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催生萬億規模產值 各車企積極搶灘加速「脫碳」

2020-12-17 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全球範圍內碳排放政策逐漸趨嚴,「碳中和」已成為當前熱詞。

日前,據日本《東方新報》報導,為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這一目標,日本政府正就2035年前後禁止燃油汽車的新車銷售,進行最後的評估。日本經濟產業省預計將於12月10日宣布這一計劃。

上述報導稱,淘汰燃油汽車已成全球一大趨勢。此前,日本宣布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完全進入脫碳社會,並將推進新一代太陽能電池及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技術的研究,「從根本上」減少火力發電比例。

事實上,近期以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在內的多個國家均提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新目標。今年9月,中國向全球首次明確實現碳中和的時間點,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此背景下,作為對碳排放政策相對敏感的行業,汽車行業正面臨著綠色轉型的挑戰。各車企也競相拿出「綠色」解決方案,以接近淨碳排放為零的「碳中和」目標。如,奧迪、寶馬等車企均已為二氧化碳減排設定了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引領著汽車行業轉型趨勢,在推進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進程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綠色轉型勢在必行。」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昆在2020年中國生態汽車成果交流會中表示。

車企集體加速「脫碳」

據了解,自2020年1月1日起,歐盟已經開始執行「最嚴碳排放法規」,將歐盟成員國境內新銷售的乘用車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上限,從之前的每公裡130克減少到95克。如果廠商銷售的新車整體不達標,每輛車平均每超標1克將被處以95歐元(約合人民幣740元)的罰款。

重罰之下,全球車企都在積極應對。部分碳排放較高的汽車製造商選擇與碳排放較低的汽車製造商進行合作,以期順利達標。如,本田、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均與特斯拉達成了共享歐盟碳排放配額的聯盟;福特與沃爾沃達成協議,雙方將合併其二氧化碳排放量;馬自達則與豐田結成了共享碳排放配額聯盟。

有車企選擇結盟,也有車企選擇獨自應對。而除研發尾氣後處理系統之外,不少車企都認為電動出行是實現脫碳目標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加速布局新能源領域,進而向電動化轉型,已成為不少車企的主要選項。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寶馬集團計劃到2023年在全球市場提供25款電動車型,到2030年其單車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奧迪也已啟動一系列減排行動,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整個公司碳中和的願景,並將通過MLB evo、J1、MEB、PPE四大平臺推出多款電動車型,預計到2025年,奧迪將在全球市場推出30款電動化車型,其中純電動車型20款,力爭純電動車型的銷量將佔據其總銷量的40%;梅賽德斯-奔馳的碳中和目標則更為激進,其欲於2022年實現所有歐洲工廠碳中和,到2039年全面實現碳中和。

車企集體加速「脫碳」的同時,上下遊產業鏈企業也在同步啟動減排步伐。不少車企在公布碳中和目標時,就已宣布將攜手供應商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減排目標。包括博世、大陸、採埃孚等在內的產業鏈企業也都制定了碳中和戰略目標,時間節點大體在2040年~2050年之間。

「碳中和」將催生新的產值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這也意味著,在車企實現碳中和的進程中,中國市場將成為關鍵所在。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6.9萬輛,同比增長136.5%,成為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增長的核心動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僅如此,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我國碳中和目標的發布,將為新能源汽車帶來新的產值空間。預計2020年動力電池年需求在46吉瓦時,2045年隨新車銷量增長將達4140吉瓦時;對應新能源車年產值將從2020年的0.049萬億元,增長到2045年頂峰期的1.2萬億元/年,其中電動車佔主要份額,剩餘約0.04萬億元/年為氫燃料電池車產值。

不過,在王昆看來,雖然國內新能源汽車體量在不斷增加,但受多方面原因影響,汽車消費者缺乏必要的綠色消費意識和辨別能力,車企的綠色生態產品成本仍與普通產品之間存在差異,導致消費者購買動力不足,使得我國綠色消費仍任重道遠。2020年「中國生態汽車認證」結果顯示,生態汽車「白金」車型只佔到所有在售車型的10%。

