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經一路:創下多個「濟南第一」的大馬路

2021-01-10 濟南發布客戶端

濟南的馬路,概念始自開商埠新建的大馬路,亦稱一馬路。一馬路東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樹,北臨膠濟鐵路,即經一緯一路至經一緯九路,今天統稱為經一路。經一路,老濟南人更習慣叫一大馬路,濟南開埠後,成為出西關走北店子過黃河去東昌府的重要商道。

從大馬路到一大馬路

1906年1月10日,經過一年半緊鑼密鼓地籌備,在五裡溝1號大廟院內,濟南商埠開發局舉行了隆重的開埠典禮,新任山東巡撫楊士驤主持大典,各階層參加者有200餘人,並有60多名德、英、法、日等國僑商參加。商埠局極為重視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面對這片滿目荒野溝壑的新開發區,道路建設便成為當務之急。1908年9月,一條平行於膠濟鐵路的時髦「大馬路」應運而生,濟南歷史上第一條馬路宣告建成。

為什麼說大馬路是濟南第一條新概念馬路呢?因為清末以前的濟南,過去只有官道、街道和石板路,都很狹窄。即便長清官道,也只是能並排三輛馬車的夯實土路,況且過去的馬車寬不過六尺(2米)。濟南開商埠後修建的第一條馬路,其寬度就超過了濟南府歷史上任何一條官道,成為商埠開發的奠基之作,足可見商埠開發者的超前視野,也為今天的濟南留下了現代馬路不可或缺的痕跡。

鋪一條沙石路,為何叫大馬路呢?濟南的大馬路之名,其源於清鹹豐十年(1860)煙臺修建的第一條大馬路。煙臺是山東省最早的通商口岸,此時,西方的馬路正在沿海商埠區方興未艾,是新時代鋪路技術的代名詞。方法是用蒸汽式壓路機壓制路面,有路基、路面縱坡,有磚砌拱暗溝,並採用德國柏林標準進出口排水雨鬥。這種超前科學築路方式直到今天仍在應用,是由英國人約翰·馬卡丹發明的新型築路方法,後來被命名為「馬卡丹路」,簡稱「馬路」。

濟南商埠興起後的大馬路亦稱一馬路,原因是1910年前後又修建了二馬路、三馬路。上世紀20年代初,隨著經二路緯四路商賈雲集,周邊「黃金地」日益生輝,「小」商埠驟然變大,進而約定俗成,口語中乾脆換稱為一大馬路、二大馬路、三大馬路……直到八大馬路。後來又改為經一路、經二路……

一條充滿傳奇的馬路

經一路是濟南市第一條大馬路,百年來從東往西誕生了許多濟南第一,甚至山東第一,老濟南說起來如數家珍:

經一緯一路東口,是十王殿舊址,這裡有座正衝館驛街的歐式古樓,1908年建成,最早是津浦鐵路北段總局濟南辦事處,名喚津浦鐵路賓館。上世紀初孫中山、蔣介石、胡適等政教要人都曾在此下榻。1922年10月,第八屆全國教育會聯合會在濟南召開,時任北京大學教務長的胡適參加會議時就住在這裡,他在日記中寫道,「這家賓館,是津浦鐵路局設的,開張不久,建築還好,陳設也很好,在北京只有少數可比得上它。」日偽時期,津浦鐵路賓館曾是敵偽特務機關所在地,很多愛國仁人志士在此慘遭殺害;民國時期曾是國民黨警備司令部所在地。

經一路上上世紀80年代建起的天橋賓館,高7層,是當年天橋區最大的賓館。因長途汽車站天橋站在此,又靠近火車站,大量乘客蜂擁而至,擁擠不堪。2000年東拓經一路時天橋賓館拆除。

