( 老館) ,巴特林納的私人收藏《莫奈到畢卡索》主題展內容豐富,展現了西方現代藝術風格的演變史,圖為法國印象派繪畫,李力拍攝
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Albertina Museum歷史悠久,博物館宮殿建於18世紀。為了延續王朝統治,瓜分勢力範圍,女王瑪利亞.特蕾西婭生育了16個孩子。孩子們從4歲起,就開始接受語言、歷史、宗教、音樂,美術,手工和舞蹈教育,培養藝術興趣。瑪麗. 克裡斯蒂娜才華橫溢,她是女王最心愛的女兒,瑪麗.克裡斯蒂娜在母親的準許同意下,與英俊瀟灑的薩可森-- 泰森公爵阿爾伯特自由相愛成婚,瑪利亞. 特蕾西婭的其餘子女都是父母包辦,屬於歐洲各國政治聯姻。
維也納的小學生來到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 老館),欣賞德國表現主義繪畫,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抒發自己的藝術見解
阿爾伯特公爵曾代表奧地利的君主,出任駐匈牙利王國和奧地利荷蘭的總督,被授予帝國元帥,他熱衷於藝術收藏,注重藝術品味的妻子瑪麗.克裡斯蒂娜大公夫人給予了雄厚財力支持。公爵夫婦收藏了15世紀初至19世紀初的歐洲藝術家的大量作品,返回奧地利後,他倆住在阿爾貝蒂納宮裡。1798年,瑪麗.克裡斯蒂娜大公夫人在維也納去世, 阿爾伯特大公委託當時著名的義大利雕塑家安東尼奧. 卡諾瓦在維也納奧古斯丁皇家婚禮教堂裡設計了一座氣勢恢宏,典雅肅穆的紀念墓碑,成為世界雕塑名作。
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 老館)前面平臺,聳立著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元帥騎馬雕塑,這裡平臺是好萊塢愛情劇《日出之前》的外景地點。李力拍攝
1822年阿爾伯特大公去世後,他的藝術收藏品和居住宮殿由其養子,繼承人卡爾大公接管。卡爾大公1809年在維也納附近的Aspern 擊敗拿破崙的軍隊,英雄廣場上為卡爾大公豎立了大型紀念雕像。卡爾大公去世後,藝術收藏品和阿爾貝蒂納宮由他兒子,奧地利陸軍元帥阿爾布雷希特大公管理,1866年他在庫斯託扎戰役中打敗義大利人,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前面平臺聳立著阿爾布雷希特大公騎馬雕塑。
一戰結束後,根據《哈布斯堡法》,奧地利共和國從最後一個繼承者,陸軍元帥,弗裡德裡希大公手中無償接管了阿爾伯特藝術收藏品和這座宮殿,就這樣,哈布斯堡家族幾百年的藝術收藏在1919年4月成為了奧地利國家財產。二戰結束之前,阿爾貝蒂納宮殿遭到了盟軍飛機轟炸,戰後建築重新修復。
好萊塢愛情劇《日出之前》劇照,朝霞即將噴薄欲出,戀人難捨難分
阿爾貝蒂納藝術博物館(老館)前面的平臺是好萊塢愛情劇《日出之前》( 1995) 的拍攝地,也是情侶們的約會場所。這裡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國家歌劇院,薩赫大酒店,藝術家Alfred Hrdlicka的反戰,反法西斯群雕,貝多芬《第三交響曲》首演的洛布科維茨宮,觀光馬車,老城風光都盡收眼底。
電影《日出之前》入選電影史上25部最佳愛情片第3名,它講述了美國小夥傑西和法國女生席琳在火車上認識,然後一起在維也納度過一天的浪漫故事。劇終黎明破曉時分,男女主人公分手告別,難捨難分。此時此刻,影幕背景猶如《埃塞爾私人藝術收藏展》畫展海報畫面,天空朝霞化作花朵,彩雲映照戀人臉龐。
圖片除標註說明之外,其餘源自Albertina Museum , 網絡
(本文由歐華傳媒原創,作者李力,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