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為何要敬老:中國人最該知道的四重意思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重陽節為何要敬老:中國人最該知道的四重意思

說到重陽節,在現代人心中的分量似乎遠不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說到重陽節的傳統,人們似乎只記得插茱萸、賞秋、賞菊、登高、踏秋、吃重陽糕、飲菊花酒。說到重陽節的意味,人們還會首先想到那些傳誦千古的詩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佳節又重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總之,人們對重陽有著一份輕視;剩下的重視裡,充斥的又多是風雅的印象和感受。而重陽節的初衷和真意,卻隱沒在現代的喧囂裡,鮮有人曉。是時候重新彰明重陽所蘊含的厚重內涵的時候了。

這份內涵,古今糅合,包含四重進境。其中的每一重,都值得並需要中華兒女所銘記。因為其中所包含的,不僅是中華自古以來所承續的大傳統,還是現代社會所急缺的藥。

敬祖——重陽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鬱,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中國數千年來承襲了祭祖的傳統,其中有著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為重要的一種,便是受儒家影響,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裡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後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而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在現代化進程中正日漸淡薄。這讓現代人失去的,是「家」所蘊含的最溫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以及人們精神世界的沉澱和厚重。

敬老——重陽日還是新時代中國的「老人節」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獨到的魅力,但是中華民族,以深摯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國十三億人口,以及海外的廣大同胞、僑胞,那些傳統美德(包括尊老敬老愛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沒的。

資料顯示,早在母系氏族社會,老人就受到敬重。中華民族的尊老敬老優秀傳統,自蒙昧時期產生,經歷了風風雨雨和時間的考驗傳承了幾千年。現在,我國把「常回家看看」寫入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這無疑是一個進步。

孝道——重陽是對中華孝傳統的一大承載

對於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發見的正是作為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

一個人所受恩惠莫重於父母,父母是生養我們的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謂五常,是家庭和睦興旺的根本。然而因中國近代的衰敗,今人將古代的一切思想視為封建思想,稱不適用於今世。於是不講孝道,導致很多老人無人贍養,並引起諸多社會及國家問題。

中國諸子百家思想雖各異,但無不注重孝道。如今中國可謂每一寸肌膚對孝道都充滿了饑渴。老人渴望孝道,因為其急需人贍養;中年人渴望孝道,因為其不可避免的走向老年;孩子渴望孝道,沒有孝道也就沒有慈愛;社會渴望孝道,沒有孝道,社會將變得冷漠;國家渴望孝道,沒有孝道,國人將不忠於國。華夏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據守本土四千年而不被異族所統治、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繁衍五千年而至今不衰的民族,何也?孝敬祖先,忠於國家。不講孝道,則家不為家;不忠於國,則國將不國。不忠不孝,四分五裂,華夏何以存在世界五千餘年!

近代有人稱:「中國古代孝道意味著絕對服從,是愚忠愚孝。」這種觀點以偏概全。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說:「君視臣為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又稱「君為輕。」怎能稱儒家思想中君對臣有絕對的支配權?關於孝順,孔子稱:「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又稱:「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如此怎能稱古代孝道意味著絕對服從、是愚忠愚孝?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孔子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果然,上世紀批判孝道的人在他們老後大多受到了其子女的虐待,幾乎沒有人享到天倫之樂,其子女不孝行徑之惡劣在中國歷史記載中從未見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今不孝子孫佔大多數,而我們卻依然詆毀孝道,莫非又要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如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國家養老不可能,家庭養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顧、悽涼等死之時,才會明白孝道的深意?我們離不開孝道,如果認為古代孝道有問題可以進行修正,但如果只是一味詆毀孝道無異於自掘墳墓。今天社會問題實因不孝而起,非孝道不能解決。

