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製造助力中國大飛機

2020-12-26 華夏經緯網
長沙製造助力中國大飛機

中國商飛在湖南供應商、通用貨源企業達20餘家,其中長沙園區相關企業是合作主力——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斌

  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生產的ARJ21-700新支線飛機、C919大型客機、CR929寬體客機等,寄託著中國人「大飛機夢」,而在這個圓夢的過程中,長沙製造發揮著重要作用。

  記者了解到,在日前於長沙舉行的「2020走進中國商飛合作對接會」上,長沙多家園區企業與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籤署協議,涉及材料生產、起落架製造和導航研發等,正在為「大飛機中國造」貢獻長沙力量。

  合作領域不斷擴大

  一年前,隨著湖南航天環宇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以及中國商飛與航天環宇成立的合資公司——湖南飛宇航空裝備有限公司同期揭牌,正式拉開了長沙與中國商飛全面合作的序幕。

  根據設計規劃,湖南飛宇主要建設航空航天工藝裝備、航空產品、衛星通信等板塊,建成後將提升我國國產大型飛機裝備零部件製造及裝配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提升長沙衛星應用、復材應用等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的市場競爭力。

  而在今年的合作對接會上,位於長沙高新區的湖南北雲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中國商飛的合作單位,雙方將就「全球衛星定位晶片及高精度組合導航領域」方面開展探索與合作,實現互惠互利。

  不久前,北雲科技因為推出用於自動駕駛精準定位、基於自研GNSS晶片的高精度組合導航模組,且價格相比國外同檔次產品降低一個數量級,在業界引發震動。

  北雲科技CEO向為介紹,北雲科技團隊規模超過50人,經歷過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洗禮,對北鬥導航信號體制的優勢瞭然於胸,對做出高精度定位晶片有獨特的優勢。

  「我們將以此次與中國商飛全面合作為契機,加大研發力度,打造國內一流的民用飛機自主導航產業配套企業,深度參與中國商飛大飛機配套體系建設,堅定推進已合作項目,深化和拓展合作空間,共繪國產大飛機產業發展藍圖,共同開創新時期湖南航空產業發展新格局。」向為說。

  園區企業主力擔綱

  據了解,目前中國商飛在湖南供應商、通用貨源企業達20餘家,而長沙園區相關企業是合作主力,有的已合作多年。

  位於望城經開區的中航飛機起落架公司,在合作對接會上與中國商飛上飛院籤署了《關於民用起落架系統技術領域的合作框架協議》。

  其實,他們參與中國商飛的合作早在10年前就已開始。

  目前,C919起落架國產化零部件生產線打通工作正在穩步進行中。為實現ARJ21飛機起落架國產化交付,配合完成中國商飛下達的起落架交付任務,ARJ21飛機起落架交付主體由利勃海爾轉移至公司與利勃海爾在望城設立的合資公司。

  「目前公司的ARJ21起落架年產能為30至40架份。」中航飛機起落架公司總經理李恭亮介紹,公司自2016年交付了首件ARJ21起落架後,目前已累計交付了63架份。

  中國商飛的大飛機C919上的機輪剎車系統,則由位於長沙高新區的湖南博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擔綱。公司總裁吳厚平介紹,今年是博雲新材走進中國商飛10周年,大飛機智能剎車的自主可控,從材料研製、驗證實驗到飛機飛行,相關技術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剎車片對飛機而言,是易損品,一年必須更換一次。霍尼韋爾博雲航空系統(湖南)有限公司,承擔C919大型客機機輪、輪胎系統等項目。

  5年後全省營收或破千億

  中國商飛承載著國人的大飛機夢,也為製造業集中的湖南帶來機遇。

  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尹力堅介紹,根據項目生產交付目標,ARJ21的生產速率是30架/年,C919到2025年達到階段生產速率目標為50架/年。

  出席這次對接會的中國商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指出,過去12年,中國商飛已基本形成了商用飛機產品譜系,實現了國產大飛機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展望未來,中國商飛將努力實現國產商用飛機從少到多、從弱到強的歷史性發展,並不斷完善國產大飛機產品供給、豐富產品系列,擴大產業規模、推進產業布局,提升資源布局,他代表中國商飛歡迎和期待更多的湖南企業、科研事業單位深度參與其中。

  省工信廳廳長曹慧泉介紹,湖南「十四五」航空產業有五大發展目標: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集群、全國一流的航空航天配套及通航整機製造基地、全國一流的民用飛機配套產業基地、全國一流的北鬥導航系統應用示範區、全國一流的通航運營中心及通航產業綜合示範區。

