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古鎮寶藏靜待挖掘,市政協關注古厝人文內涵保護工作

2020-12-15 瀟湘晨報

福州坊間,有著「北有三坊七巷、南有螺洲古鎮」的說法。三坊七巷已成城市名片,螺洲古鎮保護如何?這引起了市政協的關注。

今年,市政協將「螺洲古厝人文內涵挖掘與保護」確定為專題協商課題。課題組由市政協分管副主席為指導,文化文史和學習委牽頭,市直有關部門、政協委員、智庫成員及專家組成。目前,課題調研報告已形成。昨日,市政協召開專題協商會,關注如何有效挖掘和保護螺洲古厝人文內涵。

古鎮現狀

歷史人文豐富,環境有待改善

課題啟動以來,課題組深入調研了螺洲古鎮。它位於倉山區東南端,歷史上人文薈萃,而且古建築鱗次櫛比,擁有2處4個點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不可移動文物登記點、100多處歷史風貌建築,主要分布在閩江沿線及陳氏五樓周邊。螺洲歷史人文資源,主要包括宗祠家廟、寺廟宮觀、名人故居、文教書院、碑刻牌坊、近現代辦公及商業建築群等六大類。

倉山區介紹,古鎮名人輩出,明清兩代有據可考的就有33位進士、171位舉人。此外,這裡還出過一大批名人學者。

記者昨日來到螺洲鎮,看到主幹道十字街車流人流混雜,路邊有小商販擺攤,各種纜線有些凌亂,不少老建築似乎沒人居住,門窗破損。在這裡,有一種回到過去年代的感覺。

跟著一群老年遊客,記者參觀了陳氏五樓和觀瀾書院。隨後,大家來到名人故居一座接一座的後門埕街,只見這裡的古建築規模宏大,包括陳寶琛故居、王仁堪狀元府等。穿過街區到達烏龍江邊,一幅山水美景赫然出現在眼前,在這裡可賞江上船隻穿梭,也可遠眺五虎山雄姿。

建言獻策

挖掘古厝內涵,避免資源浪費

在昨日的協商會上,與會人員表示,螺洲古厝種類繁多、內涵豐富、保存相對完整,積極挖掘和保護其中的人文內涵,有利於維護福州歷史文化名城品牌。

不過,螺洲古鎮保護目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古厝的保護與活化利用尚未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對《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保護規劃(2018—2030)》的落實沒有出臺具體措施;鎮內新舊建築夾雜,破壞整體風貌;有些古厝長期閒置,造成資源浪費;有些古厝產權不明晰,保護主體不明確;古鎮基礎設施滯後,鄉土文化宣傳不足。

與會人員認為,應充分調動力量,分階段、有步驟地將螺洲古鎮打造成以文脈寶地、山水景觀、家族文化、憶古懷舊為特色的旅遊景區;螺洲古厝人文內涵挖掘和保護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可以先行整治螺洲十字街,以良好面貌迎接遊客;通過基礎設施提升、市政配套建設、景觀整治、建築修繕等舉措,呈現古鎮風貌;還原陳氏五樓藏書功能,同時梳理螺洲陳氏名人事跡,組織開展陳寶琛學術研究;開發觀瀾書院功能,打造書院文化展示館,擇機申報文保單位。

課題調研報告也提出了眾多建議,比如組建螺洲古厝保護開發專家團隊,成立螺洲文化宣傳志願者隊伍,增強居民文保意識;出版螺洲系列叢書,介紹古厝文化;規劃古厝精品線路,提升旅遊品牌。

部門回應

整治鎮容鎮貌,儘快著手實施

倉山區在會上表示,螺洲鎮近期將在十字街及周邊區域,參照三坊七巷和上下杭,全面開展基礎設施提升、市政配套建設、景觀整治等工作,拆除不和諧建築;下一步,引入旅遊度假、休閒娛樂、溫泉康養、文化創意等產業,逐步將螺洲打造成以文脈寶地、山水景觀、溫泉康養、休閒娛樂為特色的古鎮旅遊區。另外,全面展現螺洲籍著名經濟學家事跡、佔地500平方米的陳岱孫紀念館正在建設,預計年內完成。

市文旅局、市名城委也分別對協商課題予以回應。(福州晚報記者 毛小春 林雙偉)