感恩——重陽中包含最大的普世價值

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敗。在危困時刻,有人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解除生活的困頓;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明確前進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軀把你擎起來,讓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終戰勝了苦難,揚帆遠航,駛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麼,你能不心存感激嗎?你能不思回報嗎?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感恩是積極向上的思考和謙卑的態度,它是自發性的行為。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做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實踐於生活中。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因為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種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的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的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的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的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因此,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能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我們的積極、健康、陽光的良好心態。懷有感恩之情,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份挑剔,多一份欣賞和感激。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病入道義上的淨化劑、事業上的原動力和內驅力,是人的高貴之所在。感恩將使你的心和你所企盼的事物聯繫得更緊,感恩將使你對生活、對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從而一生被美好的事物包圍。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這個世界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我們的人生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綜上:重陽節,一個承續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中國人美好的節日,不應再被現代中國人所忽略。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恆的。(本文由儒風大家友情提供)

(責編:湯詩瑤、丁濤)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馬上就是重陽節了,重陽節有敬老的傳統習俗,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呢?重陽節為什麼是給老年人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為什麼要敬老重陽節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寓意「久久」,有祝願老人長壽的含義在裡面,所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自古以來就有敬老感恩的傳統。
  • 重陽節的有什麼寓意 九九重陽意義有哪些
    很多網友只知道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為我國的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知識知道的很少。雙九重陽日這一天有什麼重要的寓意,小編在文中為大家科普一下重陽節的四重意思,隨小編一起來文中了解一下吧。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老人又象徵著遲暮與九相似,所以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
  • 重陽節,敬老節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 來自重陽節的"友情提示":敬老要多行少說
    【文藝星青年按】又到九月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了。愛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千古不變的傳統美德。「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後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  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於遠古,形成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對於其來源有很多不同說法。  流傳至今,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所以重陽節還叫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和敬老節。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 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有什麼風俗?重陽節的古詩有哪些?
    馬上就是重陽節了,聽說重陽節有敬老節的說法,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傳統節日的現代傳承。重陽節最早是一個豐收後的祭祀節日,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其中,傳承至今,現在的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人們會在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是傳統節日現代傳承方式之一。
  • 尊老愛老――多處教會重陽節舉行敬老活動
    知道自己更應該愛惜光陰,要感謝不可埋怨,要快樂不可憂愁。不要覺得自己年老而難過痛苦。要對生活充滿信心,要積極面對人生,消除憂愁,悲觀,消極。真正做到「人老心不老」,讓老人們知道了要為自己的擁有感謝上帝。充滿快樂的享受老年。 不僅是老年人,年青人參加敬老禮拜的時候,也能受到很多影響。現代很多年青人常常不尊敬、甚至埋怨老人。
  • 安徽巢湖:「花樣」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