  同時,湖南還將推進四大體系建設——中國商飛大飛機製造配套體系、航空航天整機製造體系、中小航空發動機維修體系、通航運營服務體系,提升中小航空發動機製造系統、飛機起降系統、減速傳動系統、機載系統、航空航天「四基」研製系統、北鬥應用系統六大能力。「到2025年,我省航空航天(含北鬥)產業營收預計突破千億元。」曹慧泉說。

稿件由長沙市臺辦提供

相關焦點

  • 貢獻「大飛機中國造」的長沙力量
    12月29日上午,湖南航天環宇產業園項目開工,中國商飛與航天環宇成立的合資公司湖南飛宇航空裝備有限公司同期揭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程福波見證開工並共同揭牌。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胡忠雄出席。
  • 助力軟體與智能製造融合創新 「軟體與智能製造主題論壇」在長沙舉行
    11月29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軟體與智能製造主題論壇」在長沙舉行。紅網時刻11月29日訊(記者 王詩穎 攝影 李長宏)11月29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軟體與智能製造主題論壇」在長沙舉行。本次論壇由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承辦。湖南省工信廳黨組成員、總經濟師熊琛為此次活動致辭。
  • 財經觀察:「中國製造」助力尼泊爾發展
    新華社加德滿都10月12日電 財經觀察:「中國製造」助力尼泊爾發展  新華社記者耿學鵬 劉天  近些年,中國格力空調在尼泊爾的銷量保持著近30%的年增長率,空調銷量大增有賴於尼泊爾電力供應的持續改善,而這兩個變化的發生得益於中國製造和中國技術持續改善當地民眾生活、助力當地基礎設施建設
  • 大飛機製造是中國製造業走向高端的中流砥柱
    一架飛機由500萬個左右零件組裝,這些零部件需要數千供應商生產,美國航空業相關企業達到近萬家,如果我國商用航空產業起來,將帶動大量相關高端製造產業鏈興起。大飛機製造是中國製造業走向高端的中流砥柱!中國商用飛機製造主要分為三部分:以C919為代表的中型客機,以CR929為代表的遠程寬體客機,以及以ARJ21為代表的100座以下小型支線客機。
  • 製造中國人自己的大飛機
    製造中國人自己的大飛機 2013-05-07 來源:《中國教育報》   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小時候就非常羨慕空中的小鳥,能夠自由翱翔。
  • 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亮相2020長沙智能製造大會
    11月28日,一年一度的中部地區智能製造國際專業品牌盛會——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簡稱2020長沙智能製造大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召開。作為大會重要主題論壇之一,「2020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於28日下午正式召開。
  • 大飛機製造兩強爭霸,中國能否插空崛起?
    這樣,從1999年起,分階段在中國的西安和瀋陽兩主機廠開始了320機翼的轉包生產,經過八年的努力,中方終於完成了從原材料到製造、裝配、系統安裝、調試等完完整整的機翼產業鏈建設,包括整套的裝配工裝也都是在中國設計製造完成的,這是目前中國的製造企業參與世界航空產業鏈分工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全世界能完整製造這樣尺寸的民用飛機機翼的廠家不超過5家,基本都在歐美。
  • 「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籌備工作啟動
    「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籌備工作啟動 華聲在線9月2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通訊員 彭瑞芳 記者 李治)「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將於11月28日在長沙開幕,籌備工作近日全面啟動。
  • 【關注】讓「中國製造」受益!減稅降費助力上飛裝備圓了「藍天夢」
    【關注】讓「中國製造」受益!在上海上飛飛機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的研發生產線上,技術工人們正在繁忙地工作。這家集飛機部件及零組件的生產製造和航空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和維修服務等為一體的企業,經過10餘年的發展,已成為上海地區具有一定規模的飛機大部件公司,同時零件智能製造技術和飛機部件數位化裝備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人工智慧變革,長沙製造的「最強大腦」
    長沙晚報記者 王志偉 攝     說到智能製造,許多人會聯想到布滿機器人的工廠車間、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生產線。  對於許多企業來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核心目標已經達到,「我們實現了用機器替代人力,為何還要做人工智慧的改造?」
