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郭毅可:將在珠海建立科研發展基地

2020-12-1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要一流的科學。」近日,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郭毅可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

&nbsp&nbsp&nbsp&nbsp郭毅可系國際知名的數據科學研究先驅,2018年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及歐洲科學院院士。他認為,香港擁有優越的科學研究和高校環境,更要穩固這一優勢,真正成為大灣區內基礎科學研究和尖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香港高校與內地在教學、科研、產業方面的合作日趨深入,香港浸會大學在2005年即進入內地辦學,在新的形勢下正調整布局。郭毅可透露,浸大將在珠海部署一批大科學裝置,建立起一個科研發展基地。「創造一些在人類對科學、對自然奧秘的好奇心驅動下產出的一流的成果,這是高校的任務。」他向南都記者表示。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南都:浸大是率先在內地辦學的香港高校,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發展藍圖是怎樣的?你出任浸大負責研究及拓展的副校長以來,在對外合作方面制定了哪些目標?

&nbsp&nbsp&nbsp&nbsp郭毅可:我們是進入大灣區比較早的,十幾年前就在珠海建了UIC(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那個時候我們是先驅者,現在UIC規模已經很大了,但是大灣區形勢變化很快,我們原來的辦學模式不一定跟現在的(形勢)吻合。現在我們要讓UIC與我們的合作變得更為緊密,這是我們在大灣區的主要的立足點。

&nbsp&nbsp&nbsp&nbsp在中山珠海地區,高校比較少,大家都喜歡集中在深圳這邊。但中山珠海都有很好的文化底蘊,也有很強的產業背景,進行開發實際上是很有意義的。我們希望在這個地區也能夠做好。

&nbsp&nbsp&nbsp&nbsp基於UIC,我們要做很多科研發展的布局。比方說,我們現在已經在考慮部署一批大科學裝置,包括人類健康研究領域的裝置,也包括認知科學裡的裝置,以便於儘快做很多科學實驗,來彌補我們在香港的不足。我們在那邊有很多投入,不久你就會看到,這些投入會使我們在珠海建立起一個浸會的科研發展基地。我們在香港的學生、教師、科研人員都可以去那邊做科研。

&nbsp&nbsp&nbsp&nbsp我們浸會是一所博雅大學,強在人文科學上面,我來了以後,希望在人文科學跟自然科學的交叉領域做些工作。本身我研究的領域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目前我們在人工智慧、醫學以及其他的人文科學方面,跟上海大學建立了全面合作的聯盟關係,跟清華大學也在建立人工智慧和藝術方面的合作。

&nbsp&nbsp&nbsp&nbsp南都:浸大有哪些優勢領域,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希望在哪些方向開展合作?

&nbsp&nbsp&nbsp&nbsp郭毅可:大家普遍覺得文理學院,好像在做科學研究合作的時候會有些弱勢。我不這麼看。第一個,中醫中藥是我們的長項,又正是在內地發展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我們越來越重視這個領域,可以拓展跟大灣區的合作。

&nbsp&nbsp&nbsp&nbsp我們浸會有非常好的傳媒、哲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在人工智慧倫理學的研究上面,我們非常強,而這種研究方向目前內地是比較弱的。在香港做研究,有很大的國際化優勢,我們在開拓人工智慧倫理學研究的重大課題,希望跟華為等內地企業能合作起來。

&nbsp&nbsp&nbsp&nbsp另外,我們正在籌建一個茶科學與茶文化的研究所。我們代謝學的研究是非常有名的,可以和中醫結合起來,和我們的歷史系和中文系國學院結合起來。最近已經有很多的內地茶商、產業基地和個人對這個研究所表示濃厚的興趣。我覺得我們在產業合作上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是很有可能的。

&nbsp&nbsp&nbsp&nbsp南都:這種與企業的合作是某種意義上的「優勢互補」嗎?你如何看待大灣區背景下高校的角色?

&nbsp&nbsp&nbsp&nbsp郭毅可:高校和企業是社會的兩個不同的部分。高校要培養人才,從事學術的研究;企業要創造社會財富,把科研變成生產力。高校就要做高校的事情,要認認真真地去科學領域探索,像我們就要走好人文與科學的結合(之路),在新的時代探索怎麼樣去發展。

&nbsp&nbsp&nbsp&nbsp我們需要企業向我們提出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問題,我們把它抽象提煉成一個科學或是社會科學問題,來進行研究。

&nbsp&nbsp&nbsp&nbsp同時,我們還肩負著一個重要任務——培養一流的有創造性的人才。高校要站在人類文明的制高點上來培養一流的人才,鼓勵創新的思維,創造一些在人類對科學、對自然奧秘的好奇心驅動下產出的一流的成果,這是高校的任務。

&nbsp&nbsp&nbsp&nbsp南都:在你看來,香港作為高等教育、基礎研究領先的地區,應該如何把握未來的方向?

