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行為等數據對經營決策具有重要意義。但在線下因為用戶行為很難被追蹤,數據統計工具及服務還很難像線上一樣豐富。近年來,也有不少公司看中了線下門店數位化的市場。我們近期接觸的極牛,研發了基於光敏傳感器的零售門店數位化解決方案,並已為特步、貴人鳥、愛琴海等運動休閒品牌和購物商城服務。
目前線下門店數位化的解決方案主要有幾種方案:WiFi、藍牙、Beacon、攝像頭、紅外等。但在實際運營中,因為4G普及,大量用戶在商場已不再開WiFi,會造成統計誤差大;藍牙方案需要用戶主動打開藍牙,Beacon方案需要依附用戶終端的應用,入口基本已經被阿里、騰訊壟斷;紅外傳感器方案一般只能統計人流,但往往並不準確;攝像頭方案因為需要部署高清攝像頭,成本相對較高。
基於這些判斷,極牛研發了一套基於商品體驗傳感器的零售門店數位化解決方案,主要適用於運動品牌的直營、經銷商門店。這套方案將傳感器原理和使用方法類似光敏傳感器,置於鞋託架底端,當鞋子被拿開時,傳感器會自動統計期間被拿開的時間,系統會根據商品被拿開的時間,自動區別用戶是在查看還是試穿。同時,在店門附近安置了兩個紅外傳感器,用以統計人流。相比於傳統的紅外統計方案,因為增加了二次校對,更為接近真實的情況。結合客流、用戶行為,極牛可以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類似於線上電商的數據漏鬥方案。
原理聽起來簡單,但要做到算法準確並不容易。這也是核心競爭力之一。這方面,團隊表示,目前的準確率已經可以達到95%。
整套方案中,單個傳感器的成本在數十元左右,產品的生命周期約為兩年,團隊會以年付費的方式銷售,年費約為幾千元左右。目前,這套方案已服務斯凱奇、貴人鳥、愛琴海等運動休閒品牌和shopping mall。團隊分析,相比於其他的方案,這一方案具安裝非常方便,不需要接電或改裝修,.數據可以細化到每一個單品, 低成本,單店基礎成本幾千元/年,因此客戶接受意願強。
極牛此前主要業務做一站式技術服務平臺,可以理解為To B 版本的技術領域的在行,後發現了這一模式很難做大,故轉向新零售技術服務領域。CEO 吳際超,畢業於清華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連續創業者, 是前新浪微博通訊平臺技術負責人,經歷從新浪微博從0到6.5億用戶,精通千萬人在線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在加入新浪微博之前,在Motorola從事技術管理工作。
極牛團隊此前曾獲得集結號資本天使輪融資,真格基金、君盛投資Pre—A輪融資。團隊近期也在尋求新一輪融資。
新零售風口之下,線下零售門店的數位化改造也逐漸被重視。零售企業也在積極提升門店數位化水平,打通線上線下商品、客戶、訂單信息,更好匹配顧客、商品、場地等零售要素,提升運營效率。據商務部典型零售企業統計數據測算,截至2016年底我國零售業經營單位共有1811.91萬個,同比增長5.2%,相對可觀的市場基礎,也催生了不少初創公司,36氪此前就已經報導過每人計、悠絡客、雲景智維、萬店掌等初創公司。根據公開信息,每人計目前客戶有安踏、歐時力、特步、森馬、稻草人、拉夏貝爾等近1000個品牌和1.4萬多家門店,已經完成Pre—A輪融資; 悠絡客客戶包括餓了麼、比格自助、小楊生煎、味千拉麵、重慶德莊、李先生牛肉麵等,公司2013年獲得了 KPCB A輪400多萬美元投資,2015年 B 輪融資金額近億人民幣,2016年進入新三板;雲景智維2015年曾獲得風投機構 IDG 資本的天使投資,Pre-A 輪正在進行,部分已到帳;萬店掌主要面向藥店,公司已完成1500萬元A輪融資,金沙江領投。