經一路天橋西鄰,有兩家新中國成立後建起的工廠,規模都不甚大,但頗有名氣。一家是濟南電信工具廠,生產鐵路信號燈,曾經生產出山東省第一雙電力用鐵鞋;另一家是濟南魯光燈具總廠,是山東省第一家在省電視臺做廣告的燈具企業,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可惜兩家企業都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消失。兩家企業的西鄰是濟南鐵路局,再往西是膠濟鐵路濟南火車站,如今尚有乘客候車室、歐式辦公樓、膠濟鐵路飯店等百年古建築完好保存,其身後的津浦鐵路濟南火車站,是由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日耳曼式風格的車站建築,於1912年建成。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被戰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是濟南百年商埠的地標建築,其造型設計被編入中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建築學教科書。但遺憾的是1992年被徹底拆除,成為老濟南難以忘卻的痛。

經一緯二路東北角,1905年曾建起濟南第一家西餐館,且兼營賓館,是吃住玩一條龍綜合性飯店,店名石泰巖,是用隨膠濟鐵路來濟南的德國老闆名字命名。它的西餐以德式風味大菜為主,可承辦大型宴會,光顧者多是外籍客商和國內達官貴人,當時鐵路局、郵電局的洋人局長和高級職員們經常光臨,亦為文人墨客的首選之地。1934年春天,著名文人柳亞子偕夫人奉老母遊北京後轉道濟南,遊覽趵突泉、大明湖後曾在此下榻,曾賦詩一首讚美石泰巖:「一樹棠梨紅正酣,紫丁香發趁春暄。明窗淨几堪容我,暫解行縢石泰巖。」1956年後,濟南市在原地並南延創建了濟南無線電一廠,這家國營企業是濟南市後來18家無線電廠的母廠,今日「浪潮集團」之始,上世紀末消失。

濟南鐵路局對面路南有兩組建築值得回憶,一個是原濟南經一路小學,是1904年開商埠後最早成立的新式小學之一,1999年拆除,現在原地建起了一座高聳雲天的「東泰凱悅中心」大廈;另一個是1912年建起的德國高級職員公寓,由四幢二層樓房和一處平房院落組成,是濟南現存最早的異國別墅公寓。

經一緯三路路口,東西有兩座著名建築,西邊是山東賓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是商埠地區最豪華建築,1958年8月,毛主席來濟南視察工作時曾在此下榻。另有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等多位中外國家領導人在此留住。東邊是山東明珠怡和國際酒店,是改革開放後在火車站地區建起的第一棟「窗口」建築,高度曾為濟南之最,2012年竣工。對面路北是火車站出口,西邊是一座異域風格的二層「T」型樓,為濟南電報大樓舊址。這是1904年濟南開商埠後首建的「濟南府電報收發局」,開濟南無線電報業的先河。西鄰是站長室、車站調度室。再往西95號、97號兩套二層簡易樓,是經一路上唯一保留新中國成立前原貌的民間商用貨棧,雖已搖搖欲墜,但仍殘留著時代的印痕和滄桑。

經一緯四路,路東是濟南鐵路文化宮,為濟南市最活躍的文化陣地之一。路西現存一片宅院,據老鄰居講是苗家創辦的「公聚和」糧棧舊址。2004年拓寬經一路時拆掉了臨街門面前樓,但整棟建築依然保存完好,裡面的建築裝飾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新中國成立前後曾長期為濟南鐵路局職工公寓。1962年,著名導演王為一曾在此拍攝電影《七十二家房客》。

經一緯五路上的泰豐樓,開業於民國二年(1913)9月,是商埠區最大的魯菜館,能同時容納200人用餐。泰豐樓與老城裡芙蓉街上的東魯飯莊並列,曾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濟南城裡城外兩家最大的飯店,大軍閥張宗昌、韓復榘都曾多次在此宴請賓客。

經一緯六路,現在是「一橋飛架南北」。緯六路立交橋下曾是「阜成信」大型棉花行,周圍老百姓習慣叫它「打包廠」,上世紀30年代「阜成信」每年有近40萬擔棉花銷往各地,佔到全省輸出量的27%。東鄰是濟南市市立二院,原名若瑟醫院,1928年由德國天主教修女若瑟創建。