&nbsp&nbsp&nbsp&nbsp郭毅可:香港的教育當然是一個長項,重視基礎教育是香港高等教育非常好的一點。我覺得這個優勢一定要發揚光大,在大灣區中起到更大作用。中國的發展,大灣區的發展,需要一流的科學。我們在香港既然已經擁有了一流的科學研究和高校環境,要保持好,發揚光大。

&nbsp&nbsp&nbsp&nbsp浸會大學是香港非常好的文理學院。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文理教育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美國的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的倫敦政經學院、牛津大學都是以文理著稱。這種大學的突出發展,對於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科學研究發展都非常重要。

&nbsp&nbsp&nbsp&nbsp我覺得香港應該發展長處,真正成為一個基礎科學研究和尖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要把它做深做強,跟內地緊密地合作,佔據領先地位。

&nbsp&nbsp&nbsp&nbsp南都:浸大在深圳成立的研究院未來幾年有什麼規劃?

&nbsp&nbsp&nbsp&nbsp郭毅可:我們在深圳的研究院最早主要是放了一些我們在內地的項目,作為一個合作的窗口。現在我們的深圳研究院要把握今天大灣區發展的新的形勢,要做很大的調整。

&nbsp&nbsp&nbsp&nbsp這是個共識,就是我們的深圳研究院必須要重新定位,讓它真正成為我們在大灣區,特別是深圳地區的研究基地。我們要選好幾個有特點的方向,比方說,醫療與健康很可能以深圳研究院為基礎發展;藝術、媒體方向是不是可以在那裡進行研究生的一些教育,這些都要去考慮,都要去嘗試。

&nbsp&nbsp&nbsp&nbsp我們一直強調,希望在大灣區做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做國家需要的事情,做對我們香港的學生、對香港的發展有最大裨益的事情,這是我們主要的幾個思考方向。

