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是提前準備好的人生
近期在學習一些文學理論,起初開始學習是因為發現自己對文學理論認識淺薄。
從前一直很喜歡文學,也讀了不少文學書,可總有一種空中閣樓的感覺,少了一些穩固的支撐點,沒有找到一條可以串聯它們的線。
知道自己缺少這部分的知識後,開始學習、不斷地輸入,在輸入的過程中,總覺得要把這部分知識全部串聯後再去寫書評,這樣會更能說清理順一條文學史的線。
可今日忽然發現這種追求完美的陷阱,我是那種總要把一個東西全部理順,準備好一切才開始進行下一步的人。
可這完美主義背後是不是一種拖延症的另一種狀態呢?
寫文字,一是因為自己喜歡,二是想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可總覺得自己的水平有限,於是開始不斷地輸入。想著等準備好一切再去做一件事。
卻從未思考過,人生並沒有太多是準備好的,也許等準備好了就錯過了想做那件事的狀態。
準備的過程也不一定就是一味的輸入,也可以是輸出,不害怕試錯心態才能做對事。
莎士比亞說:我們所要做的事,應該一想到就做。因為人的想法是會變化的,有多少舌頭,多少手,多少意外,就會有多少猶豫,多少遲延。
所以,去做就對了
這是我半年前在糾結狀態下寫給自己的信。如貝聿銘所詮釋的那句話「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中。」結果就是什麼問題也沒有解決,
那段時間,我去看了羅振宇的演講,有一句話徹底點醒了我。
他說:「做事的人,不是在解決一個個想像中的問題,而是回應一個個真實世界的挑戰。」
我知道如果我選擇逃離,就一直漂泊在逃離的路上,所有的跋涉只是我的逃離在一次次的延伸長途。
當我真正面對時,反而發現沒有什麼害怕,害怕只是自己的完美主義創造出來的幻境。
於是到今天,我已堅持了半年的寫作。
你知道的,難做的事和重要的事往往是一件事
沒什麼大不了,去做就對了。以及「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我會一直信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