  • 大飛機製造有多難
    大飛機製造有多難,看看我們的大飛機發展之路就知道了!2008年,自主研製生產的首架噴氣支線客機ARJ21-700飛機在上海大場機場首飛,12年過去了,ARJ21支線客機才交付了39架。這就是一架支線飛機的發展之路,漫長曲折。而C919大飛機,2017年首飛,明年開始商業交付,真正商業運營得2023年開始,2025年產能才能達到50架左右。這已經很快了。對於C929就更遙遠了,還沒有總裝下線呢!
  • 晨悅生活 | 探秘空客A350飛機製造工廠 大飛機是怎樣煉成的?
    空客最新一代的寬體客機A350飛機是如何製造、運輸和裝配的?近日,第一財經記者來到空客公司位於法國土魯斯和德國漢堡的製造工廠,現場了解了飛機製造的全過程。同時,和所有空客飛機一樣,A350在出廠時就可以安裝機上Wi-Fi系統,乘客將可以在越來越多的航班上實現空中上網。你知道嗎?空客A350XWB與中國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在立項階段就將中國納入研發與製造參與國家名單的外國飛機項目,中國的航空工業企業承擔了A350機體5%的製造任務,相當於空客每賣出100架A350,就有5架是在中國製造的。
  • 中國大飛機製造:從「知其所以然」做起
    C919活動翼面復材應用多、尺寸大、疊層厚,產品加工難度大,西飛尚未有對大尺寸複合材料活動翼面自動制孔的經驗。為此,西飛機翼裝配廠數位化團隊成立了活動翼面自動制孔專項攻堅團隊,對機器人制孔壓緊力、進給速度、轉速等各項加工參數不斷進行探索和驗證,形成定製化加工方案。攻堅團隊解決了複合材料容易分層、劈裂以及進給速度慢導致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 龐巴迪為何在大飛機製造上折翼?
    龐巴迪,這家世界第三大飛機製造商、加拿大最知名的製造企業無疑是蒙特婁最亮眼的名片。不過,流年不利的龐巴迪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退出飛機製造領域。10月31日,龐巴迪宣布以超過12億美元的價格向精靈航空系統(Spirit Aero Systems)出售公司旗下的飛機結構和工程服務業務下的大部分資產,其中就包括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北非摩洛哥以及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三座工廠。
  • 航鐵集團飛機製造有限公司「買全球賣全球」,亞洲飛機新業態突圍先鋒
    航鐵集團飛機製造有限公司航鐵集團飛機製造有限公司買全球賣全球,如今飛機作為亞洲發展的新業態,企業十年前就抓住了這個巨大的機遇,在與歐美的空客公司,波音公司深度合作,深度協作的背景下,航鐵集團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從專業展會,產銷對接,運營培訓等方面積極引導中國飛機產業衝出亞洲,樹立第一勞動模範的企業先鋒形象。
  •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 新舟飛機走向世界
    截止2012年10月,新舟系列飛機已獲得國內外訂單近200架,交付客戶76架,運營在非洲、亞洲、南美洲與獨立國協等14個國家的200餘條航線上,新舟機群飛行小時與飛行起落數雙雙接近20萬,樹立了「中國製造」與中國民機的品牌形象。  新世紀放飛新希望  雖說「和平與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旋律,但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強權政治的影子依然存在。
  • 中國大飛機C919備戰「大考」
    從運10項目下馬,歷經麥道合作項目終止、空客合作項目落空,幾經周折,耗費超過20年時間,有ARJ21支線客機「鋪墊在前」,中國終以C919填補了大飛機製造能力的空白。不過,這個「填補空白」的過程,不僅是科研人員技術攻關的過程,也是與國際供應商在國際市場規則下不斷合作、交手和博弈的過程,這些經驗,其意義與價值,絕非僅限於這架「中國大飛機」。
  • 飛機製造行業深度報告:尖端製造,千億市場有望逐步打開
    工藝性要求:由於飛機零件數量多,多採用薄壁結構,開敞性差,形狀和結構 複雜,尺寸大而剛度小,所以使得飛機製造困難,手工勞動量大,因此飛機結 構需要具有良好的工藝性,便於零部件的製造加工和後續飛機結構的裝配。
  • 他是中國第一個製造飛機的人,曾經一度超過了美國的製造技術
    公元1909年,中國技師馮如自己製造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翱翔,它距離世界上第一架飛行器升空僅六年,而性能卻超過同時代各國的飛機,這條消息一公布,立即震驚了全世界的航空界。他一邊工作一邊學英文,並對機器製造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等他從舊金山來到紐約,已經成為一名博學多才的青年,他曾發明過抽水機,製作了能雙向收發的無線電報機。他的這些別出心裁的發明,使當地美國人無不驚訝。
  • 德國《明鏡》:從汽車到高鐵與大飛機,中國製造學到了什麼
    【編者按】德國《明鏡》雜誌8月20日刊登關於中國製造的特稿,從汽車、高鐵與飛機三大工業領域分析了中國工業面臨的問題、機遇與挑戰。這家媒體稱,在這三大工業領域,中國都處在轉折點上。報導稱,中國製造正在吸取教訓,從獲取短期利益為主開始向注重質量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