經一緯七路,路北是1904年膠濟鐵路開通時濟南火車站的舊址,1915年移至今天濟南鐵路博物館位置。舊社會這裡曾是「扛大個」(裝卸工)最集中的地方。路兩邊曾是著名的鐵路貨場和百貨批發站,從緯五到緯八路路北有鐵路貨場三大出口,在計劃經濟年代,濟南市絕大部分物資都是從這裡運往四面八方,成為濟南國營一運、二運、三運、長途運輸公司的搖籃,也是過去成千上萬「拉套子哥們」的誕生地。現在已成為高樓林立的「群盛華城」小區。

經一緯九路,南鄰是原國營濟南罐頭食品廠,是上世紀80年代濟南首屈一指的大工廠,有職工4000多人,生產的蘆筍罐頭多次在國際上獲得金獎,忙時一天能生產90噸蘆筍罐頭,是山東省著名的出口創匯大戶。路北325號,原是濟南麵粉廠舊址,廠門正對緯九路,前身是日本人1919年開辦的「滿洲磨坊」,這家企業還曾叫過三吉麵粉廠,曾經是濟南最大的日商企業,年產麵粉4400噸。1948年濟南解放後改稱國營濟南麵粉廠,是濟南市唯一生產特製一等粉的大型麵粉加工企業。西鄰就是濟南老商埠日進鬥金的西市場。

憶往昔,上世紀30年代中期,經一路鋪改為青石板路,直到1974年整修經一路時,才把每天被川流不息的車輪碾壓的坑窪不平的青石板拆除,鋪就了平整的瀝青路——真正的大馬路。2003年經一路又一次拓寬改造,加寬延伸,今天的「一大馬路」已舒展雙翼,展翅高飛,東翼連接明湖路、花園路,西翼連接槐蔭街、經十路,成為一條橫跨濟南東西的金光大道。(作者 黃鴻河)

