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9日訊(記者 王婕妤)有這樣一座公園,她俯臥於義烏江、武義江和婺江三江交匯的地方,傳統的五行文化滲透於她建築的每一個角落;她分為四大區塊,佔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書寫著自然與人文的交融傳奇。
11月6日,這座由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金華人俞孔堅領銜「土人設計團隊」設計的金華市燕尾洲公園,在世界建築節上獲得了「超級評審團」的一致點讚,擊敗來自法國、加拿大、臺灣、香港等地區提交的8個入圍項目,榮獲了「最佳景觀獎」。
建築界奧斯卡
設計靈感來自金華"板凳龍"習俗
有著「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建築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獎項之一,每年都吸引來自全世界超過60個國家、2000多名建築設計師前來參賽。今年的比賽收到了來自47個國家的700多份作品,入圍名單中包括不少著名的設計單位,如福斯特事務所、扎哈•哈迪德事務所、赫爾佐格&德梅隆事務所等。是什麼讓金華燕尾洲公園脫穎而出,徵服了那些享譽全球的建築學專家?
「將歷史和文化之韻融於建築之中,既做公園,也做純天然的綠色屏障。」燕尾洲的主要設計者俞孔堅教授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在燕尾洲公園,濃厚的地域文化通過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像,滲透於一草一木之中。從金華「板凳龍」傳統舞龍習俗中獲得啟發,設計師巧妙地設計了一條富有動感、與洪水相適應的步行橋,將被河流分割的兩岸城市聯接在一起。當地人把這座橋稱為「最具有詩意的步行橋」,自開放以來,平均每天有4萬名遊客來此觀賞。
好看更耐看
鬧市中罕見的清新綠洲
濃鬱的地域風情之外,燕尾洲公園還是三江交匯之處的「天然屏障」。在設計師眼中,公園不只是為人們休閒建造的地方,也是為環境而建。整個燕尾洲公園就是一個次生溼地,植被茂盛,不僅是鄉土植物的種子資源庫、許多動物的棲息地和庇護所,也是多種候鳥的中轉站。燕尾洲現有洲頭溼地是金華鬧市中一塊罕見的清新綠洲。按照景觀設計,兼顧了溼地保護和市民親近大自然的願望。
更值得一提的是,燕尾洲公園沒有造防洪堤,而是採用臺地風格的堤壩,具有天然的蓄水能力。汛期來臨,公園可以蓄納30萬立方米的洪水,人們仍可以在橋上行走,而洪水帶來的淤泥還可為溼地植被帶來肥料;而在乾旱時,公園土地所儲備的水能夠涵養植被,讓它們不缺水。這樣的設計理念,在國內的公園建築中極為罕見。
據了解,金華燕尾洲公園從2014年5月2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是俞孔堅教授在家鄉金華完成的第一件作品。生態理念和文化內涵並重,使得它不僅「好看」,而且「耐看」。這是金華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也是促進和諧社區建設的社會基礎設施。本次獲得世界建築節「最佳景觀獎」,為燕尾洲公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後,公園將不斷開發新項目,引進新理念,將這城市中的一片蔥鬱綿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