    原標題:安徽巢湖:「花樣」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連日來,巢湖市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孝老愛親活動,處處洋溢著濃濃的敬老情。中垾鎮老齡委還開展了一系列敬老、孝老、助老活動,10月初各村(居)專幹深入老年人家庭,手把手地給老人傳授智慧型手機和使用方法以及防電信詐騙應急措施。為發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助推醫養結合,讓轄區老人在共建共享發展中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巢湖市銀屏鎮開展了系列服務主題活動,為老人獻上服務與關愛。
  • 【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2020會盟銀灘重陽節敬老活動
    九九重陽節 銀灘敬老情為傳承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10月25日 重陽節會盟銀灘景區開展了一年一度敬老相關活動孟津縣會盟鎮李莊村的老人再次歡聚一堂10月25日 小學生農事研學團來到會盟銀灘恰好 遇見了重陽節
  • 長沙開展多彩重陽節活動 老年朋友樂享「敬老情」
    長沙市道德模範們帶頭參與重陽節敬老活動,發揮榜樣力量,引領全社會向老人奉獻愛心,為老人營造文明祥和、充滿親情的良好生活環境。「敬老愛老不應只是子女們的責任,同樣也需要廣大社會成員的參與,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關愛老人的隊伍中來,更好地營造敬老愛老社會風貌。」中國好人楊士泉告訴記者。  「老年佳節喜洋洋,歌頌民富國超強。太平盛事無限好,黨的光輝映夕陽。」重陽節來臨之際,中國好人盧瑞雄專門為幸福橋區的老人們寫了一首詩。
  • 重陽節傳承敬老美德 石家莊各地開展孝老愛親活動
    橋西區:傳承敬老美德 喜迎重陽佳節  金秋時節,正值重陽,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營造關愛老年群體的濃厚社會氛圍,10月16日,區委宣傳部在橋西志願服務廣場開展重陽敬老志願服務活動。
  • 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不是為了敬老,而是為了闢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茱萸是種什麼植物?據考證,茱萸種類分類很多,最為常見的就是山茱萸和吳茱萸兩種。之前有人認為山茱萸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很多地方都有,就認為人們佩戴的是山茱萸。其實不然,真正佩戴的是吳茱萸。 這種植物是一種比較名貴的中草藥,又比較高的藥用價值。最重要的是它身有異香,有驅蟲避災的作用。
  • 重陽節的茱萸該怎麼插戴?
    然而卻沒有多少人知道茱萸是種什麼植物。甚至連著名海派作家施蟄存也是如此:「(我曾)有一個很天真的體會,以為茱萸是一種草本或木本的植物,每逢重陽節,家家都仿清明植樹之例,每人該種一株。王維因為自己在異鄉作客,因而想到家裡今年少一個人種茱萸了。」(《閒話重陽》)那麼,這重陽節的茱萸到底該怎麼插戴?古人的重陽節都怎麼過?重陽節被奉為「敬老節」又從何時開始的?且聽我一一道來。
  • 說說重陽節的來歷,為何被稱為敬老節?與數字「九」有關
    這七個日子分別是正月正(春節)、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端午節)、六月六(天貺節)、七月七(七夕節)、九月九(重陽節)。結合古代陰陽學說,這七個日子可以看出,皆是與「陽」有關(陽數或節氣屬陽),這也是古代「以陽為尊」的體現,陽者君父夫兄也。
  • 重陽節敬老愛老 各地佛教界開展慰問活動關愛老人
    當天,各地寺院、佛協等紛紛組織僧眾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慰問老年朋友,開展敬老護老活動,讓老年人感受到來自佛教的慈悲和溫暖。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重陽節又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
    為什麼重陽節要定在九月九日呢?你真的知道嗎?「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今天又是陰曆九月九日了,不知道大家都進行了什麼樣的活動呢?最近幾年國家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推廣在不斷加大力度。越來越多人知道重陽節就是用來敬老的,但是為什么九月九日要用來敬老呢?從我國可考的歷史中國可以得知,重陽節的核心習俗之一就是敬老求壽。在東漢的崔寔所作的《四月民令》中有寫到「九月九日可採菊花」,是我國有記錄的關於重陽節的最早文字記載。另外,在漢朝末年也有著在九月九日朝廷賜宴公卿近臣的行為。由此可見,在當時的九月九日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節日。
  • 南昌各地開展豐富多彩重陽節活動 處處洋溢敬老情
    西湖李家村委會村幹部李慶群說:「重陽慈孝大會就是要弘揚好尊老敬老傳統美德,讓村裡所有老年人開開心心地過一個重陽節,讓村裡所有的年輕一輩懂得發自內心地尊老敬老,讓尊老敬老成為每一個村民的自覺行動。」10月16日上午招賢社區工作人員組織了該社區十餘戶空巢老人集中在社區的二樓會議室進行座談。老人們對我們在重陽節前夕開展「關愛空巢老人送溫暖」活動感到非常開心,連連表示感謝,感謝南昌灣裡射擊中心領導及同志的掛念,感謝黨的政策好。中心支部黨員、志願者及招賢社區工作人員陪著老人們聊天,聽著他們訴說自己心裡話,感受他們感慨當今美好的生活……在聊到興致高時,老人們手舞足蹈,甚是可愛。
  • 象州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為重陽節敬老聚餐活動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象州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為重陽節敬老聚餐活動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2020-10-27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陽節,除了登高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10月25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的思鄉之情。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九九」諧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時祭祖、推行敬老活動。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也都是流傳已久的習俗。
  • 2019重陽檔案|重陽節:登高賞秋、感恩敬老
    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重陽節被賦予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 敬老思親在長安 海航長安航空開展重陽節主題航班活動
    2020年10月26日,西安——本報訊(通訊員 汪依清 作者單位 長安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歡迎您搭乘長安航空重陽節主題航班出行。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等習俗並傳承至今,當今又增添了敬老愛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