相關焦點

  • 一大馬路上的濟南第一
    一馬路東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樹,北臨膠濟鐵路,即經一緯一路至經一緯九路,今天統稱為經一路。經一路,老濟南人更習慣叫一大馬路,濟南開埠後,成為出西關走北店子過黃河去東昌府的重要商道。1908年9月,一條平行於膠濟鐵路的時髦「大馬路」應運而生,濟南歷史上第一條馬路宣告建成。  為什麼說大馬路是濟南第一條新概念馬路呢?因為清末以前的濟南,過去只有官道、街道和石板路,都很狹窄。即便長清官道,也只是能並排三輛馬車的夯實土路,況且過去的馬車寬不過六尺(2米)。
  • 夢回老濟南——「一大馬路上的濟南第一」
    一馬路東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樹,北臨膠濟鐵路,即經一緯一路至經一緯九路,今天統稱為經一路。經一路,老濟南人更習慣叫一大馬路,濟南開埠後,成為出西關走北店子過黃河去東昌府的重要商道。濟南開商埠後修建的第一條馬路,其寬度就超過了濟南府歷史上任何一條官道,成為商埠開發的奠基之作,足可見商埠開發者的超前視野,也為今天的濟南留下了現代馬路不可或缺的痕跡。   鋪一條沙石路,為何叫大馬路呢?濟南的大馬路之名,其源於清鹹豐十年(1860)煙臺修建的第一條大馬路。煙臺是山東省最早的通商口岸,此時,西方的馬路正在沿海商埠區方興未艾,是新時代鋪路技術的代名詞。
  • 一大馬路上的那些濟南第一:津浦鐵路賓館 第一家西餐館……
    1908年9月,一條平行於膠濟鐵路的時髦「大馬路」應運而生,濟南歷史上第一條馬路宣告建成。為什麼說大馬路是濟南第一條新概念馬路呢?因為清末以前的濟南,過去只有官道、街道和石板路,都很狹窄。即便長清官道,也只是能並排三輛馬車的夯實土路,況且過去的馬車寬不過六尺(2米)。
  • 濟南經二路,曾經的「商埠繁華第一街」
    濟南市的經二路當地人俗稱「二大馬路」,西起現代商圈西市場範圍,東和普利門直通,全長四公裡。1934年二經路形成的繁華商業區,「二大馬路緯四路」就成為了這片商圈中的「金銀地」。經二路是當年商業、金融、郵政中心,擁有著若干的「第一」和「之最」。
  • 海報直擊丨濟南百年修女樓「搬家」:2600噸大樓平移76米 中間還有...
    相比之前的老建築平移,這次難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頂升1.65米,二是旋轉20度,這兩項均創下了全國紀錄。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修女樓首先向東平移50米,然後轉20度,隨之再北行26米,這次遷移經歷1小時12分。
  • 濟南:「銀座好望角」 北臨經一路將通地鐵
    魯網6月8日訊(記者 劉梅婷)記者近日從濟南市規劃局獲悉,在經一路與順河西街交叉口西側正在建「銀座好望角項目」,據悉,規劃中的軌道交通線也在該項目以北通過,這也從側面證實了經一路將通地鐵。    據了解,銀座好望角項目位於經一路、濟安路、順河西街交叉處三角地帶,項目總投資約7.9億元,總佔地面積19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5167平方米。項目將建兩棟地上18層、地下2層的主體大樓。其中一棟為高級公寓,一棟為soho辦公樓。一至三層為購物中心精品店,地下一層為超市,營業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地下二層為地下立體停車場,項目東北側還將設置1萬平方米開放式綠地廣場。
  • 100年前濟南最潮的街—普利街百年變遷 - 第一高樓復興百年老街...
    一個月後,這座千年歷史古城開來了第一列火車,很多市民跑到火車站目睹了這個稀奇的鋼鐵「怪物」——膠濟鐵路開通了,濟南開埠了。開埠後的幾十年間,濟南城市人口和城區面積超過了以往千年的規模。這在歷史上不僅是領時代之先之舉,還為清末城市自我發展提供了一個範本。而隨著濟南開埠,當時最火、最潮的那條街卻是普利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如果外地人要來濟南,一定會有人囑咐:「別忘了逛逛普利大街,捎點東西回來。」
  • 山東十大最高建築排名(2018.6),全省第一高樓重回濟南!
    2018年6月9日上午,在濟南高新區漢峪金谷A5-3#樓施工現場,塔吊將一方混凝土緩緩吊至339米處進行澆築,標誌著位於濟南東部核心商務區的「第一高樓」正式封頂,刷新了濟南的天際線,也取代煙臺世茂海灣壹號T1樓成為山東省第一高樓。
  • 山東省最有地位的城市,GDP超過濟南煙臺,創造了多個省內第一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東南方向,近年來發展成為山東省的經濟中心,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城市。自古以來,青島就以其獨特的港口優勢,佔據著整個山東省的發展先機。從明清海禁政策開始,到甲午戰爭失敗後,德國強佔當時的膠州灣,再到建國後山東港口城市的大力發展,青島已將濟南遠遠甩在身後。
  • 濟南或曾是冶鐵之都 魏家莊遺址鐵器創多個第一