【來源:福州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倉山:守護古厝,老城區綻放新光彩
    關注微信公眾號:「嚴肅說房(yansuFZ)」,如果你想在福州買房,想要了解最新的房產資訊,樓市乾貨等,這裡應有盡有~ 倉山是福州的南大門。辯證看倉山,新舊交融,相得益彰。
  • 重磅 | 螺洲古鎮開發又邁實質一步
    螺洲鎮鎮長吳夢筆與泰禾集團福州公司總經理龍宇飛成功籤署戰略合作備受關注的螺洲古鎮開發,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8月24日下午五點,螺洲鎮人民政府及泰禾集團的相關領導,於螺洲鎮人民政府會議室盛大舉行螺洲古鎮開發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 福州倉山區:守護古厝 老城區綻放新光彩
    「煙臺山公園重新開園,得益於倉山區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是福州古厝保護、傳承的一次成功實踐。」倉山區文物行政部門負責人謝麗表示。 煙臺山歷史風貌區享有「萬國建築博物館」美譽,現存有188個文保及歷史建築。然而,隨著城市變遷,這些「真寶貝」也曾顯出破敗之象。
  • 古厝特色成為「福州元素」
    福州始終堅定不移抓好文物保護工作,對古厝保護投入力度很大。開始籌備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之後,福州先後舉辦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又頒布了《福州市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公布一批文保單位、歷史建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啟動實施一批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工程,精心組織一批主題展,完成一批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預備一批申遺項目等六個一批任務。
  • 福州螺洲古鎮紀念末代帝師陳寶琛誕辰170周年
    福州螺洲古鎮紀念末代帝師陳寶琛誕辰170周年 2017-11-11王光華 攝   中新網福州11月11日電 (記者 吳晟煒)紀念陳寶琛誕辰170周年系列活動,11日在福州螺洲古鎮舉行。  末代帝師陳寶琛(1848—1935年),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晚清大臣、學者,曾為宣統皇帝授讀。
  • 福清修繕保護古厝古民居
    近日,福清市出臺《古厝、古民居保護工作方案》,配套資金1100萬元,對集中摸排發現的78棟古厝以及鄉村中空置的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  在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中,福清組建專家庫,作為古厝、古民居保護的技術力量,在摸排整治過程中提出技術建議,保證工作有序高效推進。
  • 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衍生積極效應 古厝特色成為「福州元素」
    福州始終堅定不移抓好文物保護工作,對古厝保護投入力度很大。開始籌備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之後,福州先後舉辦「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又頒布了《福州市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公布一批文保單位、歷史建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啟動實施一批文化遺產保護重點工程,精心組織一批主題展,完成一批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預備一批申遺項目等「六個一批」任務。
  • 螺洲古鎮——帶您發現福州的又一「城市表情」
    著名文史學家、福建省文史館原館長盧美松以「山川清淑之氣,鬱為厚重歷史人文」來形容螺洲。位於螺洲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后宮螺洲境內的藏書樓、讀書閣與私家園林,其第宅園亭皆無奢靡之觀。帝師之鄉  盧美松說:「我們常說『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三坊七巷人文鼎盛,殊不知螺洲亦如此。
  • 福州螺洲古鎮7000畝保護規劃出爐...
    福州螺洲古鎮7000畝保護規劃出爐! 規劃敲定,區域利好已「官宣」3月27日,福州城鄉規劃局官網發布「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於公布《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福州市倉山區螺洲鎮保護規劃
  • 「行攝古厝 清涼一夏」2019福州倉山納涼季啟動
    邀請市民和遊客暢遊清涼倉山,體驗倉山古厝、美麗鄉村及非遺文化,感受倉山夏季旅遊的魅力。盧仰琳丨福州市倉山區旅遊事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 本次活動是倉山古厝旅遊線路系列推介活動的項目之一。今年倉山會在古厝中開展符合倉山地方特色、展示文化內涵的非遺活動。
  • 倉山:制香囊點雄黃 古厝內飄粽香