「通過推動綠色消費,增加生態汽車的市場需求,可以從源頭上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倒逼企業開發生態產品、開展綠色生產,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從而支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王昆說。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而新能源車產值在頂峰期也將較當前提升23倍到1.2萬億元/年,其中電動車佔主要份額,我們預計2060年動力電池年需求將較2020年增長61x,剩餘約0.04萬億元/年為氫燃料電池車產值。國內新能源年度總產值有望從2020年的7700億元增長12x到2060年的10萬億元水平。
  • 日本「碳中和」路線圖出爐
    原標題:日本「碳中和」路線圖出爐   2020年底,日本政府公布了脫碳路線圖草案。
  • 中國要實現碳中和目標,可能性路徑有哪些?
    挑戰在於達峰之後如何快速實現碳中和。」在12月1日舉辦的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加速低碳進程》白皮書發布會上,彭博新能源財經高級分析師劉雨菁表示。劉雨菁認為,未來30年中國GDP仍將較快增長,能源需求和排放量仍呈上升趨勢,2060年達到碳中和任重道遠。中國目前的碳排放中,約九成來自電力和熱力生產、工業和交通等領域。
  • 都在說「碳中和」,我們該怎麼做?
    這是小英奉獻的第2521篇文章 我國確定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此,實現碳中和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碳中和撬動70萬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等聲音不絕於耳。 可以預見的是,碳中和將開啟百萬億左右的市場。
  • 日本「碳中和」路線圖出爐:綠色投資超2.33萬億美元,15年內淘汰...
    2020年底,日本政府公布了脫碳路線圖草案。其中不僅書面確認了「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還為海上風電、電動汽車等14個領域設定了不同的發展時間表,旨在通過技術創新和綠色投資的方式加速向低碳社會轉型。(文丨本報記者 王林)總綱領綠色投資為第一要務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的路線圖草案,綠色投資被視為日本疫後重塑經濟的重點,以及引領日本遠離化石燃料、加速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日本政府將投入大量資金,鼓勵14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潛在增長,包括海上風電、氫氨燃料、核能、汽車、海運、農業、碳循環等。
  • 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能源行業如何加速跑?
    近期,中國最熱的能源話題非「碳中和」莫屬。落實「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既是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做出的鄭重承諾,也是能源行業開始「加速跑」的發令槍。 那麼,能源行業如何參與到減排行動中? 一直以來,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量呈現較高的正相關趨勢。
  • 板塊分析之七:碳中和承諾下的長坡賽道,碳中和受益行業梳理
    背景: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首次在國際社會上提出碳中和目標。
  • 助力實現碳中和:綠色金融將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近日舉辦的國際金融論壇第17屆全球年會上,碳中和以及綠色金融成為與會代表廣泛關注和討論的熱點問題。
  •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可再生能源、儲能行業、節能行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等相關低碳、零碳以及負碳行業需要加速推廣。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主導方向。而由於不同減排技術的成本收益差異較大,不同行業的實施難易度有所不同,中國的碳中和策略需要統籌規劃、分行業設計、分階段實施。
  • 「碳中和」競賽倒逼能源轉型,中國能否彎道超車
    如今,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因素的驅動下,各國相繼提出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加速了全球能源結構從石油時代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彭博新能源財經12月1日發布《中國加速低碳進程》白皮書顯示,截至目前,全球60%碳排放的國家和地區已制定碳中和目標,包括中國、歐盟、英國、日本、韓國等。
  • 「碳中和」成最強風口?
    「碳中和」成最強風口?】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之後,今天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新能車龍頭比亞迪等千億巨頭強勢漲停,另一巨頭寧德時代更是漲超12%,雄霸創業板市值第一寶座。加上資本大佬大手筆介入,更讓不少市場人士憧憬,「碳中和」概念有可能成為歲末年初最強風口。
  • 奧迪、奔馳、特斯拉,他們為什麼擁護「碳中和」?
    最近,奔馳、奧迪接連發布碳中和計劃,意味著幾家主流車企繼2019年集體發布碳中和時間點的基礎上,在今年又邁入了新的實踐階段。 還有更大的背景。它已經不止「碳中和」了,甚至是「負碳」了。 負碳,從大氣中清除的碳多於其排放的碳,也叫「氣候正」。 02 這個思路,在車企中也有成功驗證者。
  • 「碳中和」產業鏈全方位梳理,股民看清楚!
    老陶發現,這些動作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碳中和」!1、在剛剛結束的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們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重點任務。老陶已經給股民全面梳理出來了:① 電力脫碳:風電、光電將實現對火電的規模化替代,對應儲能、分布式光伏、特高壓產業鏈相關企業都將帶來機會!
  • 「碳中和」雄心下,全球格局會發生哪些變化?
    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碳中和」再次迎來高光時刻,被列為明年八大重點工作之一。繼兩個多月前明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節點,一周前在氣候雄心峰會上許下量化的承諾,中國的「碳中和」路徑正逐漸清晰。針對中國的「碳中和」抱負,國際社會一片讚揚聲。但也有人開玩笑,中國「碳中和」一出,澳大利亞先慌了。
  • 張磊重磅出手,158億攬下「碳中和第一股」
    其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就是其中的主要任務之一。而從資本市場來看,深耕太陽能的隆基股份在很多市場人士眼中就是「碳中和第一股」。其實,除了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三大產業利好之外,此次會議還利好種業、5G、晶片和物流等8大產業。那麼,誰將在未來的行情中跑出來?
  • 碳中和與國民財富
    二、碳達標、碳中和——「30/60目標」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75屆聯合國大會上莊嚴宣告:「2030年前中國要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業內稱之為「30/60」的氣候目標。碳中和並不是要求絕對的零排放,而是可以通過植樹造林和一些積極的技術活動來抵消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達到相等的效果。碳中和將成為全球新的共識、全球新的政治認同和國家博弈的手段。三、碳市場簡說實現「30/60目標」有一系列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宣傳教育、技術手段、以及經濟手段。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主要目標為深度脫碳,參與碳匯,完成「碳中和」目標。深度脫碳到完成「碳中和」目標期間,工業、發電端、交通和居民側的高效、清潔利用潛力基本開發完畢,此時應當考慮碳匯技術,以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等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問題的負排放技術為主。
  • 日本宣布2050年「脫碳」時間表,電池研發成電動汽車發展前提!|汽車...
    作為汽車工業大國,日本此次提出「碳中和」目標,這是日本政府在環保領域做出的重磅承諾。但在這一承諾中,日本未來的發展戰略將如何進行?而汽車產業結構將又將如何變革升級?1日本首次提出「脫碳」具體時間表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目標下,歐盟是率先提出具體「碳中和」目標的地區,計劃到205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淨排放降為零。
  • 碳中和承諾下的十二個「長坡賽道」
    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提出的碳排放承諾與格拉斯哥大會前預期目標設計碳中和策略,首先需要分析碳排放的來源。簡言之,若不率先實現發電環節的脫碳,其餘環節電氣化反倒可能使得碳排放增加(比如用煤炭發的電給電動車充電)。I.電力脫碳。用清潔燃料代替化石燃料發電是碳中和的重中之重。
  • 走向碳中和
    雖然這是我國第一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年度重點任務之一,但今年以來,「碳中和」已在多個重要場合被提及。有專家指出,「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支持發展的時代開始結束,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一個向非化石能源過渡的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