    濟南市考古所供圖  38件漢代鐵器創下多個第一  2009—2010年,魏家莊片區發現了168座漢代到元代的古墓葬,漢代墓葬就有122座,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對多座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後,出土了500多件各代文物,其中包括38件漢代鐵器。  「以前也零散地發現過濟南冶鐵的痕跡,這次沒想到能發現這麼多。」
  • 航拍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曾創下國內機場建設史上多項紀錄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距市中心約30公裡。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於1992年建成通航,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目前有航站樓一座,航站樓建築總面積11.4萬平方米,其中南指廊面積3萬平方米。有跑道一條,長度為 3600米。
  • 濟南24小時公交來了!途經各個繁華商圈、多個大醫院!經過你家嗎?
    凌晨後,在寒冷的冬夜裡,濟南第一條24小時公交車K101路開通已經數天了。這輛不打烊的公交車,帶給濟南人一份移動著的溫暖。 濟南K101路24小時公交車自11月22日開通以來,每晚都會準時從濟南營市街經十路公交車站向終點站甸柳莊循環發車。
  • 濟南大觀影院見證濟南百年變遷
    《定軍山》資料把視線拉回濟南,就在同一時期的1904年,濟南正式開埠通商,因為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在濟南交匯,外國的文化、宗教、建築等,迅速在商埠區擴展開來,濟南影劇院的發展也進入了高潮。>△近百年來的濟南商業中心大觀園
  • 濟南蝶變大戲:「三芯一路」架起濟南東部發展新格局
    無獨有偶,CAD、CBD和CLD以一種奇妙的緣分被奧體中路串聯起來,濟南東部的「三芯一路」正式成為濟南這座城市的新核心。濟南主城東北部最值得關注多項規劃重疊,濟南主城東北部最值得關注,潛力巨大。根據《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濟南主城區將由臘山、党家、舊城、燕山、王舍人、賢文六個片區組成。
  • 張智霖前女友、49歲許秋怡空降濟南藝星大談保養經
    ,大談自己的「保養經」!  Yestar濟南藝星真情回饋,現場抽出一、二、三等獎,分別是正品玻尿酸、水光針、面膜,更有皮秒、超聲刀限時特惠。  皮秒雷射(原價8800)現價5800!  超聲刀全面部買一送一!  Yestar濟南藝星持續打造逆齡盛宴  時尚醫美,高端前行!
  • 濟南有家百年老照相館,流傳幾代人的相片記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 實習生 董一揚在濟南市經三路上,有一家百年皇宮照相館,在商埠區眾多老建築中,它建造風格獨特,攝影技術也保留著許多傳統,拍出每個人的故事,這家老照相館一直遵循這一理念,延續著百年老店的生命力。
  • 山東濟南:黃河鐵路大橋百年滄桑
    而在其下遊11公裡處,與其遙遙相望的濟南洛口黃河鐵路大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默默地訴說著曾經的前塵往事,見證著一個世紀以來一座老城的榮辱滄桑……屈從列強修鐵路鐵路是近代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重要產物。鐵路所經之處,往往市場發達、百貨雲集、人煙輻湊、信息靈便,推動著物質文明的嬗變和演進。然而,在清朝末年,修鐵路也是帝國主義剝削中國的重要手段。
  • 又創下多個「世界第一」
    武漢市第一座以城市行政區的名字來命名的橋梁一個冷知識,青山長江大橋是武漢第一座用城市行政區的名字,來命名的橋梁。青山取自,青山區。不信你細想一下武漢江面上橋梁的名字。據統計,青山長江大橋已獲得授權及正在申報的專利共有22項,其中中鐵大橋局項目部拿到了9項專利,經計算,「專利密度」是其建橋平均水平的40多倍。現在,這個創下多個「世界第一」的橋梁終於要通車了~01.
  • 濟南有家近百年歷史的熟食店,豬蹄58一個,購買的人排起長隊
    就拿山東濟南來說吧,濟南的熟食店可以說多不勝數,幾乎每個小區下都有一個甚至多個熟食小店,濟南屬於典型的魯菜風格,其肉食也多以扒、醬、滷為主。很多店做的熟食真心不錯,每天也是很多人爭相購買。您知道在濟南眾多的熟食店中有這麼一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在濟南本地也是有著響噹噹的名號,深受濟南人的歡迎,雖然現在因為豬肉價格飆升,他家的豬蹄漲到了58一個,但是購買的人仍然是絡繹不絕。這家店起初舊址位於濟南老商埠—館驛街,其創辦於一九二七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在1981年的時候遷至經三路店名為魯味齋扒蹄店。
  • 濟南百年板橋大集被取締!髒亂差的道路將重新整修
    無線濟南7月28日訊 據濟南電視臺新聞頻道《今晚20分》報導,上周日,航運路集市接到取締通知,有上百年歷史的大集在27日正式取締,27日凌晨,記者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了解取締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