&nbsp&nbsp&nbsp&nbsp統籌:南都記者 向雪妮

&nbsp&nbsp&nbsp&nbsp採寫:南都記者 林子沛

相關焦點

  • 浸大將在珠海建立科研發展基地
    各方未來將如何發揮所長緊密合作?即日起,南都推出「港澳大學校長灣區訪談錄」系列報導,專訪港澳多所高校負責人,展望大灣區高等教育及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藍圖。  人物  郭毅可1980年至1987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專業就學,獲一等榮譽工學學士學位並成為首批清華碩博聯讀生。
  • 創新科學,創意博雅——訪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郭毅可
    新華社香港11月3日電(記者張雅詩 林寧)香港近年大力推動創科發展,香港本地高校積極參與其中。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郭毅可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浸大將利用其文理並重的優勢,與內地著名高校合作,在科學與人文結合的創新中作貢獻。
  • 香港浸會大學與北師大在珠海創辦聯合國際學院
    (記者周景洛)百年名校北京師範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合作創辦的聯合國際學院將於今年九月開學。這是全國首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合作大型項目,畢業生將獲香港浸會大學頒發學位。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兼聯合國際學院校長吳清輝今天對記者說
  • 天威與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籤訂實習基地協議
    加強「產學研」合作 珠海2014年4月17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天威與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UIC」)籤訂校企合作實習基地協議。天威將通過接收吸納實習生的方式,與UIC共同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及較強實踐能力的新一代應用型人才。 多年來天威與UIC建立起緊密的聯繫和合作,包括天威贊助UIC學生舉辦面試體驗營、UIC參加「天威杯」環保創意設計大賽獲得金獎等。此次籤訂的實習基地協議,將深度推進彼此的合作,合作範圍擴展到學生實習、職工培訓、技術開發合作等方面。
  • 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受聘廣州中山大學
    中新社廣州7月26日電 (許青青)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26日受聘廣州中山大學教授、中山大學學位委員會主任。陳新滋院士是廣東臺山人,1975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1979年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其先後任職於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臺灣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2007年至2010年任副校長)、香港浸會大學(2010年至2015年任校長)。
  •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2019年,她獲任為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第二屆會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會計師公會會計人力研究諮詢小組主席、資格監督委員會成員、香港財務會計協會委員會成員、以及大灣區委員會成員。目標秉承UIC在中國內地建立博雅大學的先鋒理念,繼續致力於創新的商業教育和專業培訓,為推動中國的商業及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 珠海市同城高校,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和北師大香港浸會聯合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創辦於2001年,原名是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2003年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是北京師範大學的「獨立學院」。換句話說,他就是一所民辦學校而已。但是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從2019年開始減少招生,2021年將停止招生,2024年將終止辦學了。不過,北師大將利用已協議收回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的用地、校舍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 北師大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創新珠海養老服務模式
    北師大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創新珠海養老服務模式   中新網珠海3月3日電 (鄧媛雯 陳彥儒 王進萍)記者3日從珠海市民政局獲悉,該局為促進當地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設施發展,委託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以下簡稱UIC)開展珠海養老機構社工巡迴服務。
  • 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招生宣傳
    首家中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創辦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7月在閩招生宣傳行程來啦!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中文簡稱「北師港浸大」,英文簡稱「UIC」)由北京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於廣東省珠海市攜手合辦,是首家中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創辦的大學。
  • 香港城市大學將在廣東惠州辦學和開展科研合作
    顏新陽 攝   中新網惠州5月25日電(記者宋秀傑 康孝娟)香港城市大學學務副校長任廣禹5月25日下午在廣東惠州市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高等學校技術轉移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香港城市大學不但在惠州設立校園,而且還要把碩士、博士教育和頂尖科研、技術轉移的經驗都帶到惠州來。
  • 香港浸會大學:篤信力行
    >人民網    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和不斷爭取,學院於1994年更名為香港浸會大學。而校園亦發展至擁有3個獨立校園,分別為善衡校園、逸夫校園和浸會大學道校園。  「香港浸會大學是香港第二所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非常注重研究。四十多年來,浸大以「全人教育」為其教育目標及理想,並致力培育學生在學問、專業技能和身、心、靈方面取得均衡發展。通過研究工作創造知識乃是大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而教研人員積極地投入學術研究能為學生樹立榜樣,鼓勵他們終生學習和對真理、知識的渴求。
  • ...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榮獲「最受考生關注高校」獎
    在評選中,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憑藉領先的觀看熱度,在近500所高校中脫穎而出,獲得「最受考生關注高校」殊榮。這一獎項以院校直播間的播放量與觀眾數為依據進行考量,代表了考生、家長對高校的關注和喜愛程度,獲獎高校是直播活動中名副其實的「人氣王」。
  •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琴澳合作優勢互補 期待科創項目落地生根...
    中國網12月14日訊 (記者 張麗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認為,珠海橫琴新區與澳門能夠發揮各自優勢,深化合作,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共促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
  •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 想要學習視覺傳達或者視覺研究專業的同學,香港浸會大學與嶺南大學則是比較好的選擇。 香港浸會大學,有著全亞洲最好的傳媒和新聞專業,與之相關的視覺傳達類專業自然也相當不錯,這一點與大家熟悉的倫敦傳媒學院LCC相似。 嶺南大學,不同於浸會大學,它的視覺藝術系更專注於對哲學藝術、中國藝術史、認知電影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如果是對純藝方向或者影視方向的視覺設計感興趣,嶺南會更加合適。
  • 大學和居民共用!高新區會同體育公園確定委託北師港浸大管理
    南都訊 2020年3月24日,珠海高新區與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中文簡稱:北師港浸大,英文簡稱:UIC)舉行會同體育公園委託管理籤約儀式,並探討了產學研合作。
  • 香港浸會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談2011招生
    黃煜:香港浸會大學是香港第二所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公立大學,它成立於1956年,當時成立的宗旨是全人教育的教育模式,經過差不多55年的發展,現在學校本科生有4500人,研究生將近4000人,差不多9000人這樣的大學,有教員、教授、講師以上大概500多人,整個大學在香港是以文科和理科的專業見長。
  • 2020本科|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綜合評價招生
    在擔憂全球疫情發展的同時,不少原計劃留學的同學們也在擔憂自己的未來。那麼這所學校可以了解一下,不用出國門,就能感受國際化教育。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是中國第一所推行博雅教育的新型國際化大學。以全英文教學、國際化課程、全人教育核心、四維教育理念踐行。
  • 上海交通大學「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戶閔行開發區
    人民網上海6月18日電(龔莎)6月18日上午,零號灣全球創新產業集聚區建立五周年暨上海交通大學「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戶閔行開發區啟動儀式在位於閔行開發區文井路217號的基地建築內成功舉行。
  • 走進傳媒大咖的誕生地——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香港作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國際大都市,其繁榮、開放的環境一直吸引著不少內地學生。近些年,香港高校不斷擴大內地學生招生力度,讓香港成為求學熱門的目的地之一。在赴港潮中,傳媒一直是內地學子選擇的熱門專業。提到傳媒,就不得不提到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傳理學院的誕生與發展是時代的產物,同時香港傳媒業的大環境也成就了傳理學院的豐功偉績。
  • 港媒:香港珠海學院有望明年底「升格」為私立大學
    港媒:香港珠海學院有望明年底「升格」為私立大學 2017-02-22《大公報》報導,香港珠海學院有望明年底「升格」為私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