    通訊員 倉萱 攝  福州新聞網6月2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倉萱)蘭湯祓禊體驗、包粽子比賽、親子刺五毒體驗……昨日上午,「我們的節日·端午」倉山區主場活動在螺洲鎮陳氏家風家訓館裡舉行,一系列展示端午民俗文化內涵與傳承的活動精彩上演,讓參與活動的群眾收穫滿滿。  本次活動由市委文明辦、倉山區文明委聯合主辦,以「古厝端陽 文墨家風」為主題。
  • 關於深度挖掘舊城古鎮文化旅遊資源的建議
    關於深度挖掘舊城古鎮文化旅遊資源的建議 www.gxbszx.gov.cn  2020-06-29 16:17  閱讀:22513次  作者:楊玉娜  編輯:吳黃蘭  來源:平果縣政協網
  • 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督導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
    為做好歷史城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更新利用工作,12月4日,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走進歷史文化街區,對紅瓦修復二期、歷史建築掛牌保護、歷史及傳統風貌建築保護更新項目進行現場督導。市房地產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陳衛華陪同視察並主持了座談會,市南區政府、市北區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匯報了有關工作情況。代表委員們先後走進棲霞路10號紅瓦修復及掛牌現場和寧陽路街區、寧波路街區、海泊路街區保護更新項目現場,並召開座談會,詳細了解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歷史及傳統風貌建築保護利用和紅瓦修復等工作進展情況。
  • 福州倉山螺洲古鎮髒臭 有負「帝師之鄉」盛名
    這也是螺洲引來眾多遊客的原因。  接到趙先生報料後,海都記者近日來到螺洲古鎮探訪。就在古鎮靠近烏龍江的「帝師之鄉」碑刻周圍,灌木叢中散落著酒瓶、塑膠袋、廢紙、菸頭等生活垃圾,十分髒亂。  記者在螺洲古鎮走了一圈,鎮內的主幹道上和小街巷中,除了正規的垃圾箱、垃圾轉運站之外,不少路邊都冒出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堆,煞了風景。
  • 冶山林浦螺洲陽岐 未來這樣定位
    福州新聞網3月29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福州市冶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規劃》《福州市林浦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福州市螺洲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及《福州市陽岐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 已形成規劃草案並對外公示,公示時間持續至4月26日。
  • 《福州古厝》展現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的福州範本
    通過一組組精美的鏡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讓觀眾從古厝這一載體中解讀出專屬於福州的歷史文化基因。  該片中,古厝的人文歷史與保護故事逐步鋪展。,那是中國人從未割捨的世代鄉愁、文化故園……姿態各異、內涵豐富的福州古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鮮活註解,凝練而靈動。
  • 福州倉山螺洲古鎮髒臭 有負「帝師之鄉」盛名(組圖)
    離開福州前,趙先生特意致電海都新聞熱線95060,希望這一亂象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加強保護,不負「帝師之鄉」的美名。  亂象1 孔廟旁燒垃圾存安全隱患  說起螺洲,福州人並不陌生。  傳說中的「田螺姑娘」、電影裡「打到天津去、活捉陳長捷」的陳長捷,以及電視劇《潛伏》中餘則成的原型吳石……都可以在螺洲鎮找到源頭。
  • 第三次螺洲古鎮考古,沿江邊探尋漁村古宅,觀鳥買河鮮,國慶遊
    螺洲歷史悠久,名人薈萃,名勝古蹟眾多。全鎮有陳若霖、陳寶琛故居、狀元府、陳氏宗祠、媽祖廟、孔廟、螺女廟、靈山寺、陳氏五樓、觀瀾書院等省市區文物保護單位,民間流傳著動人的「螺女」神話,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素有「帝師之鄉」、「人儒之鄉」美稱,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 古厝變身博物館 福州倉山打造一批新名片
    葉義斌 攝 活化利用古厝,建設能留住鄉愁的文化空間。去年以來,福州市倉山區將修繕後的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截至目前已建成了17座各具特色的村(微型)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依託清代古民居陳祺厝建設,透過古厝的韻味,參觀者可以感受周遭的時代變遷。自去年9月開館至今,雖受疫情影響,該館的參觀人數仍超過5000人次。 一年來,倉山區以臺嶼鄉村博物館為示範,先後建成了17座各具特色的村(微型)博物館並對外開放,一批古厝重新煥發生機。
  • 福州倉山古厝變身博物館 喚醒沉睡的公共文化空間
    這座博物館依託清代古民居陳祺厝建設,透過古厝的韻味,參觀者可以感受周遭的時代變遷。自去年9月開館至今,雖受疫情影響,該館的參觀人數仍超過5000人次。一年來,倉山區以臺嶼鄉村博物館為示範,先後建成了17座各具特色的村(微型)博物館並對外開放,一批古厝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