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下考到城裡上中學那年,我第一次聽說「圖書館」的芳名,第一次看到那麼多書,真有種如饑似渴的激動。
那天,我在看剛復刊的《兒童文學》,一紮進故事裡,就著迷了。書沒讀完,圖書館關門的時間到了。捨不得放下沒讀完的故事,我把書偷偷放進書包。這事沒有逃過圖書管理員黃老師的眼睛,我羞愧得無地自容。黃老師卻把我帶到她家,把自己的書給我,還送給我受用一生的教誨:「愛讀書是好孩子,好孩子就不能犯這樣的錯。」
黃老師不僅沒把這事告訴別人,還讓我做她的助手——擔任圖書管理員,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書。她的包容,讓我與圖書館結下情緣。此後,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無論春夏秋冬、天南地北,哪怕是異國他鄉,我都會與它親近。
我「讀」過最老圖書館——浙江寧波「天一閣」。漫步在這家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圖書館,我沒有翻讀一張紙頁,卻讀著範欽讀書和藏書的故事,讀著藏書樓的磚瓦臺階,戀戀不捨,如不舍遲到400多年的情緣。
女兒嫁到杭州,動員我退休後到那裡生活。越老越戀故鄉,對她的提議不屑一顧。沒想到一次去看她,邂逅了良渚村的「曉書館」,在荷塘柳色間讀到夜幕降臨,離去時仍頻頻回眸顧盼。於是,我強烈要求成為良渚村村民,只求能天天廝守那份書香。
紐西蘭之旅,飛行12小時到南半球的奧克蘭。當看到圖書館裡竟然能讀到漢字讀物,我毫不吝惜放棄了海邊攬勝的行程,把寶貴的時間交給了繁華的維多利亞大街上這片寧靜,這是我所擁有的最昂貴的閱讀。
去年國慶長假,乘高鐵遊濟南。大明湖輕柔一拂,觸動了我的情愫,我又想「它」了。高德地圖一查,山東省圖書館正把我等候。如赴一場約會,我急切而往。花園路,一幢雕梁畫棟、古色古香的宮殿充溢著花園的芬芳。原來,山東省圖創建於1909年,是山東提學使羅正鈞仿寧波範氏「天一閣」舊制,掐指一算,正值110華誕。新館於1994年動工興建,5層樓幾千平方米的面積,十幾個典雅的閱覽室花草繁茂,金魚翔遊。悄然步入座無虛席的「遐園語社」,聽書頁翻卷的樂章,輕嗅墨香。在一個角落,我隨手捧起一本書,把自己放進去,安寧於書香時光。
圖書館伴我走過了那麼多的風雨韶華,如果可以選擇另一種情緣,我就把一生許給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